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个经常思维善法而心生欢喜,另一个人经常思维自己的过失而生忏悔之心。这两个人在未来果报有何不同?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93

如果有两个人,一个经常思维善法而心生欢喜,另一个人经常思维自己的过失而生忏悔之心。这两个人在未来果报有何不同?或者说是否都俱三因和二因?那么这两个人在前生是如何做思维的?或者说可以知道他们两个前生的性格如何? 

答:如果一个人经常思维善法和心生欢喜,他生起的善心;如果一个人经常思维自己的过失,心生忏悔,他经常生起的是不善心,他生起的是追悔,巴利叫做kukkucca,我们听了Mallikā(玛莉咖)夫人的故事了吧?我们都知道, Mallikā夫人就是在她临终的时候,她想起了她做过的一件错事,结果她死的时候生起的是不善心,她堕落到地狱。因为,一个人想起他该做的没有做,不该做的已经做了,这种心巴利叫做kukcca(后悔或者懊恼),它是属于嗔恨心的一种。如果一个人经常想到他做的错事,经常耿耿于怀,为此后悔、为此懊恼,他的不善心在一遍一遍的生起。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知道自己错了,发露出来,决心改掉,从此不再犯,然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一想它你等于重新再做一遍,因为,在我们的三业当中的意门,你想好的你犹如重新再造善的一样,你想不好的,那就犹如再造不善的一样。因此,我们应当要为自己做的善事经常感到欢喜,应当要自做的不善事,要悬崖勒马然后改过。在《法句经》里面就讲到了:一个人行善,当他想到自己的善事之后他为此感到欢喜,他未来会更加快乐;如果一个经常作恶的人,他想到自己已经造的恶,他会感到很悔恨,而他未来会更加痛苦。我们知道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经常思维善法,而且知道这种善法是好的,那下一生如果他在思维善法的时候,又欢喜、又有智慧的话,下一生是三因心。如果经常思维着自己所做的错误,他下一生投生是无因。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听说帕奥禅师的某些著作,不被缅甸的宗教局批准出版,不知是否属实?
下一篇:在自己不情愿的情况下,因应酬不得不喝一杯酒,是否犯戒?
 现在的人需要有安止定的定力才能修观,这种说法对吗?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里列出一些论师的不同观点,那么这些论师都是经过亲证..
 一个人临终时或死亡后,旁人能否从他的死相或临终前所言判断他往生善道或者..
 福德和功德的异同点?怎样把福德转化为功德?
 为了禅修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做出在世人眼里自私自利的行为,是否也称为“如..
 怎样区别佛法究竟谛的见解与世俗谛的见解?
 假如一个人在北方死亡心灭去的,结生心可能南方或国外更远的地方结生,怎么..
 请问微息是一种概念法吗?
 为什么伤害一个圣者比伤害一个凡夫果报更重。
 巴拉密在禅修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降伏其心 三 如何静坐[栏目:万行法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十四:声闻广多无量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栏目:净空法师]
 华雨集第三册 二、王舍城结集之研究[栏目:印顺法师]
 青年人当发心救世[栏目:宣化上人]
 涟珠甘露 从性情的调适看修行法门[栏目:果煜法师]
 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与净土信仰的融合(李利安)[栏目:观世音菩萨专题文集]
 正分31-35 总论[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九章 功成身退[栏目:法界法师]
 涅槃经典的传译与中国涅槃宗的形成(杨惠宇)[栏目:涅槃思想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