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8)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44
卯二、依得二智辨(分二科)  辰一、法住智

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

这个「意地」里面也是分五科。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现在的文是最后一科「作业」。作业分二科,第一科「约通相辨」,其实也就是总说的,说它有了知,说他能发业,说他能取善、恶果。第二科是「约最胜辨」,就是「意地」里边它最殊胜的功能,从这一方面来说明它,是不同于前五识的。「约最胜辨」里边,第一科是「标列」;第二科是「随释」,解释这一科一共有十五科,分十五段。第一段是「分别所缘」这一科讲完了。现在是「审虑所缘」,这一科里面分四科。第一科是「征」。第二科是「列」。第三是「释」。这个第三「释」里边,第一科是解释「如理所引」,一共是分三科。第一科「如理所引」,「如理所引」里面又分成二科。第一科「依离诸见辨」,这是上次讲完了。现在是第二科「依得二智辨」,就是「法住智;善清净出世间智」,根据这二种智慧来说明这个「意地」的作用,也就是修行的事情,是第六识的作用,当然同阿赖耶识也欢喜。

「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前面是远离一切见,从这方面来说明「意地」的作用;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什么他能够不增益、不损减,得到佛法的正知正见呢?他就是因为学习佛法了。这个「法住智」,就是学习了佛法,而成就了一种智慧;从经、律、论的学习上你得到了智慧,而这个智慧是很坚定的,不是轻易的会动摇,所以叫做「住」,「法住智」。而这「法住智」呢?也就是通达一切法的缘起的道理的智慧,这样的智慧叫「法住智」。这底下有解释,什么叫做「法住智」呢?

「如实了知诸所知事」,如一切法的真实相而了知它,了知到所知道的事情。这里说「如实了知」这句话,不是指圣人的智慧说的;下面「善清净出世间智」,那是圣人的智慧。这里说「法住智」,还是在凡夫的时候,是世。在凡夫的时候这智慧还是世间智;但是他是从佛法中的经、律、论得到的智慧,也就是佛、菩萨、阿罗汉,随顺我们的程度,随顺佛法的真理而施设出来的名言,施设出来种种的名,由这种种名句文所表达的佛法,你按照这样名句文所诠的义,去正确的了知,叫「如实了知」,这叫做「如实了知」。他的范围是这样子的。

「如实了知诸所知事」,所知道的事情。「诸所知事」,当然就是一切的染缘起、一切清净的缘起、及一切的事情。但是在本论里边下文,也有指出来都是什么事,就是我们一般平常所学习的这个五停心观:『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就是这些『散乱众生,数息观』。另外『我慢众生,界分别观』;或者说是『多障众生,念佛观』,那么这就是「所知事」。或者是蕴、界、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乃至苦、集、灭、道的四谛、十二因缘、十二缘起,这一切的一切的事,那么这都叫做「所知事」。这也是包括了一切的染缘起、净缘起,乃至到修行的这个法门都在内了,那么这样的「如实了知诸所知事」的「法住智」,这也是「意地」才能成就的,这个意才能成就的。

 

辰二、出世智

或善清净出世间智,如实觉知所知诸法。

前面说这个「法住智」,是要依据名句文表达的佛法,从这方面去学习而成就的智慧。这个「善清出世间智」,就是以「法住智」为基础,进一步的去修行了,修行有成就了,这时候得到「善清净出世间智」。这个《披寻记》解释的很好,就是初得圣道的时候,得初果、得二果、得三果,是清净的「出世间智」;若得阿罗汉果,是「善清净出世间智」。就加个「善」。若是初得无生法忍呢?那也叫做「清净出世间智」;等到向上进步,乃至到第十地,那是「善清净出世间智」,当然佛是最圆满的。你成就了「出世间智」,超越世间名言戏论的智慧;他能够「如实觉知所知诸法」,就是能够证悟清净法性的境界,达到这个程度,「如实觉知」;和前面那个「如实了知」还不同。那个「如实了知」要依据名句文;这里这个「如实觉知」得无分别智了,圣人的智慧了,能如实觉知诸法,这叫做「善清净出世间智」。

这个「出」,是超越的意思。「世间」呢?就是一切虚伪、一切虚妄、一切不真实、一切戏论的,无常可破坏的,这都是「世间」。现在超越了这些世间的戏论,达到无分别圣人,圆满的圣境,这样的智慧,叫做「如实觉知所知诸法」。成就这样的智慧,这也是「意地」的功能,所以叫做「约最胜辨」,它有这种殊胜的功能。

