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理导引——喜(11~19)
 
{返回 傅味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62

喜 ⑾
傅味琴

对业障一不怕二明白,三消除

业不牵你,你也会朝这条路走

如果你不学佛法,不修行,业是很难摆脱的。没有锁链没有绳子,它不牵你走,你也会朝这条路走。所以业障的来龙去脉,要讲清楚。你讲不清楚,人们会问,我今世没有做过坏事,你怎么知道我是业障?“前世业障啊。”那你有没有他心通?“没有。”你有没有宿命通?“没有。”没有宿命通、他心通,你怎么知道我前世的事情?他回答不出来。一代又一代,不断地制造愚的佛弟子。

用佛的话去衡量修行人

释迦佛讲法,来龙去脉都讲清楚,什么原因要堕三恶道,三恶道的众生过去是什么恶业。既贪又小气的人,不肯供养布施,贪得无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这种人死了以后要下饿鬼道。一个人不懂佛法,愚痴得很,没有佛法的智慧,下畜生道。瞋恨心,火气特别大,喜欢斗争、伤害、吵架、冒火,这种人死了下地狱道。佛非但讲清楚,而且还讲出道理来。你可以用佛的话去衡量修行人。

对业障一不怕二明白,三消除

对于业障,第一不要害怕,第二要弄弄清楚,第三,努力去消除它。这样才是积极的态度、明智的态度。

佛法的觉悟水平看苦乐

释迦佛说过,人生半苦半乐,做人有快乐也有痛苦,半苦半乐,一般人听了听得进去。如果你是修行人,释迦佛就说另外一句:苦多乐少。如果你修行修得好,觉悟高了,对人世间看穿了,释迦佛又说:人生全是苦。这是释迦佛对机说法,这三句话都不同,每句都不错。

佛法要照佛所说,就不会错

你照佛的话说,有时说半苦半乐,你也没错;有时说苦多乐少,也没错;有时说全是苦,也没错。你不照释迦佛的话去说,那就错了。如果说,人生全是快乐啊,你错了。你去年还死了妈,是快乐的事情吗?没有一个人说,妈死了我才痛快,再不死,我就把她憋死。那简直不是人啦,简直是个恶鬼啦。

佛法里本来就是法无定法,对机说法,只有照释迦佛的话去说,才不会错;不照释迦佛的话说,离经一字啊,就是魔说。哪可以随你自己讲一套算佛法的?

沉溺福乐,出不了智慧

吃喝玩乐的快乐,享受福气的快乐,愚痴颠倒的快乐,如果太强调了,这个人出不了智慧的。我跟大家讲喜,是能出智慧的快乐,因为我是照释迦佛的话说的。

智慧往往从苦难中出生

人在快乐时,会使你的脑子灵活一点,所以有人说,福至心灵,那是有限度的。智慧往往是从苦难中出生的。快乐的时候看问题总是带着片面的,从好的方面去看,认为自己有福气。知识分子会傲慢地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意思他是一个能掌握命运的人。整天吃喝玩乐的人也说了一句话:“人生几何,要及时行乐啊。”迷迷惘惘。

太讲苦,没乐趣,想早死

也不能太讲苦,讲得生活都没有乐趣了。受苦的人,不管年轻年老,都说同样一句话,我恨不得早一点死啊。人生没有乐趣没有希望,恨不得早点死。

我六岁死了父亲,几个兄弟全靠父亲的朋友照顾,我念书的时候就住在父亲朋友家里。后来他们一家人搬到上海来住,我也三十来岁啦,常常去看他们。有一天老人家中风了,长病无孝子,家人难免对他照顾不到了,所以他很苦,话又讲不清楚,躺在床上爬不起来,大便小便就拉在床上。有时候把床上的大便抓在手里,家人讨厌他。有一天跟我说,我听不清楚,家人告诉我,他问我有没有毒药,意思他想死。所以人不能够太苦啊。

 

消业实是转业

太苦了看不到自己前途

修外道的人不怕苦,越苦越好,坚固心不动,佛就不主张。佛要走中道,不能太苦,太苦的人会看不到自己前途,总觉得人生苦难重重。

人世间的苦与乐都要放下

所以享乐和受苦这两种都不对,人世间的快乐,咱们不要贪,人世间的痛苦咱们不要难受,不要消极,这是佛教导我们的话。苦和乐,全要放下。

宇宙人生,一切都在循环

宇宙的真理,一切都在循环,春夏秋冬,就是一个循环。一个人出生到死亡,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快乐的;也没有一辈子全是痛苦的。天气也不可能一年到头开太阳,也不可能一年到头下雨,总是一时晴来一时雨。人生也是这样,一时乐来一时苦。那些算命的人,当然咱们是不主张算命的,但不能说他一点也没道理,咱们不信他就是。有了佛法了,佛法就能改变我们的命运,还去信他干什么?那么举举例子可以,算命总是说:十五、六岁的时候,你处境很不好,你很苦恼,二十一、二岁有一件很欢喜的事情,你想对呀。不管对不对,算命都是这么算的,皇帝还要吊死煤山,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情。

热是冷来了,冷是热来了

在春季说热天要来了,没有说彻底,佛说众生大颠倒,如果你把这个倒过来说就对了。在夏天如果有人说冷空气已经来了,别人说你是胡说八道,冷和热都搞不清楚。我们说的是现象,他说的是科学,天怎么会热的?是冷空气来了,在上面把热空气压下来的,成了热天。冷天也是这样,是热空气来了,把冷空气压下来了。

苦在乐后,乐在苦后

人的苦乐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极其快乐的时候,别忘记苦就要来了,排在后面。古人都懂:在你平安的时候可别忘记了危险。当你非常痛苦的时候,你也别苦得这样,愁得这样,伤心得这样,你的快乐快要来喽,或者说已经来了,这种道理有几个人懂啊?就算说冷空气把热空气压下来,也只有科学家能懂。一个人在苦恼的时候,处境很坏,有谁能够懂得苦完了就是快乐?

