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不是落在过去就是妄想未来,如何才能活在当下?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67

学员:对于大部分的现代人,烦恼都太重,心不是落在过去就是妄想未来,如何才能活在当下?也就是《大念住经》所说的,修成只有了知和觉照的境界。 

尊者:要做到这么样,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先让心平静下来。先让心平静下来就是修止,一个人的心是很难控制的,但是很难控制不等于不能够控制,我们要收摄好自己的心,心经常跳来跳去,像猴子,调伏心有很多种比喻,我们可以把调伏心比喻成驯服一头野牛、驯服一匹野马、驯服一只猴子。野牛、野马、猴子,都是比喻心。即使它再蹦蹦跳跳,再撒野,也还是可以驯服的。好像驯服一头野牛、小牛犊,当然是越小越好,越大越老几就不可能了。《清净道论》在入出息念那一章讲到,钉一个稳固的木桩,用一条坚实的缰绳或锁链锁住这头牛,刚开始的时候,牛(犊)老是想要回到母牛身边,但是当它跑来跑去都转不出木桩这个范围,它就能乖乖的停下来。训练心就是这样。心老是记着过去,计划着未来,想着这个,想着那个,那是由于心没有一个着落点、没有一个停歇的地方。如果我们把它很稳固地钉在某一个所缘上,比如:呼吸,然后再加强正念,心慢慢的就能够驯服。在清净道论》这个比喻里面,木桩等于我们的业处,锁链或缰绳等于正念,用正念规范着心,锁住心,持续地让它守护在正念上、守护在业处上,慢慢的心就能够习惯。心的习惯是到处跑,现在让它习惯于守护住业处,慢慢的就能够调伏,这个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修观的方法,修观的方法是观妄想,它其实是很脆弱的,妄想其实都是一种心,心的躁动不安,这种心的躁动不安是由于它不断地抓取所缘,而且抓得很快,这个称为妄想。心始终都有个对象、要有一个目标,抓这一个,然后又抓那一个,就好像在经典里面比喻猴子攀住这一个树枝,然后又看到另一颗树枝,又抓那一个树枝,就是这么样,这个心的本性,心的习气是这么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佛陀教了那么多法,都是讲我们应当如何调伏心。 最后讲到我们修行的目的,还是让心从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还是从心解脱,不是我们的身体解脱,身体始终都是色法,它是不能解脱。解脱的是心解脱,解脱什么?解脱一的烦恼。 所谓的烦恼是什么?就是那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不良的心理作用、情绪等等,这些就是烦恼。所以一个圣者,他如果已经完全证得阿拉汉果,他就没有任何不良的情绪、不良的心理,生起的都只是作,那种心。因此对现在人来说,(如果)想要这样,他就应该活在当下,如果修入出息念的话,当下是什么?当下就是他的呼吸。要不怕困难,要习惯,心习惯于追随它自己的喜好到处跑,现在让它习惯专注在业处上,就好像一只猴子,把它锁在一条石柱上,锁在一个很坚固的木桩上,慢慢的它就能够乖下来,因为它发现到始终都逃不掉这个东西,所以它才能停止下来。要这样来训练心。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临命终时,到底要发生什么事?此时是否有恶业容易现起?
下一篇:不偏离八正道的修习,不学习巴利语,是否一样可以觉悟?
 《巴利三藏》对佛经、佛像的恭敬有哪些规定?
 修行应具备什么?最忌讳的是什么?
 喜欢借钱做布施有过失吗?
 请问修习悲心用于辅助禅修时,选择的对象有什么要求?如不能选择异性等。..
 众所周知,外道也修四禅八定,那么外道是否也修四无量心、四大业处呢?..
 涅槃是无为法,因为它是不依赖任何条件产生而存在的,但戒定慧不就是涅槃所..
 佛法的灭尽是否指在人间的灭尽?如果天人还知道佛法,为什么他们不到人间说..
 如何修行出离心和忍辱巴拉密?如何让自己的心迅速调柔?
 尊者再讲一讲三因结生,好吗?
 南传经典有没有记录有授记的菩萨?有几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04.灵岩仲安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一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白马驮经的世界意义[栏目:惟贤法师]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九课 佛光人情味[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一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