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第二集
海雲繼夢和上
……根本就不知道今天会发展到这种程度,我举两个例子,你参考看看。第一个,就经济学,大家读过书你知道,我们翻译过来最早的一本经济学的书,叫什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有没有?那时候,严复先生翻译的,叫《原富》,很富有,后来叫做《国富论》,国富论,国家如何富强。那时候那叫什么经济学嘛,现在真是莫名其妙,但是它里面就提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着社会的进步。”那是经济学思想的最早源流。你怎么会知道,到现在,经济学会发展出纯数学方程式的,当时一个数学方程式都没有,一个数字都没有,完全都讲那理论,都是很抽象的理论。那么经过马尔萨斯,经过马歇尔,一直到凯恩斯,马歇尔发展出个体经济,凯恩斯发展出总体经济,一直到后来,这种经济学的发展,谁能够肯定,当年亚当斯密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写那本书,也不过才两个世纪而已,进步得这么快,你想象得到吗?
那么他就是在这很广泛的资讯里面,他一直筛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济学才发展出来的。在当初,你跟亚当斯密说,将来,这个国民所得BMP会等于C+I+T+(E-I),你会跟他说这种公式?他会知道啊?他会知道money,money,M等于MY+M2,加什么加什么,这种公式他会懂吗?他不懂的。发展出这个公式,距离他的时间也不过才一百年而已.但是,他是从庞大的资讯里面,去过滤出来的,变成这样的一个思想精华。
我们现在最明显的,电脑也是一样。当年发明电脑,你知道要做什么吗?一部电脑,就像我们这种大楼这么大,比我们这个面积要宽三、五倍,比我们的高度要高出两倍以上,十层楼那么大的。这样一部电脑,它的目的,就是要拿来预测天气的变化,你有想过啊?现在我们这里面就有几部电脑,你想想看,小朋友都会玩电脑。你怎么想都想不到,当时一部电脑要美金五千万,现在,五百块台币就有了,多少人手上用的是电脑,多少人家里有好几套电脑,微电脑,对不对?连煮饭都用电脑,叫微波炉。你有想过吗?那个时候,到现在也不过五十年的时间而已。
这就告诉我们,庞大的资讯,加以组织运用,就可以。现在我们告诉各位,你在修行中,要想建立正确人生观啊,跟要探讨人生究竟的意义是什么,那告诉各位,一个最笨的方法,老老实实地修行。还是一样,要自己下手,自己动手做,把所有的资讯你去过滤,你愿意过滤的人啊,你将可以得到成就,你不愿过滤的人,只要想捡现成的,“师父,怎么开智慧,你讲!我就要开智慧了。”我知道,你很急的要开智慧,那顶多是你买一部电脑回来而已,你不会开智慧的。你必须好好的,从头到尾,用功一番,整个奋斗史啊,人类奋斗史的部分,要在你一个人身上去经验它。你要把现在人生你所遭遇的庞大资料,加以分类、分析、过滤、筛选出你的心灵方程式,然后在这个心灵方程式当中,你才能够去体验去展现你的生命本质,你那个生命最终的精华,会在这个地方兑现,这辈子绝对可以完成!你不用担心。
那么在这个时候,你要知道,我自己要去把这些资料,加以收集、分析、归类,这个过程,都属于独觉,独觉的本性,但是没有人指导,你很容易偏差。我们现在就是有这样的福报,你不要再忙修瞎练了,释尊给我们这十二点,十二个阶段,那你怎么样子去下手,为自己做个定位。并不是说,你用你的方法不对,佛法绝对告诉你,生命本能的这种自我训练,是绝对要求你自己来,自己动手做,不是不能用你的方法,但是你的方法一定要符合一个标准。我们常讲,你不要想要用你的方法,就把火车摆到高速公路上去,否则,你越是加足马力,那所发生的灾难一定越严重。对不对?你说我买的是最好的链子,六百五十的,把它摆在铁路电气化上面,那我看你去加足马力好了,你会死得很惨。为什么?因为你方法用错,你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用你的方法去开可以,但是那一个途径,一定要有人指导。
那么,这个十二因缘法,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式,你要把它分成两个阶段,三个阶段,都无所谓,但是你一定要这样经过。我们刚才跟各位讲,凡夫从“有”,然后进入“生”,然后到“老死”,我这样的讲法,跟你传统听人家讲的会不太一样。我告诉各位,这是第一个阶段,凡夫是这样来的,当你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想要避免生死轮回,就从这个地方下手。那你要去找,生死轮回在哪里?它的根源在哪里?不是把这个“生”打死了以后,就不生死轮回了,不是啦,是因为他“有”,他执著,执著在他的意识形态上面,那么,要把意识形态给扣除掉,那么生死轮回才会消灭啊。
那么意识形态是怎么来的,你要弄清楚,你才有办法消灭,对不对?意识形态,从哪里来,就从因为你的执著,不只执著世间万物,执著你那一种:你的认为,这样才对。你会说哦,人生本来就是要孝顺,不孝顺的就不对。那是你执著的,人生是不是要孝顺?孝顺这两个字是中国字,外国词典大概没有。一个外国人啊,他用他的英文或他的外国语文,要表达孝顺这两个字的意义,用他的字眼来表达孝顺这两个字的意义,可能一辈子用不到三次,可能用不到三次。你不能够说,它就是人生的真谛。他在中国,他可以这么说,但是你要知道,中国人对这个东西他有所执著,知道吗?
