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空谷的回音 无事庐随想 整理后记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77


无事庐随想

香风谷不仅位于仰义之垟山,净明之所在即香风普薰,无作而妙作时即是空谷,故“香风谷”不离于任何的地方--一切与禅有缘的人。法在禅人的心里流现,它本就属于一切众生,而不是佛陀的专利。

同样,垟山的禅是禅也不是禅。说是则是它不标新立异,而以祖师禅法为基,全体作略,直指本来面目。说不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宗派或法门,只是秉承释迦如来的教导,又以超越宗教的适合新世纪众生的风格,随机启迪悟智。

“本来无我,何来山居?原是净明,岂在拂尘?”

香风谷里,没有通往任何理想国的路,它只有潺潺的溪流、若存的山色、轻盈的微风,不见的空灵,它无法给你什么,只是一个静静的栖所,歇息您旅途的疲惫,好轻装走向还家的,同时也是游戏的旅程--每个人独自的解脱之路。

“佛之一字,吾不喜闻;道个禅字,漱口三日”。

净明山人的对话,在达人份上虽为无事生非,但对于还家路上的行人,又莫不是难以得闻的空谷回音。

净明如诗,山居如画,山人的居处虽在凡尘,但山人的心境已随山色而归空。他的一切言行与语默,应来自于本性光明的大悲。也许所谓的山人,也是一曲来自我们故园的,召唤游子归乡的歌。

横看成岭侧成峰,后学所说的,只是自己看的样子。如果您已读了此书,那么从净明山人的对话中,或可灵光一瞥。

                                                                 后学:寂光
                                                            浅识于癸未年六月


整理 后记

顶礼恩师净明山人!

夫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恆沙妙德,尽在心源。达摩胜赞东土,大乘气象,世尊一代时教,遍地流芳。

恩师垟山净明,即宋智明居士,一九五七年生于浙江温州,因病初中即辍学。十五岁遇大善法师而皈依佛门,阅禅净诸书有豁然明白之感。十六岁就李德生先生处学《起信》、《楞严》等经论五年,后在振莲法师指点下圆解天台法旨,一九八二年拜清定上师而初涉密乘,不久亲近徐恒志老先生,书信往来,谘诀要义。一九八六年拜见元音老人,即被威德所感化,随修心中心密法,百座内桶底脱落,明见本性,由密入禅。此后一边修持了习,一边任教于福建广化寺佛学院、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研究班,四川省佛学院等前后十余年。后住水边林下三载,存妙法以待机缘,终以指点心要为本,回归一心。

师发净明十愿,其一曰,既不出家为僧,亦不居于世俗之家,生生世世生于此娑婆世界,化度有缘。以无法为法,融通于禅、天台、净土、密等诸宗而为方便活用,随机启示,故不落于任何宗派,而契机缘为究竟。师教导之风格则自然形成了“立足祖师禅、融于一切法、顺应时代风”的垟山禅,实则其非宗派、非法门,以十方无壁落,何处不可入。大道至简,只是一风格矣,有缘者自得,无心者自通。

师之教导以对话为特色。或观机逗入,使上机行者言下归旨,了无所得。或说一轨直行,法无定法,将中根行人,逐渐引入。初机学子,师言祖师禅虽然高妙,若不分对象,一破到底,法不当机,会断人善根,反使即得利益失去。所以则不惜眉毛,或说净土法门、天台止观,或说禅密双运、见性开发,先以方便后至究竟。三根均可尝海一滴,法雨甘露普洒众心。

师曾以宋智明、石头人、无心人、禅心、护法子、西归子等笔名,在法音、佛教文化、上海佛教、广东佛教、台州佛教及香港内明杂志等诸多佛教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或接引初机,或直指正脉。师所作之《禅观入门》、《佛法教观入门》、《圆觉经直指》等五部著述,被收入圆明书局之般若文库。

去载师为法门之兼弘,深入藏地,得回大圆满及大手印各诸多传承,藏语法名一为松节多吉;一为松吉泽仁仁波切所取法名,名为格桑德青,汉译大乐贤。恩师归后,将所得大圆、大印法要,与汉地佛法融为一味,酿为醍醐,与无上密有缘之汉地行人,亦幸甚矣。
在此感谢为此书提供过文字、磁带等资料的多位居士,也感谢您,每一位正在品味斯书的读者。
 
                          编    者 
                        癸未六月初六日

 


    得一常寂照
    无知超心量
    平云过千江
    含虚德自满

                    --净明山人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悟的直指 自序
下一篇:空谷的回音 附录
 垟山禅悟录 为《指月录》指月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持众戒第十一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示回向普劝往生第二十二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念佛与往生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扬佛下化之力第十六
 禅观入门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佛性与修行
 禅与实际生活的观照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略示列祖行门第二十一
 空谷的回音 与无锡居士对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入菩萨行(经文) 序[栏目: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这个与那个[栏目:禅林衲子心]
 印光大师说故事 54、即身成佛 谈何容易[栏目:灵岩故事]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栏目:净慧法师]
 论契嵩的孝道思想(业露华)[栏目:佛教与孝道]
 大圆满前行 第五章 思维寿命无常 第二节 自然与因缘的无常[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心明学 第十章 诸宗所许[栏目:心明学]
 不受忏悔之过[栏目:永海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栏目:道源法师]
 宗镜录卷第三十[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