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8
 
{返回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8
问:请问法师:如何修止观法门?其次第如何?初入门时,如何调身、调心、调息?
 
答:我给你说呢,也只是说一部分;我现在说,也是说一部分。你若真想要做这件事,你就非要拿出点时间来学习。我感觉《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它说的奢摩他,也还是说了一部分,你非要去读天台智者大师的《释禅波罗蜜》也可以、《小止观》也可以;要读《瑜伽师地论》的〈声闻地〉,它说的比较完备,你够用,你要用的时候能够用,这样才可以。当然初开始,也只好这样子:请个法师来,请你给我讲讲止观,只好这样子。从这里开始引发你的欢喜心,你再继续地学习,慢慢地就把这个止观的法门,把它圆满地毕业了;那么你就可以用,自己要拿出时间来每天静坐,也只好这样做。
 
有的人弘扬净土法门是对的,因为今天我们汉文佛教徒,就是连我们出家的法师都在内,当然我说这话不好听。这闻思修三慧,就是闻慧有一点;思慧也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点;修慧是没有的。这样子,什么法门,你的程度都不及格,修什么法门你都不及格。说是仁波切来了,这么殊胜,我去学;你还是不及格。头些日子我说过,我看一本介绍西藏藏传佛教的书上,提到一件事,这个仁波切对我们汉人瞧不起,轻视我们汉人,为什么呢?不要说人家轻视我,我就不高兴,不要这样,要反省我自己,我有什么地方被人轻视?要想想自己,为什么被人轻视呢?一定是有个原因的啊,要想一想自己。那么我刚才这话就说出来了,你老想要占便宜,人家要十年才把这件事做好,我要一天就做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嘛!我一天,我就能够赶上你十年,这不可能的事情嘛!这就是令人瞧不起的地方,就是这样子。另外呢,不认真的用功。人家传授你一个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传授什么什么法门,但是你也不认真的用功,令他失望,当然他认为你这个人不够程度、你没有资格做我的徒弟,当然令人瞧不起的。
 
陈健民,你们知道这位上师吧!他在美国柏克莱那里住,他的书上也多少提到这句话,就是西藏的那些仁波切,来到我们汉人的地方传法的时候,也就是将就我们,就是这样子这样子,实在我们不太及格的。这个事情呢,这些仁波切到了美国去传法,我感觉:美国人及格吗?当然我们这里通通都是华人,没有美国人。
 
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来,初开始的时候接受印度佛教的是谁?是我们中国对于老庄哲学、孔孟之道有心得的人,因为他的智慧比一般人高一点,他能够认识这是真理,他才能接受的。而接受了以后,他就能出家;像朱士行,加个朱字,实在这个人是出家人;像道安法师、慧远法师,那个时代有很多杰出的汉人,在佛教能发心用功修行,使令后来的中国佛教就发展起来。今天的美国人,这种我看没有,到现在我还没看见;也许有,我没看见。所以仁波切到那个地方是满意的?所以就是末法时代了,要承认这一点。但是不能说都是这样,也有些人是例外,他也能用功修行,也可能是有。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你学般若法门也好、学念佛法门也好、你学习陀罗尼法门也好,你一定要放下一点;你放下一点,你才能有时间学习。我现在这个程度,我放不下;是的,放不下。但是你能够用功修行,你的智慧提高了,就能进一步地放下;你再用功修行,智慧提高了,又能够放下一部分,逐渐逐渐地就完全能放下,就能修学圣道了。我头些日子,我曾经说过:如果你得到初果须陀洹的时候,不怕死;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因为他修止观,奢摩他和毗钵舍那现前的时候,没有死亡的问题,所以他不怕;当然也没有老病死的问题,他那止观现前的时候,所以他不怕。而我们现在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就是智慧不够,总感觉那件事很重要,我不能不做;而对于这个修学圣道的事,好像不是那么急需,不急需这件事。
 
