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十四
 
{返回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8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七十四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三
 
辛二、第二颂摄2 壬一、颂列
 
复次,嗢柁南曰:
 摄无性知等 密意等所行 通达与随入 差别依为后
 
壬二、长行释9 癸一、摄2 子一、明五摄3 丑一、初自性
 
问:三种自性、相等五法。初自性五法中几所摄?答:都非所摄。
 
丑二、第二自性
 
问:第二自性几所摄?答:四所摄。
 
  四所摄者:谓五法中,相、名、分别、正智所摄应知。
 
丑三、第三自性
 
问:第三自性几所摄?答:一所摄。
 
  一所摄者:谓真如所摄应知。
 
子二、释妨难2 丑一、难
 
问:若依他起自性亦正智所摄,何故前说依他起自性缘遍计所执自性执应可了知?
 
  前说依他起自性等者:如前已说:问:依他起自性缘何应知?答:缘遍计所执自性执应知。(陵本七十三卷十三页5656)
 
丑二、释
 
答:彼意唯说依他起自性杂染分,非清净分。若清净分,当知缘彼无执应可了知。
 
癸二、无性3 子一、标
 
复次,三种自性,三种无自性性。
 
子二、列
 
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
 
子三、释3 丑一、遍计所执性
 
由相无自性性故,遍计所执自性说无自性。
 
丑二、依他起性2 寅一、标
 
由生无自性性故,及胜义无自性性故,依他起自性说无自性。
 
寅二、释
 
非自然有性故,非清净所缘性故。
 
丑三、圆成实性3 寅一、标
 
唯由胜义无自性性故,圆成实自性说无自性。
 
寅二、征
 
何以故?
 
寅三、释
 
由此自性亦是胜义,亦一切法无自性性之所显故。
 
  唯由胜义无自性性等者:问:前说真如不由无自性性说无自性,今此圆成实自性,何故复说唯由胜义无自性性说无自性?答:此所说义与前有别,故无相违。前说胜义无自性性,谓非胜义;今此不尔,谓是胜义,亦一切法无自性性之所显故。
 
癸三、知等3 子一、应遍知
 
问:三种自性,几应遍知?答:一切。
 
子二、应永断
 
问:几应永断?答:一。
 
  几应永断答一者:谓依他起自性应知。
 
子三、应证得
 
问:几应证得?答:一。
 
  几应证得答一者:谓圆成实自性应知。
 
癸四、隐密等3 子一、标
 
复次,由此三种自性,一切不了义经诸隐密义皆应决了。
 
子二、释
 
谓诸如来秘密语言,及诸菩萨随无量教秘密语言所有要义,皆由如是三种自性应随决了。
 
子三、例2 丑一、无生法忍2 寅一、问
 
问:如经中说无生法忍,云何建立?
 
寅二、答2 卯一、标
 
答:由三自性而得建立。
 
卯二、释
 
谓由遍计所执自性故,立本性无生忍;由依他起自性故,立自然无生忍;由圆成实自性故,立烦恼苦垢无生忍。当知此忍无有退转。
 
  当知此忍无有退转者:通说三种无生法忍应知。
 
丑二、三解脱门2 寅一、标
 
复次,三种解脱门,亦由三自性而得建立。
 
寅二、释
 
谓由遍计所执自性故,立空解脱门;由依他起自性故,立无愿解脱门;由圆成实自性故,立无相解脱门。
 
癸五、所行3 子一、遍计所执自性
 
问:遍计所执自性,何等智所行?为凡智耶?为圣智耶?答:都非智所行,以无相故。
 
  以无相故者:谓遍计所执自性,相无自性性之所摄故。
 
子二、依他起自性
 
问:依他起自性,何等智所行?答:是二智所行,然非出世圣智所行。
 
子三、圆成实自性
 
问:圆成实自性,何等智所行?答:唯圣智所行。
 
癸六、通达2 子一、举初自性
 
问:诸观行者通达遍计所执自性时,当言行于相耶?当言行于无相耶?答:若以世间智而通达时,当言行于相;若以出世智而通达时,当言行于无相。
 
子二、例余一切
 
如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当知亦尔。
 
癸七、随入2 子一、由悟随入
 
问:若观行者如实悟入遍计所执自性时,当言随入何等自性?答:圆成实自性。
 
子二、由入除遣
 
问:若观行者随入圆成实自性时,当言除遣何等自性?答:依他起自性。
 
癸八、差别3 子一、初自性摄2 丑一、遍计所执自性
 
问:遍计所执自性有几种?答:随于依他起自性中,施设建立自性、差别所有分量即如其量,遍计所执自性亦尔。是故当知,遍计所执自性无量差别。
 
丑二、遍计所执自性执2 寅一、标
 
又于依他起自性中,当知有二种遍计所执自性执。
 
寅二、列
 
一者、随觉,二者、串习习气随眠。
 
子二、第二自性2 丑一、问
 
问:依他起自性有几种?
 
丑二、答2 寅一、指无量
 
答:当知如相品类差别。
 
  当知如相品类差别者:谓相行相,品类差别种种无量,如前已说应知。(陵本七十二卷九页5586)
 
寅二、辨二种
 
复有二种依他起自性。一、遍计所执自性执所起,二、即彼无执所起。
 
  即彼无执所起者:如前已说:依他起自性,若清净分,当知缘彼无执应可了知。此应准释。
 
子三、第三自性
 
问:圆成实自性有几种?答:于一切处皆一味故,圆成实自性无有安立品数差别。
 
癸九、依止3 子一、初自性
 
问:遍计所执自性,当言何所依止?答:当言依止三事,谓相、名、分别。
 
子二、第二自性
 
问:依他起自性,当言何所依止?答:当言即依遍计所执自性执及自等流。
 
子三、第三自性
 
问:圆成实自性,当言何所依止?答:当言无所安住、无所依止。
 
辛三、第三颂摄2 壬一、颂列
 
复次,嗢柁南曰:
 若无有作业 微细等无体 生执等了知 染苦喻分别
 
壬二、长行释10 癸一、无有3 子一、无初自性过
 
问:若无遍计所执自性,当有何过?答:于依他起自性中,应无名言、无名言执;
 
  应无名言无名言执者:此中名言,谓彼随觉。名言执者,谓彼随眠。
 
此若无者,应不可知杂染、清净。
 
子二、无第二自性过
 
问:若无依他起自性,当有何过?答:不由功用,一切杂染皆应非有;此若无者,应无清净而可了知。
 
子三、无第三自性过
 
问:若无圆成实自性,当有何过?答:一切清净品皆应不可知。
 
癸二、作业3 子一、初自性
 
问:遍计所执自性能为几业?答:五。一、能生依他起自性;二、即于彼性能起言说;三、能生补特伽罗执;四、能生法执;五、能摄受彼二种执习气、麤重。
 
子二、第二自性
 
问:依他起自性能为几业?答:亦五。一、能生所有杂染法性;二、能为遍计所执自性及圆成实自性所依;三、能为补特伽罗执所依;四、能为法执所依;五、能为二执习气、麤重所依。
 