佛法使你放下痛苦的包袱

挽救人最好的办法是佛的智慧,别的都不是好办法,包括神通在内,也不是好办法。比如有人痛苦得要跳江自杀,你去开导他:“你怎么要自杀啊?”“我苦啊。”“别苦,来来来,我唱一个歌给你听听。”他生活都没有乐趣了,还听你的歌?就算你学会少林拳,有什么作用呢?如果你去表演,卖几张门票,人家把你当猴子看,有什么意义?说我有武功可以救人。你说:你别跳江,我打一套少林拳给你看看。他要看吗?你即使是气功大师,会发功,他说:“我活都不想活了,还看你这一套。”即使你有神通,他要跳江,你用神通把他摄住,但是他等会儿又想跳,怎么又起来了?唉,他想今天日子不对,我死都死不成,今天算了,明天再来跳。你能够跟在他屁股后面天天盯着他?如果你能够使他接受佛法的智慧,觉悟了,知道这种死啊,白死了,死了以后又没得个完,仍然流转生死,这种死真是轻如鸿毛,还不如好好修行,看破红尘。所以只有以佛法救人才能使你跳出快乐的迷网,也使你放下痛苦的包袱。

吃喝玩乐,无非造业

吃喝玩乐的人天天高兴,乃至打牌,无非造业。你打牌赢了高兴,别人输了就是难受。吃喝玩乐你吃掉了多少东西,说句笑话,玩的地方太多了,走啊走啊走,你踩死了多少蚂蚁?当然这是打打比方。

受报的人个个苦,也可转变啊

人如果一直在苦里边跳不出来,这是在受报,受报的人个个苦。佛是无所不知,法是法力无边。如果肯信佛学法,这个苦恼的报,即使因果难逃,也会往后移。比如你们没有听我心理课之前,跟听了我心理课之后,你们是不是苦恼少了?快乐多了?受报也可以转变的呀,你原来烦恼,自己把自己闹得很苦,现在呢?高兴了,有智慧了,气恼也少了,样样不计较了,苦恼也没有什么了,那不是转了吗?

消业实是转业

佛弟子应该要相信佛的智慧,得不到佛的智慧力量的好处,信佛白信了。应该要相信法力无边,一切都可以转。用什么办法去消除业障?我年轻时候到福州,有个居士跟我说,他从前磕一百个头,后来增加到三百,现在一天能磕五百个头。我想他可能为了消除业障,他指指额角头,纱布包得很紧,说:“你看看,我就是磕到快五百的时候昏倒了,头撞在屋柱上。”那你岂不更是业障受报了吗?还有人想出点钱,叫人家给他消消业障。消业障能用钱消吗?佛教是因果不差,可没有将功折罪的。福报管福报,业障管业障,要使你现在不受报,业报往后移,那就要靠自己的修行,佛菩萨的加被。等你以后证果了再受报,就没有痛苦,这个办法是有的。能海上师说过一句话:“所谓消业实际上是转业”,把自己的业报转一转。

智慧能使不快乐变成快乐

用什么方法转?你用世间上这一套转,越转业障越重,越转越苦。今天抽烟没钱买,去偷,造恶业。烟是抽到了,偷成习惯了,公安局抓得去就判刑。你总不见得和公安局讲条件,要把我关起来,可以,你每天供应我两包烟,谁理你?所以图一时的快乐,将来的果报更厉害,只有用佛法来转。原来你们没有这么快乐,听听我讲课,快乐了。我讲的都是佛法的智慧,只有智慧才能使你不快乐变成快乐。不快乐是受报,快乐是转变了。
                           (2001.3.21 第三讲完)

 

人生犹如调色,平衡最好

首先要调动大家欢喜的心情

今天继续讲喜。我主张首先要调动大家欢喜的心情,人一欢喜,干起事情就起劲了,学习起来也快了,所以情绪因素是很重要的。我虽然没有常跟大家讲课,可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我觉得你们还是可以。所以我讲这个喜也有点担心啊,不要欢喜得太过分了,那就不太好。

欢喜成了浮躁就不好了

欢喜得太过分了,会失去平衡,容易变成浮躁,浮躁就不好了。躁是急躁,高血压的病人一着急容易中风。有时候很奇怪,昨天晚上人还好好的,早晨家里人一看,已经死了,据说是半夜里死的。这种死不会无缘无故的,大多数是因为急躁的关系,或许半夜里醒来,家里人没有把他照顾好,一着急,血管就爆破了。这个浮呢,也很不好,浮里浮气的。你们现在不是少年吗?所以,要学会少年老成。

要学会少年老成,能干大事

古今中外干大事的人一般不根据年龄的。有说年老的人经验丰富,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其实我们中国,年轻人干出大事情的多得很。中国古代,一个孩子照样能做官,除了他们有智慧外,还有一个特点:少年老成。如果人家了解你是有智慧,但你没有少年老成的样子,人家还是看不起你,不相信你:聪明是聪明,不过是一个孩子呀,事情别给他搞坏喽,他心里仍不放心。我看你们还是可以,女众的烦恼重,所以男众具足戒受250条,女众要受348条。为什么份量加重了?女众病重,为什么条文增多啊?女众病多。你们男众呢,我观察下来,在生活举止上还难免有一点没有学好。要学会少年老成,将来能够干大事情。

极度悲哀和欢喜,有害身体

我虽然在给大家讲喜的心理,调动大家热情高涨,欢欢喜喜,但不要喜得太过分了,浮躁了就不好。你们知道极度的悲哀对身体有伤害,但极度的欢喜对身体也是有伤害,凡事不能太过分。

送终还有什么好福气

从前有个皇帝到民间去走走,因为皇帝的生活并没有像人们描写的那么舒服,一直在皇宫里也闷死了。开始做皇帝还蛮得意,傲慢贡高,挺新鲜的,日子久了就没味道了。文武百官朝拜喊万岁万岁万万岁,天天喊就烦死了。所以有的皇帝一到内宫,常说免礼免礼,不要来烦我了。在皇宫里,你是皇上,尊贵得很,不能到处跑。真的要出来,还得小心刺客。所以一旦皇帝出去游玩,常打扮得像老百姓一样。有一次这个皇帝到民间去,看见门口坐着个老人在晒太阳,便问:“老先生,你今年多大了?”“我,刚过一百岁。”说:“老先生,你府上还有什么人啊?”“还有我爸爸。”说“你还有爸爸?”“哎。”“我可以进去看看你爸爸吗?”“可以,他就在里边。”看到里边他的爸爸,说“老先生,你多大了?”“哎呀,我记不得了,你到里边去问我爸爸吧。”(众笑)说你还有爸爸?结果问了两三个爸爸,最老的一个爸爸就请皇帝吃饭。皇帝很羡慕他,说你真是好福气啊,意思是说你的孙子的孙子已经100岁了,这个最老的爸爸也看出这个人是皇帝,一听到皇帝称赞他,他高兴得哈哈大笑,一笑死掉了(众笑)。笑死人,就是这个意思。民间就说这个老人好福气,皇帝送终,其实送终还有什么好福气。

人生犹如调色,平衡最好

人生犹如画家调颜色。拿油画来说,名画不光是他画得好,还有个重要的关键:会调色。画的技术再好,颜色不好,也不会成名画。人生就是调色,哪边太过分了,稍微减少一点,要达到平衡状态。我们修行人也就是要达到一个平衡,平衡最安全,平衡最舒适。所谓要没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就是叫你达到一个平衡。  

佛弟子是幸福的王子
释迦佛称“法王”

释迦佛称“法王”

