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六
 
{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94
证果实相(六)
 
初心菩萨住中道正观、得一切种智,则一切义理皆能通达成就,安住大乘,念念都流入大智能海中,则此人是「行如来行,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以如来庄严而自庄严,获得六根清净。」以上是引证经文,赞叹初心菩萨中道正观的功德。
 
行如来行,是指初心菩萨所作的一切行为,皆是如来教化众生的行径;亦可说此菩萨行同如来。如来衣者,指柔和忍辱的心;如来室者,大慈悲心。如来座,指法空无我的境界;如来庄严,不外乎是福慧具足、六度圆满。六根清净者,指六根能互用;如眼根清净,虽未得天眼,以其肉眼能观天地法界、一切事物,上至三千大千世界之有顶天,下至阿鼻地狱,一切事物及众生因缘业报生处,都可以见到。耳、鼻、舌等诸根,也是如此。而吾等凡夫,六根都为六尘境所染,眼根见物,不能超过物质,耳根只能听到声音,故六根皆不清净。
 
初心的菩萨行中道正观时,具有愍念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度化众生的过程,也能以柔和忍辱的心,去面对一切逆境;且,对于一切现象,都能无所住、无所著;如此的行持,能具足佛陀的福慧、万行圆满,以此来庄严法身;而获得六根清净,入佛境界。
 
但此种行持,实践甚难。古德告知吾等,修念佛法门,比较容易成就。如以正念念佛,将念佛的心与念佛的境,念到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则一心三观自然现前。此时所念、所言,皆不离佛,即是行如来行。正念念佛时,常怀惭愧的心,又不会被外境所动,即行忍辱行。念佛时候,发愿要自度度他,即是大慈悲心。念佛时候,念念与佛相应,不为尘世所染,即是坐如来座。一句弥陀,具无量光(智能庄严)、无量寿(福德庄严),光寿不二,即是妙庄严。如此的一句弥陀修持,就能行如来行,而获得六根清净。
 
然佛的境界,即是一心具空假中三观的寂灭境界也。有句话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又言:如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则于一切法无所染着,一切好的境界,不生贪爱;一切坏的境界,也不生憎恶;了达一切皆空,好恶平等、憎爱一如。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一切佛法现前,成就念佛三昧。{78}
2004.07.19

{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七
下一篇: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五
 天台小止观 众生烦恼的根源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四
 天台小止观 均齐定慧修止观
 天台小止观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
 天台小止观 修持止观的方法
 天台小止观 觉知魔事 一、烦恼魔 二、阴入界魔 三、死魔 四、鬼神魔..
 天台小止观 对治散乱心的数息观
 天台小止观 对治多障碍的念佛观
 天台小止观 了知实相的「体真止」
 天台小止观 修止观时的外善根发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年轻一代的身上...高尚的行为化乌有...您有什么方法可以挽救?[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五十三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我们需要终极的皈依[栏目:宽见法师]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圣严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20. The Buddhas First Teaching[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五)[栏目:成观法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栏目:净空法师]
 佛法是无神论,为何《华严演义》提到每个人身边有两个神,一个是同生,另一个是同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