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本清源 契理契机——人间佛教主要思想略述(振仁)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7

  正本清源   契理契机——人间佛教主要思想略述

  福建佛学院第十届师资进修班

  振仁

  目次:

  前 言

  一、人间佛教思想核心

  (一)“人间佛教”之对治义

  (二)“人间佛教”之显正义

  二、人间佛教思想根源

  (一)世尊是法的创觉者

  (二)法与律是直接源头

  (三)僧伽是其体现

  三、人间佛教思想主要内容

  (一)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

  (二)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

  1、阐扬中期佛教之解

  2、宏传中期佛教之行

  (三)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

  结论

  正本清源、契理契机

  ——人间佛教主要思想略述

  “人间佛教”在中国大陆、港台及东南亚各地蔚然成风,在教界、学界及社会其它各界亦掀起了空前之热潮。慈善、教育、理论研究等蒸蒸日上。与此同时,佛教世俗化、庸俗化之隐患亦初露端倪。这些现象,如仁俊法师所言:“表面看,兴盛得气象万千,但是,与佛法本质——‘淳朴’、‘正直’、‘真实’对看起来,则特别显得太热闹、浮靡、错杂、浅泛、疏隔,疏隔得山头林立,各自为是。”1于是,部分人士对“人间佛教”之倡导提出质疑。如台湾学者李元松,认为“人是充满贪、瞋、痴、慢、疑、邪见等烦恼的凡夫”,对以人为本之菩萨行表示怀疑,丧失了对人间佛教真义之自信,另寻依托。2如此看来,澄清纯正之人间佛教思想,以避免误解和谬解,引导人间佛教事业健康发展,已是迫在眉睫。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人间佛教思想之核心、根源及其主要内容等三个方面,探求印顺导师著作中关于人间佛教之主要思想,以供参考。

  一、人间佛教思想核心

  “人间佛教,是整个佛法的重心,关涉到一切圣教。这一论题的核心,就是‘人·菩萨·佛’——从人而发心学菩萨行,由学菩萨行而成佛。”3以下由“人间佛教”之对治、显正二义略述其思想核心。

  (一)“人间佛教”之对治义,即以人为本,对治死、鬼、神与永生。佛教有五趣说,而“人在五趣中的位置,恰好是在中间,在人的上面有天堂,下面有地狱;饿鬼与畜生,可说在人间的旁边,而也可通于上下。”4“如不能重视人间,那幺如重视鬼、畜一边,会变成着重于鬼与死亡的,近于鬼教。如着重羡慕那天神(仙、鬼)一边,即使修行学佛,也会成为着重于神与永生(长寿、长生)的,近于神教。”5所以,“人间”二字不但对治了偏于死亡和鬼,同时也对治了偏于神与永生。

  (二)“人间佛教”之显正义,即以具烦恼身之凡夫而发菩提心,行十善业,修利他行,向于佛道。如此历程,分为三阶。第一阶段,由凡夫初发菩提心,即称凡夫菩萨。凡夫菩萨虽具烦恼身,而能悲心增上,“依据即空而有的缘起慧,引起平等普利一切的利他悲愿,广行十善,积集资粮”6,进趣第二阶段之贤圣菩萨。贤圣菩萨指从三贤到八地的阶位,“已发菩提心,已登菩萨位,从贤入圣,上求下化”7。由贤圣菩萨向上修学,直至八地以上,与佛之智证功德相近,即为第三阶段之佛菩萨。如是,由凡夫菩萨依性空慧(智),长大悲心(悲),发菩提愿(信)。庄严净土,清净身心,成熟有情。8从人间正行去修集菩萨行,次第进修,直至成佛。这样的人间佛教,才是“不失人身、不碍大乘,唯一有利而没有险曲的大道”9,才是“人·菩萨·佛”之真实历程。

  由以上二义可知,人间佛教与迷谬的神教鬼教相决裂,不是贪求人天福报之人乘天乘,亦非急求自了之小乘,是以“人·菩萨·佛”——从人而发心学菩萨行,由学菩萨行而成佛为思想核心、正直无曲的成佛大道。