子三、第三自性
 
问:圆成实自性能为几业?答:亦五。由是二种五业对治生起所缘境界性故。
 
  二种五业对治生起等者:谓圆成实自性为所缘故,生起圣智,正能对治遍计所执自性及依他起自性二种五业故。
 
癸三、微细等3 子一、初自性2 丑一、举细粗
 
问:遍计所执自性,当言微细,当言粗耶?答:当言微细。
 
丑二、例难见等
 
如微细,难见、难了,当知亦尔。
 
  当言微细者:无始时来常所随逐故。
 
子二、第二自性2 丑一、举细粗
 
问:依他起自性,当言微细,当言粗耶?答:当言是粗。
 
丑二、出难见等
 
然难见、难了。
 
子三、第三自性2 丑一、举细粗
 
问:圆成实自性,当言微细,当言粗耶?答:当言极微细。
 
丑二、例极难见等
 
如极微细,极难见、极难了,当知亦尔。
 
  当言极微细者:甚深境界,不可思议故。
 
癸四、无体等3 子一、初自性
 
问:此三自性,几是无体,能转有体?答:一。
 
子二、第二自性
 
问:几是有体,能转有体、无体?答:一。
 
子三、第三自性
 
问:几是有体,而非能转?答:一。
 
  此三自性几是无体等者:遍计所执自性,能生依他起自性,此是无体,能转有体。依他起自性,能生所有杂染法性,能为遍计所执自性所依,此是有体,能转有体、无体。圆成实自性,圣智所行、圣智境界、圣智所缘,不为因缘生一切法,此是有体,而非能转。
 
癸五、生等3 子一、初自性
 
问:此三自性,几是不生,能生于生?答:一。
 
子二、第二自性
 
问:几是生,能生生、不生?答:一。
 
子三、第三自性
 
问:几是非生,不能生生及不生?答:一。
 
  此三自性几是不生等者:如前问答无体、有体,此应准知。
 
癸六、执无执相3 子一、初自性2 丑一、问
 
问:遍计所执自性执、无执相,云何应知?
 
丑二、答3 寅一、标
 
答:此有二种。
 
寅二、列
 
一、彼觉悟执或无执,二、彼随眠执或无执。
 
寅三、释2 卯一、觉悟执2 辰一、有执
 
若由言说假立名字,遍计诸法决定自性,当知是名彼觉悟执。
 
辰二、无执
 
若善了知唯有名者,知唯名故,非彼诸法有决定性,当知是名于彼无执。
 
卯二、随眠执2 辰一、有执
 
若未拔彼习气随眠,当知于彼有随眠执,乃至未舍习气、麤重。
 
辰二、无执
 
若永断已,当知无执。
 
子二、第二自性2 丑一、问
 
问:依他起自性执、无执相,云何应知?
 
丑二、答2 寅一、觉悟执2 卯一、有执
 
答:若由遍计所执自性觉悟执故,复遍计彼所成自性,是名初执。
 
卯二、无执
 
若善了知唯有众相,不遍计彼所成自性,是名无执。
 
寅二、随眠执2 卯一、有执
 
若于相缚未永拔者,于诸相中有所得时,名第二执。
 
  依他起自性执无执相等者:此中执无执相,应知亦如遍计所执自性有其二种。谓彼觉悟执或无执,及彼随眠执或无执。此说依他起觉悟执,是名初执;彼随眠执,名第二执。
 
卯二、无执
 
若于相缚已永拔者,于无相界正了知故,于相无得,或于后时如其所有而有所得,当知无执。
 
  或于后时如其所有而有所得者:谓后得智,如实了知诸行如幻,有所得相故。
 
子三、第三自性2 丑一、问
 
问:圆成实自性执、无执相,云何应知?
 
丑二、答2 寅一、标无执
 
答:此无有执,此界非执安足处故。
 
寅二、简有执
 
若于此界未得、未触、未作证中,起得、触、证增上慢者,当知即是遍计所执,及依他起自性上执。
 
癸七、了知3 子一、遍计所执自性
 
问:遍计所执自性,当云何知?答:当正了知唯有其名、唯遍计执,无相、无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本来寂静、自性涅槃,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系、非离系,非缚、非解脱,非苦、非乐、非不苦不乐,唯是一味,遍一切处皆如虚空。以如是等无量行相,应正了知遍计所执自性。
 
子二、依他起自性2 丑一、问
 
问:依他起自性,当云何知?
 
丑二、答2 寅一、举有为事3 卯一、标
 
答:当正了知,一切所诠有为事摄。
 
卯二、征
 
云何一切所诠事耶?
 
卯三、列
 
所谓蕴事,界事,处事,缘起事,处非处事,根事,业事,烦恼事,随烦恼事,生事,恶趣事,善趣事,产生事,色类事,
 
  产生事色类事者:谓于人中,三处现前得入母胎,乃至生位,名产生事。剎帝利等四众差别,名色类事。
 
四大王众天事,乃至他化自在天事,梵众天事,乃至色究竟天事,空无边处事,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事,随信行事,随法行事,顺决择分善根事,见道事,修道事,预流果事,乃至阿罗汉果事,独觉事,等正觉事,灭想受事,到彼岸事,念住事,乃至道支事,静虑、无量、无色定事,修想事,修随念事,解脱、胜处、遍处事,力、无所畏、愿智、不护、念住、大悲、永害习气、诸相随好、一切种妙智、一切不共佛法事。
 
寅二、喻有为相
 
又当了知同于幻、梦、光影、谷响、水月、影像及变化等,犹如聚沫、犹如水泡、犹如阳焰、犹如芭蕉,如狂、如醉、如害、如怨,如饮尿友,喻如假子,喻毒蛇箧,
 
  犹如聚沫等者:摄异门分说:色如聚沫,受喻浮泡,想同阳焰,行类芭蕉。如彼释义应知。(陵本八十四卷九页6377)
 
是空、无愿、远离、无取、虚伪、不坚,如是等类差别无量。
 
  虚伪不坚者:摄异门分说:虚者,空无我故。伪者,不净故。不坚者,无常故。(陵本八十四卷九页6377)
 
子三、圆成实自性2 丑一、问
 
问:圆成实自性,当云何知?
 
