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
──华严宗与禅宗
华严宗,与天台宗相峙,同被作为用来理解中国佛教教义思想的通路。此两者,都是超越印度的佛教哲学,而自成为中国人独有的思想体系。天台宗以天台山为中心,华严宗以五台山为中心而展开,其教义,系因生活于中国人传统思惟的环境中,他们的信仰,便受了深切的影响。结果,尤其华严宗,对于宋学的成立以及禅宗思想的形成,担任了很大的先驱使命。
第一节 华严宗的开创
对于江南的天台宗,依《法华经》来统摄佛的一代教义而言,北方则有承受佛教的传统,依《华严经》来统辖佛的一代时教者,便是华严宗的开创人,唐贤首大师法藏。对《华严经》的研究,为时很早,自东晋佛陀跋陀罗(觉贤,西元三五九─四二九年),译出六十卷《华严经》以来,即有人研究了。又有以《华严经》中之一部《十地经》为主,北方地论宗的研究,也促成华严思想的发展,以北齐的慧光为首,研究的人才辈出。由于他们显著地加强理性的性格,思想的学派色彩也随着浓厚,终于见到了华严宗的成立。
华严宗在中国的传统,一般的说法有五祖相传。
初祖杜顺(西元五五七─六四○年),出身于长安地方,与天台大师同时,长于禅观。因他不满当时的学风,便将他自己体证到《华严经》的玄旨,着成《五教止观》,以示其悟入法界的观门;更着《法界观门》,将《华严经》的思想,归纳整理为三观。他是一位新教学的创说者,也是一位实践的宗教家,德行极高,深受唐太宗之信任。
二祖智俨(西元六○二─六六八年),随从杜顺出家,学诸经论,特别在至相寺智正门下,学了《华严经》,在唐高宗的外护下,致力于《华严经》及《摄大乘论》的研究,撰有《华严经搜玄记》、《华严经孔目章》、《华严经五十要问答》等书,为杜顺的观门加上了理论,定为华严宗的纲格,筑成华严宗之成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