 

寅二、结

如是名为如理所引。

这一个是第二科是「结」,结束,结束这一段。这个「如理所引」,先解释怎么叫做「如理所引」,现在这里把它结束了一下。

 

丑二、不如理所引

与此相违,当知不如理所引。

这个这一段「约最胜辨」,解释这个「如理」、「审虑所缘」,这一科一共是分三段。「如理所引」是第一段。现在是第二段「与此相违」,与上面相违的,上面解释「如理所引」。与「如理所引」相违反的,「当知不如理所引」,那就是不如于理的分别心,所引出来的问题,那就是叫做「不如理所引」。那么这个「如理所引」呢?就是不增益、也不损减,而能成就「法住智;清净」的「出世间智」,这叫做「如理所引」。与如理所引相违反,就是它增益了,增益、损减而不成就「法住智;清净」的「出世间智」,那么就叫做「不如理所引」。不如于佛说的正法,那么所引起一切虚妄分别,这些事情也是第六意识的,也是第六意识的事情,也是它的功能,这是第二段。

 

丑三、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者:谓依无记慧,审察诸法。

这是第三段,这个「审虑所缘」就是这么三科。这第三个「非如理」所引、「非不如理所引」的是什么呢?「谓依无记慧,审察诸法」;前面是有记;「非如理所引」,就是染污。前面「如理所引」,就是属于善清净的。这里也不是清净、也不是染污的,是「无记慧」,不能说它是善、是染污的,属于这一方面的智慧。前面说到这个威仪路、还有工巧处、还有这个变化的事情,那就是属于无记的,属于无记。由于无记的心理发动出来的活动,发动出来的活动;但是它也有所觉知,它也是有所觉知的,也是一种智慧。譬如说工巧明,工巧的智慧,也不简单的事情。所以以这样的智慧去审察一切法,而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这一方面就叫做「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这属于这一部分的。

   

子四、结

如是名为审虑所缘。

这「审虑所缘」一共是分四科。第一科是「问」,第二科是「列」,第三科是「释」。现在是第四科「如是名为审虑所缘」,就是结束了这一段,这一段的文。这个「审虑所缘」这一科解释完了。

   

癸三、醉

云何醉?谓由依止性羸劣故、 或不习饮故、或极数饮故、或过量饮故、便致醉乱。

这是第三科。一个「分别所缘、审虑所缘」前面二科解释完了;现在第三科,一共十五科。现在第三科是「醉」。这个「醉」,是我们习惯上的用法就是饮酒,你喝醉酒了,也是「醉」。这个「醉」是什么原因呢?「谓由依性羸劣故」,就是我们所依止的,依止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身体,身体当然有生理的组织、也有精神性的组织,那么这个依止性的东西「羸劣」了,羸弱了,没有力量了。「羸」,是力量少了。就是这个「羸劣」,在我们中医来,中医我们叫汉医来说,就是气、血两个虚,虚的太过头了,叫「羸劣」。但是这个《披寻记》上的解释呢?是指意根说的,是意根羸劣了。这个话是《披寻记》这么解释,实在是《瑜伽师地论》本身有这种解释,有这种解释。但是这件事说意根是羸劣了,这件事需要再深入去思惟、思惟的。

但是我在想这件事,也应该包括生理上的羸劣在内的。这个南传佛教翻译这个意根,是翻个什么呢?就是翻个「脑」。我们看那个《阿毗达磨摄义论》,也叫《摄阿毗达磨义论》这个书上。这是南传的,现在的南传佛教的书翻成了汉文。但我在这个法舫法师的文章上看见一篇,他有说法。我们读这个《成唯识论》的时候,说上座部说这个意根,就是胸中物。胸中物,就是心脏,翻译翻成为心脏,这我们一般说肉团心,这叫意根,说上座部这样。而这个法舫法师说:这古人翻的不对,翻个胸中物,翻个心脏不对,应该翻作「脑」。所以现在这个近代的,像《清净道论》的翻译者就是叶均这位居士,他原来是个法师,是太虚大师派他到锡兰去留学的一位法师,他也是翻个「脑」。说上座部佛教,就是现在的南传的小乘佛教,翻这个意根就是「脑」。

