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六讲 下篇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5
师父开示《大乘百法明门论》笔记要点(第六讲)(下篇)
(5月31日)
 
甲三、如何应用百法来承担实践,发菩提心
     乙一、以实践为目的而学习
【如理认识】从经验上面观察和从文义上面来理解、看待,是不同的。
有经验的人,和通达文字的人,是两回事情。
【学法动机】我们学佛法的目的是要把一篇文章弄懂,还是要去使用,这两个动机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本身没有希求,认为听了法要去实践,没有思想上的准备和希求,听完了是不会去做的。
【喻】投资课,听完课是否准备去投资?若单单只是听课,觉得讲得很好,听完就完了;如果要去投资,他听完(去投资)就有可能发财。
【引申】听法也是一样的,我们听完法后想不想去做?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否则哪怕我们听了一百次,如果没有一次想要去做,那就是白听了。
【重在行持】如果我们听完了、知道了,就能去做、去行持,那效果就不一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佛法、修观,才是真正意义上来认识自己的心。 
     乙二、在承担中学习把握缘起
         丙一、认识心相,破除自我
【心为根本】我们学习广论、百法,都是与心有关,都要用心,生死轮回、还灭涅槃,都是因为心。
【认识心所】世亲菩萨在部派佛教思想非常发达的时代造本论,简明扼要,让我们容易学,并且他讲得非常形象。如心所,三个定义,先界定什么叫心所。如果我们没学过,可能只是知道很多心所,如信、惭、愧、慧、定,等,但是究竟什么叫心所不知道,只是举了个别心所的定义。
【不识之果】这样就是不明白佛法告诉我们的心所的意义,就非常容易从自我的身份来看待问题。自我的身份,比如说你是一个什么“头”,负责人,就很容易以你的身份去看问题。
【应机譬喻】以前春节广化寺法会的负责法师,工作干不好,大家都不听他的,光杆司令。这就是佛法没有学好的表现。
只有通达了缘起法才有办法去组合。
【我执行相】若自己认为“我比别人要高,安立这个位置就是要去命令别人”,那是不行的!
【了解缘起】你要对现实缘起了解得清清楚楚,要花心思,如庙里有些什么事,有多少人,事情是怎么分工的,如何执行的,等等。上面的人要告诉下面的人使他明白,下面的人不明白问上面的人要能够回答,不能一个人一个说法,毫无章法。
【师父策励】(这些缘起),要去关心、学习,才能掌握。
【破斥误区】如果认为与自己的工作无关,就不会去管,心就会收得很紧,慢慢人心就收死了。这样我们内心的智慧就不能增长。
【认清我执】我们吃饭、工作、休息、拜佛等,做任何事,其实背后都有一个“自我”在起作用。这样的话,吃饭、穿衣、拜佛、做事,都是增长我执、扩大我相的表现。事情做得好,大家称赞,我执、我相在增强;做不好,别人批评,也是在增强。
【师父破斥】自己做好做不好都是在增强,看别人也是在增强,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增强我执法执,看不惯时觉得很讨厌;他人与自己相应,都是增长自己的执着、分别。这些都是同我们修道相背离的,都是注重外在的体相,不是真正观照内心。
【师父提醒】这些都是要特别注意的,否则到一定时候很难治。
【善用其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如何用心?观照自己的心,观照外在的缘起。
【认识缘起】缘起不是一种借口,不是说事情解释不清楚,我们就说“缘起如此”。佛说缘起,事情的产生、出现是由什么因缘而起的,这些因缘都是可以观察、改变的。
【由内到外】首先我们要从内在来观照,然后从内到外。从内心的改变来改变外在。
 