但是我在想,年纪越轻越好,年纪越大越有问题;这还显著的,这个记忆力有问题。等到记忆力差劲了,你修那个法门能修得好?修那一个法门都修不好。你要静坐,这个「念」一定要强,静坐就容易好。你常常静坐,念也会增强、念力会增长,那么久了就会得定了,所以得了禅定的人,是过目不忘的人。我们说阿难尊者,他听佛说法能背下来;其实那些阿罗汉通通都是能,但是阿难尊者是多闻,他听得多,其实那些阿罗汉也都是一样的。虽然没有这个文,但是我们可想而知,他们的记忆力好;阿罗汉因为他心清净,心里面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他入定是心清净、出定心也是清净,世间的尘劳不能污染他,他一入定的时候的确就是这样子:寂然不动。
 
「寂然不动」是中国话,是《易经》上的话。《易经》那句话,印顺老法师解释,实在指什么说的?指乌龟壳说的,乌龟壳是寂然不动而能通天下之故;那就是你来卜个卦,就能知道世界上的事。现在说圣人修禅定,不是这个意思;那是应该说「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应该这么说,能通天下之故,应该是这么说。所以圣人得了禅定以后,他的记忆力是特别强的,他若想把《华严经》背下来很容易的;不像我们,这么多要我背,头疼;还没有背,心里就感觉难。但是你若常常静坐,得了禅定,这件事不是难事。
 
问:何谓「即相用、离相用」?
 
答:这两句话从那来的,我不知道;但是要解释这句话呢,那么我可以解释。譬如说是我们读《普门品》的时候,譬如说有火灾了,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这火就灭了;但是我们没有看见观世音菩萨,这火就灭了,那么这可以说是「离相用」,观世音菩萨没有现相、没有现身,但是是发生了作用。当然《普门品》后面一段:「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那么就是现出身相来,发生作用,那么就是「即相用」,可以这样说。
 
第二个解释:「离相用」,是说这个人得了圣道,他学习佛法、得了圣道了,他心能离一切相。我们凡夫不能离一切相,心里总是有相,不是有贪的形相、就是瞋的形相,各式各样的虚妄分别,都是有相的,不能离相;圣人呢,他心能离一切相,他和凡夫不同。但是圣人这样离一切相的境界,他能发生作用;像观世音菩萨,他能够广度众生、弘扬佛法,这是「离相用」。我们凡夫不能离相,我们在一切相上活动,也能发生作用,当然这是苦恼的作用。所以「即相用、离相用」,可以做这两种解释。
 
你就是「断章」啊!从那一段文里边,拿来这么两句话要我解释。但是这两句话在那段文上,前文、后文要能相合,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问:常闻道:现今世人修禅定是很难成就的,唯有念佛法门能让我们即身成就。请老和尚开示。
 
答:「念佛法门能让我们即身成就」,这句话要打折扣,我认为能念佛成就的人不多,因为什么成就不多呢?第一个困难,你不能一心不乱。你念佛的时候,一心不乱吗?我看不容易。就是连我们出家人也都不容易。你临命终的时候,能心不颠倒吗?所以念佛能有成就的也不多。但是还是可以念佛,虽然不能一心不乱,你还是念。临命终的时候,可能没能心不颠倒,但是你还是念佛好,因为你可以栽培善根的,还是可以念;倒不因为我不一心不乱,就不念佛,这又是不对的。你现在说念佛能让我们有成就,修别的法门不能有成就,你是这样对比,但是我的看法呢,念佛,我赞成念佛;我也赞成:你不能一心不乱,也可以念佛,我还是这样同意的,同意这件事。但是你用这个话来对比,「修别的法门就不能成就」,也不对! 我认为:不管是你念阿弥陀佛也好、你修禅也好,要放下一点;你想要成就,要放下一点,把世间上的事情看轻一点,放下它,然后你念佛也容易有成就、修禅也容易有成就。你若世间上的事情完全不放下,你念佛,我认为也不容易有成就,修禅定也不容易有成就,我的看法是这样子。所以你不必说「念佛就能有成就,修禅没有成就」,不是这样说法。就是你放下,就可能会有成就;你不放下,念佛也不容易有成就,也是不容易有成就的。
 
我听济涛法师说一件事,济涛法师在志莲净苑讲过《比丘尼戒》;这个志莲净苑的人,可能年纪稍大一点,可能会知道这件事。济涛法师是个什么身份呢?东北有个土匪就是张作霖,做了东北王,他的部下,一个将军,这个济涛法师是给他做副官的。做副官的时候,这个将军后来就下台了,下台以后就在北京住,听慈舟老法师讲《华严经》三年,然后他在家里就念佛,到庙上听慈舟老法师讲《华严经》,就这样三年;三年圆满以后,他预知时至,念阿弥陀佛往生,这个将军。就是要放下就可以,不放下不行。
 
