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七章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198

第七章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

除了第一章第七节的描述之外,这里笔者再对大圆满法的修行成果作介绍。

一、四种道力

大圆满法不立一切果,不求证果而果自证。晋美林巴尊者在《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中提到四种道力彻底即成就正等正觉。《宝积经》云:“具不变不坏四种见宗道力者,得至不退智慧之地。”三恶道无间痛苦,自心无苦乐,闻亦无畏。(三恶道等句,按原意为“自心本无惑乱,以无惑乱故,不起所知苦乐,以决不起,故不怖恶道苦”。)是第一道力。自性得见,轮回名字都无,亦不求因惧果,是第二道力,自性得见,成就不生欢喜,不取相,不求证果,是第三道力。自性得见,诸佛功德,平等视之,无求无取,亦无可得,是第四道力。[1]

二、上中下三根成就

(一)中上根者有缘修炼之后,会坚持不懈,抓紧一切时间精进于密法。在共加行中,他的信心得到坚定、业障得到清净,而且还获得了上师的殊胜加持。在不共加行中,他体内的气、脉、明点得到净化,身、口、意三业也得到了适应性的训练,然后在此基础上顺利趋入正行彻却。在上师的指导与灌顶下,直修正行的上根者刹那开悟,本觉智光刹那显现,圆满三身,进入了解脱境界,涅槃时也可以身化细微,归空不见。中上根者也达一定悟境在彻却巩固的基础上,修脱噶就水到渠成,四步境界随观光逐步显现[2],即四相、六灯逐步进展,最终虹化,成就不死虹身,长久住世,以五身五智,饶益众生。此即利根勤奋的行者,尽身体之处、界等方面的所有漏,可以不舍肉身而成佛,成就无转之金刚身,如第二佛莲花生大师。另外,获得任运圆满的普贤佛地,眼下趋于究竟,在原始地得到解脱。[3]

(二)中根者在有生之年的修行中未能获得证量,没有能够成就虹身或虹化涅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生前所修之法全部白费,更不代表大圆满法全无功用,因为修行者已经有了生前修行所打下的基础,这使他仍然有更多的机会在死亡的中阴阶段获得解脱。

在藏密的理论中,死亡前后有三个中阴阶段(临终中阴、法性中阴、转生中阴),临死时是临终中阴,死者的肉体逐渐失去机能,但意识仍然存在。在这段时间中,根本光明有两次显现的机会,如果修行者能加以把握,将自己的意识和根本光明融合,则会在当下得到解脱。在临终中阴之后是法性中阴,大约有十四天,在此期间,死者的意识将渐次和文武坛城本尊的光明相遇,如果二者融合,死者也可获得解脱。

(三)在中阴阶段法性光明显现时,下根者由于证量较浅而未能认持,错过之后,就开始进入将转生中阴,即投胎中阴。

这时如果能够忆念上师及其所传授的法要,则有机会依靠法性加持力,亲见诸佛菩萨,得以闻法、灌顶、授记。在诸佛菩萨的开释下,烦恼缠缚被解开,修行者于一刹那间得见明体,当下开悟解脱,成就自性化身佛。并随机缘投胎转世,显现应化身可成为宣示佛法的根器[4],转世再度学大圆满法,弘扬大圆满法。即使智慧尚不能成就自性化身佛,转世后仍有机会再修习大圆满法。

(四)此外有下根修习自然化身刹土法。下等根器使用“化生莲花”(莲花化生)法:由金刚萨埵法性加持之力即可往彼刹土(东方金刚萨埵化身佛土位于东方妙喜佛国)于莲苞中变化而生。日月合明经云:“生处能忆念,下根者亦得往生自然化身净土。”[5]

三、最终究竟果

依据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的见解,三身任运与三身智慧显现为最终究竟果,分述如下:

(一)三身任运

1、三身解说:要在身、智不即不离之法界中证得菩提,则于近边之世间,庄严炬光,法身不动而证得报身及化身,任运成就二利者,如此方为证得究竟之果位。法身自体离思虑言诠,乃为本净之地;报身自体者,为自明,远离分别,本元成就;化身自体者,乃从大悲现源而分,是随类示现。《觉性自起续》中说:“没有怖畏空和明,所做知事皆成办,这是法身之释名。”《狮子妙力圆满续》中说:“报身释名明辉灿。”化身者,示现各种性相而作饶益之事。《觉性自起续》中说:“顺应化机诸众生,与彼随顺而示现。”《狮子妙力圆满续》中说:“法身性相离思念,报身性相无分别,化身性相各种现。”《声应成续》中说:“所谓性相或法成,或由诸种欲所成,或由各方便成。”[6]这里,菩提自然智形成的空性法界,由彻却脱噶正行实证元成自明,自性光明灿烂照宇宙,大幻化网光光相映。(请参考第二章)