我们小时候,读书,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我看现在有几个?那时候我们叫“总统万岁!”我看现在谁万岁了?没有啦,为什么?那已经造成一种意识形态,那个部分,是一种执著,那个执著从哪里来的?你要知道,从哪里来的?因为执著,才塑造出他的意识形态,有了意识形态才有生老病死,生死轮回。那么执著,要把它破除,意识形态才能破。执著从哪里来?你假如执著的根源不破除掉,执著你根本没有办法破。那么执著的根源就是因为你有喜欢不喜欢,就是爱嘛,对不对,你有喜欢不喜欢,那我必须把喜欢不喜欢给除掉。
所以现在有很多修行人,动不动就讲“我没有意见。”(台语9:25)左右看左右瞟,“你看看这个东西你觉得怎么样?”“我对这个,我没有意见。我这个人是不执著的。”(台语9:34)你把一个小朋友画的画,跟一个张大千画的画,放在那边,来问他,这两幅画,哪一幅比较好?他说这个不要执着,它就是画,你认识就好,我是没有的。(台语9:52)你不执着,你不分别,假的啦,(台语10:04)为什么?他懂得,佛法中在讲,要把这个爱,喜欢不喜欢,给消灭掉,你才有办法破执著,那么他就会开始迎合这个意识形态。因为他喜欢这种意识形态,即使做不到也要讲到啊,所以他要表现给人家看。那么有这种倾向,这是学佛人的这种情形。我曾经碰到一个这样的人,他跟某一位大师学,那我说,听说你跟某人学得不错,“没有没有(台语10:46)”因为他知道,凡夫有一个特性,都认为自己是很不平凡的。所以呢他就又表现出他不是凡夫,所以他就是很......不是不平凡的人,他是很平凡的人,我就跟他讲说,一个很平凡的人喔他绝对不会说我是很平凡的人,他说,“哪是这样啊?平凡人就是以为他自己很不平凡的。”我说对,你就是不平凡的人,才会说你是平凡的人。他说,“没有啦,我就是平凡的人。”他陷在那语言的僵化里面,他不能自拔了。
这个东西啊,就是表示他爱,他喜欢,那种平凡的角色,可是他做不到,所以他就用语言来表达说,他是属于那一类型的,其实他根本做不到啦!很多出家人或者修行人、在家人,他很喜欢穿上一种呢,叫做什么,——粪扫衣,衣服染成“那个”颜色的,那个人就跟这种人一样。我跟你讲保证一样的,而且他选择的质料啊一定是进口麻纱的、进口丝质的那一种去做的。既然你要穿粪扫衣啊,有种的话你就自己到垃圾桶去捡,捡来洗干净把它缝缝补补拿来穿。可是他不是啊!他一定要去买,买最好的布料是那种颜色的。其实现在要买那种衣服很简单嘛,你穿棉质的,现在有所谓环保色的,染色染到最后剩下的那一桶,哈哈,跟泔水差不多的,然后去染出来的哦,很脏很耐看的那一种,你买那个就好了。那你也不必跟人家争嘛!你说我反正看起来就(tuitui)一个嘛,那这样就可以了,可是他就不是。那就表示说在这一个部分呢,他的爱啊表现得很清楚,这个爱是执着的根源。
那你要破除这个爱啊,还要再找爱的根源在哪里。那么,有很多修行人啊,再往上去啊,因为比较微细啊,他无法起观,所以干脆啊就断除所有的一切爱染。爱染是指喜欢,所以呢,从这个部分呢,断爱证灭,就是阿罗汉的修法,所以从断爱来生灭的人啊他有一个特色,他不太爱喜欢跟人家攀缘,不太喜欢跟人家讲,不管你有钱没钱,因为他怕。这是指真的修行人,他担心啊,被染上去啊,因为你有钱我可能啊会攀缘有钱人,因为你没钱,我可能啊会惹上沽名钓誉。所以呢他两者都不要,好吃不好吃都无所谓,所以他就一直发展出那种生活方式。眼睛眯着,走路看地下,然后看到这里有门,感觉啦,不是看到啦,因为他眼睛眯着嘛,感觉这里有门就在那边“锵”(敲门),看有没有人来布施。站了老半天,就是钟鼓屋,废材料,抬头一看,“哦,(台语)”他就再走了。但是七个门而已哦,他只能找七户人家。所以,(台语)要小心,常常没饭吃。他这个就是啊,他为了断爱,他上面呢不再思考了。那么这个时候,所有可能的污染源,他全部要断,因此啊,他会生活过得一种啊,变成过一种苦修,寡欲,可以说无欲的生活,不是寡欲而已。我们中国人叫寡欲,知足常乐,但他呢,他是不能知足,也不准知足,因为知足就表示还有欲望,他叫无欲,真的是无欲的生活。