下讲:“佛弟子是幸福的王子”,佛经上常有法王子这句话。其实释迦佛本身就是一个王子,他是净饭王的儿子,假如不出家他将来就能继承王位,而且看相的阿私陀仙人说,如果不出家,他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能统理四天下。可是释迦太子这个王子位子不要了,出家修行,还是登上了王位,叫法王,佛称法王。这些名称你们要懂,法王是佛,是释迦佛。假如有人称法王呢,可是他并没有成佛,这仅是赞叹话。

有些人未老,竟然也被人称老

比如他姓黄,就称他“黄老”,加一个老字表示尊称,带一点恭敬、赞叹的意思。比如说80岁,称“黄老”,70岁,“李老”,50岁,并不怎么老,有人也称“陈老”,这样全变了老了。有的人喜欢拍马屁,这个人40岁还不到,“季老”,这往往是客气话,不要以为他真的老了。再举一个例子,“你”是个人称,想对他恭敬一点,就加上一个心,“您”,表示恭敬。

名称不要过大化、世俗化

如今佛门里名称紊乱,有些人就利用这些名称来抬高某一个人,乃至抬高自己。比如“法师”是很受大众尊敬的,法师讲经,大和尚——方丈都要坐在法师座下听经,法师法座要高,因为他是代如来说法,这个名称已经够高的啦。凡是佛弟子,哪怕忙中忙的大和尚,至少也要听一天,头一天一定要来听,或者再加圆满的这一天。可是现在称法师的很少了,都改了。法师本人倒并没有这个意思,大都被别人改的。嫌法师还不够大,再大一点,所以叫大师。大师是谁啦?(下答:释迦佛)对,大师是佛。所以咱们只能对某些不妥当的称呼理解成是赞叹的话,可不能够真的以为称大师的就是佛、称法王的就是佛,现在有许多名称都搞错了。又如出家人,男众受了具足戒,应该是比丘僧,现在称和尚。和尚里边又分了大和尚小和尚,搞错了。一个寺院和尚只有一个,哪有这么多和尚?大寺院的领导才叫和尚,客气一点,尊称叫大和尚,至少没有小和尚,和尚还有小吗?我从前在佛学院,开会的地方发来请帖,都把佛学院的学生称某某法师。他来学法的,还是学生呀!怎么称法师呢?太夸大了就失去了真实。还有,比丘,男的;比丘尼,加一个“尼”,就是女的,比丘尼也是出家离开了世俗。佛教在中国民间花样多了,民间在尼后又加了个姑字,称“尼姑”(笑声),比丘尼跟姑有什么关系呢?有的人把师父的师父称师爹,有些地方干脆称“阿爹”(众笑),连称呼都是这样世俗气,而且特别喜欢大,大居士,大护法,这样发展下去全是大了。

象身大,喜欢人在它身上拍三下

外道气功个个称大气功师,没有一个小气功师。众生里身体最大的是象,象的身体可比人要大几倍,身体越大越傲慢。你去印度旅游,去骑象,象只要身子一抖,就把你抖下来,因为它不愿意给你骑。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你只要在象背上拍三下,它就愿意给你骑。拍三下的意思就是“你最大”,“你最大”,“你最大”。它高兴了:“我最大”(众笑)。这个象愚蠢,即使最大了,你还是给人骑呀。

不懂佛法哪能称“大”

佛门里最犯忌的就是傲慢贡高,好夸张,好虚名,这都是不清净的!1956年我刚刚开始讲心理治疗课。中间休息时有个病人叫我:“傅老师,来、来、来。”我过去说:“啥事啊?”他从皮夹子里拿出一张小纸条:“你看看。”我看了纸上写的话:“我最伟大的丈夫某某人。”“我太太写给我的,她说我最伟大,称我伟大的丈夫”(众笑)。他还作解说:“老师啊!现在就要大、大、大,现在到处都讲大。”后来才明白他有精神病(众笑)。我不是说笑话,是真的精神病,所以他太太安慰他,让他高兴高兴。

你再大,也大不过法,你别一天到晚想大大大,不懂佛法,大什么呀?一切都有边,法力才无边,不懂佛法还称大啦?!

皈依法的佛弟子只跟法走

之所以会引起这样的混乱,是由于末法时期众生的心态喜欢崇拜,谁的帽子越高,谁的名称越大,就越崇拜谁,这叫盲目崇拜,个人迷信。我们皈依法的人,我们只崇拜法,我们只跟法走,不要跟一顶高帽子走。

释迦佛说法从未离开戒定慧原则

释迦佛之伟大,他不做人间的君王,而要成佛做彻底觉悟的法王。法王的意思,于法自在,也就是他的智慧的法极其圆满,他讲经说法非常自在。释迦佛49年说法,初中后一贯,开头说的,中间说的,后面说的,都没有矛盾,像一根线那样穿通的。释迦佛对机说法,方便善巧,但从未离开过戒定慧,这么说也好,那么说也好,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无论对什么人说什么法,都没有离开过戒定慧原则。

文殊菩萨称“法王子”

经书里有个名词,叫“法王子”,法王子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在一切菩萨中为上首,释迦佛讲法时,文殊菩萨总是坐在上首。其实呢,文殊师利菩萨早就成佛了,因为释迦佛成佛了,他发心来辅助释迦佛,广度众生,所以到娑婆世界来化现成菩萨。一般大菩萨都是已成佛的,人们称他们是倒驾慈航。我们今天称“佛子”,法王是佛,从广义来讲,我们也能算法王子。

经书里讲的法王子是文殊师利菩萨,因为文殊师利菩萨具足成佛的智慧,文殊菩萨又是七佛之师。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成佛,必须以文殊菩萨的智慧才能成就。弥勒菩萨现在是最后一生,这一生完了,他就要从兜率天下生到娑婆世界来成佛了,现在谁是他老师呢?就是文殊菩萨。

喜 ⑿
傅味琴

显密二教,先显后密

本次提要:

  ■ 显密二教,先显后密
  ■ 不能不按水平乱教
  ■ 不能随随便便当金刚上师
  ■ 金刚比喻能破一切烦恼的智慧
  ■ 不可能有个捣乱佛
  ■ 般若剑象征以般若智慧断烦恼快
  ■ 将来决定成佛的人

显密二教,先显后密

佛教有显、密二教,佛弟子不学显教,密教安立不上去。现在有个风气,一开始就想学密教,学得上去吗?如果不需要显教的话,佛为什么要讲四十九年法呢?比如一部《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些文字意思很明显,叫显,可以公开讲。密是秘密法,密教不能轻易显露。如《心经》的最后几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是密教的咒,一般人不懂什么意思。如果学密教不用先学显教,那么《心经》何必从“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开始?很明显,显教在前面,密教在后面,显教学好了,最后才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不能不按水平乱教

有的人想,我好不容易得到密教的法,我就先学密教,学完密教我再学显教。这等于说拖鼻涕的小孩跑到大学里不肯出来,要先上大学再上小学,社会上的大学根本不会收你,但如今佛门却常不按学生水平乱教。

