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6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8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课堂笔记之六
(2月6日  上)
【一、提策闻法意乐】
1、珍惜短暂的暇满人身。
    我们都活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经过了无量的生死,相聚在一起。从圣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得到了一段宝贵的暇满人身,这段暇满人身虽然短暂,只有几十年,但如果利用得好的话,会有不可思议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珍惜暇满人身,要靠修学佛法。
 
2、利用暇满人身种下成佛的因。
   我们要希求来生得到善知识的摄受,自己解脱还不算,还要让我们身边有缘的人也解脱生死,“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我们要尽未来际利益一切有情。我们要发愿让自己这一颗为利一切有情成佛的心越来越真实,祈求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我们以这样的动机来听法,就能为我们解脱成佛种下深厚的种子。

【二、讲课动机】
1、感恩大家。
    非常感谢大家给我机会集一份讲法的资粮,如果没有你们听,我也没法集这份资粮,而且你们听得这么认真。
2、实践佛法需要环境配合。
(1)我起来越体会到实践佛法的快乐,听了法要实践才会进步,实践需要环境的配合。
你布施,要有人接受;你忍辱,要有人来伤害我们,你才能忍;同样,讲法也要有人来听,现在对此非常有体会。不仅在寺院里,在外面也是一样,大家都非常配合。前几天参加讲经交流会,外面的人对大家的威仪行持非常赞叹,非常欢喜大家的素质这么高。
(2)因为大家的配合,所以一些佛法的内涵让我敢于实践,如果下面是白眼、泼冷水、说你在吹牛,那有些话就讲不出来,大家配合,我讲法时就可以运用一些佛法的内涵。
3、希求佛陀的功德。
    我要练习你们每一个人都在我的心中,练习我讲法时你们每个人的内心状态我都了解,我讲的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你有什么利益帮助。佛陀对下面的人是一清二楚的,高量的善知识也是,我还达不到,但这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要练习这个,我很希求这种功德,感恩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三.师父开示内容】
  “释迦牟尼佛未出家的时候,有一天到郊外去游览的时候,在烈日炎炎之下,看到有一个农夫,驱着牛在犁田,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那只牛如果走得慢的时候,就会受到鞭打,皮损见肉。农夫自己本身也非常的辛苦,汗流浃背,痛苦不堪。犁田以后,泥土翻过来,看到很多的小虫,这些小虫又有飞鸟飞过来啄而食之,被那些飞鸟吃掉了。释迦牟尼佛看到这样子的境界,看到牛、看到人、看到小虫、看到小鸟,就会发慈悲心,无比怜悯。他就在思索如何,来解救这些众生的痛苦,以及解脱这些痛苦的道路,那么众生彼此之间互相残杀,恩恩怨怨,以及种种的劳苦的经营。社会上面有一个比喻,有一句话:经营人生。我们一辈子都在经营自己,经营自己的事业,而面对和自己相关的人和事,以及各种各样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族群,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会觉得其它的众生、其他的人,他们有多么的可怜,他们有多么的痛苦。从这方面就能够看得出我们的同情心,我们的慈悲心,是不能跟佛陀相比的,百千万分不及一。”
【法师引导】
1、同学复述重点和谈感受。
2、看到同样的境界我们和佛陀的不同。
(1)这段讲佛出家前的原因是看到牛犁田被打、虫子被鸟吃掉等这些境界,众生受苦的境界我们有没有看到过?有看到过有没有思索过?大多数人是比较麻木的,敏感一点的人能看到别人的痛苦,但他会觉得跟我没关系。
(2)最强的境是亲友的死去,但是也只是“他死了”,不会有人想到说我什么时候会死。佛看到人病、死,就想到自己会病、会死,我们人笨到看到别人病、死了都不会反省自己,因为我们的眼睛是向外长的,长着就是向外看别人的,没有一点反省能力。
3、前生和后世到底是怎样的?
(1)《死亡九分钟》里讲,有一个人的濒死体验,他在濒死状态中从上往下看到自己躺在床上,很奇怪,又看到有人迎面走过来、直接撞上来,他很害怕就躲,躲了一个又一个,没躲及的,对面的人居然穿过了自己,他经过分析发现自己已经死了,他存在但是没有肉体了。他就去找,他的身体在哪里呢?找到了身体,他发现他的身体他都看过,就是没有看到过自己的脸和头,他得出一个结论,他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自己。
如果我们不能立体的看到自己,对自己是很陌生的。
(2)我们来到世间是莫名其妙的,以前我对生死是很怀疑的,但师长和同行告诉我信就好,不断熏习。为什么我对前生一点不记得?对前生后世没有感觉呢?
