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于前中士道已说三学.既已说戒,何以于此六度又重说戒?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11
【第一七九则】
问:于前中士道已说三学.既已说戒,何以于此六度又重说戒?
答:前说中士,以出离心摄受,重在求解脱,故以别解脱戒为主;此以菩提心摄受,对于其他一切有情,断离能害之心,而以菩萨戒为主;下士则以轻现世重后世为主,故依业果取舍而持十善法戒,以求得暇满人身;密宗亦以戒为主。故显教之三士道,皆以持戒,辗转增上,趣入地道而得佛果。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戒之自性(即何者是戒)?
下一篇:
所施之身、受用、善根,应如何修学舍、护、净、增?
名言量与理智量不相违害,应如何正解?
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中,关于胜义谛释难,于任何不见即见胜义问题,有何断..
应如何释世俗与谛字义?此中有何误解?应如何正释?
七因果言教中,修知母法门为最要,然而为最难修。要在何处?云何为难?..
“栽椿启请”(认定一地好钉椿之意)何以加持最大?
发心已于学处须修学之相?
三摩地王经说:“三有众生皆如梦...”应如何正解?
师承有何关系?
每度摄六度,如以布施应如何摄六度而修学?
于菩萨学处求学.及学已受菩萨戒之程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恭敬
[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140.叶县归省禅师悟道因缘
[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嘱奴守门
[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1761 阿弥陀经义疏(宋 元照述)
[栏目:《阿弥陀经》之注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