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一节 魏‧吴的翻译家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94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一节 魏‧吴的翻译家
 
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活跃于江北的翻译家,有中印度的昙柯迦罗(Dharmakāla)、康居的康僧铠(Saṃghavarman)、安息的昙谛(Dharmottara)等,在江南则有吴之支谦、康居的康僧会等,值得注目。
 
其中的昙柯迦罗,于魏废帝嘉平二年(西元二五○年)在洛阳译出《僧祇戒本》,昙谛译出《四分律》的受戒作法《昙无德羯磨》,在此之前,中国僧尼仅知剃发而不悉正规的受戒作法(出家进入僧团的仪式,名为羯磨法),此则为严正施行的张本,据说依此法而首先出家的中国人,便是朱士行。
 
朱士行是颍川(河南省)人,精通《般若经》,偶尔在洛阳讲《道行般若经》,发觉与原典不同,而知为不全,便于魏之甘露五年(西元二六○年),从雍州(陕西省长安)出发,远赴于阗,得二万五千颂《般若经》的原典,由其弟子弗如檀,送至陈留仓垣(河南省开封县西北)的水南寺,他自己以八十岁的高寿,客死于于阗。至于其梵本,则由西晋时代来华的于阗人无罗叉以及河南的竺叔兰,于晋惠帝元康元年(西元二九一年)译出为二十卷的《放光般若经》。著名为魏废帝嘉平四年(西元二五二年)到洛阳的康僧铠译出的《无量寿经》二卷,现存有西晋的竺法护(Dharmarakṣa)所译,或刘宋的宝云所译等异说。
 
另有吴之支谦(字恭明),为大月支人的后裔,幼时同其祖父法度,归化为中国,就学于支娄迦谶的门人支亮,受宠于孙权而为博士之同时,一方面担任东宫之辅导,一方面译出《大阿弥陀经》、《维摩经》、《瑞应本起经》、《大般泥洹经》等,并且依据《无量寿经》及《中本起经》,制成《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又为《了本生死经》作注解。
 
更有康僧会(西元?─二八○年)原为康居人,后从印度移居交趾(越南中部),他便在该地出家。吴大帝赤乌十年(西元二四七年)到建业,译出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的《六度集经》等,但他的专长,则为从事于布教工作。他受到吴孙权的皈信,为他在江南首创建初寺,乃为有名的事。又据说他与支谦,均工于梵呗,且有美好的音声。可以推知,他是一位活跃民众教化的人物。
 
但是,像如此的翻译经典,是当时的西域及印度各地的僧侣,将各自所传承的东西,毫无秩序地带到中国,故其经典的内容,也无任何的统一可言,多属片断的译文,况且翻译者的本身,对中国语文亦不达练,由于他们语文知识的不足,加上译场不完备等原因,不用说,对于中国人是未必易于理解的。至于当时的蜀地,尚未有佛教传入。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二节 竺法护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六节 经典的成立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四节 中国现代佛教的导..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一节 明代佛教的本质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三章 南宋的佛教 第四节 宋儒与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五节 律学的..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八节 度牒的公卖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三..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一节 元代帝室与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四节 法相宗的..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五节 梁..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四节 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现在有些传密法的上师不强调闻思,甚至说自己从来没看过书。遇到这种情况,我的选择是暂时远离他、保持恭敬..[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观察负面情绪的本体[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2 (照光法师)[栏目:疑问解答]
 杂阿含经卷第八(二○五)[栏目:杂阿含经]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法戒录 劝不和其室者(附女人,共六则,二法、四戒)[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自力与他力之融合[栏目:温金玉教授]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栏目:改过获福感应录]
 「连结」之护?攸关组织生死[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恳切念佛入净土——二〇〇二年夏安居佛七开示[栏目:妙祥法师]
 安居第七日(三):念佛人以无诤为根本[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