2、三身特质:《声应成续》中说:“法身本性之法性,本性空寂和灵明,以及觉智不灭现。身之法性得圆满,即不退转无来去,言语道断心行灭。”法身超越形相而住,犹如虚空;报身离弃质碍之身而住,形若虹霓;化身应化无定,显示各种往相,犹如幻化游戏。《声应成续》中说:“佛身住相共有三,从有相法解脱故,并非色相和形色;光明自性圆满故,因此虽现而无性;悲净所化化机故,身住大定而不动。”法身剎土具本净,超诸思维;报身剎土,五身明现为五智;化身剎土,示现各类化机之情器世间,如同虚空宽阔无边。[7]这里,尊者解释三身自现,法身进入普贤空性法界;报身消融粗糙肉体,光蕴虹身而住世;大悲化身,三界任运而现,游戏诸佛国。显现五方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金刚体,不生不灭,妙用无边。

(二)三身智慧各论

法身住本根之智;报身住持相之智;化身住周遍之智。法身智犹如日轮,报身、化身之智慧犹如太阳之毫光,做为现源;报身智能犹如明镜,显示智能圆满之影像,性相不杂而明现;化身智慧如水中月,与情器世间相随顺而做利益众生之事。此外《根分别论》中说:“轮回恶趣为智慧之游戏,在法身时,八门(注:宁玛派前八乘)隐没于法界,则只有现源。”[8]由于自性放光犹如太阳普照一切,利益三界一切有缘众生,而且前八乘的渐进修持,在大圆满法成就三身自现时,完全消融,不再有任何执着,只有虚空法性存在,轮回涅槃没有差别。这里,龙钦饶降巴尊者又分为三点讨论:

1、法身住本元智。解脱果位的法身,与若虚空之本净成为一味。此刻,安住有三种智:(1)心体本净之智,不落戏论之二边,犹如晶球,晶莹透明;(2)本性元成智,明分功德之现源,深透而细微,而无实有法;(3)大悲周遍智,因本体之妙用,现源不灭,安住于智慧对境,不作计度之分。

尊者在这一点讨论了明空赤露,觉性犹如水晶球晶莹剔透,因菩提智慧的开悟产生众生一体、大悲周遍。

2、报身持性相智。分成五种:(1)法界智。(2)大圆镜智。(3)平等性智。(4)妙观察智。(5)成所作智。

尊者在这一点说明了报身修行成就,达到五身五智的妙用。

3、化身周遍智。“《声应成续》中说:“摄集所知之智慧,应知则有此二种。”

(1)为通达如所有本智:能正确领悟一切法之自体以及了悟胜义谛,离生灭戏论,其法性状若虚空,能正确领悟一切法之实相。

(2)尽所有智。《第六界续》中说:“一切所知尽皆知,所谓大悲即本智,能知化机之意乐。”《声应成续》中说:“变化身所有之智分,自现境中得圆满。”总之,三身究竟果,如《第六界续》中所说:“法身如虚空,报身如星群自现,化身如云丛自聚,无遮灭地作利益众生之事。”[9]

尊者在这一点讨论了种种化身成就、化身智慧、化身大悲运作,应众生的需求,慈悲喜舍度化。

通过以上三点,尊者完整描述了宁玛派修持三身任运的成就,是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终极成就,也是整个佛教界所追求的开悟后的终极目标。

四、法性穷尽之果

在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句义宝藏论》中提到大圆满法四相修持成就最终法性穷尽此事实之果;其尽规有二,其“渐尽”者,则为四境界达量之时,“顿尽”者,则为从现见法性现量,且由串习之故,遂有未达到验相增长和觉性达量之境界时而尽者亦有,彼谓“聪慧顿悟者”。无论如何,当法性遍尽时,便可产生质碍之躯、烦恼、境界三者自性消失的情况,并且自然安住于法性三摩地,故名为“得智圆满之身”。《声应成续》云:“自地消失之法性,大种消失质碍灭,究竟遮灭诸极微,仅仅少分亦不留。烦恼去故迷乱去,离分别心贪着消,因此随眠与现行,微尘之大亦不存。尘粗细分消失已,五蕴亦可渐变细,四大和后之身尽,成诸智慧圆满身。无分别定自然住,一旦超出造作时,名法一词亦不存。”[10]尊者在这一段讨论了,当四相成就,法性穷尽时,会产生肉体、烦恼、外境消失的状态,甚至穿墙而过,一切外相没有分别,融合在虚空性中。

尊者认为:“最后,得相者。如是而尽之时,生起二种得相:因得受生自在而起大往生,专事利益有情,尤其能使三千得人身之有情,皆无余得到解脱;因得进入自在则于本原清净中刹那进入法界,如同烟雾消失于虚空之中也。”[11]这一段讨论了究竟解脱虹光化身与大迁转身,得到无余解脱。

尊者还认为:“起现往生身之法,谓在境界渐尽之时,觉心专注于五指伸展之光相中,因而使彼境界退转,则见六道众生之相如水中月影,如梦中幻境一般之相。他人只见其此前之身,又现变化或实际身往六道众生各自之处,作利生事,且使三千同愿者无余得到解脱,后复返法性本净之地,犹如古印度大论师无垢友之事迹相同,又进入者,为彼身于彼时,设若不作广大利生之事,亦可使三千有情与已一同证得解脱,于刹那顷则回到本净之地,则以身智无合无离之事业,作诸饶益之事业。”[12]这一段描述了童子瓶身,光光相映,融入法界,长久住世不灭,利益众生,使众生有机会修行大圆满法,回归本净,开悟自然智慧。

