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寺惠晖尼
译文
惠晖,俗姓骆,青州(今属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人。六岁时就信佛乐道,父母阻止她。到了十一岁,她断荤辛,绝美味,心性清虚澹朗,姿貌安详端雅,喜读《大涅槃经》,又诵习《妙法莲华经》。十七岁时,她随父亲入京都,勇猛精进,胜过同行之人。父母深爱她,便依从了她的志愿。十八岁时,她离俗出家,居住在乐安寺中。
她从昙斌、昙济、僧柔、慧次四法师,听闻《成实论》、《大涅槃经》诸经。经过十多年的研习,终于也在尼众中蔚成了注重义学的风气。京都诸尼僧,无不奉她为师,从她受学。此时乐安寺法筵不绝,四方人纷纷云集。
她讲经说法不知倦怠,悉心禅诵从未停止。她端心正念,遁入禅境,废寝忘食,不知早晚。因此,王公贵人、寒门俗子,无不对她深相敬重。于是十方遗赠络绎不绝,四季供养源源而来。她所得财物,从不敛聚,或追造经书佛像,或因需施给远方。又常有发散未完的财物,她便用来改修乐安寺,使它新整庄丽,灿然可观。
享年七十三,梁天监十三年(公元五一四年)去世,安葬在石头岗。当时又有惠意尼,以礼佛、诵经为业,也颇负声名。
原典
惠晖,本姓骆,青州人也。六岁乐道,父母不听。至年十一,断荤辛绝味。清虚淡朗,姿貌详雅,读《大涅槃经》,诵《妙法莲华经》。及年十七,随父出都,精进勇猛,行人所不及。父母爱焉,听遂其志。十八出家,住乐安寺。
从斌①、济②、柔③、次④四法师,听《成实论》⑤,及《涅槃》诸经。于十余年中,郁为义林⑥。京邑诸尼,无不师受。于是法筵频建⑦,四远云集。
讲说不休,禅诵无辍。标心正念,日夕忘寝。王公贵贱,无不敬重;十方(左贝右亲)遗,四时殷竞。所获之财,追造经像,随宜远施。时有不泄者,改缉乐安寺,莫不新整。
年七十三,梁天监十三年卒,葬于石头岗。时复有惠意,以礼诵为业。
注释
①斌:昙斌。刘宋时比丘,南阳苏氏子。师范道樟法师,初住江陵西寺,后住新安寺,开庭讲座,阐发《大涅槃经》等要旨,义学之名大震于时。
②济:昙济,师事僧导法师,修习《成实论》、《大涅槃经》,尤以《七宗论》闻名于世,亦是义学高手。
③柔:僧柔,齐梁时比丘,师弘称法师,初住剡白山灵鹫寺,后移住京都,居定林寺,以《成实论》显名。
④次:柔次。齐梁时比丘,幼即出家,从法迁受学,博通经论,尤擅《成实论》,时在京中讲学,名震江南。
⑤成实论:撰者乃中天竺的诃梨跋摩(师子铠),鸠摩罗什译。据梁智藏《成贵大义记》载,当时流行的有两个译本,一为道嵩传本,一为智藏所传,后者名为《新实论》。本经结构严密,尤重义理的推阐,分为五聚,二百零二品,是南北朝义学者推重的经书,因得以赍泛流行。
⑥义林:义学之林。与重心性悟彻的禅学不同,义学重义理之解释、概念之推阐,集中讨论名数、因果阶级、法相等问题。南北朝时,南方重义学,北方重禅门。
⑦法筵频建:即开学讲席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