这种情况他会有成就,但是他为了抗拒外在环境的诱惑,自己本身啊要守护得很好,因此戒律对他来讲就非常重要。他不能随便吃东西,睡不能睡得很好,一定要在树下坐着睡,而且再好的树啊也只能睡一个晚上,对不对,叫做不二树。在这个地方,任何一个地方他过夜以后就要换地方去了,就要换地方去了。所以就有人发展这样,我在两棵树,今天睡这一棵,明天睡这一棵,我已经换了,对不对,后天再回来我又换了,然后我又换了,就一直在那边换,好像也符合标准。这样子啊,告诉各位,不会成就,因为你在逃避法律,钻法律漏洞,你在钻戒律的漏洞,那个不是修行人。
修行人是很坦荡荡的,他不会执着在任何环境上面,不会被他污染到,因为你要把这种执着给消灭掉,那喜欢不喜欢必须要破除掉啊,所以他的功夫就用在这个地方。所以他不会贪婪好的环境或者嫌弃那不好的环境,他反正走到这里,应该休息了,他就休息,不管这里多差。而我们不是,我们的惯性会让你说,好啦,我找一个地方休息,你要知道,找一个地方休息啊,一定有,是找你喜欢的,对不对,找你所定义的,尽管你说你是找你不喜欢的,还是你喜欢的!因为你的定义标准说,这个才对,那个对就是你喜欢的,是不是这样?我们很喜欢吃东西,这个不行,因为你贪吃,那么现在我修行以后不能贪吃,所以我要的就是不能吃,所以中午吃一餐,那么其它绝对不能吃,这是如法的,是正确的,所以吃过中午以后你就其它不能吃,人家要给你吃,你就全部拒绝,不管什么原因,统统拒绝。那么告诉各位,这个不吃啊,也是吃,因为你贪不吃,还是贪啊,因为他就是要你不能执着,不能够去喜欢啊,你现在是喜欢不吃嘛,一个是喜欢吃一个是喜欢不吃嘛。
举个例子啊,有两个兄弟,这两兄弟,一个喜欢吃甜的,一个喜欢吃咸的。有一次,七月,七夕啊煮“米粿”, “米粿妹”(米粿粥)叫那个老大吃,老大说我不要吃美国粥,为什么?它甜的我不要。然后妈妈就去把它弄啊,弄咸的美国粥给他吃,咸“米粿妹”啊,他一吃很高兴啊,喔咸的。他不吃甜的,吃咸的,但对咸的来讲他是贪吃,对甜来讲他也是贪吃,贪不吃。那个弟弟啊,喜欢吃甜的,不喜欢吃咸的,他是贪吃甜的,贪不吃咸的,还是贪啊。因为你有一个你要,就表示你有选择,修行要把这个选择啊给破除掉,要破除掉。
从这个地方开始,你就可以看到,第一个修行,要有成就的可以从这里下手,那么这个下手啊,很容易成就,不过很苦就是了。很多人很喜欢,但是修得很不理想。我们台湾有位也是很了不起的大德,他为了不受外境的影响,他出家修行,他坚持不接受供养。你知道台湾人是很怪的动物,他越是不接受供养,我就越喜欢供养他,这个是很麻烦的。那供养他怎么办呢,他不接受啊,就叫他的弟子去把它接受下来。有没有接受我不知道,反正他说这样,他没有犯戒,(台语),是他接受的不是我,对不对?我不接受供养啊。在南传佛教里面更绝的,人家供养红包不能用手拿,用筷子夹,绝不绝?这算吗?那你这种情况啊,是你在分别执着啊,讲戒律讲得很好啊,而现的相是这样的情况。