  二、人间佛教思想根源

  佛世之三宝,存在于现实人间而以人为本,朴质而亲切,是人间佛教思想之根源。

  (一)世尊是法的创觉者。释迦世尊10,诞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印度迦毗罗卫国之释迦族王室。观农夫耕作之艰辛、众生相残之事实而生深切之悲痛,游四城门而感老病死之苦迫,发起求道与解脱世间苦痛之愿,踏上了寻求真理、拯救人间的出家之路。历经七年苦行,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说法度生四十余年,为倡导人间和平与身心净化,足迹遍布恒河两岸。不分种姓,不论国度,共沐法恩、同沾法喜。世尊示现的一生,是关怀人间、净化人间、即人间而自觉觉他的一生。世尊是人间的导师,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创觉者。

  (二)法与律是直接源头。世尊宣说之根本教义,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等,五趣之中,唯有欲界的人才具备条件,本为人而说。而世尊所制之律仪戒,更是为人而设,其它四趣是没有的。可见法(含摄律)“本是为人类而说的,一切是适应人类的情形而安立的。佛既没有依地狱、天堂的情况而立法;如有地狱法与天堂法,那也只适合于地狱与天国,也不是我们——人类所能信受的”11。所以法与律,是由人(凡夫)而超凡入圣的思想指导和行为规范,是人间佛教思想的直接源头。

  (三)僧伽是其体现。世尊为世间忧苦之解脱,而出家修道成佛,依“六和敬”建立和乐、清净的僧团,以僧团的力量来住持佛法、续佛慧命。六和僧团12,是以见和同解——思想的统一;戒和同遵——规制的共同;利和同均——经济的均衡为本质,而表现为身和共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身心安乐清净的集团。僧伽之建立及其对佛法的弘传,表露了世尊倡导人间平等和平、身心安乐清净的本怀,为人间佛教思想之体现。

  三、人间佛教思想之主要内容

  人间佛教思想,是对佛法真义的抉择洗炼,同时面向现代,“从适应现实中,振兴纯正的佛法” 13。以下分三点略述其主要内容。

  (一)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14

  世尊所创建的根本佛教,包含有法与律两个内容,“二者的相应协调,才是佛教的整体”15。律是世间悉檀,着重于时、地、人的适应,有“止持”之禁止恶行和“作持”之规范种种事项作法。法是“开示宇宙人生的真实事理,教人如何发心修学,成就智能,圆成道果”16。用法与律并重的“集团力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净化内心的烦恼,是根本佛教的特色”17。

  由此可见,佛教原本是重视团体生活的。“现代社会也倾向于此,不但政治重视组织,就是农工商学等,也都组织自己的集团——工会、商会、农会等。”18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频繁对话交流,必将进一步加快社会集体化的进程。面对这“集体时代”19,人间佛教不能唯重法义而弃律于不顾,滋生个人自由主义;亦不可拘于古制而不能触类旁通,致使僧团之弘化举步维艰。应汲取根本佛教之精髓,把握法律合一的原则20,以恢复淳朴的集团精神。共建人间佛教之僧伽、教会、居士团体及慈善机构等,于集体生活中“互相教授教诫,互相慰勉,互相警策”21,用团体的力量来宏扬纯正佛法,造福当代社会,规范自他身心。

  (二)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22

  1、阐扬中期佛教之解

  缘起与空,是中期大乘的特色。“缘起与缘起性空寂,《阿含经》已有说到,而且是作为佛法的特质、菩萨道的特质的。但由于适应当时的一般根性——着重个人解脱,所以对缘起性空的中道,仅是略要的开示,而还没有广博的开演出来。”23中期佛教依缘起性空之一实相印,贯通《阿含》三法印之中道缘起,开展出菩萨修学之种种法门。而缘起与性空的统一,应把握其出发点——缘起,明了其重点——人本的立场。

  放眼当今时代,“少壮的青年,渐演变为社会的领导中心”24,成为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如佛法不再重视适应青年根性,那非但不能进一步的发扬,且还有被毁谤与摧残的危险。”25青年人血气方刚,热情奔放,意志坚强,不易领会“了生死”的意义。唯有依缘起与空统一的原则26、即性空之缘起而开显出之四摄、六度、四无量心等菩萨法门,方能契合青年之心境。因此,人间佛教应重视“青年时代”27的适应,阐扬中期佛教缘起性空之中道正见,并摒弃鬼神化之倾向,养成人间的菩萨风气,摄导青年人发菩提愿、修菩萨行,将佛陀的正觉之音遍布人间。

  2、宏传中期佛教之行

  “中期是‘大乘法’的兴起,是菩萨行为本而通于根本佛法的。”28二乘行者急求解脱之自利,忽略积极的利他行。而“菩萨的自利,从利他中得来,一切与利他相应”29。为利他而广学四摄、六度、戒定慧三学等,使自利行在利他的进程中完成,达到自利利他的合一。