这样子我们说读这个《俱舍论》。《俱舍论》是说一切有部,说一切有部,它是南传佛教说是上座部是根本说,实在是铜鍱部;北传的说一切有部这个《俱舍论》,这个世亲菩萨的《俱舍论》,他说这个意根就是等无间灭意根。前一念意识灭了叫做意,后一剎那的识才能生起;所以前一剎那识灭去了,叫做意,这么解释。那么这样说,就是没有同时的意根,如果翻个「脑」的话呢?那就是同时的意根,就是和第六意识同时的。

譬如说眼根同眼识是同时的,所以叫俱有依。若说第六意识的,第六意识的根,以「脑」为它的根,那也是同时的,也可以名之为俱有依了,就不是前后的。剎那间灭掉了的识,便叫做意,那就是前后的了;若说「脑」是意根,就是同时的了。

那么在小乘经论上也常提到一句话,叫『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也就是佛说的,佛在《阿含经》那样说。这样说『识缘名色』:这个『识』是心法;『名』也是心法。『名』是什么呢?就是五蕴里面的受、想、行、识,叫做『名』;但是另外又有一个『识』,还有一个『色』。『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可见佛法的确还是说到这个『色』。人的这个生命体的组成,不就是心,还要有色。

那么《俱舍论》上也提到『根明利故,识亦明利』;而《瑜伽师地论》也说到这里。这可见这个『根』,那么这个说,和这个『识缘名色,名色缘识』配合起来说,那么这个『根』就有「脑」的意思在里边,应该是这样的意思。而在这个《法华经》的〈譬喻品〉说到这个殿堂,这个〈譬喻品〉这个火宅,说这个大房子里面的这个殿堂,这个堂,就譬喻人的头,就譬喻人的头,这里面有什么意思呢?就有「脑」的意思啊!

我们事实上在日常生活里边,你也常常静坐你就会想到这里,这个明了性主要的部份在那里?是在头,而不是在觉。虽然是这个觉,这个觉知性是遍于全身的,但是你自已想想,你的明了心在那里呢?是在头部。所以说「脑」,是意根。这个南传上座部,铜鍱部说脑是意根,不能说完全是不对。

但是现在我们学习这个《瑜伽师地论》,当然它也是非常圆满,它也是包括脑在内。可是在下文,下边的文上,的确是说似乎是包括了,主要是说心法。「由依止性羸劣故」,只是心法说的。至于心法说,而这个前面说「异熟识」这句话,我们说这句话,这个「异熟识」,唯识的经论常是有这句话「异熟识」,而这个识,旧的翻译,异熟就是果报,就是果报。新的翻译,翻个异熟。这个识,是果报识,是果报。这样说它也有因,果前面有因,由因而得果,就是这个识,就是由因而得到的识。由因得到的识,那和下面的文的道理可也是相合的。我们等到「狂」那个地方再说,再解释。

说「由依止性羸劣故」,就是所依止的,这个意识所依止那一部份「羸劣」了、不强壮,特别的虚,所以就容易「醉」。而这个「依止性羸劣」了,那么这个人你想要读书,你想要做事,你想要发生什么作为,都有困难,都是有困难的。那这样说是人的脑有问题,那当然也是做事情也有困难,你读书也是不行,就是修行也是有困难,也是能说得过去。「或不习饮故」,或者说是这个人说是喝酒醉了,他不习惯饮酒,他若一饮酒,他就受不了,他就这样。

「或极数饮故」,或者他「极数饮故」,就是数数的饮,不断的饮酒,这个饮酒这件事,连续的饮,饮到最高了。「极」,就是你要连续饮它三杯、四杯,或者他就是无穷尽的饮下去了,那当然是醉了。「或过量饮故」,这个是说你本来是喝五杯就可以了,你喝六柸「过量」了,「过量」也就是醉了。「便致醉乱」,那么这个人就失掉了正常了,他就会乱了,就是不知道好坏了,那么这就叫做「醉」。这件事也指第六识说,而不指前五识说的。

 

