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三)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0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三)
(3月16日)
一、深入研讨  追本溯源
【研讨问题】
1、为何讨论人生苦乐问题?
【法师引导】
   (1)、讨论重点不在人生到底是苦的、乐的、还是苦乐参半的,不管你认为人生是苦的、乐的、还是苦乐参半的,你都一定有一个感受,即“受”。
   (2)、“受”是怎么产生的?
    请同学上台握了一下手,问他有什么感受?伸手打同学一拳,又问有什么感受?同学说是自己的身体与外境相接触就产生“受”,法师问打你一下是什么感受,大家回答“加持”。问如果大街上一个人打你一拳你还会不会觉得是加持?所以“受”与自己心的状态有关系。
   (3)、孔子的弟子颜回,非常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所以贫苦的生活跟他的苦乐有没有直接关系?物质的丰富贫乏与苦乐有没有直接关系?同学回答:“没有”。法师说如果没有,那把你的钱转到我的账上来你会怎样?你肯定不愿意,因为觉得苦了。
    所以物质与苦乐是有关系吗?有。但不一定是必然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才不会为物质所困,一味追求物欲而忽略了心灵。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有富贵没有仁义的生活没有意义。

 【研讨问题】
2、人生的苦乐是对生活的感受,同一境界可有不同感受。如何培养我们对所有外境一直保持内心的美好感受?
【法师引导】
   (1)、颜回做到了一部分,物质很贫乏的时候他保持了内心的乐受。物质减少时你还能保持乐受吗?如股市下跌得厉害,你还乐得起来吗?
   (2)、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改变“受”。假如你今晚没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而陷入苦受中,你怎么改变?有同学答:把行堂的人叫过来批一通。这是舍末逐末的方法,在痛苦的感受上嗔心大发,又加了一层痛苦。让我们有痛苦感受的根本是什么?我们要反思“受”是如何来的?
研讨问题:
   (3)、怎样对痛苦的境界如理作意?
法师引导:
    ①“受”是怎么来的?由触,六根对六境,然后作意,有的时候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没有作意,心去察觉时是一定有作意的,然后产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受,因为作意不同。“受”产生时我们要如理作意。
    ②例如昨天授皈依,每进来一个人发一个红包,有的人第一次来还以为参加皈依的发红包,心里很高兴,一看红包里边是空的,感到很奇怪,再一看上面写着吉祥如意几个字,心想原来师父是祝我吉祥如意,还是非常高兴。皈依授完后有人收红包,他才明白原来是要包红包供养师父,听到有人宣导说供养是表法、一块钱也可以,于是很高兴地放了一块钱。
    虽然他判断错误了,但他一直是如理作意的,我们会对厚薄不同的红包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空红包还能有乐受,就是如理作意。如理作意是一定有乐受的。那怎样如理作意呢?

二、以正知见如理思维 
师父开示
   “例如许多居士说自己在家的时候不愿意干活,不愿意做事情,不愿意做家务,但是来到寺庙就很愿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家的时候,觉得干活很脏、很累,对自己的身体会有影响。来到寺庙后,认为越脏、越累的活,越是自己积累成佛资粮的机会和条件。因为内心有这样的认识,自然而然就非常喜欢做,越做越有味道,越做越有信心和动力。这就是人的思想认识问题,用佛法的语言来讲,就是知见。因为树立了一个正确的知见,所以做之前比较清楚,做的时候比较有动力。我们学佛法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知见,破除内在的无明、迷惑,然后让所走的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宽广。”
   “佛法正知见是对宇宙人生深广、正确的认识,有三宝、业果、缘起等众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见都能在不同层面推动我们断恶修善,将这些知见用来不断拓展生命的域限,不断升华生命的境界。”

 法师开演】
1、依着我们所学道理去思惟就是如理作意。
    师父在这里举的例子是居士在家里不愿意干活,在寺庙里很愿意干。因为大家的知见、见解、认识发生改变了。
    又如厕所现在大家抢着去打扫,打扫的比房间比大寮还干净,因为大家对打扫厕所这件事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越脏越累的活越能积聚资粮净除罪障。

2、所以学佛要建立正知见,用正知见来思惟,改变我们的人生,痛苦才会越来越少,快乐才会越来越多。
 
三、总摄大意  强调重点
    从讨论人生是苦是乐的问题,趣入今天的主题;
无论苦乐、苦乐参半,都是一种“受”,“受”怎样产生?六根对六境---触,然后作意,然后生受;
    学佛并不是说不要物质,物质与苦乐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关系;
    长期以来理念课引导的主题(如何建立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与我们现在的身心状态(人生是苦的。)不一致。多培养将理念课所讲跟大家的实际结合。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知见,如理作意,然后思维转心,当下的苦受就会变成乐受。理念课一直帮大家建立正知见,沿着师父的思想,结合自己的实际身心,让人生的快乐越来越多,痛苦越来越少。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四)
下一篇:《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二)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12
 学佛——在漂流的苦海中寻找另外一条路
 细心体会佛法 1
 怎样认识病相 4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三)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九)
 认识人生之八 5
 从现实业果看,珍惜当下因缘 5
 生命整体性的意义 6
 认识人生之六 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能用来助念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轻轻叩问命运[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三 佛门俗称[栏目:佛教丛林观]
 佛教与现代文明[栏目:魏承思教授]
 加行班小结 寿命无常三[栏目:达真堪布]
 奥义书与大乘佛教中相关思想比较(姚卫群)[栏目:其它]
 因是子静坐法 动与静应兼修[栏目:蒋维乔居士]
 狱中省思[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心中的一道坎[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2010年夏季课程《胜道宝鬘集》释论 第四堂课[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