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一节 魏‧吴的翻译家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47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一节 魏‧吴的翻译家
 
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活跃于江北的翻译家,有中印度的昙柯迦罗(Dharmakāla)、康居的康僧铠(Saṃghavarman)、安息的昙谛(Dharmottara)等,在江南则有吴之支谦、康居的康僧会等,值得注目。
 
其中的昙柯迦罗,于魏废帝嘉平二年(西元二五○年)在洛阳译出《僧祇戒本》,昙谛译出《四分律》的受戒作法《昙无德羯磨》,在此之前,中国僧尼仅知剃发而不悉正规的受戒作法(出家进入僧团的仪式,名为羯磨法),此则为严正施行的张本,据说依此法而首先出家的中国人,便是朱士行。
 
朱士行是颍川(河南省)人,精通《般若经》,偶尔在洛阳讲《道行般若经》,发觉与原典不同,而知为不全,便于魏之甘露五年(西元二六○年),从雍州(陕西省长安)出发,远赴于阗,得二万五千颂《般若经》的原典,由其弟子弗如檀,送至陈留仓垣(河南省开封县西北)的水南寺,他自己以八十岁的高寿,客死于于阗。至于其梵本,则由西晋时代来华的于阗人无罗叉以及河南的竺叔兰,于晋惠帝元康元年(西元二九一年)译出为二十卷的《放光般若经》。著名为魏废帝嘉平四年(西元二五二年)到洛阳的康僧铠译出的《无量寿经》二卷,现存有西晋的竺法护(Dharmarakṣa)所译,或刘宋的宝云所译等异说。
 
另有吴之支谦(字恭明),为大月支人的后裔,幼时同其祖父法度,归化为中国,就学于支娄迦谶的门人支亮,受宠于孙权而为博士之同时,一方面担任东宫之辅导,一方面译出《大阿弥陀经》、《维摩经》、《瑞应本起经》、《大般泥洹经》等,并且依据《无量寿经》及《中本起经》,制成《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又为《了本生死经》作注解。
 
更有康僧会(西元?─二八○年)原为康居人,后从印度移居交趾(越南中部),他便在该地出家。吴大帝赤乌十年(西元二四七年)到建业,译出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的《六度集经》等,但他的专长,则为从事于布教工作。他受到吴孙权的皈信,为他在江南首创建初寺,乃为有名的事。又据说他与支谦,均工于梵呗,且有美好的音声。可以推知,他是一位活跃民众教化的人物。
 
但是,像如此的翻译经典,是当时的西域及印度各地的僧侣,将各自所传承的东西,毫无秩序地带到中国,故其经典的内容,也无任何的统一可言,多属片断的译文,况且翻译者的本身,对中国语文亦不达练,由于他们语文知识的不足,加上译场不完备等原因,不用说,对于中国人是未必易于理解的。至于当时的蜀地,尚未有佛教传入。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二节 竺法护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六节 经典的成立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四节 法相宗的..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第一节 建筑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三节 天台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四节 齐..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一节 三教融合与居士佛教..
 附录 越南佛教史略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三章 南宋的佛教 第四节 宋儒与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七节 唐代密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七节 房山石经..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二节 玄奘三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世第三課 The Third Lesson Of Entering The Secular Wor..[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10 三重楼喻[栏目:百喻经译]
 贵贱之分[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祖师传承需继承——香灰治病[栏目:传喜法师]
 究竟一乘宝性论[栏目:弥勒菩萨]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四、念佛决定往生文[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降伏其心 一 怎样正确的住定[栏目:万行法师]
 杜漏[栏目:耕云先生]
 能委托他人代办皈依吗?[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婚外恋有什么因果?[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