「修禅定是很难成就的」,这句话我同意一半,不是完全同意这件事。同意一半是什么呢?是不容易成就,这叫同意一半。另外一半,就是你要放下,尘劳的事情能放下的话,你能够认真地学习这个法门,就是学习止观,认真的学习,那还是有希望能成就的,不是不能成就,我的看法是这样子。
 
当然,我承认一件事,就是什么呢?我们今天的中国佛教,汉文佛教,思想混乱。佛教现在情形是自由太过头了,自由得太过头了;当然我说这话就是得罪人了,就是说一些话不好听。有这种条件领导佛教可以走上兴盛之途,但是他不这样做,他不做这件事,不真实地做一些弘扬佛法的事情,不做;做一些边缘的事。我们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当然是不能做,你有能力他也不做,这样的情形使令佛教的大环境不适合修学圣道,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我说这话是不好听。
 
雪峰禅师那里,有一千五百人跟他学禅;我们今天读他的禅师语录,心里面生大欢喜,真是大善知识,他说出来的就是佛法。赵州禅师,非常利根人啊!黄檗禅师,他座下有五百人跟他学禅。有那样的大环境,你去学习佛法,那他就顺,他适合这件事。我们今天的佛教,是怎么回事儿啊?是怎么一回事儿啊?我们今天佛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问:学了佛,心清净了、身体好了、身轻了,觉得有少许超越,应怎样做呢?
 
答:「学了佛,心清净了、身体好了、身轻了」,你这个「身轻了」,你也说得很含蓄,可能是修奢摩他有一点的相应;修奢摩他有点相应,身体就轻,不感觉重。常常修,你心也清净,这贪瞋痴就是减少了。我们人的身体不健康,虽然是天气冻或者吃东西有问题,实在是我们生出贪瞋痴的烦恼伤害我们的健康,也是很多的。人的身体的健康,就是你若心清净,也是个因缘;你不要吃毒,你吃的饮食里面没有毒,也会身体健康。就是你若有智慧呢,也令身体健康;身体不健康,自己的愚痴也是个问题;吃东西也是包括在内,我们吃了毒,还认为是营养,这就是愚痴嘛,实在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心清净」,我不知道你的心清净到什么程度?
 
「现在觉得有少许超越,应怎样做呢?」姑且这样说,假设你说「学了佛」;你怎么样学佛,你这上没有说。假设你是坐禅,你学禅;我主张学禅,学如来禅,不要学祖师禅,祖师禅不可以。当然我这话也是问题,「你是老几,你可以说祖师禅不行?」也可能这样呵斥我,也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祖师禅是不行的,要学如来禅好。学如来禅,就是修奢摩他,又修毗钵舍那,这样子逐渐地心清净、身清净、口清净。那么以后怎么办呢?继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我们中国佛教说《阿含经》是小乘佛教,在天台智者大师不是这么说;天台智者大师说:《阿含经》是三乘共学。大乘佛教学者、小乘佛教学者,都应该学习《阿含经》。智者大师没有说:「这是小乘佛教」,智者大师没有这么说。在《杂阿含经》里面说到:阿难尊者请问舍利弗尊者:怎么样才能够得初果?舍利弗尊者说:就是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乃至如病、如痈、如箭;就是刚才我们经上说的这样子,这《阿含经》也是这么说,就这样子可以得初果。《阿含经》说得初果以后还怎么修行呢?得了三果以后怎么修行呢?得了四果以后还修行不修行呢?舍利弗尊者说:得了初果以后,也还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如病、如痈、如箭,就是这样子。得了阿罗汉道以后,还是这样子,还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当然也是有奢摩他的止,又修止、又修观,修观、又修止,还是这样修行;得了阿罗汉,你这样修行以后,还是继续有进步的。
 
