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信愿行是净业三资粮——学习梦东大师语录的体会
 
{返回 蔡惠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22

信愿行是净业三资粮——学习梦东大师语录的体会

蔡惠明

梦东大师(1741-1810)名际醒,字彻悟,河北丰润人,晚年居住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专弘净土,世称资福际醒,被奉为中国净土宗第十二祖(印光大师在光绪十二年即公元1886年也在资福寺净土道场专修念佛法门),着有《梦东禅师语录》等,为清代中叶的我国莲宗名家。

一、用功不得力,只缘生死心不切

《梦东大师语录》中指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不堪言。况轮迥未出,难免堕落,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每一念及、五内如焚,故即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燃也。”

先师李圆净居士,广东三水人,名荣祥,字圆晋,毕业於上海复旦大学文科,因患浸润性肺结核,於民国十一年(1922)赴日本西京养病,在帝国大学图书馆阅读佛学书籍,从而对佛教发生浓厚的兴趣,并信奉力行。归国后皈依灵岩印光大师,法名圆净,号无相。并遵印祖之命,协助明道上人在苏州办弘化社,印行经书,流通法宝,大弘净土法门。他从《印光法师文钞》中摘编《印光法师嘉言录》,提纲挈领,以简驭繁,一时不胫而走,洛阳纸贵。他在复我的信中论述信愿行的重要,此信由福建莆田广化寺印送单页一万张,广结善缘。信中写道:

“佛法为心地法门。明开遮,持律不难;辨本迹,随缘亦易。着迹固行不通,亦有必须遮止者,未可‘以略迹为借口’也。昔印光大师曾诘学者:‘学佛究竟为什么?用功不得力,尅实言之,只缘生死心不切耳。此心不在生死,便是敷衍门面。即使无意欺人,却系有意自欺!’经师这一问,应对者莫不目瞪口呆。念佛一门,必仗信愿真切,如小孩一旦失母,此时他真信普天之下,只有我娘可怙恃,切愿见娘。念佛人只要能如小孩失母之信得及,平日糖果可哄诱,此时哄他不转——是欢喜境界不能动;平时打骂可威吓,此时吓他不退——是烦恼境界不能动。在这些时,信是真信,愿是切愿,毫无勉强,全不虚假。且举一例:前上海功德林欧阳石芝习气不小,但一提西方净土,则其快乐欢喜之情,不觉手舞足蹈,涕泗随之,与小儿忽然见娘时何别?余曾保此老决定生西。后来临终境况果然极好。一心不乱之说实无可疑。若知信愿行同时具足,可悟一心不乱应摄此三。仅指行言,仍属自力;既兼他力,应含信愿。如上述小儿求母,圆具信愿行三,心无二用,自然不乱。藕益大师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显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探浅。’上句看似易而实难,下句看似难而实易。倘明此特别法门之所以然,自不必在一心问题上斤斤计较也。”

所以,求生净土,必须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对娑婆起厌离心,急求出离,才能对极乐生欣乐心。犹如小孩失娘,此时他真信普天之下,只有我娘可怙恃,切愿见娘。净土法门虽然简易,但必须具足真信、切愿、笃行的净业三资粮,缺一不可。

二、真信、切显、笃行是净业三资粮

梦东大师又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重要。这是因为释迦牟尼佛悲悯兜生难得出离,无问自说此一特别法门。所以世尊在《阿弥陀经》后称:“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稀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此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我们虽然相信世尊所说真实不虚,确信“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现代科学已解决宇宙航行问题,人类登上月球,探索太空秘密已指日可待了。)然而由于各种障碍,信心还是有反复,有时甚至动摇。例如上海佛教居士林有位者太太,念了几十年的佛,忽然听到密宗有神通,依次第修习,可获“即身成佛”,不必到极乐世界仍然要继续修行,起了改易门径的想法,与我商量。我坦率向他指出:“如果你对净土法门不生真信,那对其他法门也不会有真信。没有真信,也就不会有切愿、笃行,岂能得到成就。你过去累积的念佛功德不就此半途而废了吗?多么可惜啊!”他觉得我的话也有道理。但又问道:“为什么我持名念佛几十年,竟没有得到感应或达到境界呢?”我引《梦东大师语录》中一段话向她作阐释:“吾人生死板头,惟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堕,此心力也。二者如人召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放心力唯重,业力唯强,及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深,愿贵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募能摇惑,一切境遇募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达摩大师忽现在前曰:‘汝但舍念佛,即授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当向祖作礼,谓:‘我已受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不敢自违本誓也。’纵释迦如来忽现身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汝且置念佛,即为说更殊胜法门’。亦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不敢自违本愿也气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耶?能如是信,可谓深矣。若赤熟铁轮旋转头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其所愿,况世间小小顺逆境界,岂能引转哉,能如是愿,可谓切矣。信深愿切,是谓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必强,心重故则易纯,业强故则易熟,极乐净业若熟,娑婆染缘便尽,则临命终时,虽欲轮回境界再现在前,弥陀净土不现在前,皆不可得。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於歧路”。信愿是基础,没有深切的信愿,净业就建筑在沙滩上,经不起风吹雨打,一触就倒。选择法门前要慎重,注意符合自己的根机,念了几十年佛后仍见异思迁,正说明没有真信切愿,修行也浮而不实,泛泛未到实处,哪来的感应和境界呢?一席话说的老太太哑口无言,表示还是驾轻就熟,老实念佛好,不再想另起炉灶,改弦易辙了,现在她每天念佛已加码到一万声,证得身心轻安、专注一念的境界,体验到心重易纯、业强易熟的道理。