癸四、狂

云何狂?谓由先业所引,或由诸界错乱,或由惊怖失志,或由打触末摩,或由鬼魅所著,而发癫狂。

那么这是第四科。怎么叫做「狂」呢?这个「狂」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狂」,就当乱字讲,就是乱了,没有秩序了,他失掉了念,失掉了念力了,明记不忘的念没有了。若说一般说就是神经病,这里就指这个神经病说。但是说是乱了,就是没有正念了,那也包括一般说失忆症,也应该包括在内了。说是人得了神经病,神经错乱了,什么原因会这样子呢?「谓由先业所引」,是因为过去生中,过去生中你造了一些罪业,由那个业力引发出来这种问题,引发出来这样的问题的。这个「业」,在《俱舍论》上,《俱舍论》第十五卷上有较详细的解释,和这里小小有点不同,大多数是一样的。它说是「由先业所引」,其中包括什么事情呢?就包括譬如说你这个人,你劝人饮酒,你做酒的生意,你卖酒给人家喝,将来这个人就容易得神经病。你卖酒这件事,这个《梵网经菩萨戒》上说到这件事,说到以酒给人这不得了,卖酒是不得了,所以菩萨不可以做这种职业。

第二件事呢?你给毒药给人家吃,你有意的谋害别人,这也是问题。或者是你故意的恐吓别人,你藏在一个地方,别人从那儿过,你突然间出来恐吓人,将来你也容易得神经病。所以人不应常好取笑于人,不应该做这件事,不应该取笑这件事。尤其是人家静坐的时候,你忽然间大吼,也对别人不好,对静坐的人不好;静坐的人,小小有点声音,他还没得定,但是也有一点功夫了,你若是发出大的声音对他有伤害。因为有时候开门、关门声音太大了,这对静坐的人不好,所以应该爱护静坐的人,你尽量的不要出声音。

另外一件事呢?就是放火烧这个山林。烧这山林使令山这个草里面的、树林子里面的禽兽不得了,伤害了很多,那么这个人,将来他就容易得神经病。所以「谓由先业所引」。「或由诸界错乱」,这个在明朝的历史上刘伯温,刘伯温是这个明太袓的一个最不得了的参谋长,后来不对劲了,他就是下毒药给刘伯温吃,刘伯温因此而就死掉了,有这个事情。所以这个人,这个明太袓是出过家的,做过出家人,当然我看他是没有学过佛法啊!也就是只知道现在,不管将来,不管后果怎么样,就这样子。就是这个你也就是给毒药给人家吃了,做这种事情。

「或由诸界错乱」:这个「界」,就是地、水、火、风。这个生理的组织,这个地、水、火、风各部份「错乱」了,它们不合和了、不平衡了。火大多了、地大多了、水大多了,地、水、火、风不平衡了,互相冲突起来;就是火克水,水克火这些事,木克土、金克木。这个中国汉医也是有道理,那就是克的太厉害了,那么「诸界错乱」了,人也就这个脑受不了,就得神经病了。这个「诸界错乱」,在《俱舍论》上有个解释:『由先业所引』,过去做了罪过的业力,而现在得到这样的诸界,得到这样的生理的组织;那么这样的生理组织,他们互相不平衡,于似乎得神经错乱,是这样子的说法。

「或由惊怖失志」,或有什么恐怖的事情,失掉了正念了,就是失掉了正常的心理,就是得了神精病了。这个「惊怖失志」,这个本论的下文也有解释,或者是鬼神它现出了一种恐怖的形像,我们看见了就惊恐,就得了神精错乱了,也有这么解释。「或由打触末摩」:这个「末摩」,这个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肢节,叫做「末摩」。这个《瑜伽师地论》〈遁伦记〉上的翻译,翻个死穴。死亡的死,穴道的穴;或者翻做死节。节:竹节,一节一节的节,死的节。就是这一节,你若是打掉了、碰到,若是打他的话,触到了这一节的话不得了,这个人受不了就会死掉。说我们全身有是有六十四个节,有六十四处,这个节有六十四处;还说有一百二十处的,那这个地力是不可以碰的。若是「打触」了的时候,就会痛得特别厉害,这个人就会神经错乱,有这个说法。

「或由鬼魅所著」,或者是恶的鬼神。这个「魅」,也是鬼神一类;或者是狐狸,或者是树里面年代久了有这些「魅」,也就是鬼神一类的东西。它来捣乱你,捣乱你,也就你就神经错乱。「而发癫狂」:「癫」,就是「狂」,就是一种特别的一种病。这个鬼神「鬼魅」所著这件事,或有几种原因,或者是因为自已做了错误的事情,做了严重的错误的事情,而这些鬼神怒了,它来搞你,叫「鬼魅所著」。或者我们做些罪过的事情,或者我们做的事情触恼了鬼,触恼了这个鬼,鬼就来报复,所以就有这个事情。