不能随随便便当金刚上师

密教上师具足金刚智慧,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金刚上师的。寺院里放焰口大都采用密教仪轨,可是主持焰口的只会唱念,也不懂怎么观想,号称金刚上师的只会举杵摇铃。密教没有那么简单,铃杵只是法器。如果自身没有修持,戒律也不清净,一坐上这个金刚上师的座位,听说就有昏倒的。还有放焰口,要打开地狱的门,如果你度不了亡人,等于在骗人,你打不开地狱门也是在骗人,这个罪很重!死了得下金刚地狱。度亡人,至少你要在定中能观想出亡人,观不出来就度不了。

金刚比喻能破一切烦恼的智慧

真正的金刚上师显密圆满,显教密教均成就,遵守密乘戒,具足成佛智慧。如今我们修的《文殊法》,金刚上师就是文殊菩萨,金刚是譬喻坚固锋利,能破一切烦恼,而不被一切烦恼所败。要具足这样的水平,要你的上师认可,要有传承。

不可能有个捣乱佛

有人听别人介绍,就跑来了。来了一问,这儿不教密宗,嫌显教没水平,跑掉了,说要去学“无上密”。还没走就捣乱,想学无上密快快成佛,却尽捣乱,岂不成个“捣乱佛”?(众笑)像这样的人非但密教不能给她,烦恼这么重,连修显教还要先好好教育!

般若剑象征以般若智慧断烦恼快

修文殊法是修智慧辩才,所以能开智慧断烦恼。文殊菩萨手中握的宝剑是般若剑,象征般若智慧,断起烦恼特别快。

将来决定成佛的人

作为一个佛弟子,广义来讲都是法王子,我们将来都要成佛,都要具足文殊菩萨的智慧。我们应该感到很幸福,应该称为是“幸福的王子”。能学到决定成佛的法,那当然是够幸福的了。

喜 ⒀
傅味琴

放下欲望就是幸福

本次提要:

  ■放下欲望就是幸福
  ■修行人最要紧的是离欲
  ■贪名大,不等于修得好
  ■瘦和尚变了胖和尚
  ■好睡的人,不知道自己睡在哪里

放下欲望就是幸福

84年我去呼和浩特,有我59年的学生请我去她家,有请就得去啊。她问我:“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那个年代,很多报纸都在讨论“幸福”,一篇又一篇,也得不出一个结论。她以为我会跟她长篇大论地讲,所以准备录音,谁知我几句话就讲完了,我说:“放下欲望,这就是幸福。”作为一个修行人,佛弟子,最幸福了,因为释迦佛教导我们:“要放下欲望。”

修行人最要紧的是离欲

修行人最要紧的是离欲,离开人间财、色、名、食、睡的贪欲。释迦佛说:“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五欲人人喜爱,谁不喜欢钞票?爱财;谁不喜欢花花绿绿的东西?爱色;谁不喜欢戴高帽子?贪名。我讲个小插曲,天太冷、身体不好、头有病,可以戴帽子,冷啊!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出家人不要戴帽子,出家为了解脱啊!光头上什么都没有,戴了一顶帽子,变有了嘛。“光头”应该解说为“光荣的头”(众笑)。在家人一看见出家人光头,马上起恭敬心,光荣啊!戴了帽子就把光荣压住了。出家人要染衣舍俗,出家人衣服都要染成坏色,不能穿白衣白鞋白袜,里外都不能穿白的,这是释迦佛规定的。从前能海上师在四川近慈寺,看见一个挂单的和尚戴了一顶帽子也跟着去上供,就跟侍者说:“叫他走。”这么严格!所以出家要具足僧相,具足如来相。

不要贪名。有本佛教刊物,报导某寺举行隆重仪式,还有剪彩照片。偏偏巧得很,女众学生前几天交来的修行日记,说某某寺最腐败啦!而这个寺里的人就是照片上这个人。贪虚名可没意思,不好好修行,名再大,照样下地狱。而且名大,连地狱的小鬼都知道你的名字,找起你来容易得很。

贪名大,不等于修得好

有个徒弟看到刊物上这么一张照片,那么一张照片,跟师父说:“这个人名望大。”师父说:“他名望大跟你有什么关系啊?即使他修行修得好,并不是你好啊!又转不到你身上来。”一个好师父看到徒弟有点好名思想就打棒棒。常有人说:“你知道我师父是谁?我师父是某某人呀!是了不起的大法师啊,你肯定知道的。”修行人贪名望大,根已经扎在地狱里了。

瘦和尚变了胖和尚

财色名食,如果不是吃得太好,瘦和尚怎会变胖和尚?说不是吃胖的,叫心宽体胖,怎么心宽?是断烦恼断得好,还是名气大,心宽了,体胖了?拿身体健康来说,佛门里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身体不好,尤其是女众,虚弱,病多;另一种情况:很胖。听说有个女众佛学苑,几年前海外来了个胖和尚,大众迎接他,他边走边喘气,礼佛怎么也弯不下身,只能合掌问讯,怎么会胖得这个样子?有的从不吃肉,也懂得吃素,“它要胖起来我有什么办法?”(众笑)我告诉大家,豆制品吃太多也会发胖。豆制品是黄豆做的,有豆腐衣,还有油面筋,多吃就要胖。胖并不等于身体好,虚胖啦。

我六岁死了父亲,我妈苦苦把我们兄妹五人养大,有时候吃不到饭就吃米糠。后来咱们兄弟都工作了,妈恩重如山,给妈吃得很好,结果妈就慢慢胖起来,也是吃胖的。老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原来不胖的,老年了胖起来很危险;原来胖的,老了瘦下去,这倒是好的。我想如果我妈不胖的话,还可能多活十年。

好睡的人,不知道自己睡在哪里

好睡的人醒不过来,推醒了不到几秒钟“呼”又睡着了,即使没睡着,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是谁,睡得糊里糊涂啦。睡就是大无明,睡得越多越糊涂。一般说,睡到八小时已经足够了,超过八小时就不正常,睡六小时七小时问题不大。有说,人七天不睡就会死亡,可是在修行人身上就不能这么说了。修行实践超出科学家的研究范围,他自身的变化就符合科学。


喜 ⒁
傅味琴

追求时感到幸福
得到了却失去幸福

本次提要:

  ■ 有个20年不睡觉的人
  ■ 坐着睡觉的人
  ■ 为谁辛苦为谁忙
  ■ 太湖上的两条船,一为名,一为利
  ■ 追求时感到幸福,得到了却失去幸福
  ■ 没钱想钱,有了钱不知人生啥意义
  ■ 想把钱烧成灰的人
  ■ 追求名利,犹如狗追兔子

有个20年不睡觉的人

讲个故事给你们听,54年我上五台山,广济茅篷有个修行人,二十年没睡过觉,用科学怎么解释?咱们都不敢相信啊,还是全山劳动模范。五十年代初期国家号召植树,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多植树也是园林供养,使文殊菩萨道场格外庄严。他气力多大?一棵树一般是两个人扛,两棵树他两只手臂一挟就跑(众笑)。我们很想见一见这位奇人,他住在钟楼,整个晚上敲钟。我们进去一看,果然没有床,整个晚上敲钟打坐,平时不大说话,出来把草帽一压,脸都看不见。竟然二十年没睡觉,这可是真人真事啊!

