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句经要义 第十四品 佛陀品 婆罗门阿基达 皈依佛法僧三宝
 
{返回 法句经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87

婆罗门阿基达
皈依佛法僧三宝
 
14~10
人因畏惧故
皈依于山岳
森林和花苑
树木和祠庙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婆罗门阿基达。

阿基达放弃所有官位财产,成为苦行者。他在鸯迦国、摩竭陀国和拘留国三国交界处定居下来,经常向弟子和这一带的人民说:“礼敬膜拜祈求山石、树林、苑园,就可解除一切苦难。”有一天,佛陀先派大目犍连尊者来教化他们。他们引领大目犍连尊者到一只猛龙住的地方,大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制服这只龙,龙卷起身子变成大伞盖护持尊者。大家看到这种情景大感惊讶,一齐向尊者礼敬。之后佛陀也来了。尊者向佛陀礼敬并向众人介绍佛陀就是他的老师,众人对佛陀更是尊敬。佛陀告诉阿基达:“膜拜祈求山岳、树林、石头、园苑的神祇,不能解脱一切苦难,只有向佛法僧寻求皈依,依教奉行,清净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永不受轮回之苦。”
 
14~11
此非安稳依
此非最上依
向此皈依者
不离一切苦 

14~12
若人皈依佛
皈依法与僧
由于正智慧
见到四圣谛 

14~13
苦与苦之因
以及苦之灭
并以八圣道
能令苦终止 

14~14
此皈依安稳
此皈依最上
如此皈依者
解脱一切苦 

听完佛陀的开示后,阿基达要求加入佛陀的僧团修行,他的弟子也随之加入僧团,阿基达的信众也因明白并称赞佛陀的超越卓绝而纷纷皈依佛陀。

乱求皈依是无法获得解脱一切忧苦的。佛法的三皈依,是以佛陀为导师,以佛法为教导,以僧伽为榜样,在佛法僧的教导和熏陶下,努力净化自己,朝向灭除一切忧苦的目标前进。
 


{返回 法句经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句经要义 第十四品 佛陀品 不知足的比丘 欲望带来苦恼
下一篇:法句经要义 第十四品 佛陀品 圣人的出生 圣者带给众生幸福
 法句经要义 第四品 花品 视身体如幻象的僧人 超魔界到无死涅槃界..
 法句经要义 第二品 不放逸品 大迦叶尊者 智者无欲不执著
 法句经要义 第七品 阿罗汉品 贝拉西沙尊者 阿罗汉了达空无相
 法句经要义 第十四品 佛陀品 不知足的比丘 欲望带来苦恼
 法句经要义 第十三品 世品 三十位比丘 智者跨越世间
 法句经要义 第四品 花品 信女巴娣普吉卡 死亡系缚贪求无厌之徒..
 法句经要义 第六品 智者品 享受欲望的人 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法句经要义 第一品 双品 不同的修行 依教奉行胜于熟读经藏
 法句经要义 第十三品 世品 王子阿巴耶 世间情爱虚幻不实
 法句经要义 第一品 双品 提沙尊者 怨恨报复带来伤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定指要 八、四禅八定与五十种阴魔区[栏目:逸尘居士]
 直心深心回向心(智谕)[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修行人为何要少语和止语[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五)修行之前必须掌握修行要领[栏目:圣者言教]
 能破坏现行力修持之理(益西彭措堪布)[栏目:忏悔业障]
 四、谦卑为怀 骄傲无益[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论因明的整体研究方法(郑伟宏)[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佛教禅定与养生(陈星桥)[栏目:佛教与养生]
 第十七章 其它现行上座部佛教的禅修法[栏目: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脱到返归人生[栏目:宋智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