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百喻经 6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返回 百喻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8910

6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译文

从前有位愚人,养育了七个儿子,其中一个先死掉了。愚人这时见儿子已经死了,便想将他停置在家中,自己弃家到别处去。傍人见了,就对他说:「生与死的境地不同,应当速速入殓了,运至远处去埋葬吧,怎么能停放在家里,自己却欲弃家而去?」愚人当时听了这话,便想:倘若不可停放,定要葬掉的话,还须再杀掉一个儿子,担子两头,各放一个,这样才可稳顺地担到那儿去。于是便再杀了一个儿子,挑着,到远处的林野之地葬掉了。当时人们见了,不禁愕然,竟有这般闻所未闻的事情,大大地嗤笑了他。

就譬如比丘私底下违犯了一条戒律,心内害怕改悔,便默然覆藏住了,自己骗说自己是清净的。或有知情者对他说:「出家人守持禁戒,就如守护明珠一样,不使它们有所缺漏。你现在违犯了所受的戒律,为什么不想忏悔?」犯戒者答道:「倘若须忏悔的话,要再犯一戒,然后才表出罪过,以求改悔。」

于是便继续破戒,多作不善的事情,这样才一下子发露自己的罪过。如那愚人一样,一子已死了,又杀一子。如今这比丘也是如此。

原典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于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惮改悔,默然覆藏,自说清净。或有知者,即语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护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违犯所受,欲不忏悔?」犯戒者言:「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后当出。」

遂便破戒,多作不善,尔乃顿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杀一子。今此比丘,亦复如是。

解说

不善的事,不可一不做,二不休。

 


{返回 百喻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百喻经 7 认人为兄喻
下一篇:百喻经 5 渴见水喻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六)
 《正理点滴论》讲记之三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杂阿含经卷第三(七六)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一一四七)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六四)
 杂宝藏经白话 长者子客作设会获现报缘第七十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三三四)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六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13[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二课 经藏[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二册]
 万缘放下,念佛才老实[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思是监督作用,想是标记作用,那么是谁在工作?例如:谁在专注这个业处?[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纪念妙老(释本如)[栏目: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点灯没用酥油灯,用一般电灯有用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既然佛教是“无神论”,为何还有众多神佛呢?[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吉藏三谛说初探(释如戒)[栏目:其它法师]
 相应9经 解析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感动的修行 1993.10.1~1993.10.15[栏目:星云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