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认识人生之六 4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79
认识人生之六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4/5)
(12月13日  中)
【要点导读】:
◎如何在众生身上去体认和实践佛法?
◎你能体会默然的境界吗?
◎如何用我们的生命去展现佛法?
 
四、如理作意正听闻·心法境界难言说
1、法无定法唯心观·意乐加行契机要
【譬喻智解】:
[喻]:过去有一个寺院、寺院里边有一位法师,他很修行。忽然间晚上来了一个强盗来偷庙里面的东西。法师说,“没关系,你要什么你自己拿,随你拿”,那个强盗觉得很奇怪,这位法师是不是有什么功夫,我拿的时候到时候手都麻了。然后,这个强盗把东西拿完了,那个法师说:“你还够不够?”他说从来没遇到这样好的人。那个法师坐在那里干什么呢?他说“你念观音菩萨,你要拿,你自己缺乏东西,你自己贫穷,你现在到庙里面拿东西也造了很多的业,我正在为你修法、为你忏悔、为你回向”,那(这个法师)他功夫都非常高。
——当然我们如果根据一般的逻辑也就很难理解,你说一个小偷到庙里面偷东西,你说随便拿,
——这个就是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境界?
——你如果有到了这种境界的话,你做这种,就是对的;
——你如果没有这种境界,那你说“你来到庙里面来偷东西,来盗我三宝物,这还了得,后世你就下地狱”。那么你这样作意的话,你可能不让他拿,当然也是对的。但不让他拿,他可能把你人都给你杀掉了,(这)都有可能。
——所以我们怎么作意就是很重要的,很关键,很关键。
 
【如理认识】:
——所以修行的人,你不能从一般的表象这些特征来看,这是看不出来的,你要看到人内心的世界,内心是一个什么世界。
[经]:《金刚经》里面讲:“须菩提,如我解佛所说意,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法没有定法,无有定法。就是没有固定的你所认为的佛法是什么,这样子一个标准的答案。
——它是一个境界了,所以不能用“是什么”、“不是什么”来衡量,来下结论。
 
【讲闻要旨】:
——“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就是佛法到最高的境界,他不需要说也不需要听,才是一个真正的般若,能所双亡。
——(我们)说佛法,它(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内涵;你听的(人),也是根据意思来听,根据佛法的内涵来听。
——听的人跟说的人这种境界能不能相应?就是能不能对机、能不能契理契机的一个关键。
 
【讲闻错位】:
——不然的话,我们说的人是一个境界,听的人是一个境界,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容易听错。
——就是你听的意思不是说话的人、说法的人要说的意思;或者说,你说法的人(所表达的)这种意思,对方领会不了,领会错了,领会偏了,领会不到位,会有曲解,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那么我们怎么样子要把佛法说出来,让人家能够很准确的领会,反过来说我们要怎么样来领会,法师们为我们说出来的佛法,讲跟说的轨理就是很关键。
——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有可能我们讲得天花乱坠,对方不接受。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因为听的人会认为说,你这讲的很多道理都是很空洞的,不切合实际的。他先建立了这样一个宗,他就不接受,不管你讲什么,他都不接受。他内心当中已经做了这样子的加行,前行他已经做好了。
 
【前行作意】:
——他每个人要来听法,他都做了前行,你跟人家说话以前,你也做了前行,“我要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给人家说”,或者说“对方怎么样子”。
——因为你要跟他说话,你要听话,你肯定要去属意啦,属意就是作意。
——你已经作意了,也就是你去作意的时候,对方的话你才能够听得进去,才能够听得懂对方在讲什么。
——那么你作意的时候,你已经有了一个对对方认识的一个思想,一个观念已经就有了。这种观念他很难以一句话来概括。
[喻]:比如说:你的妈妈对你很好,那么问你:你妈妈对你怎么好?你很难讲啊,讲不清楚,你可能讲半天,也叙述不清楚。这个好不好,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那你两个朋友关系很好,你说,这个朋友对我不好,那个朋友对我很好。那这个“好”跟你的妈妈对你的“好”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一个法师对你很好,他的意思又不一样。比如说,两个同行互相切磋,对你很好,他的意思又不一样。那么你很难来辨别,世间上面的一个朋友,以及佛法当中的一个同参,以及我们跟他学佛法的一个法师,和我们父母,他(们)对你关怀、对你帮助、对你有利益,它是什么差别的,你就讲不清楚。
——你只能引一些别人说过的话,古人讲过的话,经论上面讲过的话来作为自己的答案,而实际上这些都不是你内心当中的状态。
——你讲“这个善知识能够引导我们远离恶道(原稿:由六道),走上善道(原稿:增上生道),成佛”,这个全是大道理,它是一个公共的标准、公共的答案。
——实际上面的话,他跟你没什么关系的,跟你此时此刻的内心的状态没有关系。
——那么这个是一个非常浮泛的一个答案,一个境界。
 
【自省策励】:
——那究竟“这位法师对我学佛法有多大的帮助,有多大的利益?”,(这个问题)我们内心有没有(想过)呢?有没有作意?有没有加行?有没有意乐?这些都还没有建立起来。
——所以在道场当中,我们修行用功,都是要在这些境界上面去努力。
 
2、默然境界明辨析·了了分明不言中
【境界体悟】:
——所有的语言的叙述,都是有限的。
[喻]:《维摩诘经》当中,你看,那维摩诘居士、文殊菩萨,他最高的境界都不用讲话,默然。我们戒律当中也是一样的,有作羯磨,大家默然。默然就表示通过,他都不用说话。
——你看到一个非常有修行的人,他整天不说话。
 
【如理辨识】:
——或者说我们整天不说话的人,我们会认为说很有修行,(因为)你话说多了人家就觉得你很散乱。
——但是,是不是我们话讲少了,那就等于说是一个默然的境界?
——你“默然”跟“少说话”,跟“不会说话”是不一样的。你不会说话,那这种默然跟你这种境界的默然那是不同。
 
【如理认识】:
——默然,他一切都很清楚,不需要去表达,因为很难把我们内心的世界讲清楚,所以他默然。
——默然,他也不会做错,不会做错事,他做什么事情,他还是很清楚应该怎么去做。
——就是不在语言的本身,一切尽在不言中。
 
『附录·思考题』:
1.你认为什么是佛法呢?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2.听闻佛法前,你是如何作意的?我们应该如何作意?以何意乐、加行来闻法呢?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认识人生之六 5
下一篇:认识人生之六 3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5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4
 认识人生之六 2
 所缘境与所知障 3
 怎样发心修行 1
 汾阳在哪儿,小武是谁?
 从现实业果看,珍惜当下因缘 3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4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3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仲夏的一串月桃花[栏目: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