或者是「打触末摩」,也可能是鬼神搞的;「惊怖失志」,也可能是鬼神来搞你。或者你和鬼神,原来宿世多生以来有过仇恨,有过仇恨,现在来搞你。所以人与人,还是佛大智慧尽量的忍一点,尽量的忍一点;用智慧来处理这个问题,不要用瞋心解决问题,就好一点,所以「或由鬼魅所著,而发癫狂」。有的鬼神,他也是逐渐的来触恼你,不是一下子就令你得神经病,倒不是。是慢慢的搞,这是说「狂」的原因。

这里说一共是有五样。有「先业所引」是一;「诸界错乱」是二;「惊怖失志」是三;「打触末摩」是四;「鬼魅所著」是第五个。而这件事这个「狂」,也是第六识,而不是前五识,前五识是没有这回事情的。

 

癸五、梦

云何梦?谓由依止性羸劣,或由疲倦过失,或由食所沉重,或由暗相作意思惟,或由休息一切事业,或由串习睡眠,或由他所引发,如由摇扇、或由明咒、或由于药、或由威神,而发昏梦。

这个由「先业所引」这句话,和前「由依止性羸劣故」,连在一起讲也是可以。这个果报识、异熟识,异熟识由「先业所引」那么这句也可以,是意根错乱了,这话也可以说的过去。「云何梦」,这是第五科。怎么叫做「梦」?

「谓由依止性羸劣」,也是「由依止性羸劣」所以会作梦。这个「依止性羸劣」作梦,这也应该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两部分「羸劣」,所以会有梦。「或由疲倦过失」,「由依止性羸劣」,这是这个「依止性羸劣」,也可能是由业所引「依止羸劣」。或者是你现在这个生活思想行为上,使令「依止性羸劣了」,这是有过去的、有现在的不同的原因,这底下举出了几样。「或由疲倦过失」,就是你动脑用脑用的太过了,或者身体的劳动用力的太过了,使令「疲倦」,而有了梦的事情,睡得不安稳。

「或由食所沉重」,或者是这是第三样。「食所沉重」,就是你饮食吃太多了,这个胃的容纳太多、太重了,那么也会在生理上起了这样的变化,也会有梦。当然这里边只是简单的这么说,年纪轻、或者是壮年人、或者老年人,也是各式各样的不同;有的人他的脾、胃的消化特别的强,吃多少他都能消化,那可能也不同。但是终究有一个量,过量了也是不行。

「或由暗相作意思惟」,这个第四个原因会有梦。这个「暗相作意思惟」,这里说梦包括睡觉在内的。这个「暗相作意」,就是不思惟明相,思惟「暗」,暗的形像。其实在「暗相」,就是想要睡,就是这样的意思了。想要睡心就昏昧了,你欢喜这样子,你思惟就是想要这样子,想要睡,那当然也就睡了,也就睡觉了,也做梦了。但是有的人有病想睡还很难的,不容易能睡得着的;那么这里是说这个人有这么多的原因会睡觉。

「或由休息一切事业」,就是在他的心理上,所有的事情都停下来了,一点也不去思惟什么事情,还没有做!应该怎么安排?完全不想了。那么当然他就睡着了,这是一般人的事情。若是说修行呢?说「休息一切事业」,那他的心,心里头没有一切事,正好明境而住了,这定了,入定了。但这里不是,这是说一般人的境界。

「或由串习睡眠」:这个「串习」,就是连续不断的睡,那么他成了习惯了,那他就是一直的睡,这也不容易,这还是不容易。我们睡不着的人,唉呀!能睡着觉很欢喜;但是真是睡呢?睡太多也有问题。所以「由串习睡眠」故,所以也有梦。这个睡觉睡得太多了,生理上不需要,不需要,但是习惯了,他也能睡,能睡那么就做梦了,梦很多很多的梦。

「或由他所引发」,或者由另外的力量,引发你去睡觉,另外的力量。另外的力量是什么呢?或「如由摇扇」,或者别人摇这个扇子,来扇一扇你,你就睡着了,那这也是一种。或者人在你脚上按摩按摩,就睡着了,这是外力。