所以你这问我:「觉得有点儿超越,应该怎么样做呢?」要继续这样修行。当然你怎么样修行,你也没说。就是修四念处、修八正道、修三十七道品,继续这样修行,就是有止、也有观,有观、也有止,就是这样修行。当然有的时候,我这几年感觉到很顺,忽然间有业障了,就是还有这种事情,所以也应该拜忏,忏悔。有因缘的时候,也可以利益别人,利益同梵行者、饶益同梵行者,应该这样做。
 
问:佛教没落的问题,是因为未能现代化。缘起性空的道理,在科学上已可寻找到一些线索,而且更具体;由此看佛教,似有不及。同意法师的说法,请说更多止观法门。
 
答:你同意我的意见,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你说是「佛教没能现代化」,我不认为这件事是一个好事。现代化是在家人……,什么叫做「在家人」?就是在欲里面生活的人,他希望欲的境界能现代化,就是这种境界;但是佛教徒不是这个意思的。佛在世的时候,二千几百年以前,那时候按现在说,那是落后的境界吧!但是那个时代得圣道的人特别多,而现在是现代化,得圣道的人不多。「佛教没有现代化」,你这句话,你要重新考虑一下。佛教没有现代化?这不是现代化吗?社会上的大学都用电脑来读书,现在佛教也是这样子,佛学院里面都是用电脑的,也是这样子,也是用这些媒介物,也是这样子读书的。
 
这位居士他不知道我的事情,他每天就好意地给我介绍,但对我的事情不是太懂,请你不要介意。我办两个佛学院,一个男众佛学院、一个女众佛学院,也是现代化,怎么现代化呢?我在男众佛学院教课的时候,同时就有录影带、录音带,就是用电话线,也是电脑,就传到女众那里,她们同时也可以听课;在女众那里讲课呢,男众也同时可以听课的,这是现代化,是不是?也是现代化的。
 
我感觉到,我们佛教徒用的精神、时间,把时间用在圣道上不多,把力量用在圣道上也不多,用在相似的境界,与圣道相似的事情里太多了,时间、精神和财力用在相似的事情是太多了,那些事情就是现代化,我来看就是现代化;把这个精神都用在那上去,少部分的时间和精神用在圣道上。但是我们看佛菩萨,我们读这《大般涅槃经》、读《阿含经》、《般若经》看出来:我们全部的精神、时间都用在圣道上,你今生能得不得圣道,还不一定啊!若用少部分的时间来修学圣道,那能成功吗?我认为很难,很难成功。所以你说「佛教没落的问题,是因为未能现代化」,不是,不是这个原因。
 
佛教没落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懈怠,就是不能够拿出来时间,真实地、深入地学习佛法,不能这样做。第二个就是名闻利养,为名闻利养所迷惑,在这上用功夫。也可能是为现代化所迷惑,那么就没有精神来真实地学习佛法,所以佛教就是衰弱了。第三件事,就是多数的佛教徒……,其他的佛教徒也可能不要紧,但是我这话又是不好听了,佛教的领导人没有正知正见,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佛教的衰微就是在这里!当然我说这话,可能有人会骂我了,倒不至于请律师控告我,但是实在是这个原因。我初出家,我是听你的招呼嘛,你领导我这样、这样子的嘛,所以我的责任不大,是这领导人有责任。
 
所以你说是「佛教没落的问题,是没有现代化」,不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今天是想到那里,我就按我心里想法这样讲,当然这是会引起问题:不过过几天我就走了。「你以后不可以再来;我下令,不准你入境」,有可能会这样子,但是不来就不来,我没有关系,我不来也可以。所以佛教衰败的原因,还是思想问题,就是没有正知正见,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佛教还有一个问题:这个人明知是邪知邪见,但是大家不能说他邪知邪见,你不能说;你若说的话,「你这个人嫉妒障碍!」所以不能说,还不能说。你看这个问题就是这样子,但是他呢,很多人相信他,就是这样子;那么就是「一盲引众盲」,就是这样子,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佛法衰微这也是个原因。所以从这些事看出来一件事:我们能够生在有佛住世的时代,真是太吉祥了,是有善根了,这才是有善根。我们中国佛教在南北朝的时候也比较好,隋唐的时候也还是有很多高僧,也还好,但是逐渐逐渐以后就差了,差一点。
 
问:生意场上的佛教徒,如何面对贪瞋痴?
 
