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不是落在过去就是妄想未来,如何才能活在当下?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04

学员:对于大部分的现代人,烦恼都太重,心不是落在过去就是妄想未来,如何才能活在当下?也就是《大念住经》所说的,修成只有了知和觉照的境界。 

尊者:要做到这么样,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先让心平静下来。先让心平静下来就是修止,一个人的心是很难控制的,但是很难控制不等于不能够控制,我们要收摄好自己的心,心经常跳来跳去,像猴子,调伏心有很多种比喻,我们可以把调伏心比喻成驯服一头野牛、驯服一匹野马、驯服一只猴子。野牛、野马、猴子,都是比喻心。即使它再蹦蹦跳跳,再撒野,也还是可以驯服的。好像驯服一头野牛、小牛犊,当然是越小越好,越大越老几就不可能了。《清净道论》在入出息念那一章讲到,钉一个稳固的木桩,用一条坚实的缰绳或锁链锁住这头牛,刚开始的时候,牛(犊)老是想要回到母牛身边,但是当它跑来跑去都转不出木桩这个范围,它就能乖乖的停下来。训练心就是这样。心老是记着过去,计划着未来,想着这个,想着那个,那是由于心没有一个着落点、没有一个停歇的地方。如果我们把它很稳固地钉在某一个所缘上,比如:呼吸,然后再加强正念,心慢慢的就能够驯服。在清净道论》这个比喻里面,木桩等于我们的业处,锁链或缰绳等于正念,用正念规范着心,锁住心,持续地让它守护在正念上、守护在业处上,慢慢的心就能够习惯。心的习惯是到处跑,现在让它习惯于守护住业处,慢慢的就能够调伏,这个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修观的方法,修观的方法是观妄想,它其实是很脆弱的,妄想其实都是一种心,心的躁动不安,这种心的躁动不安是由于它不断地抓取所缘,而且抓得很快,这个称为妄想。心始终都有个对象、要有一个目标,抓这一个,然后又抓那一个,就好像在经典里面比喻猴子攀住这一个树枝,然后又看到另一颗树枝,又抓那一个树枝,就是这么样,这个心的本性,心的习气是这么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佛陀教了那么多法,都是讲我们应当如何调伏心。 最后讲到我们修行的目的,还是让心从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还是从心解脱,不是我们的身体解脱,身体始终都是色法,它是不能解脱。解脱的是心解脱,解脱什么?解脱一的烦恼。 所谓的烦恼是什么?就是那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不良的心理作用、情绪等等,这些就是烦恼。所以一个圣者,他如果已经完全证得阿拉汉果,他就没有任何不良的情绪、不良的心理,生起的都只是作,那种心。因此对现在人来说,(如果)想要这样,他就应该活在当下,如果修入出息念的话,当下是什么?当下就是他的呼吸。要不怕困难,要习惯,心习惯于追随它自己的喜好到处跑,现在让它习惯专注在业处上,就好像一只猴子,把它锁在一条石柱上,锁在一个很坚固的木桩上,慢慢的它就能够乖下来,因为它发现到始终都逃不掉这个东西,所以它才能停止下来。要这样来训练心。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临命终时,到底要发生什么事?此时是否有恶业容易现起?
下一篇:不偏离八正道的修习,不学习巴利语,是否一样可以觉悟?
 佛陀当初不同意(反对)接受女弟子,建立比库尼僧团,为什么呢?
 纯粹是过去记忆或体验等内心所缘时产生妄想,此类所缘是从何及如何生起?..
 怎么解释大灾难中死亡的人和其他众生的业?
 呼吸
 在帕奥禅林有阿拉汉圣者住世吗?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地区成就的阿拉汉圣者现在..
 请讲解禅那与观智的关系,是否必须证得禅那之后才能开始修观或并非如此?..
 如果说今生证得阿罗汉了,那他还能不能行菩萨道?
 请尊者详细讲述一下呼吸的心路过程。
 证初果后再行菩萨道可以么?
 阿罗汉有不同的层次,如果他不精进的话,他会不会出现退果的现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十六世 牛头智威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第三章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第四节 深信业果[栏目:菩提大道]
 子女个性叛逆,要如何引导教育?[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六、出世之路 成功的秘诀[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上)[栏目:道源法师]
 莲宗故事(九)[栏目:莲宗故事]
 佛教礼仪漫谈[栏目:达照法师]
 漫淡学习方法[栏目:梦参法师]
 塑造佛像戒装藏[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神会禅师的悟境[栏目:圣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