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七节 洞山及云门的宗风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0
第七节 洞山及云门的宗风
 
汲取了石头及药山之法流的洞山良价(西元八○七─八六九年),于会昌法难后的大中末叶之际(西元八五九年),在江西的筠州洞山,努力接化,据说在其座下五百至千人中,多为中级以下的官僚。洞山的思想,则可从《宝镜三昧》、《玄中铭》、《新丰吟》以及其他资料中,得到了解。洞山以为佛祖所传的正统禅法,除了修证自性清净的一心之外,别无其他;他又以易理的解释,用正偏五位,说明这个一心。他又贴切着时代的思想而说禅要,所以排斥名利,激励学人,以宣扬其绵密的家风。他的弟子,曹山本寂,住于江西抚州的曹山,化导徒众;后来转往荷玉山,问法者多达千二、三百人。他对洞山的五位说,作了详细的阐明,壮大了他老师的门风。
 
云门宗的文偃(西元八六四─九四九年),系嗣者原系统雪峰义存(西元八二二─九○八年)的法,他在广东省的云门,将睦州道明的峻严和雪峰义存的温密,作了恰到好处的调和,开出了独特一派的宗风。他的接化手段,在于纵横无尽的杀活机用,出人意表地运用咦、露、喝等的一语一字,以顿悟的禅风,直下截断学人心中的葛藤,故称之为一字关。依照《云门广录》,得知文偃的禅学思想,主张佛法不从高处求,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之中,即可看到真如实际的面貌。因此,策励学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上,将此真俗合一的精神,作具体的表现。他的禅风,由广东省的韶州一带开始,终于流布到了扬子江流域的庐山及湖北一带。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八节 法眼宗与临济宗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六节 临济宗及沩仰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二节 清朝的民众教化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第三节 敦煌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五节 道安..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三节 明代的佛教典籍..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二节 明帝求法..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三节 教团的实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四节 中国现代佛教的导..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五节 佛书的刊行..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五节 居士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七节 奏请整肃佛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汉传佛教之美国“渗透”[栏目:魏德东教授]
 趣佛菩提,其妙难酬[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栏目:太虚法师]
 In The Realm Of Yamaraja[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十四卷[栏目:净界法师]
 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徐明生)[栏目:人间佛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