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内观基础 七、心
 
{返回 内观基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84
  七、心
 
  你也可以心为禅观对象。心能认知和思维。所以能够思维和想象的就是心。任何时刻,心生起时,即观照此心,“思维、想象、沈思”。你会发现它有趋向目标、认知目标的内在性质。这是心的特性,如通常说的那样:“心有认知的特性。”每种心必然认知。眼识认知目标,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也是这样。
 
    集体工作时,就有一个领袖。心识是认知出现在任何感觉器官的目标的领袖。当可见的对象在眼前出现,心识先认知它,跟随其后的是受、想、爱、乐、憎、羡慕等。同样地,当可听的对象在耳朵出现,是心识先认知它。心的先导作用在你思维或想象时会更显然。当你观照上升、下降等时,如念头出现,你需观照念头。如你在它出现的那刻观照它,它即刻消失。如你无法即刻观照,心的几个‘随从’如乐、爱将一个接一个冒出来。行者就会了悟心识如何当领袖的──这是心的作用。
 
    “一切事物以心为前导。”《法句经》第一偈
 
    假如,无论何时心识生起,你就观照到它,你会很清楚的看到它如何扮演领袖的角色,它一会领向这个目标,一会领向那个对象。
 
    再者,注疏里说:“相续是心的现起。”当你观照 “上升、下降”等的时侯,心有时跑开,你观照它,它就消失。接着另一心识生起,你观照它,它消失。另一心识接着生起,再次观照它,它再次消失。另一心识再生起。你需观照很多这些不断生起与消失的心识。行者会产生了悟:“心识是相续发生的事件,一个接一个的生起与灭去。当一个消失,另一个生起。”因此,你了悟到连续现起的心识。了悟这些的行者也了悟死与生。“死并不陌生,它就如我观照的每一剎那的心识那样消失。再生就如我所观照的心识之生起,它接着前一个心识后生起。”
 
      为表明一个人即使未曾学会它们,也可了解事物的特性、作用和现起,我们以物质的风大,精神方面的苦受和心识为例。你只需在它们生起时观照它们。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观照其它的精神与物质。如你在它们生起时观照它们,你将了解它们的特性、作用和现起。初学者只能经由特性、作用和现起来观照和了解精神与物质的执取蕴。在最初阶段,即修习内观的最基本的智阶,“名色分别智”和“缘摄受智”,明白这些就够了。当你达到真正的内观智如“审察遍知智”时,你就知道无常、苦和无我相。
 
 

{返回 内观基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内观基础 八、为何和何时
下一篇:内观基础 六、正确的方法
 内观基础 二、简介
 内观基础 五、智慧与解脱
 内观基础 三、止与观
 内观基础 十五、重新发现
 内观基础 六、正确的方法
 内观基础 八、为何和何时
 内观基础 十六、最终的安宁
 内观基础 十四、无常
 内观基础 二四、2006年校译后记
 内观基础 二二、布萨天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世界佛教的中心[栏目:宣化上人]
 趣品《圆觉经》之十[栏目:超然法师]
 高级佛学教本 第九课 天台宗 (二)[栏目:高级佛学教本]
 內方外圆[栏目:万行法语]
 菩萨能讲出家人的过失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知足常乐 能忍则安[栏目:宣化上人]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七章 明来暗谢[栏目:妙祥法师]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栏目:量理宝藏论]
 活在当下,不就是心在当下?[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我出家的故事很平常[栏目:永信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