五、龙钦饶降巴尊者谈三身光明(注:作为以上第三部分的补充)

法界穷尽通彻无障碍,一切归于一界现量证,广大平等虚空自性中,觉明赤裸无碍成一味。大圆满之见行者,与修因果不相同,此即见修行菩提,犹如虚空之本性,谁对虚空超思度,若有作起思度心,菩提如空无有成(笔者注:因为本自元成)。又《一切如来大密意续》云:“三身光明性空寂,非是常有无有实,非断而是光明身,非异亦无有外内,空寂通彻虚空身,现空无别无触对,是无生死转变身。语者无生义之语,字不能说而意显,是即超过言说字,意者觉性净如空,无意无心无明显,无有受故无能受,无有想故无我执,无有行故无生处,无有识故无迷乱,无五境故无能取,无欲求故无爱着,无善恶故无异熟(受报轮回),不见有我无我执,真智五门无迷显,一切自性等同佛,身语意中本无垢,无见无修无所行,无地无道无践履。[13](笔者注:非想非非想处、无色界之天界境界,由此再进一步穷尽法性相)。《普作续》云:大圆满者本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的。修行勤劳不能成就大,大者本来就是“自然智”(注:本然觉知)。[14]以上尊者所提法报化三身光明也是大圆满法修行究竟解脱的成果,轮涅不二,超越轮回,本超因果,实修实证以形成自然智,而觉性澄明赤裸。

六、龙钦饶降巴尊者对修行大圆满法菩萨道十地的解说

见真谛时产生喜乐者,已登菩萨十地中之第一地欢喜地,认知此为自现者,已登第二地无垢地,彼串习者已登第三地发光地,由串习于彼且见大光明者已登第四地焰慧地,由串修而所见智慧境界,则见烦恼皆自性清净而成妙智慧者,是已登第五地极难胜地,变成光身现前者,已登第六地现前地,串习到达究竟,烦恼远行者已登第七地远行地,明现功德圆满、分别心不动者已登第八地不动地。坛城圆满者(笔者注:成就圆满次第无上密法大圆满)已登第九地善慧地,自己认识(本觉、直觉)智慧境界后而境界不断显现(穷尽法界),即是观见诸法如云(平等),而串习者,则已登第十地法云地。此为已见补特伽罗真谛,然未弃其躯壳而登地者。[15]这里,十地分法是龙钦饶降巴祖师的一种方便讲法,与其它佛经分法比较有些微差异。可以参考《佛说十地经》[16]、世亲造的《十地经论》[17]。此外,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修行与习惯陀罗尼咒语、曼荼罗坛城、手印、灌顶等的密教修行,完全不同,运用了十无有自性:(一)正见;(二)三昧耶;(三)灌顶;(四)曼荼罗;(五)地(注:种种境界);(六)道(注:种种方法);(七)事业;(八)智;(九)果;(十)法性。且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18]所以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与传统密教所谓事部、行部、瑜伽部、部分无上瑜伽部的确不同,空性成就,由虚空显现,跟大乘佛法描述的文殊菩萨修行,还有《般若经》系列、《华严经》、《维摩诘所说经》比较接近,究竟无住、无相、无所得、无有、无念、虚空、无自性、无为无不为、中道实观等等,可以说大圆满法的解脱境界是获得大乘佛法的真正心髓,直接传承。

--------------------------------------------------------------------------------

[1] 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3页.

[2]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76页.

[3] 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31页~32页.

[4]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法:西藏的顿悟之道》.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78页~279页.

[5] 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88、186页.

[6]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436页.

[7] 同上,第438~439页.

[8] 同上,第448页.

[9]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461页.

[10] 同上,第312页.

[11] 同上,第312页.

[12] 同上,第313页.

[13]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9页.

[14] 同上,第150页.

[15] 同上,第323~324页.

[16] 《佛说十地经》,《大正藏》第十册.

[17] 《十地经论》,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18]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七章 第二节 虹光化身实地考证与科学解说
下一篇:第七章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解脱比较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二十三节、第二十四节
 结语1
 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二十五节、第二十六节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九节、第十节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八节 无分别智
 第二章 第二节 总结讨论(2)
 第七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
 第二章 第一节 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A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圆觉经》讲座 二[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什么才是真正的行善[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谈迷说悟[栏目:星云法师]
 弘一法师对律宗的贡献有哪些?[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L 第475经~479经:475经叙述过去毗婆尸佛如何观察三受;476经叙..[栏目:界定法师]
 结夏安居由始及意义[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三章 在家学佛的典范——维摩居士的形象[栏目:体恒法师]
 成佛的理念[栏目:怡僧法师]
 认捐圣像,临终现瑞[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二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