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遗教的结集
 
{返回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72
遗教的结集
 
 
结集的原因
 
  佛在世时,所说的教法,并没有文字纪录。佛灭度后,佛弟子恐怕遗教散失,所以建议召开僧众大会,把佛所说的言教结集起来,使佛法以后能够保持纯正。
 
第一次结集
 
  佛灭度后九十天,弟子们开始结集佛陀的遗教,摩揭陀国阿阇世王对结集大力赞助。于是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位比丘,在王舍城南的毕波罗窟聚集,由阿难陀诵出佛所说的经;由优波离诵出佛陀所说的戒律;由摩诃迦叶诵出论。佛教的三藏从此成立。这次结集,称为「五百结集」,又叫做「窟内结集」。
  据说当时有不少比丘,来不及参加摩诃迦叶的结集,他们在窟西北二十多里的地方,另行结集除了经、律、论三藏之外,另有杂集藏和禁咒藏。这次结集,称为「窟外结集」。
 
第二次结集
 
  佛灭度后约一百年,毗舍离城的僧团发生了戒律上的争论。有跋耆比丘不遵守戒律,用金钵盛了水,放在闹市中,让经过的行人投钱钵中以求「功德」。有一位耶舍长老,认为这是犯戒的行为,便谴责他们。当地的比丘不服,逼耶舍长老离开,事件逐渐闹大。
  后来各地的僧侣七百余人,在毗舍离城聚集,由三浮陀尊者提出讨论,断定跋耆比丘的行为是非法的。并且一致认为佛制定的戒律,不可改变,也不容违犯。这是第二次结集,又称为「七百结集」。
 
后来的结集
 
  佛灭度后二百三十多年及四百年,又举行了第三和第四次的结集,于是教典更为丰富,而且逐渐由印度传到外国去。
 
 
节录自 香港佛教联合会 佛学课本
 

{返回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缘果报
下一篇: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
 大乘玄论二谛义选
 以心传心的禅宗
 十二因缘
 佛陀的行化与涅槃
 圆融无碍的华严宗学说
 佛陀时代的印度
 受持五戒
 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
 《杂阿含经》选
 原始的僧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九九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三二七)[栏目:杂阿含经]
 慈悲物命,能移定数[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多少才是多 多少才是够[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人生对生死应有什么看法?[栏目:佛教徒基本问答]
 在地狱里感受痛苦的是宿世的儿女[栏目:达真堪布]
 试佛音远近[栏目:信仰]
 第十届夏令营 净慧大和尚传灯法会结缘归依开示[栏目:净慧法师]
 禅修班结束之后,我该怎么样走下一步才好呢?[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法显的内在品格及其当代启示[栏目:李利安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