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之实践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0

人间佛教之实践

  我们要实践人间佛教慈悲宽恕的精神,以及开拓人的般若智慧,共成佛道,必须长养慈悲心,推展慈悲行,用实际行动去饶益众生。
  慈悲心,就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实践人间佛教的菩萨,既要心地慈祥,平等拔苦与乐,又要能宽恕他人的过失,以及随喜他人的功德,但见他人之善,不见他人之恶。不管任何人,任何事,但求对众生有利益,都不厌恶,不嫌弃,不阻止,不障碍,反而随喜,歌颂,赞叹,竭尽心力,以助他人之成功;绝无嫉妒之心,悔恨之意。又能舍弃人我是非的观念,对顺境不喜,对逆境不嗔,对怨家不生报复心,对亲眷不生爱恋之念。内则感情与理智保持平衡,不为形役,不为境转;外则怨亲平等,拔苦与乐,是谓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慈悲行,是实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深入社会,利益众生。
  布施,是多方面的,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以自己属下的田园家国财产施与他人,名外财施;以自己头目脑髓四肢,甚至生命施与他人,名内财施;以世间学问作育英才,乃至以佛教真理教化群众,是法施。当他人的生命财产与自由,受到威胁时,设法保障,令得安全,是名无畏施。
  一个实践慈悲行的人,遇到他人需要内财或外财资助时,就应该以财布施,解除他人生活之困厄;遇到喜欢求知的人,应该以学问或佛法布施,以充实他人知识,开拓他人智慧。此外,遇到堕于水深火热中,饱受苦难忧患的众生,就要以无畏施来解除其精神威胁,保障其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更要做到三轮体空,内不见有能施之我,外不见有受施之人,于其中间,亦无可施之财与法。如是内外空寂,人我一如,一定可以发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之高度同情心,正义感。、
  爱语,是指安慰语,祝贺语,清净语和殊胜语。语言之于人生,关系至大。人与人间情感之维系,意志之传达,思想之交流,无一不凭借语言为媒介。不善于词令,或口不择言的人,势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特别是实践慈悲,志在利人、教人的菩萨,不但要辩才无碍,常以欢喜言词,说些令人欢喜的话,常用欢喜言词,说真实话,常用欢喜言词,说正法的话,及常以欢喜言词,说引导众生于接受真理的话。还要审情度势,说契情、契理、契时、契机的话;否则,当人办丧事,却说祝贺话,岂独词不达意,亦令人反感,而你的善意,反而变成恶意。试问:谁会喜欢接近,而接受教化呢?
  利行,可以分三方面说:一是使人改善现实生活,获得幸福与快乐的行为;二是能令人止恶行善,由今日之善因,引至他日或来生的快乐,亦是利益众生的行为之一;三是劝人出家修行,除烦恼,了生死,获得真理永恒的生命。总之利行,是能令众生,未生不善,令其不生;已起不善,速令除灭;未生之善,当令速生;已起之善,能令增长。
  一个实践慈悲的菩萨,为了要达到使一切众生现在和将来,都获得利益之目的,不但自利利他的事要做,就是损己利人的事亦要做。正如梵纲经所说:‘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这样,本著自我牺牲的精神,去救世益群,才使人感动、接近、而受你的影响和教化。
  同事,菩萨实行慈悲教化众生,并不是潜居深山,闭门自修,便可以完成自利利他的悲愿。必须深入民间,接近各阶层人物,不分阶级、不分种族、不分贵贱,平等普济。观世音菩萨之所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现种种身,教化众生,无非是由慈悲心,实践慈悲行,以完成慈悲的心愿。我们凡夫俗子,虽然未能像观音菩萨一样,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利益众生;但是为了实践人间佛教,普济有情,诚应该深入民间各阶层,本著慈悲心,修慈悲行,将佛教的慈悲精神,与般若智慧,广泛地投入群众的心目中;以建立实用的人间佛教,创造和平快乐的人间净土。这才是菩萨实践慈悲行之目的。
  综上可知,人间佛教的历史,是和平光荣的;人间佛教的思想,是自由平等的;人间佛教的精神,是慈悲宽恕的;人间佛教的目的,是开拓智慧;人间佛教的实践,是长养慈悲心,推展慈悲行。在研究方面说:开拓智慧,是解;实践慈悲,是行。在自利方面说:开拓智慧,是修慧;实践慈悲,是修福。在利他方面说:开拓智慧,是智;实践慈悲,是悲。基于此,我认为人间佛教,是解行并进的;人间佛教,是福慧双修的;人间佛教,是悲智双运的。如果我们有机会接受人间佛教的启示,一定可以转变迷惑无知的人生,成为正知正见,知行合一的人生;转变但求自利的人生,成为自利利他,悲智双运的人生;转变苦恼而缺憾的人生;成为福慧具足,圆满无缺的人生。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佛教的现实意义(宏慧)
下一篇:人间佛教之目的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张华)
 社会和谐 从我做起(智慧法师)
 “人间佛教”与现代化的一点思考(安虎生)
 高歌谁和余 空谷清音起——读(人间佛教的展望)有感(满纪)
 人间佛教读书会
 人间佛教释疑
 印顺法师之“人间佛教观”略探(释会慈)
 “人间佛教”转型与禅宗在中国近现代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印顺法师)..
 人间佛教理念弘传方式的转折——以《普门学报》为标志(董群)
 人间佛教的智慧与时代社会并进(慧文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虹身虽逝 悲愿犹存[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相应77-88经 恒河等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第七章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重在恭敬 不在贪多 (隋 扬州僧,岐州沙弥)[栏目:释门法戒录]
 永明延寿之禅净思想(法缘)[栏目: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一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增支部1集281-283经[栏目:增支部1集]
 称名十万 甘露灌顶 (宋 契嵩)[栏目:释门法戒录]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新年勉词[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