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八节 庐山的慧远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3
第八节 庐山的慧远
 
在道生和觉贤等活跃于江南之际,则为与长安的罗什,共称双璧的庐山慧远(西元三三四─四一六年),他是江南的实力者,也是道安的高足弟子。是雁门楼烦(山西省崞县东)人。二十一岁时,与其俗弟慧持,同入道安之门,但在襄阳,由于兵乱,道安四散门人,因而别师,入江南庐山,住东林寺三十余年,终其身未再下山,其间,送客亦以虎溪为界。致力于佛道之弘扬。东晋安帝元兴元年(西元四○二年)与刘遗民及周续之等道俗名士二十三人,结社于东林寺般若台,倡行念佛。世称此一结社为白莲社。他专以《般舟三昧经》为依据,念十方现在佛中之一的阿弥陀佛,此与后世弥陀念佛的立场略异,不过,此后中国的净土教,则仰慧远为净土宗(莲宗)的初祖。由他的关系而集合了江南的好多名士,因他自己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般若学者,他也精通儒学及老庄思想之故。当时,北方的五胡之乱,促使许多的农民向南方流亡,开拓了江南之地。接着由于西晋之亡,而此一族,南下都于建业,成为东晋,这批新到的贵族,人数很多,故也抑制了原为江南土著的地方豪族的权力,以致造成忧郁的风气,清谈之徒辈出,走向逃世隐逸,标榜虚无恬淡,竹林七贤等便是最好的例子。对于如此态度的知识分子,和戒律严正的慧远及其念佛三昧之提倡,颇能收到彼此唱和之效,促成他们强有力地觉醒。据《十八高贤传》的传说,谓因谢灵运的心陋而遭慧远拒绝入社,陶渊明因为饮酒而自己固辞入社。然而,得入该社成为白莲社十八高贤的人物之中,考与在世年代不合者有之,故从历史考察以为白莲社之成立并非事实者亦有之。
 
慧远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西元四一六年),八十三岁,寂于东林寺,其间,由他邀请而有觉贤译出《达摩多罗禅经》,江南因此而受到禅定之注入与普及。又有法净及法领,由慧远授命而去西域求梵本。据称,觉贤所译六十卷《华严经》,便是出于他们求来的梵本。又因慧远不离庐山,遇到佛教思想的难解之处,或将门下送去罗什之处,或以书简寄向什公质疑,那些书简,现被收存于《大乘义章》中。远公又尝作〈沙门不敬王者论〉,乃因当时的桓玄,质令沙门礼拜君王,故起而着论反对。他继承其师道安的遗志,表现出僧界的气节。也是为准备将来惹起类似的问题,而作一解答。
 
当时另一风气之一,乃是求法僧之辈出。智猛于弘始六年(西元四○四年)与同志之沙门十五人,自长安出发,参拜佛迹。宝云之一行,也于东晋安帝隆安(西元三九七─四○一年)之初,赴西域,从张掖起,与法显同行,而他先行归国。又有智严,也和法显同行,先至罽宾,后伴觉贤回长安。在许多求法僧之中,最有名的是法显,他慨于律藏之阙漏,于隆安三年(西元三九九年),和同学慧景、道整等,同由长安出发,遍参佛迹,途中同伴相继离他而去,经锡兰,义熙十年,由海路回国至青州(山东省)之时,仅他一人而已。随后便在建业之道场寺,和觉贤共译《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又译《大般泥洹经》六卷,后来寂于荆州的幸寺,是年八十岁。他写的旅行记《历游天竺纪传》,被称为《高僧法显传》,或《佛国记》,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同为研究西域印度的永久指南。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一节 法社‧义邑‧僧祇户‧佛图户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七节 涅盘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二章 北宋的佛教 第三节 印经院的事业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六节 临济宗及沩仰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九节 教团的统制
 附录 越南佛教史略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七..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五节 梁..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四节 齐..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二章 北宋的佛教 第四节 戒坛的设立与受戒制度..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二节 打倒迷信及反宗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五节 东西的交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0 -Violence (Dh.129-145) 十、刀杖品[栏目:法句经·中英对照]
 念佛一门深入 参、三心总摄于深心[栏目:慧净法师]
 福德日记4月29日─认识「八福田」(一)[栏目:福德日记]
 调伏烦恼妄念的三法要[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抄经本抄写完可以火化吗?[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学佛护法的心得及对佛法未来的展望讲记[栏目:其它]
 《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17)[栏目:印泉法师]
 印度因明源流略探——从《大毗婆沙论》来考察[栏目:林崇安教授]
 生命宇宙的真相(实相)-1[栏目:高月明居士]
 出家人的神识能附在菌类植物上修行?[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