坐着睡觉的人

所以你们少睡了不要紧张,不要以为少睡了两个小时就要少活两年,不要太迷信睡觉;也不要一发心就不倒单,晚上不睡。有的人勇气很大,刚打坐用功,一会儿就瞌睡了,耷着脑袋往前一冲,一冲醒过来,嗯,重来,(众笑)又开始打瞌睡,实在太困了,打瞌睡也醒不过来,口水流得这么长他不知道,(众笑)等到最后一次醒来已经天快亮了。人家说这个人一晚上没睡觉,其实没躺下睡,坐着睡了一个晚上,这样装模作样没什么好处。

为谁辛苦为谁忙

财色名食睡,人间妙五欲,哪个众生不喜欢?可是众生一贪,地狱就有五条根!所以要离欲。人世间忙忙碌碌,有人说“为谁辛苦为谁忙”?为欲,为欲辛苦为欲忙,全是为了一个贪欲。路上辛苦奔波的人,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辛苦是跟钱连在一起的。

太湖上的两条船,一为名,一为利

乾隆皇帝下江南,老和尚陪着他,上山时,皇帝问:“老师父,现在叫什么?”老和尚回答:“步步登高”,就是皇上步步登高。“说得好”,皇上高兴。下山时,皇帝又问:“老师父,现在怎么说?”可不能说步步往下,岂不叫皇帝下马?老和尚回答说:“皇上的后面比前面更高!”哈!全是好话。皇帝指着一只灯笼,又问:“老师父,灯笼用什么做的?”民间叫“篾青、篾黄”,竹外面是青色,里面是黄色。能不能回答“篾青、篾黄”啊?(下答:不能。)为什么不能?你回答“篾青、篾黄”就得砍头了,因为蔑青带有灭掉清朝,篾黄带有灭掉皇帝之嫌,历史上的“文字狱”多得很。老和尚有智慧,回答说:“是竹皮竹肉做的。”皇帝钦佩不已。山前太湖上的船只很多,皇帝又出题目,可厉害:“请问老师父,现在太湖上有几条船?”老和尚回答:“只有两条船。”皇帝奇怪:“太湖船只这么多,为何说只有两条?”老和尚解释说:“皇上,船只虽很多,归纳起来只有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官船为名,商船为利。”

现时代的人也是这样,忙忙碌碌一为名,一为利。不放下欲望的人是没有幸福的!

追求时感到幸福,得到了却失去幸福

有人说过:“人在追求的时候,会感到快乐,一旦得到了就没什么快乐。”这句话很有智慧。世间上都是这样,男的追求女的,女朋友一封来信,高兴得会轻飘飘。一等到这个女的做他老婆了,也就没劲了,天天吵架怎么会维持得下去呢?老思想的人还会想:“结婚也结了,算了,算了。”现在老思想的人不多了,一没劲就离婚。

没钱想钱,有了钱不知人生啥意义

有位“五四”时期的新女性,解放后安排她在文史馆。有一次在她家里她告诉我:当年提倡买中国货,丈夫把日本的玻璃杯买回来,她气得把玻璃杯都摔碎,“离婚!”新时代女姓离婚又结婚,她一共离了五次,说:“我再也不结婚了,真没意思。”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欲望在追求的时候兴致勃勃,欲望一达到就没劲了。上海有个老板,他开了好几家服装店,十个指头全戴戒指,表示富有。他说了一句话:“唉,没钱的时候想钱,有了钱我也不知道人生有啥个意义。”

想把钱烧成灰的人

欲望会使你辛苦一辈子,结果却得不到幸福。做生意的人开头要求不高,心想如果能赚十万块钱,老了就有保障了。结果赚了十万又想二十万了,起早摸黑拼命地干啊!二十万赚到了,说“你有二十万了,可以学法修行了,”“二十万算啥呀,现在人家都是百万富翁啦。”又要百万了。(众笑)也不照照镜子,头发一根根在白,辛苦得气喘病发作。古人说“欲海难填”,欲像海那样永远填不满,把人生珍贵的时光都花在这上面,结果到老死没有一点佛法的智慧,所谓“十万、二十万”,死了能带走吗?有人想死后烧成灰就可以带走(众笑),不见得,到那个时候儿女抢钞票还来不及,说“爸疯啦,蛮好的钞票叫我们烧掉。”我劝你保险一点,你现在先烧成灰,死的时候拿着灰走。

追求名利,犹如狗追兔子

上海有个文化广场,解放前是跑狗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逸园”,逸就是拼命跑啦。跑狗是赌博,狗都编号,有只兔子往前跑,笼子里的狗一放出,看见兔子就追,谁跑第一,你买它的票,能得到好几倍的钱。狗总想把兔子追到,结果没有一只狗追得到,为什么?那是个电动兔子啦!能够追得着吗?这些狗大上当,买狗票的人也大都落空。所以你们不要上当,追求名利犹如狗追兔子,结果一场空。


   喜(15) ~傅味琴

佛教给人类的智慧是幸福

本次提要:
 ·想把钱烧成灰的人
 ·追求名利,犹如狗追兔子
 ·佛教给人类的智慧是幸福
 ·欲望是永远追求不到的
 ·修行第一步就是离欲
 ·是自己的欲望破坏了家庭幸福

想把钱烧成灰的人

欲望会使你辛苦一辈子,结果却得不到幸福。做生意的人开头要求不高,心想如果能赚十万块钱,老了就有保障了。结果赚了十万又想二十万了,起早摸黑拼命地干啊!朝着二十万目标前进。二十万赚到了,说“你有二十万了,可以学法修行了,”“二十万算啥呀,现在人家都是百万富翁啦。”又要百万了(众笑)。也不照照镜子,头发一根根在白,辛苦得气喘病发作。古人说“欲海难填”,欲像海那样永远填不满,把人生珍贵的时光都花在这上面,结果到老死没有一点佛法的智慧,所谓“十万、二十万”,死了能带走吗?有人想死后烧成灰就可以带走(众笑),不见得,到那个时候儿女抢钞票还来不及。说“爸疯啦,蛮好的钞票叫我们烧掉。”我劝你保险一点,你现在先烧成灰,死的时候拿着灰走。