「或由明咒」:这个「咒」,这个念咒能令你睡着觉,这是外面的力量。这个「咒」加个「明」是什么意思呢?是这个佛菩萨说咒,就是先放大光明,在光明中演说神咒,所以叫做「明咒」。或者这个佛菩萨的咒,能令你灭除业障、开大智慧,所以叫做「明」。

「或由于药」,或者是睡不着觉,我想要睡嘛,就吃安眠药也可以睡,或者是其他的药,帮助你睡。「或由威神,而发昏梦」,或者是有威力的神通力;你睡不着觉,另外有威神的人来能令你睡着觉。那么这个是迦旃延尊者,佛在世的时候,这个摩诃迦旃延尊者,他有国王拜他作师父,出家了,出家了发生了一件事,发生了一件苦恼的事。这苦恼的事情受不了,他要还俗去报仇,要去报仇。那么摩诃迦旃延尊者说是怎么劝他也不可以。说这样子,你暂时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回去,总算同意了。你看这种人,受了,就是受了另外一个国王打他,遍身出血;这个比丘新出家,年纪也不是很大,一个壮年人,他新出家,没有得阿罗汉,那就是愤怒的不得了。那么由于摩诃迦旃延尊叫他住一宿,就是用威神的力量让他睡着觉,就做梦了。我们把这个故事说完它,完全说出来,不要偷工减料。

他是摩诃迦旃延尊者,这个国王的相貌很庄严,他就问他的大臣,就是『还有比我更庄严的人吗』?大臣里面说,『这佛弟子里面有摩诃迦旃延尊者,他的相貌比你还要好,比你还要美』。唉呀!他听见这句话,他就特别去请这个摩诃迦旃延尊者来,那么摩诃迦旃延尊者就来了,他一看果然是,这个大罗汉,非常的庄严。看上去就是高贵,就生欢喜心了,欢喜心,就问他,说是『为什么大德你这么庄严』?他说:『我前生做出家人,做出家人的时候,在寺院里面做清洁工作,扫地,各地方,清理厨房、清理这庭院、清理佛殿,做清洁工作。所以我今生的相貌特别庄严』。说是你为什么也庄严呢?『前生你是一个小孩子,好像乞丐,还是干什么?我把这些清理完了的垃圾堆在那里,我叫你把它清出去,放在桶里把它拿掉,弃到远远的地方去,你做了这个功德,所以你相貌也是庄严,但是你不如我庄严』。他一听这个还是很欢喜,好!不做国王了,拜摩诃迦延尊者出家,做比丘。出了家以后,当然也是随迦旃延尊者受了戒。

我们中国佛教现在的情形,剃度的师父是一样,然后戒和尚又是一位,是这样子。印度的原来的佛教,你看律上不是这样,剃度那个人他就是负责给你受沙弥戒、给他受比丘戒,也就是戒和尚。那么这个迦旃延尊者给他受了戒,当然他也给他说这个四念处,他就是用功修行。用功就是在山里面树下坐,修这四念处;修修的,这时候国王来了,来了带了很多的女人,就是各处跑,看这个树上的花也好,这里跑,走走的,看好了。这国王疲倦了,就在那里休息睡着觉了,他这些女人不睡觉,也是各处跑,各处跑,就看见这个比丘,看这年轻的比丘坐在那里静坐,就围着一边请他说法。那么在说法的时候,忽然这国王睡觉醒了,就过来了,一看这比丘很庄严,又是年轻人,这国王也是学过佛法,就问他:『你得阿罗汉果没有』?没有!『你得三果没有』?二果没有?初果没有?没有!『你得四禅八定没有』?没有!你这个凡夫,怎么可以看女人。就是拿这个剑,拿着棒打这个打得遍身出血;而这些女人说他现在没有什么不对嘛!他就是为我们说说佛法,没有什么不对,不要打嘛!这一说他更不高兴,还是更打,打完了这国王就走了。

