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修止禅业处时,必须修四念处,可以吗?会影响修入出息吗?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57

学员:请问在修止禅业处时,必须修四念处,可以吗?会影响修入出息吗?  

尊者:这个问题问得很不应该,把四念处和止观分开。什么叫四念处呢?我想问一问提这个问题的人。
学员:身念处、受念处、法念处、心念处。尊者:对啊!现在有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四念处就是在平时当中怎么怎么做,其实这只是四念处的一个部分。如果要修四念处,我想大家都看过《大念处经》吧?有没有?修四念处就要依照佛陀教导的《念处经》或《大念处经》,《大念处经》里面佛陀怎么教导的?第一种念处,第一种念处是什么?
学员:身念处。
尊者:身念处其中的第一种业处是什么?
学员:入出息念。
尊者:是不是修入出息念?如果你是入出息念,难道你不就是在修四念处吗?修四念处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这四种念处一共包括了二十一种业处,其中的身念处包括了十四种业处,第一种业处就是入出息念,第二种业处是四威仪,第三种业处是四种正知,第四种业处是厌恶作意也就是三十二身分,第五种业处是四界分别、四大,接着是九种墟观,或者叫冢墓观,是九种坟场的修行方法。入出息念是什么?现在大家在修止业培育定力,那不就是在修四念处其中的身念处吗?为什么把它分开?修四界分别也是这样,修三十二身分也是这样,修九种墓墟观叫修不净,这些都是属于培育定力的方法。而其中的修四种威仪和四种正知,包括了止与观,讲到了要修受、修心、修法,《清净道论》很明确讲到这些都是修vipassanà(修观)的范畴,这个是一个次第,好像我们在修出息念,修入出息念可以一直完成四念处的修行。在《相应部 入出息相应》讲到,如何把四念处和修入出息念结合起来的修行方法。其中我们现在一般讲到的修止业处,也就是佛陀在《大念住经》里面讲到的第一种业处,十四种身念处的第一种业处,当他修到入出息念,这种业处是以达到第四禅为成就的,再修其它的业处,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去看这部经的《义注》就会很清楚。然后接着的两种业处,四威仪就是在我们行(走)、站立、着、躺卧都修习。如果是修止就修止,如果是修观就修观。然后到了受念处、心念处,完全就是修观的范围。再修法念处,法念处其实就是在修心所。法念处又可分为五种业处:第一种是观照五盖的,第二种是观照五蕴的,第三种是观照六处的,第四种观照七觉支的,第五种是观照四圣谛的;身念处14种,受念处1种,心念处1种,16种,再加上(法念处)5种,一共21种。这21种是修行四念处里的具体的修法。四念处是从所缘(观照对象)上来分为4大类。其实还是离不开五蕴,身念处就是以色蕴为主,如果是要修止业处培育定力,那是以概念为主,受、心、法,其中的心是识蕴,受是受蕴,而想蕴、行蕴是属于法念处。所以观照的对象还是五取蕴,不要把四念处与止观分割开来。修戒定慧是从次第上来分,修四念处是从所缘上来分,它还是一样的,不要认为我修四念处,我走路的时候,就知道脚步的“动、动、动”,这不叫修四念处。不要窄化了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如要透彻的了解的话,我们应当要了解经典里面,完整的看,不要断章取义的看。不要抽其中一段,然后就说这个叫四念处,否定其它,这个要注意。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偏离八正道的修习,不学习巴利语,是否一样可以觉悟?
下一篇:修止业处证得初禅后试着修观,可以吗?还是干脆在以后修得四禅后,再去考虑修观?
 为何佛舍利有一种特殊的加持力,这加持力又是怎么回事呢?
 观呼吸的时候,眼微微的睁开,还是要强行的闭起来?
 如果以别人的名义做功德,别人能得到吗?自己有利益吗?
 目前南传佛教国家的几个派别,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天眼通的光极强,它能辨识名法、色法吗?
 佛陀说的须弥山,七山、四海水、四海啊这些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我们怎么理..
 诽谤圣者造什么样的业?受什么样的果报?
 南传也有菩萨道,菩萨当时有没有解脱?
 有分心、结生心、死亡心属于同一类心,可否直观有分心而了知结生心及前世的..
 上厕所后不洗手捧佛经下世投生为粪便中的虫,是否如此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五)灵通妙用 10.雄尊德性[栏目:善祥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B 第752经叙述若能修习八正道,便可断除五欲。[栏目:界定法师]
 浅谈弘一大师的净土修行(孙欲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道次第》修学意义[栏目:济群法师]
 05-032父母菩萨[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修行札记(一)[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四)修行中的注意事项[栏目:圣者言教]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二)[栏目:唯识学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