三、应修三福,生四种心

梦东大师还说:“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为学佛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业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行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八、以种种灵验,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阿弥陀经》明确指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念佛是正行,六度万行是助行。在修正行的同时,要培植善根福德因缘。有人错误理解《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三辈九品往生,即使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时,由于生大恐怖,听从善知识的教导,至心念佛十声亦能往生。就认为不必要修福行善,只要临终十念就可往生,何必平时无休止地念。这完全是对真信、节愿缺乏认识。《大智度论》说:“一切众生临终时,刀风解形,死苦来迫,生大怖畏,是故遇善知识,发大勇猛,心心相续,十念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但这种不断惑业而得往生决不可能出之侥幸。如没有平时扎实的念佛功夫,决不可能有临终的效应。就是那些作恶多端,能临终十念往生的,也是夙因成熟,所以能遇到善知识的安慰劝勉,便生信发愿,至心念佛,得佛接引。可见仍不离因果纲络,但这种情况,只是万分之一,不可能有稳妥把握。因为净业修行不容许投机取巧只能实事求是。何况”观无量寿佛经》就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三种福是诸佛净业正因,也即往生净土的基本条件。梦东大师所述的净业八事是全国概括和总结,我们应学深、学透,才能积聚净业的三资粮。

梦东大师还开示说:“念佛当生四种心:一、无始以来造业如此,当生惭愧心。二、得闻此法门,当生欣庆心。三、无始业障,此法难遭难遇,当生悲痛心。四、佛如此慈悲,当生感激心。此四心中有一,净业即能成就。念佛当长久,不可间断。间断,净业不能有成。当勇猛,不可疲怠。疲怠,净业亦不能就。长久不勇猛即有退,勇猛不长久即无进。”这是指笃行而言的。六波罗蜜等一切梵行,主要靠精进才能成就。如《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笃行应当是常精进的。

印光大师说:“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失其要,而又重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全与真信切愿相违反矣。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归根到底,还是真信、切愿、笃行最重要。

梦东大师又说:“临终以此心缘念弥陀,求生净土,得不见佛往生乎?但此一念不可侥幸而致,必须存之以诚,操之有素,是故吾辈于此一句弥陀,千念万念,以致终日终年领导得,无非为熟此一念而已。果得一念纯熟,则临命终时,惟此一念,更无异念。智者大师云:”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惟此一念,更无异念,非在定之心乎,念果如是,不见弥陀,更是何人?不生净土,更重何处?只恐吾人自信不及耳。”苦口婆心,溢于言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敬请同修为真信、切愿、笃行积聚往生净土三资粮,临终心缘弥陀,得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

 


{返回 蔡惠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缅怀爱国诗僧亦幻法师
下一篇:念佛与止观
 精通贤首 重兴真言——纪念持松上师诞辰一百周年
 云南上座部佛教现况
 阿底峡与《菩提道灯论》
 弘一法师的书法
 兴慈法师和法藏寺
 称名与念佛
 南宗禅的无法之法
 念佛与止观
 原始佛教的缘起观
 厦门南普陀太虚亭三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坐禅的基本认识[栏目:禅定]
 平等无私[栏目:平等]
 你是猫,还是碗?[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三十二集[栏目: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释尊的禅修过程[栏目:其它]
 我想知道出家要有什么因缘?要具足什么条件?[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六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持戒让你获得自由[栏目: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六四 大车天宫[栏目:天宫事经 五 大车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