追求名利,犹如狗追兔子

上海有个文化广场,解放前是跑狗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逸园”,逸就是拼命跑啦。跑狗是赌博,狗都编号,有只兔子往前跑,笼子里的狗一放出,看见兔子就追,谁跑第一,你买它的票,能得到好几倍的钱。狗总想把兔子追到,结果没有一只狗追得到,为什么?那是个电动兔子啦!能够追得着吗?这些狗大上当,买狗票的人也大都落空。所以你们不要上当,追求名利犹如狗追兔子啊,结果一场空。(2001.4.18 第五讲完)

佛教给人类的智慧是幸福

佛教给人类的智慧是幸福,你想幸福不一定幸福会来。过去我听有人唱“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光是求佛菩萨保佑,佛教的伟大体现在哪里呢?一个佛弟子光知道求佛菩萨保佑幸福,那是佛教的悲哀。佛教要使你懂得幸福的来源,痛苦的来源,佛教讲的是智慧,愚痴使人痛苦,智慧使人幸福。愚痴的人是追求一个永远追求不到的幸福,那叫“欲望”。

欲望是永远追求不到的

欲望是永远追求不到的。从前人住茅草屋,也不见得全是苦;现在人住高楼大厦,也不见得能满足。从前人说他偷钱是不得已的,因为贫穷;现在抢钱的人是钱多了还要多。由此可见,世间人在某一个时期,从某种现象来看,好像没错,在另一个时候来看就有了漏洞。跟佛的智慧相比,一个叫有漏法,一个叫无漏法,世人看法有漏洞,佛的看法没有漏洞。

修行第一步就是离欲

修行第一步修什么?修离欲,离开自己的贪欲,因为贪欲只会导致人生的痛苦,而不会导致人生的幸福。人为什么会迷这个贪欲?由于贪欲会给人一时的痛快,却埋藏着长期的痛苦。拿今天的生活水平来说,照我的看法,个人财富有十万块钱,足够你生活一辈子了,你够幸福的了。我们佛协文教部对小住人员的生活费,每月收150块,10万元可以用五十年,你尽管可以修行一辈子。可是现在有十万块钱存款的人幸福吗?有的钱还来得不道德,还造恶业。他似乎要一百万才满意,可是有了一百万的人要一千万,一等到他有了,也许要断气了,就这么样过一辈子。为谁辛苦为谁忙?就是为了一个欲望,贪五欲,财色名食睡,贪财第一。

是自己的欲望破坏了家庭幸福

古人说:欲壑难填,你想在欲望中得到满足,是不可能的,不满足就不幸福;满足了你欲望又提高了,又不满足。举个例子说,在家人总希望家庭美满,生活幸福,那是嘴巴上说说,即使得到美满了,最后仍然痛苦,为什么?别人不破坏,你自己也会破坏,怎么破坏呢?因为你没有智慧,愚蠢,自私,欲望不断地提高,别人是众生,你也是众生。众生都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得寸进尺。封建社会是用不平等的压迫来保持家庭的安宁,也就是说做一个女的要顺从丈夫,孩子的辛苦都要你挑起来,就会受人赞叹,称为贤妻良母。

 喜(16) ~傅味琴

不合理的事他做了,因为他有欲望

本次提要:
 ·不合理的事他做了,因为他有欲望
 ·知足常乐,易养易满就少烦恼了
 ·供养僧,最好符合出家的立场
 ·睡就是大无明
 ·八戒是清净修行的基础
 ·“三宝歌”能不能唱,根据戒律

不合理的事他做了,因为他有欲望

即使得到一个贤妻良母,有人还会去破坏家庭的幸福,为什么?到后来你对自己的贤妻也不满意了。当妻子对丈夫的堕落好言相劝时,丈夫就觉得讨厌,妻子好是好,竟然管起我的事情来了。要求又提高了,以“你别管我”为他满意的标准。这样无限度地自私,无限度地对对方提高要求,岂不是自己在破坏幸福吗?不合理的事他做了,因为他有欲望。说句笑话,如果他认为日本女人比中国的好,好在哪里?看见丈夫要跪下来。所以欲望是永远满足不了的,因为人心里的自私这个烦恼魔没有消灭掉。常听人说:“跟这个人没什么好说的,你还是算了吧,他是一个得寸进尺的人,满足了他现在的要求,他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来。”

满足不了你会痛苦,你想满足而去辛苦追求的时候,也存在着苦。如果你不想痛苦,那么首先放下欲望。

 

知足常乐,易养易满就少烦恼了

出家人称为沙门,有十七种庄严,其中有要少欲,要知足常乐。“易养”,对生活上的要求欲望要低,容易养活自己。“易满”,容易满足,对所得到的都欢欢喜喜,那么你就少烦恼了。记得84年,我在内蒙古包头,有学生问我:“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幸福?”我回答说:“人类到放下欲望的时候就幸福了。”怎样修行能获得幸福快乐,就是放下欲望。

 

供养僧,最好符合出家的立场

可是自古以来有多少人肯放下欲望?不好钱就好名,名也是欲望。财色名食睡,“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这是佛经上的话。现时代特别讲究吃,你真的全吃光倒也罢了,可是浪费多少啊?对于出家人的供养,最好符合出家人的身份。出家人是离欲的,最好供养罗汉菜。像办酒席那样隆重,我看用不着。

 

睡就是大无明

睡得不知道时间,晚起床还可原谅。如果知道起床时间,醒过来不起来,那是你的错,贪睡。我不知道你们规定午睡多少时候,其实我午睡只有十五分钟,人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也不必只睡半个小时就起来,集体宿舍要影响别人,不要贪睡就好了。该睡的时候睡,该起的时候起。佛经上说,睡得太多皮肤要粗糙,容易生皮肤病。睡就是大无明,培养好睡的习气非但对断烦恼不利,死后会投到好睡的地方去。睡的时间特别长的就是蟒蛇,它一睡六十年,卡车从大蟒蛇身上开过去,它都醒不过来。一个人不休息也是错,休息过度了也是错。

八戒是清净修行的基础

例如四月初八是释迦佛生日,早上受八戒,上午浴佛,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下午讲法又会供,这样很有意义地过了初八这一天。受了八条戒,一日一夜不犯就算圆满了。受了五戒的居士平时断邪淫,不断正淫,受八戒那天向出家人学习,正淫也断,夫妻不能碰。比丘不碰女体,比丘尼不碰男体,居士能学习一天出家人的清净,果报很大,命终决定升天。如果你想清净修行了生死,那么八戒就是一个基础。

 

“三宝歌”能不能唱,根据戒律

还有三条:不歌舞观听,香花鬘涂身。居士平时可以听音乐,看跳舞,自己也可以歌舞娱乐。但受八戒那一天,必须向出家人学习,要求不高,出家人是一辈子,你只要一天,不得听歌声,更不能自己去唱,不能看跳舞,当然更不能自己去跳舞,否则就犯戒了。(有人问:三宝歌能不能唱?)三宝歌是赞叹三宝的,内容很好,用唱歌来赞叹,仍然是唱歌呢!释迦佛只叫我们赞叹三宝,讽诵可以,在佛菩萨生日那天可以开许。戒可以开,但开是有范围的。居士在没有受八戒那天,什么歌都可以唱,三宝歌当然也能唱,唱三宝歌比唱世间上的歌好得多,但受戒就要根据戒条来遵守。我曾在某地大讲堂讲佛法,四众弟子,男女随便混坐。居士能坐在出家人前面吗?讲法前全体起立唱三宝歌,我不能说三宝歌不能唱,也不能说三宝歌可以唱,看看戒律再说话!