对于他的这种精神啊,是很可嘉,但是这样的情况啊,他本身在核心上面还是有问题的,那一个分别执着上面啊,你一定要去注意。这个部分要做好,很不容易。所以修行人在这里,真的是很麻烦的事啊,自己要去挣扎挣脱这个部分啊,那是很有待好好努力啊。它不但要宏观又要深入,不然你在哪里它都有地方你都唔知。你会不知道啊,那么这个喜欢不喜欢啊,是从你的接受上面来,受蕴,因为你是从感触上面才产生受啊,所以受是你喜欢不喜欢的根源,你假如能够受拒绝啊,就没有喜欢不喜欢的部分,所以这个受蕴在这地方,他对于喜欢不喜欢就发挥很大的作用。假如你根本就不受,那就没有。
因此戒律在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这种划分。譬如说,这是大家要留意的,世尊有一次,有一个弟子,他出去托钵,托钵啊到一个妓女户里面去了,他不知道,那个妓女啊就骗他,嗯,这个修行人很可爱,嗯就骗他,骗他啊,他们就发生关系。发生关系以后他就很后悔,他回去忏悔,说我犯戒了。世尊就问他一句话,是,你喜欢她还是不喜欢她?他说我不知道啊,我不喜欢,我就托钵到那里,就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了,所以我犯戒了。好,那既然你不喜欢她,你没有感觉到她的存在,而自己,我们现在的话叫你主动去要求的话,在动机上你没有发生,这个不犯戒。
你要注意喔,戒律在讲这里啊,因为这个是从,戒律是在行法中来的,修行的法藏来的。因为你在爱上面要断绝嘛,断绝的时候必须要无受。对不对,你喜欢一个女孩子,已经喜欢了,你就产生了,产生会喜欢一定有喜欢的背景嘛!她可能很漂亮,或者,她有财产,或者,她有......不管一万零一个理由都是,只要有其中一个理由造成你喜欢的话,而你,这个时候不管有没有发生那个行为,你那个喜欢,就已经犯戒了,这是大乘最佳的定义。因为你动机起了,受已经产生了,受产生,你对她就会有喜欢了。喜欢的时候你不一定有所谓的性行为,你可能会比较喜欢跟她讲两句话,这个就犯戒了。
所以真正持戒啊,不容易啊,因为这是讲你修行的时候心念的部分。你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你感受到她,有一个什么原因,造成你喜欢了,你是不是真的像佛经所讲的“平等视众生”,“平等视众生”对众生没有喜欢不喜欢的,没有喔!注意喔!所以这一个感受啊,这个受啊,就已经包含到动机上面去了。动机啊,在我们现在来讲,跟你的意识形态无关。刚才讲过,那个意识形态的形成啊,是后来才有的,那么这个地方的受是距离你形成意识形态还很早以前啊。但是,你这辈子之所以会喜欢这个人,可能有前辈子的意识形态过来的,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已经引起你这辈子的动机啊。
这一点就很重要,很重要啊!譬如我们现在流行的是林青霞这一型的美女,而不是以前杨贵妃那一型的,那就不一样啊。那很自然的,你的意识形态会对这样的人产生喜欢,那已经告诉你,你对她的喜欢已经产生了,那么他的动机就在那个地方,那叫潜意识,形态还没形成,但潜意识已经有了,那个就是受。而这种潜意识的形成是从哪里来的?从触,接触上来的。这个接触啊,身体的接触,是接触,那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叫做触,眼见色,耳闻声,鼻闻香,舌觉味都一样,都包括在这里面。因为有接触,你才会有那种潜意识产生,因为有潜意识产生,你才会有喜欢不喜欢,然后产生你的执着。这个就是很严密的这种思维模式。而这个接触是从哪里来?从六入,就六根、六识。从进入,六尘进入叫六入嘛。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上面来的,那么这个六入是我们根识性的这个部分,名色就是造成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个部分接受的原因,就是尘境,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呢,是因为识性的作用,它才发挥出来的,所以识产生了。
