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一节 法社‧义邑‧僧祇户‧佛图户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6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一节 法社‧义邑‧僧祇户‧佛图户
 
佛教在南北两朝的活动情况,有些不同。江南的佛教,因庐山慧远的白莲社,遂由贵族社会高蹈的思想议论,而发展为义学,此为形成法社的特色。法社的社友,要遵守社诫,也就是法社节度的制定,必须持戒和修道。从慧远的〈法社节度序〉、〈外寺僧制度序〉、〈比丘尼节度序〉的撰作,可知当时除了白莲社,尚有类似的法社存在。此时的山林佛教,也有了发达的迹象,那是另一面重于修道的方外佛教。
 
然由于北方五胡的国王,欢迎佛教中的神异方术,信仰热烈,国王大臣以迄一般民众,风行建塔寺、造佛像,因此而有义邑在民间产生。所谓义邑,是由众多的在家人为邑子,僧人为邑师,指导邑子而成佛教的团体,这样的结合,可由许多造像的铭文等处见到。数十百位邑子,在化主邑师的劝导下,建造释迦、弥陀、弥勒、观音等像,将此功德为求各自的父母、妻子、自己以及家族的现世利益和来世的愿望,这种佛像的开光法会,称为邑会。从僧传中也可见到,当时弥陀信仰者,可举的有法旷、慧度、僧显、慧宗、昙鉴、慧通等,也有愿生兜率的倾向而发展成为弥勒信仰,例如道安及其门人为始,又有僧辅、智俨、道法等。又由于观音信仰之利益的普遍,故有念观音而使病愈之杯度、祈求航海安全之法纯、念观音而得妙音之帛法桥等。这样的佛教,其特色大约是在浸透于一般社会的信仰。
 
另有作为北朝佛教的特色者,即是僧祇户及佛图户的流行。由于北魏昙曜于西元四七六年,向孝文帝奏请而创立的僧祇户,而将新成为北魏领土的山东地方平齐郡的郡户,所应纳于国库的税收,改纳于僧曹,由僧曹管理,施舍给穷困者,以及维持官设的佛寺和造寺、法会等的事业费,特别是在饥馑灾荒之际,用作赈济。又有佛图户,是将犯了重刑的犯人,以及官之奴婢,移入佛寺管理,服清扫环境及寺田之耕作等杂役,同时接受佛教的感化教育。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二节 佛寺及僧尼数字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八节 庐山的慧远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六节 三阶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五节 律学的..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一节 正像末..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三节 教团的实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三节 黑衣宰相道衍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三节 《契丹大藏经》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二节 佛..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七节 奏请整肃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一章 序说 第二节 佛教史的地域区分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六节 太平天国与清末佛教的崩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仅仅是不做什么[栏目:济群法师]
 玄宝[栏目:僧诗句集]
 人间佛教的智慧与时代社会并进(慧文法师)[栏目:人间佛教]
 Walking Even Amidst the Uneven[栏目:Bodhi Bhikkhu]
 九节佛风,每天做几次?什么时候做?[栏目:嘎玛仁波切·解疑答惑]
 云栖别钞 直院戒言[栏目:释门法戒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C 754~757经(舍利弗经)[栏目:界定法师]
 福报从内心的快乐当中来[栏目:达真堪布]
 我看过《了凡四训》,知道人应该存善心、做善事,但是因为自己的一些思维惯性,总是很难做到。[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行为应随顺与当地[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