前世和今生的关系好比人睡了一场觉醒过来一样,师父这样说过,只不过这个变化比睡了一觉醒过来大。
(3)举例:
    昨天一个境界,让我有一点感受到。我晚上睡得少,所以中午比较困,昨天中午睡觉时听到有人喊我,说,法师出事了。我还在梦中,觉得自己在讲经交流会的现场,就问他,在哪里啊?心想可能在寺院吧,就面临两种境界的切换,那个人又说,流通处出事了。我就醒过来,原来我在寺院里。睡觉刚醒的这几秒钟我抓住了,生死就象一觉睡下去醒来一样。
我们一觉睡下去,住胎十个月,醒来还在过去的境界中,看了几十年还没搞明白。人就是这样睡下去醒来没弄明白,又一觉睡下去。所以“圣人不出,万古如长夜”。
4、我们为何对自他的苦乐如此麻木?
(1)我们可以湖糊里糊涂来,但不能糊里糊涂走,就要靠修行。
为什么我们糊里糊涂,因为我们没有师长三宝,所以颠倒,如果有一个人把我们的善根智慧启发出来,我们就会明白很多。
(2)佛看到牛被打、虫被吃,就生起悲心,我们为什么不能呢?这跟现在的教育有关。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数学、科学,我们缺乏对生命价值的教育。
最重要的教育是告诉每一个人生命最基本的特性是离苦得乐,如果对这一点不了解,伤害别人就象伤害无情一样,对人对动物都没感觉,对别人的痛苦没感觉,甚至幸灾乐祸。
这是我们内心的善良被蒙蔽住了,但每个人都是有觉性的。

(3)举例:
①我曾经很麻木,小时候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其实回想一下自己还是很有爱心的。
    初三的时候,一个朋友送了三只小鸡,我逗它们玩,把它们当人看,跟它们说“过来,过来”,它们刚开始听不懂,我就引诱它们,洒几粒米,它们看到米,就过来了,它们也要离苦得乐啊。弄了几次后,不用再洒米了,说“过来,过来”,三只鸡同时飞过来,跟它们玩得比较有意思,还让它们飞到我的头上,它们这样也就不怕我了,很有感情了。后来我考上高中,家里说请客,没钱,有几只鸡,杀了可以请客。我跟家里人说请客别杀这几只鸡啊,但家里人转头就把它们杀了吃了,结果我很难过。一只鸡也有离苦得乐的本能,你跟它接触多了,都感受得到它的快乐,对它有感情,何况是人呢?
②但是现在是什么情形呢?现在的医院,有人比作“屠宰场”,西医就是把人看成一堆物质,切、割、换,太偏了。我们把别人当物质,以后就会被别人当物质。我们冷漠无情,因为我们过去造作了这样的业,我们现在是怎么造作的?所以你病的时候,别人把你往医院一推,你也不必去抱怨别人。
5、我们得不到真实的快乐,因为我们被假相所骗。
(1)我们对身边的人的苦乐能感受到吗?
我们要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将来就能得到快乐,人都是有这种能力的,但要去启发。一旦启发了,你会发现你找到生命的源点、幸福的源泉。我感到很快乐,因为这是比较出来的,体会到了关心别人、造善业带来的快乐的话,对佛法的信心会增长很多。
(2)我们都被世间的表相所骗,无论在世间、还是在寺院,都是被烦恼所骗、假相所骗。
在世间是被世间邪见所骗,很多人因为苦恼,找不到办法所以跑到佛门里来,来到寺院又被假相所骗。
(3)我们要得到真实的快乐,我们得不到真实的快乐,因为我们不了解快乐的原因,被虚妄分别推着走。
    我们学了佛法,知道得到快乐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但我们有哪个人这样做的呢?内心是笃定的呢?
    举例:①亲近善知识,师父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有一堆人,就叫你亲近善知识了吗?哪里有法师讲课,我就去听、闯进去听,就是我听闻正法了吗?你说如理思惟,这个先不管它。
什么叫亲近善知识?你的行为让善知识欢喜了,就叫亲近善知识,不是跑到善知识身边了叫亲近善知识。你都让善知识很难过了,叫亲近善知识吗?当然不是说让大家不要上前来,个别现象,你上前来那个业是可以感觉得到的,我不会因为你是组长、你长得什么样而觉得你有什么不同,你过来对我就是一团业过来了。你是否如理、有希求心,是可以感知的,所以你要观察,不要一厢情愿。
    其次听闻正法,跑过去听就叫听闻正法吗?听闻、弟子相,讲的是作病者想,你有没有把自己当病者?有的人问他一周听几次课,他说:理念课、感悟人生课我都听,我就是非常有希求心,还想听。又问:你听了做到了吗?他说:法师我都做到了,我差点没跟他合掌,想他是否是菩萨示现?又问:上次讲的五欲你都放下了吗?他说:那还没有放下,我说:那你先还是不要加课了,先做到一点吧。
②课后有些人的回馈也令人吃惊,有人说听了法师讲的课很难过,说,你要说我就直接说我嘛,不想让我听课就跟我说,不要课上这样来说。我没有批评谁的意思,谁愿意造这种违缘呢?如果我课下说你,你更接受不了。你要去想想他讲的是不是有道理?自己有没有如理亲近善知识,还是在外相上转?
