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89.问曰:应说禅波罗蜜,何以但说禅?
 
{返回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0

89.问曰:应说禅波罗蜜,何以但说禅?

答曰:禅是波罗蜜之本。得是禅已,怜悯众生,内心中有种种禅定妙乐而不知求,乃在外法不净苦中求乐。如是观已,生大悲心,立宏誓愿;我当令众生皆得禅定内乐,离不净乐,依此禅乐已,次令得佛道乐,是时禅得名波罗蜜。复次,於此禅中不受味,不求报,不随报生,为调心故入禅;以智慧方便,还生欲界,度脱一切众生,是时禅名为波罗蜜。复次,菩萨入深禅定,一切天人不能知其心所依、所缘,见闻觉知法中心不动。如毗摩罗诘经中,为舍利弗说宴坐法: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三界,於三界中不得身、心,是为宴坐。复次,若人闻禅定乐胜於人天乐,更舍欲乐求禅定,是为自求利乐,不足奇也。菩萨则不然,但为众生,欲令慈悲心净,不舍众生。菩萨禅,禅中皆发大悲心,禅有极妙内乐,而众生舍之而求外乐。譬如大富盲人,多有伏藏,不知不见而行乞求。智者悯其,自有妙物,不能知见而从他乞。众生亦如是,心中自有种种禅定乐而不知发,反求外乐。复次,菩萨知诸法实相故入禅,中心安隐,不著味;诸余外道,虽入禅定,心不安隐,不知诸法实故,著禅味。

 

【大正藏】第25册{大智度论卷十七}页187下

 


{返回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90.问曰:阿罗汉、辟支佛俱不著味,何以不得禅波罗蜜?
下一篇:禅定卷第六 88.问曰:先说禅波罗蜜中,已具说五神通,今何以复重说?
 155.问曰:口业有四种,何以但说实语?
 197.问曰:有为法是有相,无为法是无相,今何以有为相中说无相?..
 299.问曰:释提恒因,何以化作文陀罗华与萨陀波仑?
 29.云何念法施?
 31.问曰:财施,法施,何等为胜?
 236.问曰:常说法性次如,实际次法性,今法性何以在后?
 262.问曰:诸佛有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力,何以不变化作无量身说法度众生,..
 法相卷第一 1.云何名比丘?
 268.问曰:云何但空称佛名字,便得毕苦其福不尽?
 370.问曰:佛智慧无量,身相亦应无量!又佛身胜诸天王,何以正与转轮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空法师·开示集一[栏目:净空法师]
 黄庭坚~牧童[栏目:禅诗三百首]
 《业的分类》二[栏目:玛欣德尊者]
 三论玄义记 序[栏目: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祸福是自己找得来的[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佛教如何看待死亡?[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白文殊修法仪轨——速疾加被甘露光[栏目:修法仪轨]
 社会的和合:世界是共生的?[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成佛之道 9 大乘不共法 念佛观[栏目:厚观法师]
 宗密大师的佛学思想概述(高明)[栏目:其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