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的经证 惭愧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0

惭愧

世倘有人,能知惭愧,

是易诱进,如策良马。

--《佛说孛经》

一、惭愧的意义

惭愧,是惭与愧的并称,即羞耻过罪之精神作用。《俱舍论》谓,自省所造之罪恶而感羞耻之心为“惭”,以自己所造之罪面对他人时引以为耻之心为“愧”。《大般涅槃经.梵行品》说:“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着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所以,惭愧就是对于自己不好的行为、心念,感觉羞耻,知道忏悔改正。

二、惭愧的重要

惭愧的力量非常大,这个惭愧心好比是推动船儿前进,反拨于后的海水,是将来进趋更高佛道的根本力量。《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虽然犯了过错,如果知道羞耻,穿上惭愧的衣服,过去的瑕疵仍然可以去除,显得无比的庄严。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就是强调改过的可贵。而知道惭愧认错,万恶的罪人也会被接纳原谅。

惭愧,是能拥护世间的二种善法,如《本事经》说:“二白净善法,能护诸世间,令不失人天,谓惭及与愧。若无此二法,都不识尊卑,秽杂似牛羊,鸡猪狗等类。由有此二法,能了别尊卑,非如牛羊等,行诸杂秽事。诸有智慧人,成就二白法,常守人天趣,终不堕三涂。”

三、惭愧的实践

印光大师自称为“常惭愧僧”,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应该要常发惭愧心、羞耻心,要耻于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无法担当很多的责任,耻于有很多不清净心。在《佛说孛经》里,提出人有十事可愧,即:君不晓政;臣子无礼;受恩不报;过不能改;两夫一妻;未嫁怀妊;习不成就;人有兵不能战斗;悭人观布

施;奴婢不能使。

四、结论

惭愧是“七圣财”之一,因为有了惭愧心,想到佛法没有兴隆,众生没有得度,就要更勤奋不懈;想到事业未成,德业未净,心越虚,头垂得越低,人格就越崇高。

《佛遗教经》说,人之异于禽兽者,是因为人有羞耻心;若无羞耻心,则与诸禽兽无相异也。今日的社会,有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惭愧心,所以做坏事面不改色,大言不惭,不怕羞耻。如《新婆沙论》云:“若作恶时,不羞天者是无惭;若作恶时,不耻人者是无愧。”因此,今日社会教育,应教人培养有惭愧心,有了惭愧心,就容易教育诱导,使之有所作为,犹如鞭策良马,只要鞭子稍微一扬,良马见鞭影即知疾奔。这就是《佛说孛经》所说的“世倘有人,能知惭愧,是易诱进,如策良马。”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生命的维系
下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致富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戒瞋
 人间佛教的经证 知足与不知足
 人间佛教的经证 报恩与息怨
 人间佛教的经证 财富的处理法
 人间佛教的经证 端正的真义
 人间佛教的经证 吉祥行
 人间佛教的经证 粗言与善语
 人间佛教的经证 离人我是非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治身
 人间佛教的经证 信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佛学的“无我观”——于我离我[栏目:刘先和居士]
 第四十四回 依法如实:悟[栏目:自然的代价]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九 (8)[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关于皈依的开示(阿知仁波切)[栏目:其它善知识]
 关于“构建‘人文佛教’平台”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寺院管理模式探索[栏目:深圳弘法寺·印顺法师]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二十课 宗派外人物[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五册]
 超越死亡·第五章、殊胜关怀——佛法是殊胜之通道[栏目:达照法师]
 专注是前提[栏目:万行法师]
 释迦牟尼是怎样成佛的?[栏目:洪修平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