答:这要增长智慧,用智慧来调伏贪瞋痴,就是可以了。如果你不能够在佛法上取得智慧,你还是用你原来的思想,这个贪瞋痴是不能变动的,所以就是没有时间,我没有时间去学习佛法,那怎么面对这件事呢?只好拿出一点时间,学习佛法来增长智慧,这个贪瞋痴就会降下来。「汉贼不两立」,就是你的智慧和贪瞋痴是不共存的!有智慧的时候,贪瞋痴就会低下来;贪瞋痴高起来,智慧就会低下来,就是这样子。怎么样面对这件事呢?只有增长智慧,提高自己的智慧才可以,别人不能强迫你;任何人不能强迫你:「你不要贪瞋痴」,这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的智慧增长了,「哦!我这样是不对的」,才可能会改变;只有用智慧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智慧不行。你说是生意场上的佛教徒,不是在生意场上的佛教徒,亦复如此,非要是增长智慧。智慧从那里来呢?就是从经、律、论里来,别的地方不能有智慧。
 
问:如父母接触邪魔外道,做子女的应如何处理?
 
答:这件事可以那样:你一定对父母要孝顺、恭敬、尊重、赞叹父母,把子女和父母的感情提高,要这样做,这是第一个。第二,你要努力地学习佛法、增长智慧,然后去和父母讲道理,有可能会影响他。如果你和父母的感情破裂了,你感觉有道理,「你这样做是邪魔外道,不要跟他去学,那是邪知邪见」,你这样呵斥他,这件事完了!你这样说话,它不能有效了。所以怎么样处理这件事?你和父母的感情要维持好好的,要对他孝顺、恭敬、尊重。他对你有爱,你对他有爱,然后利用这个爱来调整他的邪知邪见,要这样子。但是你这里面要有智慧,还是你要学习佛法,你要有智慧才可以;你光是有感情,你没有智慧,这件事办不到。他那个不对的地方,你不能说,你不会说;你说得不合适,那就不行。「应如何处理?」我认为就是应该这样处理。
 
问:劝他们不要接触,还要骂人;不认他们做父母,又好像不孝。
 
答:是的,你不可以不认他们做父母,不可以这样。你要特别地孝顺他,和他维持好的感情,而且说话的时候,不要在大众里说父母的不是,要私下里,温和的,温柔的态度、恭敬的态度,要说道理,这样才可以;不这样不行。你说:「你邪知邪见,我告诉你正知正见」,是对的嘛!不!你这个方式要注意,而且说话的态度、你说话的智慧,你都要注意。同样是这句话,但是有智慧的人说出的话就好听,人家容易接受;你说的话有道理,但是那句话说得不行,说的有一点……那个味道不对劲儿。譬如说面条也是面、馒头也是面,但是有时候欢喜吃面条,我不欢喜吃馒头;我不欢喜吃面,我欢喜吃饭;我欢喜吃辣的、我欢喜吃酸的。这些饮食,人是非要吃不可,但是调的味道要调得好,他就欢喜吃。所以你讲的是真理,但是要加上一点调味品,也就好吃一点。
 
所以虽然是我的父母,我对他呢,你要注意这些事情才可以。若是特别高明的人,那又不同。理智特别强的人:我们看历史上唐太宗这个人,理智特别强,和一般人不同,和这个明太祖不同。明太祖这个人,虽然他是做过出家人,其实他那个出家人是不标准、不合格的,他就是一烦恼了就杀人了,这个明太祖;但是唐太宗不是,唐太宗很有理智。所以同样是人,有的人理智强、有的人重感情,不是一样的。我的父母是那一类型的人?你也要知道才可以。
 

{返回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 (1999年于温哥华观音寺)
下一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7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道树品 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3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20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7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上 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3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1 (2000年于温哥华观音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5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经耳闻持品 2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萨宝鬘论》讲记(十三)[栏目:菩萨宝鬘论讲记]
 违缘障碍当下转为道用[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五十七、印光大师法语二则[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六二)[栏目:杂阿含经]
 天台小止观 禅病发相 三、鬼神所作病[栏目:永本法师]
 须菩提(解空第一) 空生的吉兆[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善护口业[栏目:希阿荣博堪布]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栏目:印光法师]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栏目:宣化上人]
 浴佛法会开示[栏目:静波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