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七 (1)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97

瑜伽师地论卷十七.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二

未三、远离懈怠放逸(分二科)  申一、总显义

应发勤精进,常坚固勇猛,恒修不放逸,五支善安住者:此颂显示由被甲方便无退精进故;修习五支不放逸故;令所修学,清净殊胜。

「应发勤精进,常坚固勇猛,恒修不放逸,五支善安住者」,这是第三科「远离懈怠放逸」,分两科,第一科「总显义」。

「此颂显示:由被甲方便无退精进故;修习五支不放逸故;令所修学清净殊胜」,这样意思。这个颂的意思,「显示由被甲方便无退精进」,这个「被甲」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个譬喻,古代的战争,将军带上盔甲来保护自己的身体,不会受到伤害的意思。这表示什么呢?表示佛教徒,先要有誓愿、有愿力,我想要受戒,我想要持戒清净,你有这样坚定的意愿,那就叫做「被甲」。

被甲精进、方便精进、无退精进,这是三种精进,这个「应发勤精进」,这句话就是「被甲精进」的意思;你要发愿,我要精进的修学戒法,那就叫做「被甲精进」。「方便精进」,就是采取行动,前面「被甲精进」是发愿,发了愿以后,你就有行动去做这件事,那叫做方便。「无退精进」,就是遇见困难的时候,你不退转,你不会因为困难,我退下来,我不做了,不退,那叫做「无退精进」;另外一种无退精进,小小有一点成就,还没有完全成功,你还不会停下来,继续向前进,继续的修学圣道,这叫「无退精进」。这里面「应发勤精进」,这是「被甲精进」;「常坚固勇猛」这叫做「方便精进」;「恒修不放逸」就是「无退精进」,分这么三句。「修习五支不放逸故」,这底下这一句「五支善安住者」这一句,就是修习这五法,你不放逸故。「令所修学清净殊胜」,你能这样做,就使令你所学的戒法,是清净的、是特别殊胜,这样意思。

这是「总显义」,底下第二科「出五支」。

 

申二、出五支

五支不放逸者:谓去、来、今先时所作,及俱所行。

「五支不放逸者」,是什么呢?什么五支呢?「谓去、来、今先时所作,及俱所行」这五支,一个是过去,一个未来,一个现在「先时所作及俱所行」这五支。这五支你都做得到,而不放逸,就是令所学,「令所修学清净殊胜」了。

 

《披寻记》六○九页:

应发勤精进常坚固勇猛等者:此中精进略显三相:谓被甲精进、方便精进、无退精进。如次义显起发圆满故,常恒无间故,心无下劣故;配释颂文, 随义应知。又不放逸五支所摄:一、前际俱行,二、后际俱行,三、中际俱行,四、先时所作,五、俱时随行。如菩萨地释。(陵本四十卷六页)

「应发勤精进常坚固勇猛等者:此中精进略显三相」,三个相貌,「谓被甲精进、方便精进、无退精进。如次义显起发圆满故,常恒无间故,心无下劣故」,这是解释那三句。「应发勤精进」,这是起「发圆满故」。「常恒无间故」,这是「常坚固勇猛」这一句。「心无下劣故」,这是「恒修行不放逸」。

「配释颂文, 随义应知。又不放逸五支所摄:一、前际俱行,二、后际俱行,三、中际俱行,四、先时所作,五、俱时随行。如菩萨地释。(陵本四十卷六页)」,那么这叫做五支。「前际俱行」,就是过去,过去的时候,我如果有违犯戒律的时候,我发露忏悔清净,那叫做「前际俱行」。二、「后际俱行」,就是将来,将来我如果失掉了正念,我有了违犯,我也发露忏悔,恢复清净,这叫「后际俱行」。三、「中际俱行」是现在,现在有违犯的地方,我也发露忏悔,恢复清净,这样的不放逸,一直的和自己其它的功德同时的修行,这叫做「俱行」。四、「先时所作」,这先时所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先发愿,我将来决定受持清净戒法而不毁犯,发这个愿。不管什么情形,我要持戒清净,这样子这叫做「先时所作」。五、「俱时随行」,就是指现在这个时候,剎那剎那都是现在,依据自己以前发的愿,一直的守护这个清净戒法而不毁犯,那叫做「俱时随行」。这是如〈菩萨地〉解释,这叫做五支,「五支善安住」。「应发勤精进,常坚固勇猛,恒修不放逸,五支善安住」。

这是第三科「远离懈怠放逸」。这底下第四科「远离摄受贪欲」,这里分二科,第一科「举颂」。

 

未四、远离摄受贪欲(分二科)  申一、举颂

当隐自诸善,亦发露众恶,得诸衣服等,粗妙皆欢喜,少随于世务,粗弊亦随转,受杜多功德,为寂离烦恼者:

这是两个颂,底下「释义」。

 

申二、释义

此二颂中,显示远离眷属贪欲,多欲不知足因故;及远离多欲不知足障净学因故,学得清净。

「此二颂中,显示远离眷属贪欲,多欲不知足因故」,这个显示「远离眷属」,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出家了,从自己亲爱的人远离了,就是出家了;远离眷属的贪欲,爱着自己的眷属,现在远离了眷属。这个「多欲不知足」,这个你要和眷属常在一起,你的欲就会多,老是不知道满足,总是嫌少。「多欲不知足」,这是多欲不知足的一个因,就是和眷属在一起,会有这种过失。

「及远离多欲不知足」,前是远离多欲不知足的因,然后再「远离多欲不知足」,心理不要有多欲,要知足。「障净学因故」,为什么多欲不知足,这样的事情要远离呢?「障净学因故」。障碍你清净戒学的因,你要有多欲不知足,就使令你的戒学不容易清净。如果你能够远离的话,「学得清净」,这个戒就得清净。

 

《披寻记》六○九~六一○页:

当隐自诸善亦发露众恶等者:此中初颂,前二句显示远离眷属贪欲,非不出家能成办故。后二句显示远离多欲及不知足。〈声闻地〉说:沙门庄严,少欲喜足,翻彼应知。后颂显示远离多欲不知足,为净学障,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是名少随世务。于衣食等,若得粗弊,便自支持,是名粗弊随转。为断除贪故,受杜多功德。

「当隐自诸善亦发露众恶等者:此中初颂,前二句显示远离眷属贪欲,非不出家能成办故」,为什么要远离眷属贪欲呢?这个持戒清净,要不出家,是不能成功的;要不出家,这件事是办不到的。这个《披寻记》的作者韩清净,他是个在家居士,他现在还说了这句话了,你不出家,这个戒很难得清净,「非不出家能成办故」。

这个后二句「得诸衣服等,粗妙皆欢喜」:「显示远离多欲及不知足」。多欲,贪求很多、很多东西,多欲;得到了以后还不知足,还要继续贪求,这是「多欲」。「(声闻地)说:沙门庄严」,这个出家人以什么为庄严。在家人穿的衣服也好、饮食也好、住处也好、坐的车也是好的,一切一切都是庄严的。那么出家人以什么为庄严呢?「少欲喜足」这是出家人的庄严。「少欲喜足,翻彼应知」,这和在家人不同。

「后颂显示远离多欲不知足」,就是「少随于世务,粗弊亦随转,受杜多功德,为寂离烦恼」,这是后颂。「后颂显示远离多欲不知足,及净学障」,就是障碍你持戒清净。「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是名少随世务」,这个少事、少业、少希望住,这三句叫做「少随世务」。这一切的杂事,不是完全没有事情,因为我们有生命的存在,你就是要有事情,但是要尽量的减少、尽量的减少,那叫做「少随世务」。「于衣食等,若得粗弊」,衣服、饮食、卧具,这些得到的东西,不是好;衣服也不好,饮食也不好。「便自支持」,自己用这个粗弊的衣服、饮食来支持自己,「是名粗弊随转」。

「粗妙皆欢喜」。妙的欢喜,好的衣服、饮食,我欢喜;不好的也欢喜,这样子。「少随于世务,粗弊亦随转」,这样子的意思。「为断除贪故,受杜多功德」,这个「杜多」,旧的翻译叫头陀;头陀翻作中国话,翻个抖擞。这衣服有了灰尘,你摇动摇动,这个灰尘就掉下去了。这个「杜多」,就是在衣食住上不要有执着,爱着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那就是有了尘垢了、污染了。若受这个十二头陀行,就把这些执着心都去掉了,是这样意思。也翻作淘汰,这个「杜多」翻作中国话,叫淘汰。也翻作浣洗,衣服有了尘垢,你把它洗清净;我的身口意,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上你有了执着就是不清净,要用这样的方法去掉自己的执着,这样意思。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六 (13)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七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 (4)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 (10)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二 (8)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 (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六 (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六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一 (8)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三 (3)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八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 (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明与业力[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禅坐久了会不会失去创作力及想象力?[栏目:禅修·初学者问答]
 明辨佛神[栏目:慧律法师]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二 三期佛教概说[栏目:印顺法师]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二、威仪[栏目: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栏目:太虚法师]
 (二十二)老师的任务[栏目:禅学的黄金时代]
 请问净密结合修行的结果是往生净土,还是成就其他果位,是以何而定的呢?[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一亿村的梦想[栏目:点亮心灯的善缘]
 禅观入门 七、禅的教育与光大 禅行的思考[栏目:宋智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