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六节 临济宗及沩仰宗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5
第六节 临济宗及沩仰宗
 
临济义玄(西元八六七年寂),是曹州南华(山东省)人,初投黄檗座下,三年之间,行业纯一。尝问黄檗佛法的大意,但却三问三吃棒。然在此后的数年,终于受到了印可。因此,到了河北,住于镇州城东南的临济院。他盛用禅机,实行棒喝,举扬了「无事」的宗风。临济禅的思想,和黄檗相同,站在生佛不二的立场,以无心为重,无事为宗。接引弟子的方法,则采四喝、四料拣、三句、三玄、三要、四照用、四宾主等。由其弟子慧然编集而成的《临济录》,把临济的言行,分作上堂、示众、勘辨、行录之四章,将中国祖师禅的特质作了很好的表露。
 
沩山灵佑(西元七七一─八五三年),在其所建的大沩山(湖南宁乡)的同庆寺,住了四十二年,化导了门弟子千人。他着有《沩山警策》,在这本书中,他以为处此浇季之世,无常迅速,学佛之人,不可懈怠;宜常反省,善自洞察时代的弊风;切莫误道,当把握住本来面目。举起了他的谨严绵密的宗风。他所说的道,便是无心而已;若得无心,便证诸法各住其位,而又无不圆通无碍。灵佑的弟子,仰山慧寂,师事沩山十五年,遂受印可。此后,常对学人强调,回向返照与如实修行。他喜利用符号示人,曾有向他请开示者,乃用纸画一规圆相,以表其禅旨。但因沩山及仰山的禅风谨严,不能适应江南的民风,所以他们师资的法脉,在五家之中,衰得最早。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七节 洞山及云门的宗风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五节 禅宗的五派分张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二节 五众与四方..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一..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二节 净土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二节 明帝求法..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六节 《四分..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一节 清朝对于佛教的统制..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五节 居士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九节 各宗互融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三节 黑衣宰相道衍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六节 鸠摩罗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方外之人,岂在方外[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禅话二则[栏目:蔡日新居士]
 2072 往生集(明 袾宏辑)[栏目:往生传]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一章 传承法脉清净 三、弟子德相[栏目: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清凉·祝福[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一节 空义依闻思而开展[栏目:厚观法师]
 阿秋法王颂扬喇荣五明佛学院诸圣贤[栏目:阿秋法王]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一部分 戒 第四章 了解戒律[栏目:阿姜查禅师]
 酒肉穿肠过,如同进魔道[栏目:索达吉堪布]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0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