6、我们要得到真实的快乐,就不能在外相上嫉妒攀比。
(1)我们没运用佛法的时候,就都是在外相上转,这会成为一个非常自私的人。
现在八十年代的人这点比较严重,我小时候还受过一些传统教育,学习过象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现在有的人有种业力,一切为了我,把别人都踩在脚底下才好。
(2)一个人的福报是可以看到的。
你是个愿意为别人付出的人,大家都会喜欢你,你是个自私的人,大家都不会喜欢、还会讨厌你。寺院、世间都是一样,你随自私的习气走,在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你多体会他人的痛苦、令他人快乐,为他人付出,业造的重的话不用等来世,很快就会感果的,你的内心会持久的愉悦。
(3)闻思修,佛法内证的快乐是我们要追求的。
不是说做那个事可以亲近法师我才去做,看到法师在哪里赶快蹭过去听一听,山下又有听法的机会了,如果是这样,我们跟世间人有什么区别呢?世间人发工资的时候,比别人少了钱就会去追究,我为什么比他少呢?
(4)在外相上攀比,只是造违缘。
    什么叫随喜?别人得到快乐时我们要欢喜,我们呢,嘴巴上说随喜,心里却很难过。
    举例:明天又安排一部份人去听师父演讲了,他们会得到受益,那我们会随喜吗?我常常听到的是他都去了,我为什么不能去,我也为寺院效了不少劳啊?他去了你替他高兴,你造善业,下次你也会去,你会感得机会,你说我不能去他最好也不能去,这是造恶业,你下次怎么还能去呢?
(5)所以,嫉妒心非常严重,嫉妒让我们的快乐变成忧苦,让有才华的人变得愚笨。
①我也以前也深受其害,看到别人好就是不开心,广论忍辱波罗蜜里有讲,上座法师开示方法也讲了,但对境就是心里很难过,他为什么就是比我强呢?你如果想怎样把别人踩下去自己爬上去,结果越是这样越上不去。
②什么时候有所改变的呢?就是确立了人生的追求是什么时,因为我要追求后世的快乐,周围的人就都成了帮助我的人,比我好的人我要向他学习,比我差的人我以后要帮助他们,都是我的资粮,否则我们就在外相上你高我下、你死我活。你确定有善知识教你、你确立了人生宗旨,身边的人就都成了我们的朋友,你会非常欢喜,想要拥抱他们。
 
【四、师父开示内容】
   “佛陀在太子的时候,他就能够有这样子一种心情,他看到一回,就能够发起这样的心。并且呢,一直去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那我们看到这样子的境界,可以说是不计其数的,为什么我们看到如此惨烈的境界,还不能让我们感悟?让我们觉悟?让我们认清自己生命的本质,以及世间痛苦无常的本质?说明我们内心,思维的习惯,还是烦恼在推动、业力在推动,同佛法的距离依然还是那么的遥远。佛法在自己心里的位置,还是那么的渺小、似有似无。我们对财、色、名、食、睡五欲追求的目标可以说非常清楚明确,甚至非常的笃定,而对佛法的信仰,对佛法的行持,总是那么地摇摇摆摆,疑信参半,对自己的财富、名誉、权力,这些判断一个人,在世俗社会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和标准,总是非常的在意、非常的渴求、根深蒂固。当然就财富、名誉、权力本身来讲并没有对与错。对与错的问题,从我们学佛的人来讲,它不是我们追逐的目标,它不是我们生命的方向,它不是我们今生今世成功与否的标志,是世间人成功与否的标志,而不是佛教徒成功与否的标志。当然这些名誉、财富、地位、权力,对于自己养家糊口,承担社会责任是有一定的意义,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些仅仅是自己对家庭,以及对社会所应该肩负的责任而已。对社会所肩负的责任,对家庭所肩负的责任,它固然同佛法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它本身不是佛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不学佛的人也要对家庭和社会尽责任,尽义务。反过来说,我们应该要如何用佛法在自己家庭里头,在社会里头去尽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用佛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更何况财富、名誉、地位、权力等等,他自己在获得的时候,同时也具有排他性、竞争性、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比如说,你有十块钱,你将十块钱去买了一支牙膏,你买了牙膏就意味着不能再去买别的东西。这就是叫做排他性。你在去买牙膏的同时,有很多的小摊小贩,希望你到他那里去买牙膏,这样子的话,本身也就具有竞争性。你买了牙膏,回到家里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自己家里没有盐巴、没有酱油。自己会想到,应该把这十块钱拿去买盐巴、买酱油。这样也就说明,金钱的不稳定性。更何况我们并不能一直都能够赚到钱,所以,它也存在着不连续性。我们如果不小心的时候,会把这十块钱弄丢掉,它存在着不确定性。”
【法师引导】
1、总括本段内容。
    这段讲佛看到无常的境界就能生起出离心,修道救众生。我们看到更惨烈的境界却无动于衷,因为我们的思惟习惯是烦恼,我们麻木,对世间的五欲贪着,以财富、名誉、权力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就,世间这些财富、名誉、权力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存在排他性、竞争性、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就是这些不是真实的快乐。
我们要重新树立一下人生的标准是什么?没有树立标准就会存在刚才讲的状态。
 
2、我们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在哪里呢?