他遍身出血回来,就和他的这些同学,和这个师父告假要还俗,他原来是国王嘛,就要发兵要去和这个国王来报仇了。那同学也劝、师父也劝,怎么也不行,最后就是留一宿,留一宿同意了。那么这个时候,这就是摩诃迦旃延尊者的神通力叫他睡着觉,就做梦了。做梦,是做什么梦呢?就回去了,他回到自已的国土里面,就把权力拿过来了调动军队到了敌国去,和这国王作战,作战就打败战了。被国王抓起来了,抓起来,就是放在一个高杆上要射箭,要杀他的时候,他这个时候,正在这时候,受苦恼的时候,摩诃迦旃延尊者从旁边走过去。哎呀!师父啊!救命!是这样子。这个时候,这个摩诃迦旃延尊者,从手指头放光,放光,他就醒了。其实他也根本没有睡觉,他还是照旧叫救命,这时候迦旃延尊者又是用神力警觉他,他算是醒过来了,是明白了。是作梦,并没有回到家去,回到国家去伐兵作战,没有。但是这个心的恨,还是不能完,那么这时候,迦旃延尊者就开示他,人生如梦,不是真的。但是你做这个梦是真实的,你若回去就是这样子,所以不要回去了。这么一讲,总算是停下来了。

所以这上面说「或由威神」能使你做梦。尤其是我们出家人,连在家居士也在内,你若用功修行,常常有佛菩萨的威神而有梦,常常这样子。佛菩萨威神在做梦里面常会为你说法,说法当然有的时候,也可能像经论上这样说法;有时候不是的,不是这样,不是这样说法的,那就会有。我给你说个我的梦。唉呀!这个梦我感觉很有意思。就是我有一次出去看房子要买地,看房子。很对不住!我们应该说正法,说我的梦?(但是这个梦有点意思。)看房子!看了房子,我感觉满意就想买,想买。然后就到时候就休息了,休息了就做个梦,做梦就看见我欢喜要买那个地方,出现一件事,出现什么事呢?就像报纸上就是投这个原子弹,发出那个菌状的云,就出现这个境界,做这个梦。做梦我就醒了,哦!这梦的意思里头说不可以买。

然后我又睡了,睡了又做个梦。做梦说是夜间,没有月光;我这个门没有关,门没有关,我就醒了。我感觉这个梦非常好。这个夜间,就是无明长夜,名之为夜间。不是说是白天、黑天的夜间,不是的。就是我们在凡夫没有断烦恼的时候,就是无明大夜。不关门是什么意思?夜间是贼活动的时候,你要关门,要关上门才可以;但是你不关门,就容易有贼来了。若在无明长夜的时候,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个门,你不关这个门,这个贼容易来,贼容易来,所以要关门;所以这等于是在说法,佛菩萨在为我说法啊!第二,这表示你妙境在无明长夜里生活,没有太阳的光明,你不知道那里是好?那里是坏?所以你要出去买地方,可要小心一点,我做这个梦。所以这我就发觉这是佛菩萨的威神,佛菩萨的慈悲也就是给我一个梦。所以「或由威神,而发昏梦」,所以我说这个梦是这样意思。那各位用功修行的时候,你要注意你的梦,注意你的梦的,你的梦会告诉你消息,告诉你这个修行有功德了,他可能在梦里面赞叹你;但是那个赞叹不是一般的,这个很明显的这个赞叹,就是你要去思惟一下的;也可能呵斥你,你有犯什么错误了,他在那个梦那个地方,来呵斥你一下,呵斥你几句。或者你什么不对,告诉你怎么样,各式各样的情形的,就是你自已才知道,别人不知道的。

所以「或由威神,而发昏梦」是这样子。当然也有的人并不是什么修行人,但是也会有一些这个好的梦,那也是威神所致。威神所致呢?就是你的好朋友,或者是做了天了,或者是做了神了,你这个好朋友和你有感情,他还是关心你,到时候看见你有事情的时候给你个梦,这是真实是这样子,人是这样子。你像这个,你和那一个鬼神有仇恨,他也关心你,一看你要走运气,他就不高兴了,他就来搞你一下;和你有感情的也是一样,众生世界是这样子。所以我们做梦,由自已的生理上有问题会作梦,有的是你的善知识,或者你的恶知识使令你有梦,是这么回事。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7)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9)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二 (4)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 (3)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九 (3)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三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一 (10)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三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三 (6)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五 (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八 (6)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8)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切皆转为道用[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教诲心之明点(网络开示)[栏目:索达吉堪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栏目:谛闲法师]
 圣严法师的金钱观[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那先比丘经 第十二问 人之投生是持续旧或新神识?[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舍利弗的功德 4[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图解 -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栏目:佛说阿弥陀经图解]
 再谈定位[栏目:仁焕法师]
 佛学基础知识 三皈五戒[栏目:广超法师]
 杂宝藏经白话 拘尸弥国辅相夫妇恶心于佛佛即化道得须陀洹缘第九十五[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