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了生死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47

了生死

普贤菩萨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明眼人看到的是光阴一天比一天减少,换言之,就是更接近死亡了。

我们的道业,有没有随着时间在进步?唯有真实修持,才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如果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一生就是空过。纵然念佛修福,也是佛所讲的‘三世怨’。三世怨不是好事情,这一生念佛修福,到来生一享福,人也糊涂了;糊涂就再造罪业,再受苦报。大富贵的人家,都是前生曾在佛门里面念佛修福,而不能够了生死的人,在这一世当中,有权有势,胡作妄为,造作的罪业比一般人要重得多。所以我们眼光要看远一点,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是要以了生死为目标的。

在大乘法里,想要了生死,我们唯一有把握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若要真正做到,就要记住普贤菩萨的话-学菩萨道,修菩萨行。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善财童子每遇善知识,都请教这两个问题。所谓菩萨道就是存心,我们在讲席里常说:‘心、愿、解、行要同佛。’心、愿就是菩萨道,解、行就是菩萨行。

学佛,就要学得跟佛一模一样,纵使不能到一模一样,也要相差不远,这才叫学佛。世间有一些人,他是搞佛学,而不是在学佛。什么叫佛学?就是有解无行,只把佛法当作世间一种学问来研究,而不能照做,他没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愿,那就是佛学;有心,有愿的人,他明白多少就会做到多少,这才是个学佛人。所以学佛可以了生死,佛学不能了生死,这是要辨别清楚的。

佛的经教是融通的-圆融、通达无碍,所以一经能通一切经。不但经教是融通的,世出世间法也是融通的,因为都是从自己真心本性里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是同一个根源,没有不通的道理。为什么会不通?不通就是有障碍,障碍就是迷惑、颠倒、分别、执着,只要能去掉障碍,世出世法都是圆融而通达无碍的。

观世音菩萨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得大自在。他怎么明白的?由观照而明白的。什么叫观照?是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而一切都清楚明白,这叫观照。要是带着一点意思在里面,就不叫观照了。

‘观照’其实就是自性净,就是自性的见闻觉知,所以能够见到真性。凡夫迷失了自性,用的是情识,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叫‘情见’,也就是一般所讲的‘带着感情’。什么叫感情?就是分别、执着、妄想。带着这些东西的见闻觉知,是凡夫见解。由此可知,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妄想,就是佛菩萨的见解,佛菩萨的见解叫做观照,叫做照见。因此用凡夫的见解来修行,是绝对不能超越六道的。

凡夫很难离开情见,如果用情见去修学,一切法门都不得成就,只有修学净土可以。但我们要知道,修净土是要念佛的功夫能把情见伏住,才能往生;伏不住,还是不能往生。也就是说虽然烦恼没断,只是暂时伏住,若能在往生的刹那中,烦恼不起现行,就成功了。如果在那时候烦恼起来,那就去不成了。其实,念佛也是观照,会用功的人跟禅家的修学没什么两样,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讲的‘都摄六根’,能都摄六根,就跟参禅一模一样;如果我们只做净念相继,而不懂如何都摄六根,那跟参禅还是不一样的。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重了生死
下一篇:死生事大
 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
 人生在世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你需要什么,佛菩萨会照顾你
 脾气一定要止住
 再穷也不要借债过日
 极乐世界的美好殊胜
 什么叫老实念佛
 战争是怎么来的
 修行重了生死
 布施就是储蓄财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悠悠往事何处说,水月一梦尽繁华[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事情都是给自己做的[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三思而后行(侯松蔚)[栏目:忍辱]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八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18、怀忿不舍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近体诗(王维)[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五百罗汉 441、乐说果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方便度人[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九章 其他 7 学佛不得力[栏目:元音老人]
 《因明立式辩经教材》--佛教逻辑的现代运用[栏目:因明与辩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