          丙二、善观缘起,如理应对境界
【应机譬喻】游客吃饭不排队,你争我抢,甚至发生纠葛。怎么做能很快恢复秩序?就要去观察。如果方法不对,还会火上浇油。本来境界很平静,你去了反而更乱,你自己还会起烦恼。
【前行调心】事先要有心理准备,这种混乱的局面,我要怎样做?如不清楚只有乱上加乱。
这时都对我们是一种考验。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做好前行。心态平静之后,还要有方法。
【善观缘起】这种方法,即是对缘起的观照。
如:语言如何表达让大家能够听到、能够理解,且大家愿意照着去做?
其中大有学问。要观察大家的状况:男、女、老、少,学佛的,不学佛的,等。
【不识缘起的错误案例】我们常常批评别人排队不好,罪过多大;饭没吃干净,“下辈子要下地狱”。刚刚学佛的人,(听到)吓都吓死了:“庙里边饭没吃完就下地狱,以后再也不敢来了。”其实这话是祖师大德对我们的策励,不能随便乱用。我们应该告诉他,庙里面的饭来之不易,大家不要浪费粮食,他就会听。这就是表达不当(的一个例子)。
【何谓缘起】缘起,就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做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错误案例二】如果这件事情不是你管的,你跑去管,别人也不好阻挡,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我们内心里面还很难明白。
【师父提醒】事情该不该我管?我什么时候去管?怎么去管?这里面都有很大的学问。
心王、心所,都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恰当,虽然动机是好的,行为是好的,但方法是不好的,也会引来很多问题。
【正确心态】我们要去观照,如何表达对事情的解决有帮助,而不是在这个境界上显示自己比别人高一筹、能力比别人强,而是看如何表达对事情的解决、顺利成办是有利的,同时让大家容易接受,都能高兴,这些都是要去考虑的。
 
     乙三、认识诸法实相,策发广大心力
         丙一、如理策发承担动机
【把握动机】社会上做事,动机和目的是很清楚的,佛门里面更清楚。佛法本来就是心法,心法就是讲动机的。
【喻】商品的成本、利润、税收、分红、奖金等,都清清楚楚,公司才能办下去。
【对比认识】佛教里面讲“功德”,功德是无形相的,世间上物质的财富是有形相的。
◇有形相的东西来分的话,就会患得患失。
◇无形相的,你只要去说好话,赞叹、随喜功德、观功念恩,你要它有多大就有多大。
【无私发心】只要看你怎么去作意、思考,看你有没有这个心,是不是愿意把这个功德分享给大家。这种能力是很不容易培养的。但只要我们培养起来以后,自然而然就很好办。
 
         丙二、如理认识世间虚幻
【众缘和合】我们学佛法、唯识,就是要去明白:世界、人、社会都是众缘和合而成,包括我们个人,也是众缘和合而成。每个人及他的行为都是一个缘,你、我、他……所有人都是一个缘。
【缘起性空】这样就需要去剖析世界上的虚幻相,才能达到诸法实相。如果不能观察到这些假相、幻象,就容易被迷惑住。
 
