[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推展佛教福利事业
 
{返回 明日的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8

推展佛教福利事业

去年一年内,受社会瞩目的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相当地多。在国外,由于演培老法师创办「新加坡佛教福利协会」,而受到该国政府的奖勉。在国内,由于证严法师集资新台币八亿元建成的花莲慈济医院竣工,受到新闻媒体的全面赞扬,也得到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颁授勋奖。在一九八六年间,受到内政部表扬的全国「好人好事」六十六位代表之中,除了证严法师必然当选之外,尚有心光、道俊、永胜等诸位法师以及几位居士。另外由台湾省政府、台北市政府等地方及中央,对诸宗教团体及寺庙之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者的表扬中,佛教所占比例及捐资数字,都很高。这是令我们感到光荣的事。

记得于二十年前,从新闻媒体中报导的好人好事,若有宗教师,多系牧师、神父、修女,甚少有法师。曾有一位钱召如老居士,被表扬为好人之后,尚招致一些困扰,致有「好人难做」及「善门难开」之叹。至于一般僧尼,专心致力于寺庙的建筑者有之,以社会福利事业为努力重心的则甚少。实则佛教徒如果仅知将各自的寺院建筑作为理想工作,必将招致外力的破坏,也将会被社会大众所妒嫉。不论是田产或房产、动产或不动产的拥有,超过了社会大众的水平,而不提供社会大众的福利,便会引来灾难。若将佛教徒的智力和财力,普施于社会的大众,提高大众的道德生活及物质生活,佛教必将受到普遍的欢迎。

近年来的中国佛教徒,已渐渐地由勠力于寺庙建筑的风气,迈向社会福利事业的努力,乃系佛弟子的觉醒,也是社会转型期中的好现象。当然,我们不会说佛教徒不可建筑寺庙,只是希望强调:新建寺庙宜考虑其用途及其实际的需要,例如自古的寺院是供修行者过潜修生活的道场,现代则有为了配合一般大众休闲活动的观光寺院。为了教育、文化、慈济等活动,当然也该有其场所。除此之外,如果仅为建筑而建筑,那就浪费了物力。

今日的新加坡,政府已有明令规定,不许新建寺院、教堂,乃由于该国的幅员面积太小、土地有限而人口日增,故积极鼓励宗教团体及个人,兴办社会福利事业,不论老人福利或儿童福利等,便可申请购地建筑。而台湾虽较新加坡的面积为大,但其已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在可见的未来,禁建寺院、教堂的措施,必将出现。凡我佛教徒,应先未雨绸缪,出家僧尼的生活来源及道场的经营方式,必须要由经忏、香火、募化的型态,转变为教育、文化、慈济的模式,也就是由保守的寺院,步向与大众福利息息相关的道场。

目前台湾佛教界,已在自动地走出了响应慈济事业的路来,相信这项慈济工作的业绩,将会逐年增加其从事的人数及所推动的件数。但是社会福利,尚宜包括教育及文化事业,教育及文化,又可分作佛教自身的及一般大众的两大类。慈济工作只要付出慈悲的愿心,就能量力而做,所以虽不容易,尚比较容易。教育与文化,则首应从培育人才做起,培育一般人才已不容易,培育佛教的行解相应而又是高度文化修养的僧尼人才,更不容易。所谓百年树人,更当要有高瞻远瞩的人士,来为佛教做巩固根基的工作。佛教所办的教育及文化事业,也尚在起步阶段,故亦尚未有立竿见影的宏效,比起慈济事业之已受到广大社会所重视者,尚有一段距离,这当然有其主观及客观的因素,愿我全体佛教徒,都能有此共识,而急起直追,则佛法必定昌隆,众生必定幸福。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五日《人生》四一期)


{返回 明日的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贯道化暗为明
下一篇:佛教书刊改良刍议
 超度的意义与供僧的功德
 「僧伽」未必是「僧宝」
 相煎何太急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台湾的宗教问题
 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
 推展佛教福利事业
 不忍众生苦
 千里共婵娟
 僧中急需优秀青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内观禅修学经历[栏目:参学经历]
 滋长菩提心——四无量心 2 众生皆快乐 慈无量心[栏目:妙宝菩提心·嘎玛仁波切]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 4 不杀生的利益之起大慈心[栏目:宽见法师]
 论目前文化之趋势[栏目:巨赞法师]
 念佛三昧,即是真禅家(藕益)[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栏目:增一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地藏王菩萨应机说法[栏目:宣化上人]
 报佛恩[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从事多元文化和平事业对往生有障碍吗?[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八 (1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