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于前中士道已说三学.既已说戒,何以于此六度又重说戒?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4
【第一七九则】
问:于前中士道已说三学.既已说戒,何以于此六度又重说戒?
答:前说中士,以出离心摄受,重在求解脱,故以别解脱戒为主;此以菩提心摄受,对于其他一切有情,断离能害之心,而以菩萨戒为主;下士则以轻现世重后世为主,故依业果取舍而持十善法戒,以求得暇满人身;密宗亦以戒为主。故显教之三士道,皆以持戒,辗转增上,趣入地道而得佛果。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戒之自性(即何者是戒)?
下一篇:
所施之身、受用、善根,应如何修学舍、护、净、增?
何以诸佛菩萨,诸大德须示涅槃方应机?何以当劝请勿速示涅槃?
大悲生起之量?
何者为修定之顺境?
依师“加行依止法”究为何种?
正修观法中,止修住所缘之法,其概要如何?
智慧之差别?
知恩不忘报,畜类亦能,况为人乎?惟报恩以何为究竟?
修报恩时,亦曾想以离苦得乐报其恩,此与增上意乐,有何不同?
藏中人士以为许胜义谛现空双聚,为理成如幻派;唯於现境能灭戏论,即极无所..
何故须入大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的十事成佛之法(继平)
[栏目:弥勒菩萨专题文集]
0281 佛说菩萨本业经(吴 支谦)
[栏目:04 其它华严经典]
名僧与高僧——“高僧”名称的来源和具体意义(曙祥法师)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丑陋多疾有二十恶因
[栏目:宣化上人]
不必彷徨
[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2011年8月北京传法 第一课 禅定
[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六七)
[栏目:杂阿含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6
[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五五卷
[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孩子不学好不成器怎么办?
[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