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148.问曰:何以不但说亲近善知识,而说是种种因缘?
 
{返回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76

148.问曰:何以不但说亲近善知识,而说是种种因缘?

答曰:有人既得善知识,不得其意,反成仇隙而堕地狱,更相谤毁故。唯佛一人无有过失,余人谁能无者?弟子见师之过,若实、若虚,其心自坏,不复能得法利。是故空中声教,若见师过,莫起嫌恨!汝应作是念:我先世福德不具足故,不得值佛,今值是杂行师,我不应念其过失,而自妨失般若!师之过失,不著于我,我但从师受般若波罗蜜法。如狗皮囊盛好宝物,不应以囊故而弃其宝;如罪人执烛照道,不可以人罪故,不受其明,自坠沟壑。又如遣小人导道,不可以小人故,不随其语。如是等因缘,不应远离於师。师若实有罪,尚不应离,何况此中魔作因缘,令说法者有深妙五欲!令弟子不染著法,说法者以方便故现受。方便者,所谓欲令众生种福德因缘,亦为同事摄众生故。复有诸菩萨通达诸法实相故,无所障碍,无有过罪;虽作过罪,亦无所妨。如人年壮力盛,腹中大热,虽食不适饮食,不能生病。又如有好药,虽被恶毒,不能为害。如是等因缘故,汝于师所,莫起嫌恨而自失般若!如经中说。复有说法者持戒清净,离于五欲,多知多识,有好名闻,威德尊重,弟子受宿世罪故,今为小人,师不轻我,我自无福,不能得道;又我于师所,应破骄慢以求法利,有如是等种种诸师,菩萨为求般若波罗蜜故,但一心恭敬,不应念其长短。若能如是忍辱,于师一心不起增减者,汝于师所尽得妙法,如完牢之器,所受不漏。

 

【大正藏】第25册{大智度论卷九十六}页733中

 

 


{返回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149.问曰:众香城在何处?
下一篇:147.问曰:初教精进,后教三解脱门,般若;今复欲为何事故,教亲近善知识?
 50.问曰:菩萨若著心布施,有何等过而不名具足?著心布施,受者恩重?..
 389.问曰:一生菩萨,何以但生兜率天上,不生余处?
 30.问曰:何等是法施?
 般若卷第七 95.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
 357.问曰:若无佛即是邪见,云何菩萨发心求作佛?
 286.问曰:若弟子得陀罗尼,师无陀罗尼,何以为师?
 123.问曰:佛从初以来,常说六波罗蜜名,今阿难何以言不称说?..
 202.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
 288.问曰:舍利弗何以以梦难菩萨三三昧?
 259.问曰:何等是净佛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智度论》在南北朝的流传及其影响(圣凯法师)[栏目:大智度论研究]
 婚姻暴力[栏目:叮咛·圣严法师谈天下事]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视师即佛[栏目:梭巴仁波切]
 解深密经讲记[栏目:济群法师]
 第一篇 理论 1.4.5 集谛(第二圣谛)[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妄执消融[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安般守意经 题解[栏目:安般守意经·白话文]
 相应1经 单纯经[栏目:相应部 32.云相应]
 漫谈两性关系(王警官讲述)[栏目:戒邪淫文集]
 你快乐吗 -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栏目:真正的快乐]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