丑二、答2 寅一、指先所说
 
答:当正了知,如先所说差别之相,所谓真如、实际、法界,如是等类无量差别。
 
  如先所说差别之相等者:谓如前说:若真如、若实性、若谛性、若无颠倒性、若不颠倒性、若无戏论界、若无相界、若法界、若实际,如是等是真如差别。(陵本七十二卷十页5592)
 
寅二、辨余无量
 
复当了知所余差别。谓无形色、不可覩见、无所依住、无所攀缘、不可显现、不可了别、不可施为、不可宣说、离诸戏论、无取无舍,如是等类差别无量。
 
癸八、染苦2 子一、举染3 丑一、初自性
 
问:此三自性,几自非染,能令他染?答:一。
 
丑二、第二自性
 
问:几唯自染?答:一。
 
丑三、第三自性
 
问:几自清净,令他清净?答:一。
 
子二、例苦
 
如染,当知苦亦尔。
 
  此三自性几自非染等者:如文次第,配属三种自性应知。遍计所执自性,由相无自性性,说彼非染。余文易了。
 
癸九、喻3 子一、初自性喻
 
问:遍计所执自性以何为喻?答:譬如虚空。
 
子二、第二自性喻
 
问:依他起自性以何为喻?答:如害如怨。
 
子三、第三自性喻
 
问:圆成实自性以何为喻?答:譬如无尽大宝伏藏。
 
癸十、分别3 子一、初自性
 
问:遍计所执自性由何故遍计?答:由依他起自性故。
 
子二、第二自性
 
问:依他起自性由何故依他?答:由因缘故。
 
子三、第三自性
 
问:圆成实自性由何故圆成实?答:由一切烦恼众苦所不杂染故,又由常故。
 
己三、无分别慧2 庚一、问4 辛一、指前
 
问:如说能取真实义慧是无分别,云何应知无分别相?
 
辛二、诘由
 
为由不作意故?为由超过彼故?为由无所有故?为由是彼性故?为由于所缘境作加行故?
 
  为由不作意故等者:摄大乘论说:无分别智离五种相以为自性。一、离无作意故;二、离过有寻有伺地故;三、离想受灭寂静故;四、离色自性故;五、离于真义异计度故。离此五相,应知是名无分别智。(摄大乘论三卷八页31,147b)与此文义大同。世亲有释,随应当知。(摄论世亲释八卷十页31,363c)
 
辛三、举过5 壬一、由无作意
 
若由无作意故者,彼与如理作意相应不应道理,熟眠、狂醉应成此过。
 
壬二、由超过彼
 
若由超过彼故者,云何不与圣教相违,如说三界所有诸心心所皆是分别?
 
壬三、由无所有
 
若由无所有故者,云何此慧非成非心所?
 
壬四、由是彼性
 
若由是彼性故者,云何此慧非成色自性,及非贯达相?
 
壬五、由作加行
 
若由于所缘境作加行故者,云何不谤无分别慧离加行性?
 
辛四、总征
 
若如是等皆不应理,云何当知无分别慧?
 
庚二、答3 辛一、标
 
答:于所缘境离加行故。
 
辛二、释2 壬一、释离分别
 
此所缘境离有无相诸法真如,即此亦是离诸分别。
 
壬二、释能照取
 
由先势力所引发故,虽离加行,若于真如等持相应妙慧生时,于所缘相能现照取。
 
辛三、结
 
是故此慧名无分别。
 
戊五、威力品2 己一、结前
 
如是已说真实义分决择。
 
己二、正释3 庚一、标
 
由五因缘,当知菩萨所有威德不可思议。
 
庚二、征
 
何等为五?
 
庚三、列
 
一者、菩萨所有威德,超过一切寻思境故;二者、菩萨所有威德,世间譬喻不可得故;三者、菩萨所有威德,唯系属善磨莹心故;四者、菩萨所有威德,与不定地心一向不同分故;五者、菩萨所有威德,一向系属定地心故。
 
戊六、成熟品3 己一、举十法行3 庚一、标
 
复次,于大乘中有十法行,能令菩萨成熟有情。
 
  有十法行等者:如下自释,一、书持,二、供养,三、施他,四、听闻,五、玩读,六、领受,七、讽诵,八、为他开示,九、思量观察,十、随入修相。如是十法次第应知。
 
庚二、征
 
何等为十?
 
庚三、列
 
谓于大乘相应菩萨藏摄契经等法,书持、供养、惠施于他、若他正说恭敬听闻、或自玩读、或复领受、受已广音而为讽诵、或复为他广说开示、独处空闲思量观察、随入修相。
 
己二、问答决择3 庚一、能生福德道
 
问:如是十种法行,几是能生广大福德道?答:一切。
 
庚二、加行道
 
问:几是加行道?答:一。谓第九。
 
庚三、净障道
 
问:几净障道?答:一。谓第十。
 
己三、略不说余
 
如是种类余决择文,更不复现。
 
戊七、菩提品2 己一、大菩提2 庚一、标指
 
复次,如闻所成地摄大乘中,说大菩提由五种相,应当了知。谓自性故、功能故、方便故、转故、还故。而未分别,今当解释。
 
  如闻所成地摄大乘中说大菩提等者:本地分中闻所成地说:复有五相大菩提。谓自性故、功能故、方便故、转故、还故。(陵本十三卷十六页1135)
 
庚二、别释5 辛一、自性2 壬一、征
 
云何大菩提自性?
 
壬二、释2 癸一、转依2 子一、总标列
 
谓胜声闻、独觉转依。当知此转依,复有四种相。一、生转所依相,二、不生转所依相,三、善观察所知果相,四、法界清净相。
 
  生转所依相等者:生谓生起,转谓随转。与此相违,名不生转。大菩提自性,为出世间道生转所依,为一切烦恼及诸习气不生转所依;由善观察所知为因,而得大菩提自性,故此转依,是善观察所知果相。如下自释,易可了知。
 
子二、随别释4 丑一、生转所依相2 寅一、标举
 
生转所依相者,谓佛相续出世间道生转所依。
 
寅二、反成
 
若不尔,不得此转依,此道应当不生不转。若远离彼而有此事,未转依时先应有此。
 
丑二、不生转所依相2 寅一、标举
 
不生转所依相者,谓一切烦恼及诸习气不生转所依。
 
寅二、反成
 
若不尔,不得此转依,一切烦恼及诸习气便有众缘和合,不生不转应不可得。
 
丑三、善观察所知果相2 寅一、标举
 
善观察所知果相者,谓此转依是善通达所知真实、所知真如果。
 
寅二、反成
 
若不尔,诸佛自性应更观察、更有所断、更有所灭。
 
丑四、法界清净相2 寅一、标举
 
法界清净相者,谓此转依已能除遣一切相故,是善清净法界所显。
 
寅二、反成
 
若不尔,此应无常,应可思议。然此转依是常住相,不可思议。
 
癸二、不可思议2 子一、五无二相2 丑一、总标列
 
复次,此不可思议说名无二,由五种相应当了知。一、由自性故;二、由处故;三、由住故;四、由一性异性故;五、由成所作故。
 
丑二、随别释5 寅一、由自性2 卯一、征
 
云何由自性故不可思议?
 