  喜(17)  ~ 傅味琴

竟然把“夫妻双双把家还”唱进佛门来

本次提要:
 ·竟然把“夫妻双双把家还”唱进佛门来
 ·受了八戒不能歌舞观听,香花鬘涂身
 ·不坐高广大床
 ·不非时饮食
 ·八戒不要加成九条

竟然把“夫妻双双把家还”唱进佛门来

既然提到这个问题,我就多说几句,发展到如今,有些人把佛教的内容配世俗的情爱小调唱起来,谁能听得清唱的是什么佛教内容?如从前女歌唱家周璇唱的四季小调,“郎呀郎呀的”,一听到这个调,就知道是男女情调,心能清净吗?我还多次听到在超度、拜忏时,有用黄梅调唱,据说这个调是“夫妻双双把家还。”竟然把“夫妻双双把家还”唱进佛门里来,简直糟透了。

受了八戒不能歌舞观听,香花鬘涂身

我以前在佛学院教学,严格规定不准唱济公歌,因为佛学院的学僧都是出家人,出家人戒律是不准歌舞观听的。我在社会上开佛学禅定课,就规定“狼”(郎)跟“狗”(哥)一律不准进课堂。持戒的人要讲究持戒清净。如果你是社会上的歌星,你信佛了,在受八戒这一天也不歌舞观听,唱了算犯戒。舞蹈不准看,歌声不准听。

有的寺庙里放起歌曲唱片来了。国家政府宪法规定要尊重、保护宗教,而我们自己却不尊重自己。出家人能唱流行歌曲吗?那你何必出家呢?你可以还俗去唱嘛。染污佛门是有罪过的。一个不信宗教的人尚且要尊重宗教,你身在佛门,不尊重佛教,破坏佛教,连一个普通老百姓都不如。

不得香花鬘涂身,一切有香味的东西都不能用来涂身。我年轻时受八戒,香肥皂都不敢用,刷牙用的是一种没有香气的牙膏,如果没有,宁愿蘸一点盐刷牙。不准头上插花,首饰也不准戴,这是指居士来说。

不坐高广大床

受八戒这一天,“不坐高广大床”。你们睡的床都是两层的铁床,我看还可以,不算大。我寮房的床是双人床,这是大床。既然铺好了我还得睡,我只睡一半,另外一半干什么?全放东西。受八戒那天不能坐高大的座位。严格的来说,出家人不坐沙发,因为太大,太享受。现在时代关系,招待客人,都请客人坐沙发,出家人也陪着坐。你真去端一只小板凳来坐,客人心里也不好受,那么只能开许一下。心里要惭愧,我是不得已而为之,心里不起舒适感,像在受苦受难。

不非时饮食

“不非时食”,就是过午不食。在家居士这一天就不能吃晚饭,开许一点,喝点流质,薄粥汤还可以。

八戒不要加成九条

八关斋戒一共是八条,没有第九条。可是现在出现了第九条,说“受八戒这一天要念一天佛号”。我年轻时可没见过,可能近几年才出现。念一天伤了气可不好。我讲课讲得太多,医生最多给我补补气。老医生对我都这样说:“如果你不休息,这个药对你也不起作用。” 念佛是好事,念经也是好事情,勤修诸善根,全好。硬性规定了,在社会上工作的就没办法受八戒了,要上班啊,哪有时间念一天佛?这样会堵塞多少人受八戒的机会。又听说还要念一个通宵,不睡的人念起佛来打瞌睡,明天一睡就醒不过来,仍然把不睡的时间补上,又何苦呢?

所以,不要贪睡,也要好好保养身体,别把身体拖垮了。身体是修行的工具,你能不爱护吗?但也不能宠爱、贪爱。好比你给孩子吃点糖,增加点糖份,这没错,孩子贪吃糖,你宠爱他,一会给一会给,这孩子一张嘴,牙齿蛀光了,有什么好?也不庄严吧。所以,睡的时候好好养身子,起来精神十足,可不要拖拖拉拉,再打几个哈欠。我今年72岁了,别人说我年纪大了,午睡起来就工作,完了就讲课,我可没有:“人来齐了吗?”(有气无力状)军人讲军纪,军装一穿,精神抖擞,喊口令“立正”,没有一个士兵会像左歪右倒似的。

 喜(18) ~傅味琴

放下自私才能令众生欢喜

本次提要:
 ·放下自私才能令众生欢喜
 ·大乘佛教,能不为众生吗
 ·为名争地位,为利计得失,日子不好过
 ·不为名利的人修行最坚定
 ·为保名,不敢说;为贪利,不肯变,实是空架子
 ·为了众生的利益,要纠正错误,敢说敢为
 ·我们是培养佛门龙象
 ·修行就是修一个伟大

放下自私才能令众生欢喜

佛弟子要为释迦佛争光,别给释迦佛抹黑。现在要见释迦佛是见不到了,就看你们出家人。财色名食睡要放下,放下五欲的人,放下自私贪爱的人,才能令众生欢喜。否则自己的贪欲跟众生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你肯为众生吗?还是愿意为自己!有些人开始让你高兴,可以给你提供方便,到后来还是为自己。

大乘佛教,能不为众生吗

佛弟子只有一个心念:满胸怀装的全人类,尤其是修菩萨法。修声闻乘出离生死的法尚且不能有自私烦恼,何况修大乘佛教,能不为众生吗?提高自己的水平叫自利,提高自己水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众生,应该这么理解的。

为名争地位,为利计得失,日子不好过

为名为利的人日子很难过。为名的人,就怕自己的名望被降低,他受不了,总是考虑“我”,“你给我排在什么位置?”有顾虑、有保留、心有歪曲,乃至于有阴谋诡计,能全心全意为人类、为众生吗?为利的人,计算得失。有人发心供养,接受你供养的人问你:“你有什么心愿?”因为要按照他的愿望办事情啊。他说:“我心愿是为了弘扬佛法,办佛教事业。”这很好。假如另外一个说:“我是为了儿子出国。”儿子没出国呢?就说闲话了:“师父没保佑我,菩萨不灵。”那么儿子出国了呢?从此再也不供养了,因为目的达到了,他有为众生考虑吗?

