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2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26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要点笔记(2/7 )
二、自他不二依法行·依师依友从缘起
(7月2日)
 
1、知人知己如法观·利人利己从心解
【如法观察】:
——我们常常讲,了解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人,对事,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看不穿,看不透。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也是很简单的。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长着眼睛、耳朵、鼻子,有手有脚,每个人都有五脏六腑,就是每个人整个身体的形状、结构都是一样的;每个人在社会上面所念的书也是一样的,小学、中学、大学;甚至每个人说话、思维也都是一样的。
——那么不一样的在哪里呢?
——就是每个人内心的起心动念不一样,每个人行为的造作不一样。
 
【如理思维】:
——那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这些呢?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处呢?
——了解别人,就是了解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对别人不了解、对别人不理解,也就是对自己不了解、对自己不理解。反过来说,别人有的问题,我们也会有。
——我们如果能够对别人的问题看得比较清楚,就说明我们过去也曾经犯过这样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能够知道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来排除这些原因,那说明我们内心的功夫就比较深。
 
【如理认识】:
——并不是说,我们要对每个具体的人的所有生命现象,去寻找它的原因,去了解它的过程,这个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所有的人它的原因都可以归咎到人的心,都可以归到心,人的心与佛法相应不相应这一点上去。
——也就是,我们对外在的人、事、物的认识需要根据佛法的原理去认识,根据佛法的道理去看待,去检验,依法来判断,来衡量。
 
【对境观心】:
——我们在认识外在人、事、物的时候,我们自己内心的状态是不是非常平静,非常祥和,没有起伏,非常自在?内心所出现的是否都是一个非常明了、清明、圆满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对外在的事情和问题才能够了解分别清楚。
——否则的话,如果我们自己内心有起伏、在动荡,自己内心是无明状态,那外在所有好的境界来到我们面前也都会变得模糊不清,都会变成无明的状态,动荡的状态。
[喻]:就犹如一面镜子,如果上面蒙了很多的灰尘,外在再好的境界、再好的鲜花、再好的衣服、水果等等,在镜子里头所反映出来的都是模糊的状态,都是一个不好的样子。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就是佛法告诉我们的:如何来认识自己的心?如何来认识自己心上面的问题?
 
【自利化他】:
——也就是,我们要解决别人的问题,要在自己内心着手;我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要在自己的内心着手。
——因为人跟人都是一样的,众生平等。
——所谓众生平等,就是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我们现在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方法和能力,我们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也有能力去帮助第二个人、第三个人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2、依师先从依僧起   ·种因聚缘师加持
【观察思维】:
——反过来说,我们自己的经验、能力、方法不够的时候,修行还有欠缺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我们愿意不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愿意不愿意相信别人对我们修行过程当中的经验分享?我们能不能相信同行善友告诉我们的这些佛法对自己的身心是有用的,有利的?这方面我们都要好好去考虑它,好好去思维。
——因为在现实世界里头,肯定有好多人修行比我们要好,无论是出家的法师,还是在家的同修,肯定是有的。
——那我们能不能遇到呢?我们周边的人有没有比我们要好的?比我们要精进的?比我们要努力的呢?也是会有的。
 
【依师依友】:
——那么这些比我们精进、努力,成就比我们高的人,比我们有经验的人,他的经验恰恰可以来帮助我们。
[喻]:比如说,一个小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有一道数学题解不出来,那只要他的同学就可以帮助他了,因为他的同学成绩比较好,知道如何来解答这道数学题,所以就可以帮助他了。
——也就是,同修之间的问题恰恰都是比较相似的,比较雷同的,最能够受益的。但是,我们常常会很忽略这一点。
 
【修学误区】:
——我们常常会觉得,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需要找一个非常高量,非常高量的人来指导自己。就犹如自己是一个小学的程度,却要找一个大学教授来指导。
——一是不可能说,我们自己就有那种条件能找到;第二,即使真的找到的话,这个课你也可能听不懂,而实际的指导作用也发挥不出来。
 