卯二、释2 辰一、即离3 巳一、五蕴
 
谓或即色,或离色,如是不可思议;或即受、想、行、识,或离受、想、行、识,如是不可思议。
 
巳二、四大
 
或即地界,或离地界,如是不可思议;或即水界、火界、风界,或离水界、火界、风界,如是不可思议。
 
巳三、六处
 
或即眼处,或离眼处,如是不可思议;或即耳、鼻、舌、身、意处,或离耳、鼻、舌、身、意处,如是不可思议。
 
辰二、有无
 
或有,或非有,如是不可思议。
 
寅二、由处2 卯一、征
 
云何由处故不可思议?
 
卯二、释3 辰一、界
 
谓或在欲界,或离欲界,如是不可思议;或在色界、无色界,或离色界、无色界,如是不可思议。
 
辰二、趣
 
或在人中,或离人中;或在天上,或离天上;如是不可思议。
 
辰三、方所
 
或在东方,或离东方;或在南西北方上下方维,或离南西北方上下方维;如是不可思议。
 
寅三、由住2 卯一、征
 
云何由住故不可思议?
 
卯二、释4 辰一、现法乐住
 
谓安住如是如是色类乐住,如是不可思议。
 
辰二、奢摩他住
 
安住如是如是色类奢摩他住,如是不可思议。
 
辰三、有心无心住
 
安住有心住,如是不可思议;安住无心住,如是不可思议。
 
辰四、圣等三住
 
安住如是色类圣住,如是不可思议;安住如是色类天住、梵住,如是不可思议。
 
  安住如是如是色类乐住等者:此中色类,显扬译为状貌。谓余补特伽罗,安住现法乐住诸静虑中,由善取相,有多状貌差别可得。如来不尔,非有如是如是状貌可得,极自在故。
 
寅四、由一异性
 
云何一性异性不可思议?谓一切佛同安住一无漏界中,为是一性、为是异性,如是不可思议。
 
寅五、由成所作
 
云何成所作故不可思议?谓如是如是如来,同界、同智、势力、勇猛,住无漏界,依此转依,能作一切有情义利,如是不可思议。
 
  同界同智等者:诸佛如来其性平等,是名同界。智慧、势力、威德平等,是名同智、势力、勇猛。依显扬文,故作是释。(显扬论八卷三页31,517b)
 
子二、明二因缘2 丑一、标
 
此复二因缘故,当知不可思议。
 
丑二、释2 寅一、第一因缘
 
谓离言说义故,及过语言道故,不可思议。
 
寅二、第二因缘
 
又出世间故,无有世间能为譬喻,是故不可思议。
 
辛二、功能3 壬一、征
 
云何功能?
 
壬二、释
 
谓若略说,有十自在,说名功能。谓寿自在等。
 
壬三、指
 
如本地分已说。
 
  谓寿自在等者:此中等言,等取心自在、众具自在、业自在、生自在、胜解自在、愿自在、神力自在、智自在、法自在,是名十种自在。本地分中已说其相应知。(陵本四十八卷十七页3867)
 
辛三、加行4 壬一、征
 
云何加行?
 
壬二、标
 
谓若略说,有四种化,说名加行。
 
壬三、列
 
一、未成熟有情令成熟故,作菩萨行化。二、已成熟有情令解脱故,于三千大千世界百拘胝赡部洲中,同于一时方便摄受如来之化。三、即为彼所化有情作声闻化。四、即为彼所化有情作独觉化。
 
壬四、结
 
当知一切诸佛世尊,于此四种变化事中,遍十[1]方界功能无碍。
 
辛四、转4 壬一、征
 
云何为转?
 
壬二、标
 
当知此转略有二种。
 
壬三、列
 
一、权时转,二、毕竟转。
 
壬四、释2 癸一、权时转
 
权时转者,谓诸有情乃至未成熟、未解脱来,诸佛世尊有变化转。
 
癸二、毕竟转
 
毕竟转者,谓如无尽不可思议诸佛自性大光明转,如是能作一切有情所作事转。
 
辛五、还4 壬一、征
 
云何为还?
 
壬二、标
 
当知此还亦有二种。
 
壬三、列
 
一、权时还,二、毕竟还。
 
壬四、释2 癸一、权时还
 
权时还者,谓所化有情已成熟、已解脱故,从此无间,诸佛世尊现般涅槃,非毕竟灭。
 
癸二、毕竟还
 
毕竟还者,当知烦恼及诸习气毕竟尽故,彼所依处众苦亦尽。
 
己二、如来3 庚一、赞叹饶益2 辛一、征
 
云何能赞叹者,于如来所能作饶益?
 
辛二、释2 壬一、总标所以
 
谓随所赞叹但行自利,非由赞叹于如来所有异所作,犹如造瓶。何以故?如来隐善,极少欲故。
 
  非由赞叹等者:谓诸如来,不由赞叹而生欣喜,由藏覆善,极少欲故。能赞叹者赞叹如来,但行自利,非如世间造瓶等物,由士夫力而得增益,有异所作,故取为喻。
 
壬二、释其差别2 癸一、二希奇法3 子一、标
 
复有二种于如来所称扬赞叹甚希奇法。
 
子二、列
 
一、令赞叹者纯行自利,生无量福;二、于远离一切所求诸如来所而作饶益。
 
子三、释
 
谓于如来所如如赞叹,如是如是摄受自利;如如摄受自利,如是如是名以供养摄受如来。由此因缘,生极广大无尽福聚。
 
癸二、如来二事
 
又诸如来有二种事。一、不可意事,二、可意事。
 
  又诸如来有二种事等者:谓诸有情不行自利,是名如来不可意事。若能赞叹摄受自利,是名如来可意事。
 
庚二、六相功德3 辛一、标
 
复次,由六种相,当知略摄如来功德。
 
辛二、列
 
一、圆满,二、无垢,三、不动,四、无等,五、能作有情利益事业,六、功能。
 
辛三、释6 壬一、圆满
 
云何圆满?谓诸如来成就三界及出世间一切功德。彼出世间所有功德,超过一切语言行路,是故如来一切歌咏所不能及。由此因缘,弥应赞叹。
 
  成就三界及出世间一切功德者:摄异门分说:言第一者,于欲行善得圆满故。所言尊者,于色行善得圆满故。所言胜者,无色行善得圆满故。所言上者,超过一切三界世间善圆满故。言无上者,出世间善得圆满故。(陵本八十三卷四页6285)由是当知如来一切功德圆满差别。
 
壬二、无垢2 癸一、征
 
云何无垢?
 
癸二、释2 子一、标无七垢
 
谓诸功德有七种垢。一、欲,二、见,三、疑,四、慢,五、憍,六、随眠,七、悭。彼于如来一切永无。
 
子二、征释一一7 丑一、无欲
 
何以故?由诸如来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谓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
 
丑二、无见
 
又于此德无执着见。
 
丑三、无疑
 
又于此德无有疑惑为功德耶?为过失耶?
 
