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4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5
《深信业果依法行持》
理念课要点(十四)
(9月6日  下) 
 
课堂笔记之十四 
一、 上堂课所学内容与本堂课所学内容的联系
    1、我们的学习模式与别人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深究这样一些问题?如刚才讨论的心疲掉的问题?
    2、我们不断去深究,几年以后,我们对自己的心相、对法相的体会就会不一样。
    现在细究、累积了,以后对自己的心相就不会模糊,否则我们说帮助别人,但对帮助别人的心是什么样的状态还是不知道。
我们现在很容易带着情染来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所以我们讨论、累积的价值是在这里。
 
二、文章内容:“如何让我们的心性从无明烦恼的障蔽中得到开启呢?就必须靠修行,修行就是要找到使自己内心清明、清楚的一套办法,从源头上面让内心清静,然后能够对外在的人、事、物有一种很清晰的觉察、抉择的能力。……”这一整段内容。
 
(一)认识心性被无明蒙蔽的状态 
   1、心性被无明蒙蔽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1)各位反观一下,比如现在外面在下雨,你对下雨有什么感受?坐在屋里看到外面下雨、天寒冷时、天热时是什么感受?我们很少去体会这些珍贵的感受,比如寒冷时我们可以比量去体会八寒地狱的苦。
   (2)不断去体会,我们对自他的心相才会越来越了解,对外境才会越来越了解,否则谈利益他人就是空话。佛对一切众生的心都是了解的。
   (3)师父举例讲我们常以自己的好恶看待出家法师的修行,我们有没有常常观过呢?观过就是心被无明蒙蔽的状态,虽然我们都知道无明是要不得的。
2、心性被无明蒙蔽怎么办呢?
  (1)我们对同行观过的当下,即使心没有转过来,也可以去观察梳理自己的心,看到观过的状态原来是这样的,慢慢观过的心就没有了。
  (2)就是说在烦恼中也是可以修行的,贪心嗔心生起的当下就看到贪嗔的状态,当下就观照,就可以不粘着在烦恼上,转烦恼为菩提。
 
(二)心性从无明烦恼的障蔽中得到开启必须靠修行 
1、观察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1)师父讲心性从无明烦恼的障蔽中得到开启必须靠修行,修行对我们是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大家可以观察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2)我们常常想到的事就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你当下对别人观过、转不过来就是你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是我们念念不忘的事情?我们喜欢的人、我们思念一个人远超过对佛的忆念;我们很在意一件事时、两个人发生磨擦时,能不能马上调整、决断?决断就是智慧。所以大家要观察,观察修,才能对法相越来越了解。
 
2、佛法的服务与世间的服务不同之处在哪里。
  (1)社会上开店、上班是为社会服务,法师是宗教教职人员,为社会服务。这两种服务是不是一回事?
  (2)所有世间的服务都是在生死轮回中转,只有佛法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所以在世间服务与修行是绝对不一样的。
  (3)祖师大德为了佛教事业而奋起献身,就是因为把修行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佛教的服务与社会上的服务从本质上是不同的。
 
3、大家的现状。
    大部份人对外境都非常敏感,木纳的人很少,尤其在世间呆久了都有很强的察颜观色的能力,但这与师父讲的能力一样吗?是不一样的,因为这样的出发点是烦恼,如果不净化就堕在世间邪见中。我们中间有这样的人,往往这样的人最爱观过,实际上你看到别人起烦恼时你自己已经起烦恼了,只有从慈悲心、清净心出发才能看清楚自他。
 