不为名利的人修行最坚定

有句话:无产阶级革命最坚定,因为他没有名可利用,没有财产可破坏。同样,没有名利观念的人修行最坚定。没有利,无产阶级;没有名,平易近人,深入群众。如果你发现有的修行人为名利,要小心,这个修行人不坚定的,他不是向释迦佛学习,他在向高官学名,在跟大老板学利,能算佛弟子吗?

为保名,不敢说;为贪利,不肯变,实是空架子

所以有名利思想的人,别看他挺胸凸肚,其实他心里很虚。有的话他不敢讲,一讲怕影响自己,怕别人跟他反对,说他闲话,他这个名就受影响了;有的事情他不敢做,这件事一做,我财要损失多少啊!这件事一做,我以后赚钱就困难了。样子像个大人物,实是空架子,纸老虎。顾虑重重,正法的事情不敢说不敢做,能干大事吗?

为了众生的利益,要纠正错误,敢说敢为

只有谁敢做?没有名可以坏,因为本来就不出名;没有利可以图,他本来就不准备图利,而是一心做贡献的人。像这种人,才有雄心壮志,才有大力,敢说敢为。为了释迦佛为了众生,做了再说!你说我闲话,要坏我名,我头上又没有高帽子;你要破坏我的利,我本来就一分钱也不拿,你破坏什么?

我们是培养佛门龙象

我们是培养佛门龙象,是培养佛门的高等人才。如果在成就自己的时候,一有名的思想,又有利的思想,你再也高不了。伟大是心胸伟大,可不是官做得大,也不是钱财多叫伟大。

比如像五台山,十万个人进去你也看不见,再进去十万,五台山照样容纳得下。

修行就是修一个伟大

修行就是修一个伟大。在家修伟大,看你胸怀里装下几个人。有人最多装下五个人,其他人装不下了,你说伟大不伟大?哪五个?爸爸、妈妈、我、老婆、儿子,五个人。那么邻居的儿子你关心不关心?又不是我家的,管我什么事情?装不下。有的家庭更小,只装得下三个人,爸爸妈妈不要了;有的家庭更小了,只装下一个人,一个人是谁?就是他自己。有人闹离婚,旁人劝说:“孩子会痛苦,别离婚了。”竟然会说:“自己都管不了,还管儿子呢!”未婚前,一对朋友你照顾我,我照顾你:“哎,这个东西好吃,你吃,你吃。”一成家:“这个东西我最喜欢吃,你这个也给我吃吧。”我不过是举例启发启发。


 喜(19) ~傅味琴

能爱一切众生的人是聪明人

本次提要:
 ·佛弟子胸怀要宽大,不要搞小团体
 ·有的人信佛,不要众生只要佛
 ·供众功德大
 ·供众要平等,每人有一份
 ·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
 ·释迦佛爱护娑婆世界众生,受十方佛赞叹
 ·能爱一切众生的人是聪明人

佛弟子胸怀要宽大,不要搞小团体

拿你们修行的同学来说,你胸怀里装得下几个人?如果只装得下两、三、四个人,叫小团体。胸怀为什么这么小呢?所有的同学都是同学,要好大家好,佛弟子胸怀要宽大一点。

有的人信佛,不要众生只要佛

念经经常念到无量,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不无量,看你胸怀。佛弟子胸怀要装满了无量的父母众生。你能把父母众生装在胸怀里,你就知道关心他,就知道怎么样去报恩,你当然能令众生欢喜。可是有的人信佛信到后来,不要众生,只要佛。

供众功德大

供众的功德最大,一是数量多,二是个个都是未来佛。你能供养他,以后他们都成佛了,整个法界也出现了很多的佛,这个功德可大了。你供佛表示对佛的尊敬,当然也是好,但他又不吃的,远远比不上供众功德大。

供众要平等,每人有一份

有的人想我供养师父一百块钱,一百块钱拿今天来说也不算小数了。供众,每人分一块钱算什么呀?干脆别供了,这是世俗观念。供众的时候,平等分,哪怕几元几角也可以,这叫散儭。我们每月初八会供时,既供释迦佛,又供十方佛,又供菩萨,又供众生,参加的大众每人都有一份,连门口站着看看的也有一份,一个也不少,平等。

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

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眼睛看着一切众生,是如来最欢喜的事情。举个例子说,我的学生对我的身体真是爱护备至。假如那个同学在感冒,那个同学在拉肚子,却没人照顾。结果我没事,我起来又得去照顾这个拉肚子的人。那么你们照顾好同学,我就放心了嘛。你们把同学照顾好,爱护好,也就减轻了我的负担,我还会长寿一点。

释迦佛爱护娑婆世界众生,受十方佛赞叹

佛弟子要记住佛的话,要有众生观念,要有平等观念。释迦佛对娑婆世界众生特别爱护关心,特别慈悲有缘,所以受十方如来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发大愿,来娑婆世界度娑婆众生,难能稀有。”那么你关心娑婆世界的众生,释迦佛首先高兴,十方诸佛也赞叹,说这个释迦佛的弟子真有释迦佛的家风啊!说这么样调皮难管,习气这么重的娑婆众生,竟然还有这么多同学去照顾他,难能稀有啊!也会赞叹你们。再打比方,客人送东西给老奶奶吃,老奶奶给小孙子吃,旁边人就说:“奶奶,这是买给你吃的。”这可一点也不懂老奶奶的心。能明白老奶奶喜欢给小孙子吃,老奶奶心里也高兴,这个人有智慧。

能爱一切众生的人是聪明人

佛菩萨个个爱众生。你爱护自己的同学,乃至于爱一切众生,你是聪明人,佛菩萨就大大赞叹你,说你真知道我的心啊!你对众生冷冷冰冰,不理不睬,佛菩萨挺不欢喜的呢:我爱众生,你们不爱众生,还跟我学,学点啥?佛最喜欢是听话的弟子,佛最喜欢学他榜样的弟子,所以佛说过,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


{返回 傅味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理导引——喜(20~29)
下一篇:心理导引——喜(1~10)
 心理导引——喜(20~29)
 定学开导(10~19)
 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开示)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40~149)
 业力、法力、师力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0~49)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0~85)
 谈三宝功德(10~19)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80~184)
 学修三皈依(60~69)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Vipassana Retreat: 3. The Framework for the Pr..[栏目:The Vipassana Retreat]
 转到显密双修较方便法门,是否可以?[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栏目:Buddhist Article]
 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李向平)[栏目:人间佛教]
 不可能的事[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三一六 兔本生谭[栏目:第四篇]
 李天明书法作诗[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暑夜闻钟[栏目: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
 解脱之门 五、祈愿类[栏目:解脱之门]
 定学[栏目:杂阿含经选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