  当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思想观念日益开放,耽着欲乐、贪恋世间成为普遍倾向。在这注重现实生活的“处世时代”30,希求福报之人天乘不能起到净化人心之作用,厌离世俗的声闻乘亦难被世人所接受。相比之下,“菩萨入世的作风,在现代恋世的常人看来,非常亲切,要比二乘的自了出世好得多”31。因此,人间佛教应把握时代的脉搏,秉持自利与利他合一的原则32,宏传中期佛教之菩萨行,以出世之精神,作利他的入世事业。于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中,只问是否对他人有利益,不为自己私利着想,精进修学。在利他的实践中,完成自我身心之净化,实现自他之究竟安乐。

  (三)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33

  后期佛教之确当者,指“后期大乘”中符合菩萨行(如知“如来藏”、“佛性”之无我而引入佛法正义),及能方便引发菩提心、学修菩萨行(如知“如来藏”、“佛性”、“我”等,是各各为人生悉檀,为生善、成佛的本因)之一分。人间佛教,含摄了此不违人菩萨行之一分。

  以上经由人间佛教思想之核心、根源及其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印顺导师著作中关于人间佛教的主要思想,略抒管窥之见,欲图突显其正本清源、契理契机之真面目。粗浅之作,错漏难免,唯期籍此抛砖引玉,引起对纯正人间佛教思想之共同探讨和关注。如是,仁俊老之忧可解,李元松之流亦能因之警省,正本清源、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将直畅佛陀本怀,推动佛教事业健康蓬勃发展,促进社会平等和平、人民和谐安乐、自他身心清净。

  参考书目

  1、仁俊法师《佛教兴盛中刻不容缓的精警》,香港《正觉之音》文摘(电子版),一九九七年。

  2、李元松《禅的修行与禅的生活》页二七八——页二七九,台湾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3、印顺法师《妙云集·佛在人间》页九九下,台北正闻出版社,二000年。

  4、同3页二一中。

  5、同3页二一下——页二二上。

  6、同3页一0三下——页一0四上。

  7、同3页一0一上。

  8、同3页一二五下。

  9、同3页一0四下。

  10、同3页一中——页三下。

  11、同3页二五下。

  12、印顺法师《妙云集·成佛之道》页二二下——页二四下。

  13、印顺法师《华雨集》第四册页二上,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佛经赠送处,二00二年。

  14、同13页三三中——页三七中。

  15、同3页一0五上。

  16、同3页一0五中。

  17、同3页一0六下。

  18、同3页一一八下——页一一九上。

  19、同3页一一八下——页一二一下。

  20、同3页一0四下——页一0七中。

  21、同3页一一九下。

  22、同13页三七中——页四二下。

  23、同3页一0七中——页一0七下。

  24、同3页一一三上。

  25、同3页一一三中。

  26、同3页一0七中——页一一九下。

  27、同3页一一三上——页一一六上。

  28、同13页三七中。

  29、同3页一一一中。

  30、同3页一一六中——页一一八下。

  31、同3页一一七上。

  32、同3页一0九下——页一一二中。

  33、同13页四二下——页四三下。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宗人间佛教思想内在理路探析及其现代性审视(缪方明)
下一篇:立足于人间佛教 立足于净化人心——“佛教与环保”演讲会评述(惟贤法师)
 当代人间佛教所面临的核心理论问题(李利安)
 圣严法师与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法鼓全集》之思想概介(释果彻)..
 人间佛教发展思路的基础和路径(甘雪慧)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简论(满耕)
 试论人间佛教思想体系(赵朴初)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中净土思想的实质及其现代价值(刘成有)
 人间佛教禅修行——性广法师访谈录(邱敏捷)
 同体大悲及其在人间佛教中的意义(方用)
 明真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菩萨乘(三)[栏目:宽见法师]
 平时习惯以鼻呼吸,持风用口呼吸反而有憋气或者口干的感觉,该怎么办?[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法句经讲记(二十四)[栏目:传道法师]
 明戒就是孝道的真谛(释传弘 式叉尼)[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祈请文[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54 哺多利经[栏目:中部选译]
 为什么不受持戒律就无法断除烦恼与习气?[栏目:达真堪布]
 狂喜之后 第二部分:狂喜之前[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第一次闭关随笔 修行 一[栏目:能弘法师]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栏目:妙泽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