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戒律的精神(见仁法师)
 
{返回 戒律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40
戒律的精神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仁法师
  以法为治 民有所归
  自君王世袭、天下为家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国家与百姓身命财产,国与国之间城墙高筑,护城河既深又广,人心渐渐以一己之私为出发点,故治国者特重礼义以维系社会制度,此即儒家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及“仁、义、礼、智、信”之三纲五常,周朝就在这样讲道德、说仁义的封建制度下存续了八百年之久,纵观历史各个朝代,无人能出其右。然而,当大道既隐、三纲五常不彰之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法家思想由是生焉。此时侧重赏善罚恶,以维护个人安全,故人人依法为准则,以奉公守法为要务,是为法治社会。但法治下的社会,刑罚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无论以德、以礼,乃至于以法化民,其目的皆在于使百姓明辨是非、有所遵循,使社会祥和、国家太平。
  戒律──佛陀的慈悲护念
  世尊成道最初十二年中,僧众谨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七佛通戒,当时佛陀并未制戒。后因众生根性利钝、烦恼厚薄不同,有了过失的产生,致使世尊开始广分别说,依缘制戒,原因无他,实是出于大慈悲心,为令众生离苦得乐故。
  世间的法律,告诉大众何者是、何者非,世人绝不可能因无知触法而得以推卸罚责、获判无罪。同样的,众生也不会因不受戒、不持戒,或于不知戒的情况下,犯了过失却可以视为无犯。正是因为众生无知犯错,才有了世尊制戒的缘起,乃至于慈悲宣说因果定理。为何感得六根不全、贫穷卑贱之报?如何能不失人身、大富大贵乃至得享天福?如何解脱三界牢笼、出离生死?因果昭然,若佛陀未宣说五戒、十善、小乘戒、大乘心戒等种种戒律,众生犯过而不自知,未来所感必是无穷苦报。诸佛如来皆以大悲心为体,因于众生而起大悲,说戒,正是为了不让众生造恶业而沉沦苦报无有出期。
  《四十二章经》中,佛告比丘:“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佛遗教经》亦云:“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迦叶尊者于佛灭后集结三藏经典时,律藏是由优波离尊者所诵出。《楞严经》中,尊者陈述自己得证圆通的因由:“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优波离尊者于众僧中持戒修身第一,而后身心得大自在解脱,成阿罗汉,足见戒是正顺解脱之本。
  戒为安隐功德住处
  戒之一字,有防备、警告、劝导以及革除等意思,戒又有开、遮、持、犯,止持与作持、消极与积极之别。多数人把“戒”定义为宗教上约束、禁止某些行为的规条,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此说法确实忽略了戒的真正精神。从消极面说,持戒,最低限度要做到“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扰一切诸有情”;从积极面说,行者不仅要做到不扰众生,更要救生、度生。如果不能了解世尊制戒的精神,那么就会执相持戒、执一非他,而失去了戒法真正的精神与目的。
  戒律之于修行者,具助道之力;世间的法律,为的也是让民众了解应作、不应作。一个守法的国民,从来不会觉得法律是束缚,反倒认为它能保障个人的自由与安全。同样的,“戒”不是拿来定罪用的,它就像是一个护栏,众生依之而能防非止恶,免堕三涂,远离苦难;依戒而行,能除心中的贪嗔痴烦恼;依戒而行,终能得证菩提,步向解脱大道。

{返回 戒律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宗戒律思想初探--以“无相戒法”和《百丈清规》为中心(王月清)
下一篇:戒律与自由(见雨法师)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佛教戒律与唐代妇女家庭生活(严耀中)
 我对“修改戒律”的一些看法
 略述戒律中对亡五众物的处理(释真明)
 概述戒律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我对“修改戒律”的一些看法(惠谦法师)
 戒律与禅定(惠敏法师)
 日本佛教的戒律观和日中佛教交流
 戒律与病,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学与医学(惟觉法师)[栏目:佛教与医学]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四十三课[栏目: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我所认识的佛教(上)[栏目:潘宗光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五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1998年 禅修营第三天[栏目: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又是菊花正黄 笑对沉浮轮回[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9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福德日记9月28日-「念恩」与「观功」(上)[栏目:福德日记]
 平和是最大的平台[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