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指掌 第一编 绪论 四、唯识教之传宗
 
{返回 韩清净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91
四、唯识教之传宗
 
吾人从无始时来,依自己的寻思而起虚妄的分别,执为实有外在的境,由此不能证得真实的道理,所以如来于《华严》等经中说一切法皆唯有识,为令吾人观得自己的心,为一切法万有的起源,不迷执有在外的境,既不执有在外的境,便于悦意的境上不起贪爱的心,于不悦意的境上,亦不起嗔恨的心,更有其余种种的烦恼也就不起了。烦恼既是不起,诸业也就不造了。这烦恼和业都是当来生死的因缘,这种因缘若是能永断了,便可解脱当来无量的生死,这即是所谓如来的大悲,不是徒托空言毫无实际的大悲所能比拟的,如来灭后九百年闲,有一菩萨名曰天亲出现于世,根据如来所说的唯识教义,制成了三十个颂,名曰《唯识三十论》,文义巧妙皆是广明唯识的道理,后有十大论师:一护法、二德慧、三安慧、四亲胜、五难陀、六净月、七火辨、八胜友、九胜子、十智月。这十大论师又根据六经十一论,将这唯识精要的道理,采撮了来解释这天亲菩萨所造的《三十颂》,名曰《成唯识论》。这十大论师之中护法所解释的道理最有研寻的价值,凡是难解的问题都能解得不违经意,契合正理,从此这唯识教便传宗于世了。甚么叫做宗呢?凡是所尊所崇所立所主之义都名为宗,这唯识二字正是标明传宗的主义,这一宗的主义是主张中道的,然却不是依违两可的,甚么是中道呢?就是于真实是有的法说他是有,于真实是无的法说他是空,不说一切法是有,也不说一切法是空,说有说空皆有至当恰好的分限,及其真实不虚的道理,这便名为大乘中道第一义谛。这唯识教的识字一方面是表示内心是有的,唯字一方面是遮简外境是无的,所以这一宗主义是主张中道的。我国玄奘法师往至印度,亲承此宗精要的教义,归国而后,将十大论师所造的《成唯识论》糅为一部,以成现今流通之本。窥基法师亲承指授,更将唯识的隐微道理阐发出来,纂为《成唯识论述记》。次有淄州慧沼大师继承基师,着有《成唯识论了义灯》。后有濮阳智周大师,禀于淄州,继传此宗,着有《成唯识论演秘》。此外还有余人盛扬此宗的教义,然皆不是此宗的嫡传,所以不更具述了。
 
            

{返回 韩清净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指掌 第二编 本论
下一篇:唯识指掌 第一编 绪论 三、唯识教之训释
 十义量 序
 十义量 世间有情义第一
 唯识指掌 第一编 绪论 二、唯识教之依据
 十义量 善巧义第五
 唯识指掌 第一编 绪论 三、唯识教之训释
 唯识指掌 第二编 本论
 十义量 真如义第三
 十义量 净土义第八
 十义量 因缘业果义第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众生轮回六道的生死根本是什么?[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钝根着事而迷[栏目:慧光法师]
 直指俱生心为法身[栏目:竹庆本乐仁波切]
 如如不动的心[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大悲咒句解 47、菩驮夜 菩驮夜[栏目:大悲咒句解]
 永嘉仁波切依师专题问答[栏目:择师知见]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四五)[栏目:杂阿含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6)[栏目:慧律法师]
 父母恩重说孝道[栏目:宽运法师]
 阇利经[栏目:戒[集]蕴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