(1)自己内心感觉笃定吗?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学得好不好,他的内心是空的,所以他要抓一个东西来证明他的成就,就追求名誉、权力。
    所以有听法的机会他就要去,来证明他有希求心;法师走过去他会敏锐,看法师有没看他一眼,法师为什么跟别人讲话不跟他讲话。
(2)你学得好不好你自己是会判断的,不是要别人来判你,说把你来生判到天上。
你自己都会确信你的来生会更好,你自己知道自己的烦恼减少了,你利益他人的心越来越多了,你内心很愉悦,你内心有了这些感受体会,你自然会散发出这种业力。
(3)举例:
    如果你求名呢?象有的老同学,说我都来了三年了,大家都该尊重我,结果新来的人不认识你,你就受不了,觉得法师对新来的人为什么也不教化一下,应该向新来的人把我介绍一遍。为什么我们把快乐建立在这种之上呢?建立在佛法上,就稳定了、不排他了、连续了。 
3、要生惭愧心。
(1)有的人你说了他的问题,他要么反感难过,要么抵触,就算他内心承认,但是一笑了知,我就是这样了,他没有说我不想这样了我想改。
    没有惭愧心,一切善法都没有了。
    说知道错误了,没有想改的心,就是根本没有认识到错误。
(2)我们离古德的状态差得太远。大多数人觉得周围的人、寺院对不起我,我都这么优秀了,组长没长眼、法师没智慧,发现不了我这个人才,他没说我很差、福报很小,吃的是常住的、住的是常住的。
    古德是什么心情?都是痛哭流涕,觉得自己很差啊,觉得寺院、周围的人对我这么好,学习条件、吃的住的这么好,我拼命学拼命做、感恩都来不及。
所以有福报的人都愿意为别人付出、很感恩,总是抱怨的人福报很小,这是可以观察的。
 
4、学佛要累积福德智慧两种资粮。
(1)什么是福德资粮?
    有钱?身边的人都喜欢你,身体好,有闲暇时间,内心愉悦。
    没有福报的人呢?病怏怏的,家里常有人来找你回去,身心逼迫,看到周围的人都讨厌。
什么是智慧资粮呢?
    听法容易懂,有信心,听法易入心,观察力敏锐,容易放得下,容易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没有智慧的人呢?一根筋,非常执着,听法听不懂。
    但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没福德智慧的人,可以通过学习用功累积,反过来骄傲、看不起别人,你的福德智慧就集不到。
    有了这两种资粮,我们就能帮助利益别人,否则我们给别人带来的都是痛苦压力。

(2)福德资粮的积累靠善心,最极至圆满的就是菩提心。
    ①我们眼前就是要对人生善心,一个人、两个人、一百个人,我怎么让你得到快乐?这个业有多大?对每个有情你念念生善心,这个福德资粮就积得很快。
    ②这是有方法的,先要发愿我一定要生起善心,有善心的人他的内心是时常处于愉悦的状态的,见人就欢喜,内心不会有恐惧感。
    ③举例:以前我见人很恐惧,他会不会害我啊?就是善心生不起来。我们出去打的,先会想,他会不会宰我啊?现在的人为什么都安防盗门?现在我靠着大家把善心发起来一点,真是快乐,否则一辈子多苦啊。讲法也是一样,你没善心坐在上面讲会很恐惧,会觉得没讲好怎么办?前几天去参加一个开光的活动,事先没有通知,被安立到主法的位置,下面几千人,第一念还是有点恐惧,幸好在这里做了点善行,心里想我怎样帮助下面的人呢?结果境界马上转掉,心生慈悲看到下面的人,感觉原来是这样,善心令恐惧全无。做好了是集资粮,没做好是我的能力还只有这样,有什么好恐惧的呢?所以大家多生点善心吧!以后有因缘,以我的经验给你们指导,你善心生起来了就不算白来这里一趟了。

(3)智慧资粮怎么积累呢?
