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二盗戒
 
{返回 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92
  第二盗戒

  译文

  佛弟子,若自己行盗,指使他人行盗,乃设方便,窃取财物,用咒术盗取,以及盗因、盗缘、盗法、盗业,都得禁止;乃至供养鬼神的物品,劫贼盗回的物品,一切有主之财物,乃至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都不得故意盗取。

  菩萨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犹如父母,亦如子女,故应生孝顺心、慈悲心,经常帮助他人使其幸福、快乐。若不是这样,反盗人财物,是犯波罗夷罪。犯此罪者,永失妙因妙果,不得成佛。

  原典

  第二盗①戒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②,方便盗③,咒盗④,盗因⑤、盗缘⑥、盗法⑦、盗业⑧,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⑨,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

  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注释

  ①盗:一切有主之物,不予而取,名之为盗。

  ②教人盗:教人为我劫取,乃至为我偷税等。

  ③方便盗:指彼物自来,方便藏取,如顺手牵羊;借而不还,代入保管财物,后来据为已有,都是方便盗。

  ④咒盗:起咒取物,或以咒遣鬼神盗取等。

  ⑤盗因:谓由无始以来薰习所成的贼贪种子,而现在生起一念盗心为因,有此因,然后才去进行偷盗。

  ⑥盗缘:谓由种种的珍贵宝物,或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呈现在自己面前,诱发自己去盗取,是为助成其盗。

  ⑦盗法:谓在盗取时,巧设种种的计谋,种种的方法,盗人财物,名为盗法。

  ⑧盗业:取物离本处。

  ⑨劫贼物:劫贼盗回来的东西,在劫者看来这些物已为己所有。


{返回 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三淫戒
下一篇: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一杀戒
 《沙门果经》注疏选
 摄大乘论 总标纲要分第一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五)
 中部8经 削减经
 唐高僧传 4 习禅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五五─七)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一)
 杂宝藏经白话 乾陀卫国王治塔寺得延命缘第六十七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六)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五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栏目:杂阿含经白话译解·张西镇]
 五十世 天童如凈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相应23经 比丘经[栏目:相应部 51.神足相应]
 了生死 出六道[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第八节 巩县‧天龙山‧响堂山R..[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论述天台宗的判教(普正法师)[栏目:天台宗文集]
 什么是念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判定佛法真实义的准绳——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吕胜强)[栏目:其它]
 The Four Noble Truths - The First Noble Truth[栏目:Ajahn Sumedho]
 禅修者与内观 4[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