丑四、无慢
 
又不以己[2]所有功德与他校量。
 
丑五、无憍
 
又不观己[3]所有功德,憍醉掉举,生欣生喜。
 
丑六、无随眠
 
非彼功德为诸烦恼之所随眠,永害烦恼并习气故。
 
丑七、无悭
 
又于功德无悭吝心,谓勿令他同所证得。
 
壬三、不动
 
云何不动?谓诸外道不能动故,一切魔军不能动故,一切盗贼不能夺故,一切亲属不能坏故,一切国王不能坏故,火水风大不能变故,寿命虽尽亦无退故。由诸如来功德无尽,是故不动。
 
  云何不动等者:能摧一切外道异论,能伏诸魔大力军众,是即初二不能动义。所余诸义,为显功德依内缘生,不为他所劫夺,是故说言一切盗贼不能夺故,乃至火水风大不能变故。又显如是功德,可从今世持往后世,由是说言寿命虽尽亦无退故。义如本地分中,圣财所生乐释。(陵本五卷二页319)又复大乘转依,于一切法转得内缘自在,由是如来功德无有退义。
 
壬四、无等
 
云何无等?谓诸如来所有功德,极广大故、极尊胜故、极众多故、大威力故,若净不净一切有情无与等者,是故无等。
 
壬五、作利他事
 
云何能作有情利益事业?谓舍所得广大无罪所有安乐,方便示现利他加行,是故能作利益他事。
 
  谓舍所得广大无罪所有安乐者:义显不住涅槃应知。
 
壬六、功能
 
云何功能?谓于所作利有情事,不待作愿而圆证故,彼加行智为亲属故,于彼恒时而专志故。
 
庚三、料简归依2 辛一、正简因缘2 壬一、总标列
 
复次,由五因缘,当知诸天非所归依。何等为五?一、由形相故;二、由自性故;三、由作业故;四、由法尔故;五、由因果故。
 
壬二、随别释5 癸一、由形相2 子一、简诸天
 
云何诸天由形相故,非所归依?谓由不现见,无交议故;由形暴恶,有怖畏故;由习放逸,有贪爱故;由舍利他,无悲愍故;由不了知作与不作,于真实义不通达故。
 
子二、显如来2 丑一、正辨形相
 
云何如来由形相故,是真归依?谓由现见,有交议故;由形憺怕,无怖畏故;由无纵逸,离贪爱故;由常不舍利有情事,有悲愍故;由善了知作与不作,于真实义善通达故。
 
丑二、别广五相3 寅一、标
 
复由五相,唯有如来是真归依。
 
寅二、征
 
何等为五?
 
寅三、列
 
一、为利益一切有情取菩提故;二、能善转正法眼故;
 
  能善转正法眼故者:谓诸如来善转*轮,能令所化生圣慧眼故。摄事分中广释其相。(陵本九十五卷十页7152)
 
三、于恩怨诸有情所等心利故;四、舍一切家宅、亲属摄受贪爱,根寂静故;五、能善解一切疑故。
 
癸二、由自性2 子一、简诸天
 
云何诸天由自性故,非所归依?谓彼诸天漏所随故,性非调善,能调御他不应道理。
 
子二、显如来
 
如来永离一切漏故,其性调善,故能调御一切有情。
 
癸三、由作业2 子一、简诸天
 
云何诸天由作业故,非所归依?谓彼诸天受用诸欲安住为业,损害有情恶业可得。
 
  损害有情恶业可得者:谓彼诸天,或时战诤,或行驱摈,如本地分别释其相应知。(陵本四卷十三页301)
 
子二、显如来
 
如来广大无垢静虑安住为业,能作有情利益为业。
 
癸四、由法尔2 子一、征
 
云何诸天由法尔故,非所归依?
 
子二、释2 丑一、标依自力
 
谓诸世间及出世间吉祥盛事,一切皆依自功力故。
 
丑二、斥非他力
 
若离功力,虽于诸天极申敬事,亦不能得。虽不敬事,但作功力必能得故。
 
癸五、由因果2 子一、征
 
云何诸天由因果故,非所归依?
 
子二、释2 丑一、诘由
 
谓诸天身为由能感天业所得?为由供养诸天故得?为无因得?
 
丑二、难非3 寅一、由天业得
 
若由能感天业得者,但应归依自所作业,非彼诸天。
 
寅二、由无因得
 
若无因得,应归无因,不应归天。
 
寅三、由供天得2 卯一、转诘
 
若由供养诸天故得,此诸天身,为当但用供养为因?为天?为俱?
 
卯二、别非3 辰一、唯供养
 
若唯供养,天应唐捐,随所供养应感天身。
 
辰二、但由天
 
若但由天,供养徒设,虽不供养,天应令彼获得天身。
 
辰三、俱由二2 巳一、设计
 
若言俱由,谓以供养摄降诸天,随所思愿皆令果遂。
 
巳二、出过2 午一、标不定
 
若尔,七种所思果遂不决定故,不应道理。
 
午二、列七种
 
谓供养缘于所摄受,诸信解者于信解缘,于信解事,于能往趣最胜天身,于能果遂最胜富乐,于能灭坏阿素洛等所有怨敌,及于徙没。
 
  七种所思果遂不决定者:显扬论中,别列七种。一、于供养缘摄受;二、于信解缘摄受;三、于信解彼者,发起信解,能感最胜天神自体;四、于能感最胜所受富乐;五、于摧坏阿素洛等怨敌;六、于出生;七、于终殁。(显扬论六卷十五页31,511b)此应准释。谓供养为缘,不定为天所摄受故。信解为缘,不定为天所摄受故。信解彼天,不定能感最胜天神自体故;不定能感最胜所受富乐故;不定摧坏阿素洛等怨敌故;不定出现生天趣故;生彼趣已不定常住,还当终殁故。
 
辛二、别广清净2 壬一、标列四种
 
复次,有四清净。一、名清净,二、语清净,三、自性清净,四、形相清净。
 
壬二、别显形相
 
又此形相有大威德,断诸疑网,能善记别,难化能化,天人所归,善能诲导,证出离性,制诸外道。
 
  有四清净等者:如来略有十种功德名号,当知是名清净。如来所说十二分教,当知是语清净。永离诸漏,其性调善,当知是自性清净。由如前说现见等相,当知是形相清净。
 
戊八、力种性品3 己一、具多胜解摄2 庚一、总辨假实2 辛一、辨2 壬一、假2 癸一、征
 
复次,云何当知色等想事、色等施设是假名有,非实物有?
 
