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与现代化的一点思考(安虎生)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84
“人间佛教”与现代化的一点思考
   安虎生
  一,当代佛教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佛教传人中国两千多年,经过碰撞、激荡和交融,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为优秀的组成部分,并且远播韩国、日本,成为世界三大宗教,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佛教深刻的义理所反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更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根本利益之所在。没有和平便没有发展,乃至没有人类的生存。所以,维护世界和平是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头等大事。
  然而,当今世界还存在着大量不稳定的因素,埋伏着各种严重的危机。不和谐乃至战争的随处可见,核武威胁和大规模生化武器仍然是高悬在人类头顶的毁灭之剑。因此,广泛团结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是当前全球仁人志士的迫切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所有佛弟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今,世界上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宗教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特别是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大的事情,都可以看到这些宗教的影子。而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虽然在所有的宗教中最具有和平精神,但是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一直未能在社会主流领域里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这不仅是所有佛弟子的遗憾,也是全人类的遗憾。
  传播和发扬佛教的和平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正像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说:“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我们同整个人类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对人类的和平与幸福有着共同的责任感。……我们坚信,时代的和平潮流是不可阻拦的,人类持久和平的理想终将变成现实。”他指出“我们人类原来是一个因果相续,自他相依的整体!正因为如此,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应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伟大的佛教革命家太虚大师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了世界佛教的理念,并毕生致力于佛教教育和佛教制度建设。赵朴初居士也明确指出,佛教只有现代化,才能化现代。这无疑指明了当今佛教应当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就笔者所见,要想实现人类永久的和平,实现大乘菩萨道普度众生的愿望,就应当团结一切有识之士,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采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模式,结合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紧围绕人们的生活模式,不断提高人们生命质量,以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尽快建立世界佛教的大格局。
  二,“人间佛教”的理念和现代价值
  太虚大师在《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中强调。他说:“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太虚大师明确提出新佛教应当从旧佛教消极出世、厌弃人生的处世态度向重视人生,进而注重社会的方向转变,使佛教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并将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当作自己的使命。这无疑大乘菩萨道的具体显现,对于佛法的弘传和人类的和平幸福具有划时代的积极作用。
  “人间佛教”思想的建立,不仅是广大佛法信仰者的信仰实践有了清晰可行的路径,而且透过现代化、组织化和人间化的实施,广结善缘,使佛法广为流布,缘起、共生的思想成为社会大众、特别是精英阶层普遍共识,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真正实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三、佛教复兴的几个要点
  1、现代化,由于“人间佛教”需要实现深度的社会化、人间化合组织化,并通过以佛教理念来改良社会,建设人间净土,使国家社会民众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每个人都能由菩萨道而进至于成佛。因此,要想实现这一理想,就必须基于现代人类的生活现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采用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发挥现代传媒的巨大作用,使佛法广为流布乃至深入人心,成为现代人类的共识。
  2、社会化,摆脱狭隘的教条主义,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采取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提高竞争能力。
  3、产业化,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模式,实现产业化进程,深人人们的生活,为大众提供更为广泛的、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产品。
  4、国际化,立足全球,建立宏观战略发展计划,积极推进各国、各地区的佛教交流,加强与其他宗教,特别是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建立高层的宗教对话,在涉及人类安全与发展的各个层面,立足佛教缘起、共生的观点,积极展开研究,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5、建立菩萨学处。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把握人间佛教改革辩证思维的四个坐标(徐孙铭、陈芷烨)
下一篇: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简论(满耕)
 高擎人间佛教之法幢──传道法师访谈录(邱敏捷)
 人间佛教的思想(星云法师)
 禅宗人间佛教思想内在理路探析及其现代性审视(缪方明)
 千山竞秀、万壑争幽——人间佛教的菩萨身手(释昭慧)
 人间佛教与以戒为师——学习太虚大师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体会
 重视和弘扬人间佛教的慈善思想资源,为建构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服务(胡绍皆..
 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李利安)
 试论真禅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其实践(杨维中)
 论人间佛教与城市文明(陈永革)
 基督新教与人间佛教的现世关怀:经典编纂的比较研究(翟本瑞、尤惠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果报明如镜——我所见证的堕胎事实[栏目:远离堕胎]
 学佛感悟 其四[栏目:真圆阿阇黎·诗偈法语]
 于前中士道已说三学.既已说戒,何以于此六度又重说戒?[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阿含经菁华节录·肆、慈善不放逸[栏目:阿含经菁华节录]
 学道尼姑竟容淫污 败德书生鬼夺其魄[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七三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不济胞弟,亏德削禄[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11 婆罗门杀子喻[栏目:百喻经译]
 平常心 Normality - 第一个障碍 The First Obstacle[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语观双绝门”之三[栏目:华梵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