【自识缘起】:
——因为我们有什么问题,它才会感得善知识对我们问题的解决。
——本身我们的问题很粗重、问题就很大,所以善知识要解决我们这个问题,他只能讲一些比较简单的,比较有用的。
 
【种因聚缘】: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修行的功夫不断在长进,我们内心的状态不断在改变,内心越来越微细、越来越清明、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敏感,智慧、慈悲越来越强,资粮越来越具足,自然而然,我们就能够感得更加好的、更加高的善知识对我们的指导。这是肯定的。
——佛法都是讲因缘,佛法都是讲因果。
——近代净土宗的高僧印光大师讲: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
——世间因果,出世间因果,都是因果,有因必有果,佛法整个都是谈因果。
——有因的时候,才能够同外在的缘去结合;如果我们没有因,光有缘,它产生不了果。
——我们有因,缘也具足,就会感得果。
——我们学佛法的人,我们有这种希求心,对法有种希求,就能够感到外在的善知识、同行善友的缘。
 
【显正破邪】:
——换一个角度来讲,其他的同行善友,其他更具量的善知识,在弘法的过程当中也能够不断不断地来凝聚相应的人。
——这样的话,人跟法就相应了,而这一点的相应,是在我们学修过程当中更加具体的、更加切身的一种引导和指导。
——而不是说我们在理论上面进行很高深的一种研究和探讨,这是另外一个范畴,另外一个领域,这个范畴和领域仅仅是对教理的了解而已,它不是真正在信仰方面进行培养,不是在人的行持方面给予指导,不是修行经验方面的传递。
 
【依师教授】:
——修行经验方面的传递,必须要有实际的经验,必须要有实际的境界,也就是必须有真正过来的人。
——因为只有过来人才知道,这个路往哪里走?这个路会通到什么地方?什么因会感什么果?什么因还需要什么缘?这样,我们才能够更清楚。
[喻]:就比如说,我们掉到水里头去,在水里我们如果紧紧抓住一根稻草,我们也是不会有救的;我们掉到河里头,我们抱着石头,一样也是不能得救。因为无论是石头,还是稻草,它们依然还在水里。那我们如何才能够上岸呢?如何才能够真正得救呢?那就需要靠船,需要别人对我们的拯救。我们溺水了,不会游泳,而其他人会游泳,那别人就能把我们救到岸边去,把我们救到船上面去,那样我们才有办法得救。
——那这个喻怎么讲呢?就是我们去寻找的时候,我们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具体的人对我们的帮助、引导和作用,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佛法,拥有了佛法,但是在发生问题的时候,这些佛法就不起作用了;起烦恼的时候,佛法就不起作用了。
——但如果我们是和同行善友,和大家一起修学用功的时候,如果你的因缘同大家比较好,你有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得到帮助,大家都能够劝勉你,指导你。这样你就不会被水淹死了,不会出大错。
——由此可见,同行善友、善知识对我们修行佛法的重要性。
 
 
『附录·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了解别人,就是了解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2.我们应该依据什么来认识外在的人、事、物?面对外境,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呢?
3.为什么同修的帮助和经验让我们更受益?我们在依师上常有什么误区和邪见?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3
下一篇: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1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6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七)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7
 华严札记(五)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0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五)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九讲 下篇
 汾阳在哪儿,小武是谁?
 认识人生之五 3
 初入佛门的“黄金五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追思庐山慧远大师(常耘)[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学启蒙 单元一 佛史 第三课 出家[栏目:佛学启蒙]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十八)[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踏上心灵幽静 第2章 停止战争 放下战争,活在当下[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5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皈依之功德[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H 694~696经:比丘请教佛之问题,佛作出解答。[栏目:界定法师]
 十、迦叶道场鸡足山[栏目:佛教与山]
 无死的金刚心 第14章 灵魂的历练[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华严悬谈(第二会)[栏目:梦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