癸二、释
 
谓诸名言熏习之想所建立识,缘色等想事计为色等性,此性非实物有,非胜义有。
 
  缘色等想事等者:当知此中,缘色等想事,是依他起自性;计为色等性,是遍计所执自性。
 
是故如此色等想法非真实有,唯是遍计所执自性,当知假有。
 
壬二、实
 
若遣名言熏习之想所建立识,如其色等想事缘离言说性,当知此性是实物有、是胜义有。
 
辛二、指
 
此中道理言论成立,如菩萨地应知。
 
  如菩萨地应知者:如本地分广显诸法离言自性道理应知。(陵本三十六卷十四页2966)
 
庚二、别显二性2 辛一、言说自性2 壬一、标无生灭
 
若诸名言熏习之想所建立识,缘遍计所执自性为境,即说此性非内、非外、非二中间,少有可得,非已生、非当生、非正生,非已灭、非当灭、非正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壬二、征释所以
 
何以故?此唯假有,非胜义有故。
 
辛二、离言法性2 壬一、标生灭
 
若离名言诸法自性,当知此性凡夫所生邪执为缘,已生、当生、正生,已灭、当灭、正灭。
 
壬二、辨染净
 
若未永断、未遍知,便成杂染;若已永断、已遍知,乃成清净。
 
己二、求闻正法摄2 庚一、四法摄3 辛一、标
 
复有四法,能令菩萨摄正多闻。
 
辛二、列
 
谓多闻持、多闻证、多闻果、多闻净。
 
辛三、配
 
如其次第,菩提愿、事善友、思择力、住空闲,应知其相。
 
  复有四法等者:此中四法,谓即菩提愿、事善友、思择力、住空闲。如其次第,能令菩萨摄受多闻持、多闻证、多闻果、多闻净。如是一切,名正多闻。如所闻法,念无忘失,名多闻持。如所闻法,慧能趣证,名多闻证。如所闻法,能正思惟,名多闻果。如所闻法,随入修相,名多闻净。
 
庚二、问答辨7 辛一、意乐界
 
问:诸菩萨意乐界云何?答:于诸佛法信解有性所显故。
 
辛二、增上意乐界
 
问:诸菩萨增上意乐界云何?答:于诸佛法信解有德所显故。
 
辛三、胜解界
 
问:诸菩萨胜解界云何?答:于诸佛法信解可得所显故。
 
  诸菩萨意乐界等者:谓于诸佛及所说法实事理中信解实有,当知是名菩萨意乐界。若于诸佛及所说法真实方便信解有德,当知是名菩萨增上意乐界。若于诸佛及所说法深心希望信解可得,当知是名菩萨胜解界。如是三种差别,皆由信增上力之所显故。
 
辛四、愍
 
问:诸菩萨愍云何?答:于苦现前诸有情所随生愍伤故。
 
辛五、悲
 
问:诸菩萨悲云何?答:于苦因现前诸有情所随生悲哀故。
 
辛六、慧
 
问:诸菩萨慧云何?答:于所知境通达如所有性故。
 
辛七、智
 
问:诸菩萨智云何?答:于所知境通达尽所有性故。
 
己三、于法正思摄
 
复有三种思惟过患。谓不究竟思惟、非处思惟、颠倒思惟。
 
  复有三种思惟过患等者:本地分中,说诸菩萨于法正思有八种相。(陵本三十八卷十八页3159)与彼相违,当知是名思惟过患。今略说三,总摄彼故。
 
戊九、施等品2 己一、广说施戒2 庚一、施2 辛一、总标
 
复次,如诸菩萨所行惠施,当知此施由七种相乃得清净。谓施物清净、戒清净、见清净、心清净、语清净、智清净、垢清净。如是清净,当知一切皆有十相。
 
辛二、随释7 壬一、施物清净
 
云何施物清净十相?一、广大施,谓众多差别故。
 
  众多差别故者:谓诸菩萨以一切种一切内外所有施物,施诸众生故。
 
二、平等施,谓无增无减故。
 
  无增无减故者:谓诸菩萨其心平等,不堕朋党,于怨亲中悲心等施,由是因缘,彼所施物亦无增减。
 
三、应时施,谓当彼所乐故。四、上妙施,谓色等具足故。五、清净施,谓非不净物所杂秽故。六、如法施,谓无罪相应故。七、随乐施,谓随求者所爱乐故。八、利益施,谓随彼所宜故。九、或顿或渐施,谓观彼求者故。十、无间施,谓无断绝故。
 
壬二、戒清净
 
云何戒清净十相?一、发勤精进所获财物而用惠施;
 
  发勤精进所获财物而用惠施者:本地分说:又诸菩萨,若现无有可施财物,先所串习彼彼世间工巧业处作意现前,少用功力,多集财宝,施诸众生。(陵本三十九卷十一页3209)此应准释。
 
二、自手臂力所致财物而用惠施;三、离垢污物而用惠施;四、如法而施;五、如法所得而用惠施;六、息除诸恶而行惠施;
 
  息除诸恶而行惠施者:本地分说:又诸菩萨不损恼他而行惠施。谓不诃骂、捶打、恐怖、毁辱、缚害、拘禁、斫刺、驱摈于此,而施于彼。(陵本三十九卷八页3202)此应准释。
 
七、调伏诸根而行惠施;
 
  调伏诸根而行惠施者:本地分说:调伏悭吝垢而行惠施,调伏积藏垢而行惠施。调伏悭吝垢者,谓舍财物执着。调伏积藏垢者,谓舍受用执着。(陵本三十九卷十八页3228)此应准释。
 
八、殷重恭敬而行惠施;九、自手而施;十、于己[4]仆从先行恩养,然后惠施他来求者。
 
壬三、见清净
 
云何见清净十相?一、不计度我能行施、施为我所而行惠施;二、不将己[5]校量于他,谓我是胜、是等、是劣而行惠施;三、不观他当有反报而行惠施;四、不观察当来有胜殊妙富乐而行惠施;
 
  不观察当来有胜殊妙富乐等者:谓诸菩萨不依帝释、魔王、轮王、自在等果而行惠施故。
 
五、不观施全无有果而行惠施;六、不观施不相似果而行惠施;
 
  五不观施全无有果等者:本地分说:又诸菩萨,如实了知一切品类所行布施,一切品类施果异熟,深生信解,不由他缘、非他所引而行布施。谓施饮食能感大力,施诸衣服能感妙色,施诸车乘能感快乐,施诸灯明能感净眼,如是等类广说应知。(陵本三十九卷七页3199)此说第五、第六见清净相,随其总别配释应知。
 
七、不观施有颠倒果而行惠施;八、不观杀害为伴侣善而行惠施;九、不观奇变吉祥之相而行惠施;十、不为世间声誉称赞而行惠施。
 
  七不观施有颠倒果等者:本地分说:又诸菩萨,不由恶见妄有执取而行惠施,谓如广大暴恶祠祀。不计杀生布施为法,亦不妄取吉祥瑞应相应相状而行惠施。(陵本三十九卷七页3198)此说第七、第八、第九见清净相,如次配释应知。
 
壬四、心清净2 癸一、征起
 
云何心清净十相?
 