         丙三、如理修行发菩提心
              丁一、广发大愿服务社会
【如理认识】我们常说这个人不正常,那个人情绪失控,其实,按照佛法的标准看,所有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为什么说不正常呢?一个正常的人,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及未来,都是非常清楚、非常笃定的,而且越走越有把握,越走越坚定。
【错误根源】社会上面各行各业的人,外在的成就背后都是自我的成就,自我意志的加强,实际上都是一种执着。外在的成就是一种表相、我相,是我所提出、所表现出的一个法相。内在实际上都是一种自我的成就感。佛教里面讲,恰恰我们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我”引起的,(这样)自然就会不正常。
【社会现状】这些不正常的人一多,因素一多,就会造成整个社会上面的失衡、失调。用比较新的名词来讲,叫做“人类集体心智的失衡”。就是整个人类,大家集体的、心理的、智慧的失衡;就是大家普遍内心有问题,智慧有问题。所谓智慧有问题,就是没有真正的智慧。
【结合当前】比如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具备猪流感、禽流感、人流感的基因片段,过去都是没有的。
【究其根由】为什么会有这些奇奇怪怪的疾病?都是因为我们人不尊重其他动物,不尊重大自然,只想到我们人本身,没有考虑到其他道的众生,没有考虑到其他的环境。这就是一种失衡,就是跟其他道众生的一种失衡,人跟自然环境的失衡、人跟社会环境的失衡。
【连锁反应】大家都这么想、大家都这么做,不正常的东西就变成正常。不正常的东西变成正常,自然而然正常的东西就变成不正常,社会就发生很多不正常的现象。
【广发大愿】社会上面所出现的种种的这些现象,我们只有用佛教里面的菩提心、菩提大愿才有办法转变。否则你(的业)是很微弱的,转变不过来。问题太大,只有真正发大愿、发菩提心,才有办法(转变),我们自己内心才有力量来面对。菩提心发起来,自然而然这些问题就变小了。
【如理认识】我们在社会上常说的“意识形态”,意识里边现行出来的一种状态,我们心里面的状态,意识里面的一种形状、一种状态。其实这是佛教里面的话,唯识里面的话,即“在意识心里面所现行出来的一种状态”。
【菩提大愿】佛教里的意识形态,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大愿。
【串习发心】不断去串习,就能熏习这种力量,最后就能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愿为先导】如果我们心里的训练不够,在行为上的约束是很难的。只有在意识,在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把这些形态、把这些法相建立起来之后,我们才会有真正的行动力。
【面对境界】如果没有发起菩提心、没有大愿力,遇到社会上的种种权力、贪婪、纷争等境界,就很难过得去。
         丁二、依师法友修行,建立善法等流
【以法护心】我们知道了一种方法,我们有这种教理的一种学习和熏习,即便我们看到别人的思想、行为有偏差、有错误,也不会给自己心态和行为造成扭曲,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应机譬喻】有时我们看到别人不用功,会给自己作为一个不用功的理由,认为“他也不用功,所以我也不用功”,“他也做不好,我做得还可以,做得还不错”,自然而然就会有这种心态,时间长了,我们就会认为说这是对的、这是正常的,这是我自己观察到的,并且我们周围的同行也是这么看的,慢慢你就在一个非正常的状态下熏习,一直在熏习这些错误的现行。
【烦恼之因】这些本身就是我们内心当中烦恼的一些行相,看到别人的烦恼行相,再来熏习自己的烦恼行相,就更加烦恼。
【通达无我,如理取舍】我们学唯识、学百法明门论,就是要对这些行相进行剖析,从而通达二无我;剖析后我们就能知道,究竟哪些行相是我们要的,哪些是我们不要的。
【启善等流】我们只有知道了哪些要,哪些不要,好的行相才会在我们内心相续当中等流。佛菩萨(的等流)叫法界等流,我们(的等流)叫做轮回、流转、流浪,都是指烦恼。
【依师法友】所以需要转依,需要智慧,需要听经闻法,需要师法友的这种环境和条件。 
 
附:科判:
甲一、经文简释   
甲二、如何应用百法来观照诸法实相、通达缘起   
    乙一、总说以百法破二执   
    乙二、破除二执的次第与方法   
        丙一、从“我空”至“法空”   
        丙二、了解法相观察二空   
    乙三、如理修行,以无我慧观照因缘      
        丙一、依师经验,解经内涵      
        丙二、观照法相,入实知见      
        丙三、理事结合,不退修行      
            丁一、了解理路,避免盲修      
            丁二、学习经论,培养慧力      
            丁三、以理导行,把握方向      
        丙四、认清根器,广大希求      
        丙五、缘光明面,破观过习      
    乙四、摄彼等意   
甲三、如何应用百法来承担实践,发菩提心   
    乙一、以实践为目的而学习      
    乙二、在承担中学习把握缘起   
        丙一、认识心相,破除自我      
        丙二、善观缘起,如理应对境界      
    乙三、认识诸法实相,策发广大心力      
        丙一、如理策发承担动机   
        丙二、如理认识世间虚幻   
        丙三、如理修行发菩提心   
            丁一、广发大愿服务社会   
            丁二、依师法友修行,建立善法等流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七讲 上篇
下一篇: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六讲 上篇
 细心体会佛法 3
 破我执——原来都是我的错
 生命整体性的意义 4
 如何对治现世贪着 4-2
 华严札记(十三)
 苦乐人生 2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5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三讲 中篇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6
 消除障碍——在点滴的生活当中观照自己的内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一集[栏目:慈法法师]
 The Vanity Of Worldliness[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摄大乘论 第78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我们修持破瓦法之后,能否用破瓦法给死去的人和动物超度?[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发心[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直观自心[栏目:创古仁波切]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七十二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漫说《中阿含》(卷七)~B 二、象迹喻经[栏目:界定法师]
 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略论[栏目:杨曾文教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