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细心体会佛法 2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1
细心体会佛法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2/5)
(3月24日下)
 
【要点导读】:
◎ 茫茫人海,佛菩萨在哪里?
◎ 世出世间,是哪里不圆满?
◎ 五欲八风,给自己打几分?
 
二、修学向道发大心,万法圆融归自心
1、破除邪执深自省·修学屏障莫外求
【深入思考】:究竟我们的行为应该怎么样去造作才是符合佛法呢?才是跟世间法有区别呢?
 
【邪见分别】:
——比如说我们常常在佛堂里边拜佛、念经,那我们一天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可能还可以,那如果一天十个小时、八个小时,我们可能就受不了。
——我们就会觉得修行是不是要很注重这些外在的形式?念那么多经?磕那么多头?
——内心里面不知不觉就会觉得,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做这些仪式,去搞这些形式。
——实际上,念多了、念久了,你自己也不会很想去念;磕头,磕多了、磕久了,自己也不很想去磕头;缘法缘久了,自己也不会很想说,我内心到底怎么样去缘佛法。
 
【修学障碍】:
——刚刚开始,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可能还会有一些感觉,
——时间一长,感性认识慢慢淡化了,退化了,没有掉了,就会越来越麻木了,看到什么人也无所谓了。
——看到我们初学的人觉得很感动啊,很有收获,我们自己不容易会有同样的心情,不容易会有同样的心态去分享别人的喜悦跟快乐。
——另外一个角度,我们看到别人很苦恼,别人很难过,别人很忙,别人很有问题,也不会有同感,也不会说我们想要去帮助别人,尽快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尽快把这些事情做好,
——长期以来我们的心都是同凡夫道去相应的,不能同圣者道相应,所以一旦走入圣者道,我们就很不习惯。
 
【内观省思】:
——这就需要我们要好好去思考,好好去审思:为什么我们学得这么久,反而我们的内心会变成如此的木然、如此的麻木,不活泼、不灵活、没有力量、动不起来,不能体察入微,不能对现实生活当中种种的缘起用心去观察,用心去领纳?
 
【如实认知】:
——这就是说,我们虽然人在庙里头,虽然说我们在学佛法,而实际上,我们心没有在庙里头,我们心没有用在佛法上头。
——我们的心依然还是在世间道,还是在凡夫道。
——那因为我们的心在世间凡夫的道,但是我们的身体在庙里头,清净地、三宝的道场、圣者的道场,两个刚好的相对、相反;
——那时间一长,就会把寺庙、把三宝、把所有的师法友也等同于世间上面的境界。
——就是呆久了、住久了、接触久了,反过来,这些清净的、殊胜的境界引生不了我们清净的、殊胜的心,心发不起来。
——反过来呢,我们在这样子一些境界当中,我们依然起的是世间心,而不是菩提心。
 
2、久学应遮世间心·修道须发菩提心
【如理认识】:
——内心里面缘佛法,跟内心里面缘世间法,是两条不同的路,就是凡道跟圣道。
——学道次第就是要舍世间心发菩提心。
——因为心它是无形无相的,它是一种力量、一种作用。
——那我们内心里面起什么作用?起什么心?动什么念?我们能不能把它觉察出来?觉察得到,觉察不到?
——觉察得到,我们才有办法做功夫;觉察不到,我们功夫就不好做了。
 
【除遣邪执】:
——我们没有舍世间心,菩提心怎么能够发得起来?这不可能的。
——也不可能说菩提心跟世间心是相依共存的,这肯定是不一样的。
 
【对境内省】:
——无论是居士也好,无论是法师也好;无论初学也好,无论久学也好,如果我们仅仅在自己的修行深浅次第上认为,我自己比较深了,我自己学得比较久了,学得比较好了,然后就高兴;
——觉得别人初学,比较浅,学得比较不安定,学得比较不能上轨道,就不高兴,就看不起别人,
——我们这种心还是世间心,依然是世间心。那么这些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有很大的问题。——师父破斥!
 
3、三宝具足法如是·纳法于心自圆融
【人法差别】:
——佛法是圆满的,人,他是有缺陷的,因为人你没有成佛,他都是有缺陷的。
 
【思维圆满】:怎么样让我们人越来越圆满?
 
【何谓圆满】:
——所谓越来越圆满就是,纳法成业的力量越来越强,内心佛法的力量越来越大,我们所有的行为都能够显示佛法。
 
【判别圆满】:
——所以佛法圆满不圆满,它不是在外在去看待的。
——它外在,它永远是圆满的,三宝具足,佛法永远是圆满的。
——那不圆满的是在我们内心,是因为人不圆满,而不是法不圆满,
 
【实现圆满】:
——所以就要人上面去做功夫、去努力改进。
——那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
——就是我们初发觉不对头的时候,有障碍的时候,有问题的时候,学不进去的时候,还是在我们自己。
——外在的三宝,外在的佛法,法尔如是,永远都是圆满的,所以,我们要在自己的心念上面去用功,去查找问题。
 
『附录·思考题』:
1.为什么我们学久了,反而内心会变的木然、那些清净、殊胜的境界引生不了我们清净的、殊胜的心呢?
2.世间心和菩提心之间是什么关系?
3.什么是圆满?如何看待圆满?如何达到越来越圆满呢?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细心体会佛法 3
下一篇:细心体会佛法 1
 正确辨析心相 2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一讲 中篇
 楞严感悟系列篇之三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
 楞严感悟系列篇之一 从开悟到成佛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四、分享三宝悲智力·体悟佛法赖师友..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5
 不被六根蒙蔽 6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1
 认识人生之七 4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僧叡的生卒年代与思想(徐文明)[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佛教的养生之道[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03-072释放心灵的力量[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修行在生活中[栏目:邹相美文]
 请解释皈依学处三同分的内容?[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已被集中的经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语译)[栏目:白话佛经]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二 大自在天王众——顺着生命的洪流前进[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82 天生暴躁[栏目:大机大用]
 印祖释《禅净四料简》——决行疑以导修(5)[栏目:大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