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海公老上师诞辰110周年会供法会上的讲话
 
{返回 智敏上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92

在海公老上师诞辰110周年会供法会上的讲话

  96年农历腊月甘二日是上能下海上师(1886-1967)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多宝讲寺于下午举行了庄严的会供,上智下敏法师向大众作了开示。法师先是深情地回顾了海公上师的生平。老上师于三十九岁毅然舍了妻儿眷属,放弃了高官厚禄,艰辛跋涉入藏求法。他老人家克服了语言、环境的种种障碍,在修法中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在依止康萨仁波卿时,每日不辞辛苦地以背水等劳役事师,认真刻苦地学修,尤其发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深获喇嘛奖许,并付给衣鉢。当有人对汉人能得传承表示疑虑(语言交流障碍)时,康公喇嘛说,他所说的每一句法的内涵,海公上师都能心领。老上师学法如此,其弘法之行愿亦极深广,他并非照搬藏传佛教的形式,在其组织僧团的事业中,亦保持了汉地佛法的优良传统,戒律以四分律为主,而没有取藏地有部的戒,在他本人入藏学法期间,尽管素食条件很困难,仍保持汉地优良传统而不食肉。老上师深怀\\\\\"转末法为正法"的悲愿,在四川、上海、五台山等多处广建道场,组织译经等,尤能视戒律为根本,以身作则。其亲子有生活困难来寺求助,上师毫不动私情,反严加呵责令去;上师从不单独会见女客,他的女儿来看他时,因是至亲,侍者师认为在旁不方便,擅自就走开了。结果为老上师喝斥云"女人来了,你怎么可以走开呢!"其持戒谨严若此。老上师整个身心都扑在住持僧团、弘扬正法上,的确也一度出现了正法兴盛的迹象,此与宗大师之事业颇为相近。当初西藏佛教出现种种流弊濒危之际,宗大师以戒为本重整圣教,与其弟子共发宏愿誓欲住持正法五百年,结果从那时起,正法确实在西藏住世了五百六十余年。海公上师住持的僧团当时影麘很大,惜因众生障重,海公上师法脉濒乎中断,至今亲近过老上师而能承其事业的大德为数已不多,如此殊胜的法流亟待后继有人,这担子正在青年一代尤其出家人身上。 敏公法师强调清净持戒的僧团即是正法住世之根本,使佛法能长久不衰广利未来之有情故。舆海公上师同时代入藏的前辈大德中,如法尊法师等人侧重于从事译经等事业,真正组织僧团住持正法的只有海公上师这一体系。由老上师的大志弘愿成就了这一支圆融显密、兼具藏汉佛教优良特色的清净法流,四众弟子应加珍惜,要发愿继承老上师的悲愿及未竟之事业。敏公法师鼓励诸出家比丘及佛经赠送处的大心居士共同努力,住持道场的责任越重,以后果报就越大,于此必须放下现世,从后世着眼。我们的僧团须流动性小,稳定和合,教学方能圆满。法师期望学僧弟子不要见异思迁,虚耗岁月,不要视道场为暂时栖身的所在,应切实地发起悲心,担荷正法,踏实地积累福德资粮,才能开发智慧。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修行不是跟在师长身边转就叫做依止,关键是要运用佛法于境上,能息灭烦恼,以无私悲心运用智慧方便。有的学人急切地(一日连听五盘八盘)听完一遍甚至几遍《菩提道次第广论》磁带或其他一些法,就以为学会了佛法,要出去弘扬,连开始这个"依止法"还不能领会,而将其抛开了,从头错起就会一直错下去,岂不颠倒? ……法是用于对治毛病的,不是用作求名闻利养的工具。如果经论看得越多脾气越大,学法徒增贡高我慢,人我、法我抬得越高、抱得很牢,我执日深,背道而驰,又怎么能实现学法的目的,证到空性(人、法二空)呢?倘若背熟了三藏十二部最多成为一个学者,佛法的意趣会被抹煞了。目前学习《广论》须要从心上净化自己而学,思维讨论切不要死于句下。
  法师说,我们今天纪念海公上师,主要在于继承海公上师的志愿,努力实现及发展海公上师的事业,而不仅仅在于供品之多少,及坛场庄严的形色上也。


摘自台州佛教-4  (居士 法祥记)   
 


{返回 智敏上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敏上师简介
下一篇:智敏上师书信160篇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九讲
 上海居士林开示录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九讲
 三主要道
 大乘五蕴论讲记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一讲
 俱舍大要讲记
 《白文殊仪规》传修法会上的开示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死一如[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麻雀的评论[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修心七要[栏目:贡噶旺秋堪布]
 圆觉经直讲 第十四章 道场圆加行 三观齐妙功[栏目:宋智明居士]
 泛论佛陀及中论缘起理事观与逻辑理事观[栏目:李志夫教授]
 深层生态学与佛教生态观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吴言生)[栏目:佛教与环保]
 人间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栏目:人间佛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