癸二、列释10 子一、怜爱心
 
一、怜爱心而行惠施,谓任自性于诸有情。
 
子二、珍宝心
 
二、珍宝心而行惠施,谓于施所。
 
  谓于施所者:谓若是处应行惠施,是名施所。于彼施所行惠施时,住福田觉,名珍宝心而行惠施。
 
子三、平等心
 
三、平等心而行惠施,谓于怨亲及中庸所。
 
子四、调伏垢心3 丑一、标
 
四、调伏垢心而行惠施。
 
丑二、释
 
谓于悭垢及蓄积垢。
 
丑三、广
 
当知不施于他名为悭垢,自不受用名蓄积垢。
 
子五、欣乐心2 丑一、标
 
五、欣乐心而行惠施。
 
丑二、广
 
谓由七相。一、于未来求者发喜乐心故;二、于已来求者,初见便生净信心故;
 
  初见便生净信心者:暂见彼已,深生信忍,乐行惠施故。
 
三、于正施时生悦豫心故;四、生静定心故;
 
  生静定心故者:谓了知行施,即是离欲清净资粮故。
 
五、生无足心故;
 
  生无足心故者:本地分说:又不狭劣而行惠施。谓财虽少,尚广心施,何况财多。(陵本三十九卷八页3201)此应准释。
 
六、生不恼害意趣心故;七、施已无追悔心故。
 
子六、忍辱心
 
六、忍辱心而行惠施,谓于求者强遮障中能堪忍故,及无厌倦故。
 
  忍辱心而行惠施等者:谓若求者于菩萨所为损恼时,此增上力,障自恣求,菩萨于彼心能堪忍,亦无厌倦而行惠施故。
 
子七、慈心
 
七、以慈心而行惠施,谓于恼害者。
 
子八、悲心
 
八、以悲心而行惠施,谓于有苦者。
 
子九、喜心
 
九、以喜心而行惠施,谓于有功德者。
 
子十、舍心
 
十、以舍心而行惠施,谓于亲友所。
 
壬五、语清净
 
云何语清净十相?一、先于施物恣彼乞者。二、彼若至时称善来进。三、远离颦蹙,平面而视,舒颜含笑,先言问讯。四、以柔软言共申谈论,安慰乞者。五、从此无间,言当施汝可爱财物,欣庆斯施。六、正发施言:吾今惠汝。七、彼若遮障,从容分布不出粗言。八、于乞求者若对、若背,不毁不訾,亦无论说。九、若无施物,正言辞谢,许得随与。十、于乞求者,终不对面呵责、驱逐、轻笑、戏弄,亦不令其改容怀愧。
 
壬六、智清净3 癸一、征
 
云何智清净十相?
 
癸二、列
 
一、由惠施智清净,二、由求者智清净,三、由施物智清净,四、由施加行智清净,五、由以施成熟有情智清净,六、由方便善巧智清净,七、由诸欲过患智清净,八、由除垢智清净,九、由于友远离摄受智清净,十、由隐覆六方智清净。
 
癸三、释10 子一、由惠施
 
一、由惠施智清净者,谓于施异名、于施体相、于施训辞、于施差别,皆如实知而行惠施。
 
  于施异名等者:本地分说:又诸菩萨于一切施,谓法施、财施、无畏施。若异门、若体相、若释名、若因果差别,如实了知而行惠施。(陵本三十九卷十四页3216)与此义同,前文已释,此应准知。
 
子二、由求者2 丑一、知所乐
 
二、由求者智清净者,谓于一切有情,皆住福田觉而行惠施,于诸胜劣、有得有失、怨恩等所能善了知,随来求者所乐差别而行施故。
 
丑二、恣自取
 
又先以诸所施财物,遍于一切有情之类意乐而舍,若诸求者自然取时,皆生随喜。
 
子三、由施物4 丑一、由工巧智
 
三、由施物智清净者,谓于一切工巧业处智善巧故,速疾能集所有财物而用惠施。
 
丑二、由善根摄
 
或由善根之所摄受,谓于前生、或现法受所感财物而用惠施。
 
丑三、由神通等
 
或发神通、或由法受所致财物而用惠施。
 
  或由法受所致财物者:谓由手臂力,依自勤劬,受现法苦所致财物故。
 
丑四、由他积集
 
或他积集所有财物而用惠施,如劝导他,或任彼务。
 
  如劝导他或任彼务者:为调伏他悭吝种子劝行惠施,名劝导他。他行惠施修福业时,躬诣其所,翘勤无惰,起策具足,深心欢喜,随力随能身助、语助,令施求者得善满足,名任彼务。义如本地分说。(陵本三十九卷十一页3210)
 
子四、由施加行2 丑一、令无劳倦
 
四、由施加行智清净者,谓于施加行能善了知,不令求者身心劳倦,自心无染而行惠施。
 
丑二、善能分布2 寅一、举施所
 
善能分布施来求者,施贫匮者、施无依者、施恶行者、施妙行者、施自仆从。
 
寅二、说随应
 
谓若贫乏、中财、大财,随其所应,如轨行施,非不如轨。
 
子五、由施成熟有情2 丑一、共他施
 
五、由施成熟有情智清净者,谓善了知施能成熟诸有情已而行惠施,以所施物与诸大众普共行施,亦令大众生无量福。
 
丑二、令他施2 寅一、辨差别3 卯一、于贫穷乐施者
 
又于贫穷乐行施者,以己财物分布与之,令其行施。
 
卯二、于悭吝欲施者
 
或有不贫,内怀悭吝,虽欲惠施,而不能用自财布施,即以财物与之令施。
 
卯三、于欲供养三宝者
 
或于佛法及僧田中欲有所作,便以财物弃舍与之,令彼造作。
 
寅二、结生福
 
由此因缘,于二门中生无量福。
 
  于二门中生无量福者:此中二门,谓能成熟自佛法,及能成熟他有情应知。
 
子六、由方便善巧
 
六、由方便善巧智清净者,谓或由教导令行惠施,或强力逼令行惠施,或领彼恩令行惠施,
 
  或强力逼令行惠施等者:本地分说:逼迫所生方便善巧、施恩报恩方便善巧。依彼善巧令行惠施故。
 
或由生故令行惠施,或由神力而行惠施。
 
  或由生故令行惠施者:谓由究竟清净方便善巧,示现受生,令诸有情欢喜供养故。
 
子七、由诸欲过患2 丑一、总标
 
七、由诸欲过患智清净者,谓于诸欲所有过患如实知已而行惠施。
 
丑二、别列5 寅一、二种
 
谓于苦蕴中,或时了知二种过患。一者、现法,二者、后法。
 
寅二、五种
 
或时了知五种过患,谓如五种过患经说。
 
  谓如五种过患经说者:本地分中声闻地说:如世尊说:习近诸欲有五过患。谓彼诸欲,极少滋味,多诸苦恼、多诸过患。又彼诸欲,于习近时,能令无厌、能令无足、能令无满。又彼诸欲,常为诸佛及佛弟子,贤善正行、正至善士,以无量门呵责毁訾。又彼诸欲,于习近时,能令诸结积集增长。又彼诸欲,于习近时,我说无有恶不善业而不作者。(陵本三十三卷三页2679)此应准知。
 
