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比丘尼传 3 宋 景福寺慧果尼
 
{返回 比丘尼传·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73

景福寺慧果尼

译文
  慧果,俗姓潘,淮南(今安徽寿县)人。她安贫乐道,苦节自励,不穿丝绵之衣,而热哀佛门戒律,自觉秉持戒范,戒行莹洁无染。因此,佛门内外都很敬慕她,她的芳声美誉也愈传愈广。宋青州(今山东益都)刺史北地(今属甘肃)傅弘仁,对她十分叹赏,赃施也相当丰厚。
  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四二二年),傅弘仁布施自己东面的宅第为她建了一座精舍,取名为景福寺。寺建成之后,圣让慧果出任寺主。当时人们施给的物品很多,她全都用于佛事,不曾染有分毫。故而,景福寺事业兴隆,寺内大小也无不对她欣然折服。
  宋文帝元嘉六年(公元四二九年),来了一位西域僧徒求那跋摩,慧果向他询问说:「我们这里以前的尼僧,其受戒的程序,未按照佛经上所要求的那样做,如未从僧尼二众受具足戒,受戒戒师不足十人。而推之于西域比丘尼始祖——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确实在受戒上有很严格的要求,如佛曾让她行八敬法。但不知从她以后,戒法是否可以变通而有所不同?」
  答曰:「不能有所变化。」
  慧果又问道:「按照戒律的规定,戒师若有过失,为什么没有什么不同呢?」
  求那跋摩答道:「在众多比丘尼的地方,戒师如不能授二岁学戒,戒法不全,这就是戒师的过失。」
  慧果进而又问:「我们这里以前没有比丘尼,并不是世界上都没有,也不是我们这里非佛光所照的地方,是不是?」
  求那跋摩答道:「按照戒律规定,受具足戒必须要有十位授戒的比丘,所谓三师七证。但边远地方,因人烟稀少,地势偏僻,为求方便,五位戒师也可授戒。但如果那里条件具备,比丘较多,就必须遵从十人受戒的戒法。」
  慧果又间:「那么多少里之外才可以算作边地呢?」
  求那跋摩说:「千里之外,关山重重,道路阻隔,那就叫做边地。」
  听了此言,慧果坚定了要重受具足戒的决心。宋元嘉九年(公元四三二年),她率领弟子慧灯等五人,从天竺戒师僧伽跋摩重受具足戒,并从此敬心奉法,谨守戒品,就像爱护自己的头顶大脑一样。
  她享年七十多岁,宋元嘉十年(公元四三三年)逝世。
  她的弟子慧意、慧铠都能秉承师法,以恪守节戒闻名当时。

原典
  慧果,姓潘,淮南人也。常行苦节,不衣绵纩①;笃好尾尼②,戒行清白。道俗钦羡,风誉远闻。宋青州刺史北地传③弘仁,雅相叹赏,厚加赈给。
  以永初三年,(昙宗④云:元嘉七年寺主弘安尼以起寺愿借券书见示永初三年)割宅东面为立精舍⑤,名曰景福寺。以果为纲纪⑥。(左贝右亲)遗⑦之物,悉以入僧。众业兴隆,大小悦服。  
  到元嘉六年,西域沙门求耶跋摩⑧至,果问曰:「此土诸尼,先受戒者,未有本事⑨。推之爱道⑩,诚有高例⑾。未测厥后,得无异耶?」
  答曰:「无异。」
  又问:「就如律文,戒师⑿得罪⒀,何无异耶?」
  答曰:「有尼众处,不二岁学⒁,故言得罪耳。」
  又问:「乃可此国先未有尼,非阎浮⒂无也。」
  答曰:「律制十僧得受具戒⒃,边地⒄五人亦得授之。正为有处,不可不如法耳。」
  又问:「几许里为边地?」
  答曰:「千里之外,山海艰阻隔者是也。」
  九年,率弟子慧灯等五人,从僧伽跋摩⒅重受具戒,敬慎奉持,如爱顶脑。
  春秋七十余,元嘉十年而卒。⒆
  弟子慧意、慧铠,并以筛行闻于时也。

