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返回 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40
  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译文

  佛弟子,菩萨应教人生起信心,亦教人受戒。与他人作教诫法师,若见有欲受菩萨戒者,应请得戒和尚和阿阇黎(轨范师)。二师首先应审明受戒者今生是否犯七逆罪。若现身有犯七逆罪,就不能替他授戒;若无,可与其授戒。

  若曾有犯十重戒者,应先教其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以至诚恳切心,诵此十重四十八轻戒。以苦心礼拜三世千佛,直至得见好相。若无好相,则立七日,十四、二十一日乃至一年,毕竟要见好相。所谓好相,指见佛来摩顶,或见光,见莲花,见种种异相,以此证知,便得灭罪。若无好相,罪不得灭,虽忏悔亦无灭罪之利益。这类人现身亦不得戒,只为未来受戒,创造好的条件。

  若犯四十八轻戒,只要向大和尚,或首座或后堂师父,自首忏悔,罪便得灭。而教诫师,于忏悔法中,一一好解:七逆罪,现身不得戒;十重罪,忏悔至见好相;四十八轻,对首忏悔。

  教诫师应了解四十心的心地法门,亦要了解十重四十八轻的心地戒。若不知此经戒,不知犯戒之轻重是非之相,不解作持、止持,不解大乘经律第一义谛之理,不解习种性、长养性、性种性、不可坏性、道种性、正觉性。对上述诸性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禅支以及一切修行法门,一一不解其中之意,要自利尚难,何况利人。

  菩萨若为利养、名声,而一味的恶求多求。自本不解经律,而诈称能解一切经律,广收徒众,仅为多得供养,是自欺欺人,如是与人作师授戒,犯轻垢罪。

  原典

  若佛子,教化人起信心时,菩萨与他人作教诚①法师者,见欲受戒人,应教请二师,和尚、阿闍黎②二师。应问言,汝有七遮罪否?若现身有七遮罪者,师不应与授戒;若无七遮者,得与授戒。

若有犯十重戒者,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者。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亦不得戒,而得增长受戒益。

  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悔,罪便得灭。不同七遮。而教诫师,于是法中,一一好解。

  若不解大乘经律,若轻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义③谛,习种性、长养性④、性种性、不可坏性⑤、道种性⑥、正觉性⑦。其中多少观行出入⑧,十禅支⑨,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

  而菩萨为利养,为名闻故,恶求多求。贪利弟子⑩,而诈现解一切经律,为供养故,是自欺诈,亦欺诈他人,故与人授戒者,犯轻垢罪。

  注释

  ①诚,《大正藏》本作「戒」。

  ②阿阇黎:又名羯磨和尚。戒和尚传戒,羯磨和尚作法,令人得戒。

  ③解第一义:即是十信位。

  ④习种性、长养性:即十发趣心。

  ⑤性种性、不可坏性:即十长养心。

  ⑥道种性:即十金刚心。

  ⑦正觉性:即十地。智旭注《梵网合注》卷七,十六页。

  ⑧多少观行出入:习种性空观少,长养性空观多,性种性假观少,不可坏性假观多,道种性中道观少,正觉性中观多。

  ⑨十禅支:即四禅中所修观法——初禅五支,觉、观、喜、乐、一心。二禅四支,内等净、喜、乐、一心。三禅五支,舍、念、慧、乐、一心。四禅四支,不苦不乐、舍、念、一心。

  ⑩贪利弟子:贪多供养,多收徒众。


{返回 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二为恶人说戒戒
下一篇: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拣择授戒戒
 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的思想路数——因明与名辩学的比较(张晓芒)..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三四八)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八八)
 摄类学 第二章 法之三相及周遍
 贤愚经白话 阿难总持缘品第四十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五七四)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七非法制限戒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二七)
 长部7经 若里亚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熊十力《因明大疏删注》评介(郑伟宏)[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虚云老和尚朝山报母恩[栏目:禅林衲子心]
 做人的佛法 序 佛在身边[栏目:做人的佛法]
 诸相非相是名真相[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请师父慈悲开示,发菩提心的重要性?[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曹溪门下其余选例三则[栏目:禅门骊珠集]
 《菩萨宝鬘论》讲记(十一)[栏目:菩萨宝鬘论讲记]
 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艺术品义卖[栏目:叮咛·圣严法师谈天下事]
 皈命西方的微妙[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