    ①我们在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的过程中,智慧会被启发出来,没智慧是因为不管别人。
有的人对外境很麻木、很呆,你点他他还是一动不动,就是在于善心发不起来。
以前我对事情很害怕恐惧,做了善行发现还是有能力帮助别人的,别人来找我时我学会不拒绝别人,来一个答应一个,越来越多的都答应,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太美了,因为看到自己的问题、别人的问题。以前对寺院的事不了解,也不想管,觉得自己可能今生是管不了了吧,结果境界的转化是非常快的。
    ②举例和分析:
    a、一次一个法师找我,让我给他找辆车,我以前会说你去找某某法师吧,意思是不要找我,现在我会问他,你有什么事啊?他说要一辆车运很多东西,要从云水堂的库房运140件坎肩到僧团的库房,我说可以不用车,我找人帮你运,要不要一百个人?结果找了五个人,140件坎肩一下子全背完了。这让我发现别人找我帮忙时他并不清楚他要什么帮助,他反正是不够了,先要了再说,先要车再说。通过这件事可以观察到我可以观察缘起,在这个过程中我累积福德资粮,我观察别人的需要,观察缘起,整合缘起的能力越来越强,这就是智慧资粮。所以现在有人在我旁边干活,我一看就知道他是什么状态。我发现很多人跟我以前一样,是迷迷糊糊的。
    b、如果一群人在干活,有一个要呆呆地站在那里,那他已经“死机”了,我看到他会跟他说你快点去干什么干什么,他就又活起来了。他看起来是别人都在干,我等一下有人喊我我再干,但从佛法来看,他是在浪费暇满人身,种了一个懒惰的因。
    c、今天扫雪,我跟大家说从上往下扫,因为考虑景区可能从下往上扫,就不要扫重了。扫了一会发现有的人乱扫了一大片,我就上去呵斥他怎么这样扫?扫雪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谁欢喜?是为了扫出一条通道明天好通车,不是为了把路全部扫出来。有的人把做事当成任务,叫我这么干我就这么干,完成任务,根本不知道做事的动机是什么?这样怎么能积到智慧资粮呢?心里还想,老叫我干活,听法还没有我的份。
    d、以前有个法师,那时寺里很多法师开始讲法,他面临的抉择是承担还是听法,他抉择承担,但是他回向到将来听法时能证悟所听法的内涵,结果后来学得最好的是他。
    e、比如现在,有的人心想法师很会讲笑话,有的人心想法师讲的这个我有一点体会,为什么不同?就是资粮不同嘛。所以你达不到的,你就要去累积资粮嘛,你会用心的人进步是非常快的。
(4)佛恩深重,逢古难酬,佛恩深重我们无法报答,我们沿着这条路走,只会越来越快乐。
    1、我们学佛法的核心是道次第,我们需要很长时间去学习,生生世世熏习。
    2、“能成众德之体具恩师  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 ”,这是道次第的摄要,道次第的根本在依师,他具德,能成就我们,依止如理的话,我们的菩提道就走对了,否则就是初一十五都错了。
    3、“善观察已恒时奋殷勤  作大恭敬依止求加持”,你要观察善知识具不具德,不是听别人说就相信,或听一两次法就相信,你要用法来观察,这个法师有信心、悲心、具德,你观察到了就死心踏地地跟着他,你要找到一个具德的人,你有信心,因为我们习气很重,他来点你的时候你会知道他是为了你好。普通的恭敬是不够的,要大恭敬,非常如理依止,依教奉行去修学。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7
下一篇: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5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7
 修心——把自己安立在何种世界?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0
 华严札记(十一)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9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6
 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四、生命教育利自他·识心趣法究竟乐
 发愿——生命的格局与力量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2
 华严札记(十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让我们具有更广博的一种生命观[栏目:传喜法师]
 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栏目:黄夏年教授]
 购买智慧[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佛教的空有论[栏目:昭慧法师]
 评《大正新修大藏经〉(二)[栏目:方广锠教授]
 坐禅要领(铃木俊隆)[栏目:禅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