(三)文章内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概念: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就是与物质生活有关的东西,而忽略了心灵,忽略了内在的需要。……”
1、对物质生活粘着的相状、原因,该怎样对待。
  (1)我们观察一下我们是不是需要的一切都是与物质生活有关的东西?古人就不是这样,儒家讲向内用功、向内对因果的体会和把握,我们现在却常常关注物质、忽略内在。
  (2)有句话叫作“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何为所谓圣书?只要与佛道内明不相应的就是非圣书,会蔽掉我们的智慧、坏掉我们的心志。
----其他也是一样,如饮食,对好吃的东西不能控制、陶醉其中,看一条小狗在吃东西时很投入、什么都忘记了,我们和它的状态又差多少呢?
----又如法师带大家出去玩,出去之前大家一定会换衣服、拿上相机、带上自己喜欢的链珠,左手一串、右手一串,先去颐和园划船、再去果园采摘,想到这些还去极乐世界干什么?
----这时大家可以观察有没有“蔽聪明、坏心志”,什么宗旨啊目标啊,都忘掉了。
   (3)认识了这一点后我们并不能马上做到,但先要有这个正确的见解,道理要清楚。举例,法师对自己修行次第的抉择,当前用功的重点是正知而行放在第一位。 
   (4)各位在这里已经很不错了,如女众没有人浓妆艳抹,大家着装也比较得体,但这些还不够,要在身心上与修行越来越接近,世间的物欲和情染淡一分,道行就增长一分。在团体中我们很简朴,却一点不觉得苦,这就是团体修行的好处。
2、靠修行开启心性智慧。
  (1)心是无限大的。
----《楞严经》中有一句偈颂:“空生大觉海,如海一沤发。”虚空宇宙在我们的感觉里很大,在觉者的心中就象一个小泡泡,所以心灵的开发是无限的,在内心上着力用功,一定能让心变得无限宽广。
----这在世间人很难想象,心能无限大,因为心是空的,我们觉得房子啊、东西啊这么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是实在的,当执着一个“我”时,所有的问题都来了。
   (2)如何达到心无限大呢?
就要培养心朝向自己不断净化、培养心不断灵活,二者结合就是胜义菩提心,常师父在心性培养的相关开示中说:净化到最后就是达到空性,灵活的极致就是发起菩提心。
   (3)不同的修行方法。
    ①我们的修行是教下修行,先认识教理,然后依之修行。
    ②禅宗是先见大觉海,在一个看似很小的境界中就能开悟,他要参话头如“念佛是谁”等等,用功到绝顶的时候就达止观双运的状态,分别识不现起,六识、乃至第七末那识都不现起,刹那间见到觉性、法性,如闪电般彻悟,然后悟后起修。
    ③讲这点是让大家知道有人从无明障蔽中解脱出来过,古时高僧大德有很多,所以我们要有信心,你学佛不过一年、三年、五年,世间学问都要学十几年,你又不是再来人,这样你就不会着急了,对烦恼就不会那么在意了,放松一点烦恼才容易对治。
   (4)怎样正确调心。
     ①当你对人又观过时,可以暂时安慰自己还是凡夫,又观过了也是正常的,对自己说明天一定不观过了,然后你明天就真的不观过了;又当你与人起烦恼时你可以想,我还有师父呢,还有法师呢,有什么烦恼好起的呢?
    ②法师举自己的例子,上理念课不能随师外出亲近学习,那正好可以在寺里用功、可以有很多事做,很欢喜;但如果跟师父出去也同样很欢喜,因为可以随师侍师啊。所以就是心很灵活,很容易调、很柔顺,怎样调它都可以。
    ③调心如打铁一样,先烧红,放到水里洗,又拿出来敲打,然后又烧红,就这样不断修理它。久了你就会感受到修行的美,会感到欢喜,这种乐受比吃点好吃的东西不知美妙多少倍。
   (5)大家目前的状况。
    现在大家的五欲少了很多,但还是有,就如在两座大山之间,世间的山下来了,佛法的山又没爬上去,弄不好还遇到了泥石流。心疲了就跑回世间的山,呆两天又觉得不行,又跑回佛法的山,因为谁叫自己信了因果呢?而你信因果就是你的善根在保护你。
 
三、总摄
    1、从无明障蔽中开启心性,一是体会祖师大德是怎样的,二是让世间五欲越来越淡。
    2、下堂课会讲怎样去努力,怎样通过如理作意体会法喜。
    3、大家课后要去观察,观察朝向自己、观察山河大地、花开花落,把感受记下来。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5
下一篇: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3
 从现实业果看,珍惜当下因缘 3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二讲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6
 认识人生之六 3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3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4
 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四、生命教育利自他·识心趣法究竟乐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二十二)依师法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一讲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6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己有福报,应当来帮助社会、弘扬佛法[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超越凡夫见 随喜无分别[栏目:传喜法师]
 掌中解脱 第七天 依止善知识---道之根本[栏目:掌中解脱]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六、真相二见道[栏目:韩镜清教授]
 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潘桂明)[栏目:部派佛教理论]
 相应85经 焰摩迦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有些出家人自己还不了解,就这那里收徒弟对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举净化心灵之纲 张生态文明之目[栏目:金易明教授]
 见地是最终的参考点[栏目: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藁城妙量念佛堂佛七开示 二[栏目:妙量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