注释  
  ①绵纩:(纩,ㄎㄨㄤ音矿)丝绵絮,用以纳之衣内以御寒。这里用以代指质地好的衣服。
  ②毘尼:或译毘奈耶,梵文Vinaya的音译,意为律藏。《楞严经》云:「严净毘尼,弘范三界。」 (大正十九.页一0六中)疏云:「毘尼,此云善治,亦即云律。」 (楞严经正脉疏卷一)
  ③传:《大正藏》「传」应为「傅」之讹。
  ④昙宗:宋齐(南朝)时沙门。曾着《京师塔寺记》,述及当时建康城内寺庙数百所,为研究六朝寺院经济的重要资料。宝唱《比丘尼传》于此书颇多取资。
  ⑤精舍:即寺院,修行的道场。
  ⑥纲纪:此指寺主,统管一寺之事。
  ⑦(左贝右亲)遗:供养、(左贝右亲)施。
  ⑧求那跋摩:刘宋时著名佛经译者,中天竺系罽宾人。本剎帝利种,累世为王,经由狮子国来中土,初至广州,后宋文帝迎至京都,住祇洹寺,主持译场,据《开元录》载,其共译经十部、十八卷(大正五十五.页五二六上)。
  ⑨本事:佛教术语,原指佛陀及佛弟子在过去世之因缘事迹。这里指佛教戒律对比丘尼戒品的原来要求。如比丘尼受具足戒,必须先后从比丘、比丘尼二众受戒,受戒戒师分别为十人等。《高僧传》卷三,引求那跋摩云:「戒法本在大僧众发,设不本事,无妨得戒。」 (大正五十.页三四一中)
  ⑩爱道:又名大爱道,乃释迦牟尼佛之姨母。她是佛教中的第一个比丘尼,以她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比丘尼僧团。后人将其推为比丘尼之始祖。
  ⑾诚有高例:据载,佛姨母大爱道求出家,佛不许,因为正法可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年。阿难为大爱道三请,佛于是传八敬法,使向姨母说,若能行之,则听之出家。八敬法又称八敬戒,一、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亦应起身礼拜。二、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三、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过失,但比丘则可以说比丘尼过失。四、学法女应从众僧求受大戒。五、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于半月内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六、比丘尼当于半月中从僧求乞教授。七、比丘尼不应于无比丘处夏安居。八、比丘尼夏安居毕,应于比丘僧中求三事以自恣忏悔。后大爱道果然行此八敬戒法,佛允其出家。此处所言爱道之高例,即指此。
  ⑿戒师:受戒之师。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要有十戒师,人称三师七证,三师为:戒和尚、揭磨师、教授师,七证为证明受戒之七位莅会比丘。
  ⒀得罪:指有缺失。
  ⒁二岁学:依《五分律》,比丘尼受具足戒之三百余戒品中,有二岁学戒。
  ⒂阎浮:或译阎浮提,乃梵文Jambudvipa之译。在须弥山之南,其地盛产阎浮树,因以为名。指我等所居住之世界。
  ⒃受具戒:即受具足戒。
  ⒄边地: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必有三师七证之十戒师。据《行事钞》卷上三云:为求方便,边地可以减少到三师二证,共五人。(大正四十.页二十四下)
  ⒅僧伽跋摩:天竺人。据《高僧传》卷三载,他于宋元嘉十年(公元四三三年)至京师,时号三藏法师,住道场寺,为当时著名戒师,京城僧尼从其受戒者达数百人。(大正五十.页三四二中)
  ⒆关于慧果重受具足戒的时间,本尼传谓于宋元嘉九年,「从僧伽跋摩重受具戒」,而本卷〈宝贤尼传〉谓慧果、妙音「以元嘉十一年从僧伽跋摩于南林寺坛重受具戒」(大正五十.页九四一上)。二处所记时间不一,必有一误。宋赞宁《僧史略》卷上引〈萨婆多师资传〉云:「宋元嘉十一年春,师子国尼铁索罗等十人,于建康南林寺坛上,为景福寺尼慧果、妙音等二众中受戒法事,十二日度三百余人,此方尼于二众受戒,慧果为始也。」此亦谓元嘉十一年。据《高僧传》卷三〈僧伽跋摩传〉谓其于元嘉十年至京师(大正五十.页三四二中),大规模为比丘尼受戒定在这之后。故本尼传说慧果于元嘉九年从僧伽跋摩受戒,显系误记。而元嘉十一年较近其实。另,关于慧果卒年,本尼传谓其于元嘉十年而卒」(大正五十.页九三七下),而慧果于元嘉十一年重受具足戒,由此可断定此卒年系误记。


{返回 比丘尼传·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比丘尼传 3 宋 建福寺法盛尼
下一篇:比丘尼传 2 晋 何后寺道仪尼
 摄类学 三
 法句经 20 爱身品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八一)
 百喻经 59 观作瓶喻
 中部114经 应该实行与不应该实行经
 解脱道论·行门品第八·之三
 百喻经 92 小儿得欢喜丸喻
 四分律 解说
 杂宝藏经白话 求毗摩天望得大富缘第百五
 比丘尼传 5 梁 成都长乐寺昙晖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作生的身经[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86.如何领众[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佛陀说的须弥山,七山、四海水、四海啊这些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我们怎么理解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脸与髭,松与紧[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什么是冬参夏学?[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