那我们到这个地方,你可以看到,从名色到受这个地方啊你可以把它破除掉,这个修行啊就很微细啊。所以告诉各位,在第一个阶段,要断爱来证灭的人,用苦集灭道来讲就可以通了。但是呢你假如想要把这个爱的根源再破除啊,最少要到达名色这个阶段,你必须把这个尘境堵住啊,让尘境对你来讲能够不生,不起作用,那么你对于这种爱才能够不生啊。因为尘境一产生,那你就种种的好恶啊,会逐渐延伸下来,那么这个时候能够不能够去除尘境对我们的诱惑,这是第二个层次的修行人。通常啊,缘觉或者独觉,他的功夫要讲到这个地方,这个是初级的独觉。那我们可以看到,在台湾很多人修行有这种情况,他已经到达这里,但是他这种果部分并没有深入,他已经觉知到,已经觉知。这不是感觉啦,他自己内心,能够觉知到这个部分。
那么要把这个名色给断除,名色是从哪边来?就从你的识性,识,产生的,识是因为你有行,才有识,没有行不会有识,他已经进入极微细的部分啊。我们刚才解释的情况,这一个行产生识,跟识因行而产生,我们前面解释的部分已经讲了,这个行又从无明中来,换句话说,你的行,是无意义的行,才叫做无明,无明起作用,你会产生无意义的行。小孩子,肚子饿了就哭,尿布湿了就哭,你把他换好他就不哭。其实他不知道为什么,他只是一种物理现象的反射,而这种物理现象的反射就是基本上的无明。那么追求到名色要消除的人啊,我们可以说啊,他已经比断爱证灭,功夫要来得深,善根要来得利。
那么超过尘境而要再进入识、行的部分啊,那我们要知道,你就要破除无明。在这个地方啊,破除行啊,也有人,要破除无明就很少了。所以破除无明的时候啊,是另外一个阶段的行法,到第三个阶段的行法就破除行,让行不产生。换句话说,身行、心行,全部不起作用。第二个阶段是名色,让六尘境界不要来侵犯我,那就有点跟爱呀断除外面的尘境一样,不过,从爱来断除外面尘境的干扰啊,会比较着相,从名色上面来断除外面的干扰比较重视心理因素。大概我们的区别这两个层面是这样。
那么破除行的部分,又比破除六尘干扰的部分来得更微细,这个时候他的重点,是在于心行。心行跟你自己身行的行为啊,是不是没有觉知的行为,你的心念起啊是不是一种受外境影响以后的自然反应,那个自然反应叫做惯性动作,叫反射作用,他会去留意到这里,因为这种,这种反射作用啊,是一种生物的本能。狗吠你,另外一只狗一定把它吠回来,那么你是个人,狗吠你,你的反应就是赶快跑,对不对,狗要是吠你,你又吠它,那就得亲吻。你的反射就这样,狗来吠你,你就走,你就赶快跑,那跑就是一种反射作用,那是一种生物的本能。生物的本能告诉我们说你是无明的,但是一般人没有觉察到,即使你觉察到,也不可能破除,因为无明要破除,那就不是一般的状况。
这里面啊第四个阶段,也就是破除无明的情形。那破除无明啊,跟对有的存在他有一个连带关系,这个破除的部分啊,我想今天的时间不够了,我们明天晚上再来告诉各位说。在运用十二因缘法修行当中啊,他的最高层次啊怎么样破除无明,那么他为什么大乘的空宗思想,会运用空来破有,空来破有怎么除掉无明的,这个部分啊我们就把它保留着,明天晚上再跟各位做进一步的说明,今天只能说概论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