寅三、六种
 
或时了知六种过患,谓此诸欲是怖增语,如是等类广说如经。
 
寅四、七种
 
或时了知七种过患,谓知诸欲无常、虚伪、不实[6]、妄事[7]法,譬如幻事惑乱愚夫。
 
寅五、八种
 
或时了知八种过患,谓知诸欲如朽骸骨,如经广说,乃至犹如树端熟果。
 
  或时了知七种过患等者:此中七种、八种诸差别义,如摄异门分别释应知。(陵本八十四卷一页6352)
 
子八、由除垢
 
八、由除垢智清净者,谓于除遣十四垢业如实知已而行惠施,此如尸佉落迦经说。
 
子九、由于友远离摄受
 
九、由于友远离摄受智清净者,谓能善知远离四种恶友、摄受四种善友而行惠施,此亦如尸佉落迦经说。
 
子十、由隐覆六方
 
十、由隐覆六方智清净者,谓隐覆六方而行惠施,此亦如尸佉落迦经说。
 
  八由除垢智清净等者:此中第八、第九、第十智清净中,所说除遣十四垢业,远四恶友,摄四善友,隐覆六方,具如尸佉落迦经说。本地分中亦有此文。(陵本四十四卷二十页3608)前已引释,如彼应知。
 
壬七、垢清净2 癸一、征起
 
云何垢清净十相?
 
癸二、列释10 子一、远离懈怠垢
 
一、远离懈怠垢而行惠施,谓或内、或外、或近、或远、或身疲倦、或不疲倦、或身羸劣、或不羸劣而常惠施。
 
子二、远离贪垢
 
二、远离贪垢而行惠施,谓于财物。
 
子三、远离瞋垢
 
三、远离瞋垢而行惠施,谓于求者。
 
子四、远离痴垢
 
四、远离痴垢而行惠施,谓于因果。
 
子五、远离障垢2 丑一、标
 
五、远离障垢而行惠施。
 
丑二、广
 
言障垢者,谓四种障。一、不串习,二、匮乏,三、耽湎,四、观果。
 
  谓四种障等者:此中四障,本地分中已说其相应知。(陵本三十九卷十四页3218)
 
子六、远离非道理垢
 
六、善分布而行惠施,此即远离非道理垢。谓贫乏者,于自仆从;若中财者,即于彼所及贫苦所;若大财者,即于彼所,亦于其余来求者所。
 
子七、远离诸减少垢3 丑一、标
 
七、由圆满而行惠施,此即远离诸减少垢。
 
丑二、释
 
谓事圆满、意乐圆满。
 
丑三、广2 寅一、事圆满
 
事圆满者,复有七相。一、施资产事,二、施国土事,三、施有情事,四、施庄严事,五、施舍宅事,六、施居处事,七、施内身事。
 
寅二、意乐圆满
 
意乐圆满者,谓于内身及外财宝,获得自性无着意乐。
 
子八、远离不清净垢
 
八、由清净而行惠施,此即远离不清净垢。谓由十种清净,即无滞[8]无取等,如本地分广说。
 
  谓由十种清净等者:本地分说:菩萨清净施有十种相。一、不留滞施,二、不执取施,三、不积聚施,四、不高举施,五、无所依施,六、不退弱施,七、不下劣施,八、不向背施,九、不望报恩施,十、不希异熟施。如彼释义应知。(陵本三十九卷十八页3230)
 
子九、远离恶慧垢3 丑一、标
 
九、善观察而行惠施,此即远离恶慧垢。
 
丑二、释
 
谓观察施物、观察意乐、观察其田。
 
丑三、广3 寅一、观察施物3 卯一、标
 
观察施物者,谓观察受用胜于积聚,观察惠施胜于受用。
 
卯二、征
 
何以故?
 
卯三、释3 辰一、观积聚
 
若唯积聚,不能自益、不能益他,非现法利、非后法利。
 
辰二、观受用
 
若诸菩萨唯自受用,名自饶益,非饶益他,名现法利,非后法利。
 
辰三、观惠施
 
若诸菩萨能行惠施,便自发生广大欢喜,名自饶益、名饶益他,名现法利、名后法利。
 
寅二、观察意乐3 卯一、标
 
观察意乐者,当知意乐略有四种。
 
卯二、列
 
一、于因中无倒意乐,二、于果中无着意乐,三、于有情悲愍意乐,四、于一切智智圆满意乐。
 
卯三、结
 
由如是等诸意乐故,而行惠施。
 
寅三、观察田2 卯一、正辨田相3 辰一、标
 
观察田者,当知略由五相。
 
辰二、列
 
一、于是处乞求可得;二、于是处已有乞求,复加贫匮;三、于是处已有贫匮,复无依怙;四、于是处有无依怙,复行恶行;五、于是处虽无此等,而有修行善行可得。
 
辰三、结
 
是名为田[9]
 
卯二、简非田相3 辰一、标
 
由七种相,当知非田。
 
辰二、列
 
一、乞求者极大暴恶,曾为怨害,归依怨害而有所求;二、劝为善事终不能得;三、心怀染污,为染污事而有乞求;四、为损恼而有乞求;五、乞求者或自是魔,或魔所魅,非处乞求;六、乞求父母,或复随一非所施物;七、能为无义。
 
辰三、结
 
由此等相,当知是名观察非田。
 
子十、远离无方便过失垢2 丑一、标具德
 
十、具方便德而行惠施,此即远离无方便过失垢。
 
丑二、释方便
 
此中方便者,谓串习施,不顾身命,悲愍有情,真实义智、无上菩提胜解,教导、强力逼迫、处任恩报、生及神力。
 
  教导强力逼迫等者:如前方便善巧智清净中,已说其相应知。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七十四
 


[1] 「十」,大正置「變化」之後。
[2] 「己」,陵本作「已」。
[3] 「己」,陵本作「已」。
[4] 「己」,陵本作「已」。
[5] 「己」,陵本作「已」。
[6] 「不實」,大正、陵本作「誑妄」。
[7] 「妄事」,大正、陵本作「失」。
[8] 「滯」,大正、陵本作「著」。
[9] 「五、於是處雖無此等,而有修行善行可得」、「是名為田」,此二句大正、陵本倒置。

{返回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十五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三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皈依以后,若有响应五戒的承诺,是不是代表已经受五戒了?[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五)此身不死的三个条件[栏目:圣者言教]
 佛法与e世代—圣严法师与张学友、侯文咏的对话 面对逆境与无常[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三日[栏目:南怀瑾居士]
 聪明伶俐的小羊[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略说法身、报身、化身佛[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