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示诸佛二土折摄法门第八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66

示诸佛二土折摄法门第八

  夫二土者即诸佛折摄二门也。行人闻上所说依正之境,则能如彼经旨,了知此土实苦,彼土实乐。虽闻观慧法门圆融微妙,而直见二土俨然皆即实境,非如浅信之人谓,彼土心有则有,心无则无,光影幻化虚妄不实,处处皆是西方等解。深知彼土亦如此土,端确的实而无谬误。

晨语:应了知此土与彼土的实存,娑婆为业报之境,故造业众生见为实存,极乐为佛净土的报境,故唯与佛相应之时方能见到。

  若人能具此智,不为世间一切邪解偏见诸恶知识之所回转,则当正观二土苦乐净秽,于其境上,生二种心以为方便;非此二心,不能生彼。

晨语:真正了达净秽的缘起与实存,则有正眼之智,便能明观正道,不被偏邪所影响。

  何谓二心?一者厌离心,二者欣乐心。于此二门精进修行,念佛三昧必定成就。

晨语:初修时应生厌离心与欣乐心,到一心证三昧时,就达到了厌欣的不二了。

  何谓折门?以闻如上所说极乐胜妙,则应如理观察此娑婆世界皆苦无一乐者,三途地狱日夜烧然,饿鬼旁生不可堪忍,修罗忿战,人处何安?根尘与八苦交煎,因果共四生升坠,时有寒暑,境是沙泥,昼夜推迁,无常不住。又复受身臭秽,男女异形,所需衣食艰难粗恶,寿命不永,众苦相生;纵有生于天宫,报尽还归极苦。又不知人中乐即是苦,亲正是冤,颠倒攀缘不求出路,从业致业展转不休。如是苦恼不可具陈,故当厌离也。

晨语:深观娑婆的秽恶而生厌离,但于厌中不要落于消沉、灰心,应该于生命的本身生起自信与自觉,努力去开创道德行为与善业。这是折门中所要注意的地方。

  何谓摄门,行人闻说娑婆实苦如是,则于彼土西方极乐生大欣乐,彼极乐土宝地宝池无三恶道,庄严妙胜超过十方,无寒暑昼夜推迁,无生老病死结业,纯男无女,莲花化生,衣食自然,能成法喜,寿命无量。身光莫穷,闻法音则应念知归,睹相好而刹那悟道。如是种种快乐无量,得名极乐。故当欣乐也。

晨语:观察西方净土的美妙极乐,把自己摄入到佛的光明中去,使自性的功德逐渐开发。所以应读诵净土经典祖师们净土赞文,观想莲邦的一切妙严之事相与理性之智慧。这样自然与佛相应,在因地中已种下成佛的种子,临命终时,弥陀胜境即得现前。

  若能于此一门,精进修习日夜不休,随顺佛教。于此土声色诸欲,作地狱想,作苦海想,作火宅想,于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于诸眷属作夜叉罗刹啖人鬼想,况复生死不住,长劫奔波,实可厌离。于知识若经卷中,闻彼佛愿力国土庄严,于念念中,称披理趣生安隐想,生宝所想,生家业想解脱处想,弥陀如来菩萨僧众,如慈父想,如慈母想,生接引想,生津梁想;于怖畏急难之中,称名即应,功不唐捐,刹那受报至,速来救护想,应念出离想。如是功德无量,实可欣乐。

晨语:应常作如是观想:于厌离境因观而放下,了断,不再执着,染污;于欣求境则因观而相应,生起妙慧等功德,使自心在脱落五浊时,显现清净的光明。

  若于此折门,不能修行,厌离不深有感触,则娑婆业系不脱;若于彼摄门,不能行,欣乐不切,则极乐胜境难跻。

晨语:说明折门与摄门的相对关系,唯有折门彻底,摄门才能显现作用。

  是以行人欲生净土成就念佛三昧,当齐修二门,为发行最初一步也。若不修此二门,虽了观慧之旨,但成虚解,纵欲生彼,以不欣厌,无因可得,若能修此二门,不识观慧之旨,虽可生谓尼说固执著相而轻弃也。

晨语:修宝王三昧的初心人,一定要先修此二门,然后生起观慧,再依观法而得入,则路平直,证悟三昧。

  或曰:何不诸缘放下一念万年,使心与理会境与神融,自然合法,何必欣厌取舍若是之深?答:若谓诸缘放下是道,只起一念放下之心,便不名为放下,却与道反远,类于断见外道。故鹅湖云:莫祗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又云:若还默默恣如愚,知君未解做功夫。又佛十八不共法中,有精进无减。

晨语:问答说明厌欣与一念放下的关系,如只一念放下而无提起的功夫,则很可能落于偏空无记,意识中的染污性并未清除,一旦再入世俗,则与俗人无异。而净土行人先使其厌离娑婆的一切,早已把世间的一切烦恼放下,然后在净心中观想净土妙境,则出生了佛的功德妙严,这样道业何愁不成?净土何由不生?

  又六波罗蜜因精进故方得成满。且放下者,但放下世间业缘耳!岂是放下精进体道之心哉?古人所谓坐在无事甲里。正是此辈。若谓放下自在是道,而不勤加精进一心修行,岂得心会境融打成一片与道合耶?

晨语:放下世缘与精进向上并不矛盾。

  若知不放下是放下,炽然欣厌取舍,即是不欣厌取舍;修即无修,念即无念,则名无功用行,亦名无作妙心,奚难速证中道之理!

晨语:此示无功用行,无作妙心的方法。

  又修故离断,无修离常;断常既离,则异乎所问。而直生安乐世界,以二大土为同修,日与弥陀佛相对,彼时知何法而不可问,何行而不可学,何疑而不可除,何求而不可得,既无退转,则此欣厌岂不是成无上正觉之大因行哉?!

晨语:总结欣厌是成就无上正觉的大因行。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修第九
下一篇:《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开示禅佛不二法门第七
 垟山禅悟录 垟山印证录
 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画龙点睛小议
 禅修的功夫与证量
 禅悟的直指 禅宗公案印证点评
 禅悟的直指 禅与止观法门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扬佛下化之力第十六
 圆觉经直讲 第十三章 依师离四病 尽化微细惑
 禅观入门 九、禅的诗偈与要诀 行人二十种病气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独示一愿四义之门第十九
 禅观入门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漫谈禅人与坐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前行讲记 第七讲 前行备忘录-总说要义-三乘[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8.云何名为法忍?[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宗义宝鬘浅释 第1讲[栏目:宗义宝鬘浅释]
 相应14-43经 无烦恼经等[栏目:相应部 43.无为相应]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五)依教奉行就是护持戒律[栏目:圣者言教]
 一僧一世[栏目: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佛说阿弥陀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七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 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出坡的真实利益[栏目:禅林衲子心]
 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专修金刚萨埵可不可以?这对现世和未来有什么好处?[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