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止与观
我们禅观的目的何在?我们如何培育内观?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有两种禅修:寂止禅和内观禅。禅观于十遍处(kasina)只能产生寂止禅,不是内观。禅观于十不凈(如:肿胀的身体),也只能产生寂止禅,不是内观。十随念,如忆念佛、法等,也只能培育寂止禅,不是内观。禅观于三十二种身体成分,像观“发、毛、爪、齿、皮”,也不是内观,它们只能培育寂止禅。
正念于呼吸也是开展寂止,但是它也能培育内观。然而《清凈道论》将它包括在四十种习禅业处中,因此我们在此也如此称它作寂止禅。
接着有四梵住,慈、悲、喜、舍,和四无色状况导至四无色禅定,以及厌食想,所有这些都是寂止禅。
当你禅观身体内的四大元素,它被称作分析四大元素。虽然它是寂止禅,但它一样可以开展内观。
这四十种习禅业处为修定的对象,只有呼吸和四界差别(分析四大元素)与内观有关,其它不能产生内观。如你要获得内观,你需继续努力。
再回到“如何培育内观”这问题,答案是:我们以观照五取蕴来培育内观。众生的精神与物质特质为诸取蕴。对它们可能由于贪欲而乐于执取,这样种情况被称为 “执取感官所缘”(爱取)。或可能因邪见而错误的执取,这被称为“以邪见执取”(见取)。你需观照它们看清它们的实相,否则,你将因贪欲和邪见而执取它们。一旦观到它们的实相,你便不再执取,你正是这样培育内观。我们将详细谈论五取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