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维摩禅说(下)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5

维摩禅说(下)

净明山人讲

圆净居士记

菩萨就是这样子用种种安慰,种种比喻来安慰有病的菩萨,要使他欢喜,不要让他再灰心再沉闷下去,要他振作起来。文殊师利菩萨说: 居士, 有疾病的菩萨他应该怎样调伏自己的心呢? 虽然你安慰他,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还是有不安的时候,他怎么办呢? 维摩诘居士说,有疾病的菩萨应该这样想:我这个病都是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那么这里的菩萨应该是初心的菩萨,他还没有完全的道力,还受过去业力的影响,过去的颠倒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没有实法,谁去受病呢?这首先要体悟到都是虚妄的,没有受病的人,为什么这样讲? 四大合故,四大和合假名为身,那么四大无主身也无我,身体没有我。这是首先观破身体无我的道理,那么这个病的起因,都是因为执着我,所以说于我不应生执着,不要觉得我在生病这身体是我的。那么既然知道病的根本,那么就除了我想以及众生想,我的想法众生的想法都除掉了。应该这样的法想、应该这样的观察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是法起,法是什么?客观的因素、客观的物质条件就是法,法只是法起来了, 客观的起来了。那么灭呢?唯是法灭。这里面不存在一个我,我不存在,该怎么样显现的、因缘和合就怎么样显现,我不存在。

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那么那些有疾病的菩萨为灭法想,应当起这样的正念:此法想者,亦是有颠倒。这样想通了以后,知道这样想也是颠倒,那么颠倒者即是大患。有这个颠倒想还是大患,我应离之。想明白了把这个想法也要去掉。怎么叫离呢? 离开我和我所。这个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化空,没有我, 没有我所,身体不存在了,当下就没有了、化空了。怎么样离我, 我所呢? 为离二法。二法就是相对的两个对立面存在叫二法。不要念内和外,里面有个内, 外面有个外,不要思念内外二法:这身体是我,我的心念是主体、身体是我所用,要离开能和所, 内和外. 诸法行于平等。什么叫平等? 就是我等, 涅槃等。我就是涅槃,当下就是,不求另外一个涅槃。我等涅槃等都是平等。为什么这样讲? 我及涅槃此二皆空!这句话很重要,我和涅槃都是空的,都是一个概念, 一个各称,或者说一个境界,他的体性都是空的。为什么空? 但以名字故空。这个名字概念的存在。涅槃是什么? 你找不到的,涅槃就是觉照的空明,找不到的,所以说因名字故空。

如此二法无决定性,这两个没决定性,我不决定是我,涅槃不决定是涅槃,都是人的概念。你得到这样的平等,就没有其它的病了,病因就除掉了。唯是空病,留下的是一个空的病。空病亦空,把空的病也去掉,不住在空上,这个时候, 有疾菩萨, 以无所受的心, 无分别的心去受一切受。痛的时候苦的时候,他要受这个受,无所受的受,体现他不动心,而不是说茫然无知,不是说石头木头。这就觉性当中本具的佛法也不要灭了受而取证。什么叫灭受取证? 灭了一切感受之后,证到了空性,不动了,死在那里叫罗汉境界,叫取证境界。那么身体有苦,就要念恶趣的众生,他们比我更苦, 比我更苦难,这样一想,就起大悲心:我这点苦算什么?要想想三恶道的苦难,我既调伏了,也要调伏一切众生。把病除掉了而不除法,法要用, 用于方便,自己明白了,虽然自己超越了这些法,也超越对这些执着,但是众生需要,你要善用一些法来调伏众生, 利益众生。为断众生病的根本善用于法。把众生这些断掉了,去教导他,叫他怎么断掉。什么叫病的根本? 谓有攀缘心。攀缘心就是妄心,妄心取于境界,有个我取境界就是攀缘。从有攀缘就是病的根本。何谓攀缘?谓之三界。就是三界乐, 明, 无念种种的境界。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 三界都是空花幻影, 心无所得,不追求、不着境界,则内空外空,一切都不可得,那么就是断攀缘。因为无所得,心经不是讲无智亦无得嘛。若无所得则无攀缘,如果你无所得,不追求, 不建立, 不住境界,那么攀缘就没有了。攀缘没有就是显现,你看东西没有攀缘,比如我看茶杯,想茶杯的时候,就是攀缘。如果你没有攀缘就显现了,你可以用它,就是妙用。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反过来讲,就是离二见:我和我的所有。我的对象没有了。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又反过来讲了,没有内外见是无所得,没有内外就是平等法界,就是法身的理性、法身的妙用显现。维摩居士说:文殊师利菩萨,这就是叫有疾病的菩萨,怎么去安慰他,调伏其心的一种方便,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如果不是这样调伏, 不这样用功,那么就没有智慧没有作用,菩萨在病中没有作用,不能调伏其心无慧利。譬如胜怨,譬如怨敌, 你胜过他, 你斗过他, 那么乃可为勇, 就是可勇气。如果菩萨有病的话,你能化解他, 不住在上面,苦中你不苦,那么你就是超越,你就是菩萨菩提的超越。所以说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菩萨在生老病死当中,不受生老病死的限制,就是菩萨的意义,菩萨的存在。那些有疾病的菩萨应作是念:如我这个病不是真的存在,众生的病也不是真的存在,那么作这样观的时候,对一切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爱见大悲,觉得真的有众生,有我,我要帮助你,你的病很苦,起了爱见,就是情感,见就是认识、产生执着, 那么应该舍离,应该把这个爱见去掉,不要作众生想, 不要作疾病想, 不要作我想,我能帮你什么,都不可得。为什么达样讲?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 。客尘烦恼是什么? 缘于境界,有境界反映过来,看电视看到人他反映到你这里来,动烦恼叫客尘烦恼,菩萨断除了客尘烦恼,任何境界都不动心,而起大悲利益众生,这叫菩萨的大悲。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就会动心、会柒污、会执着把它当作实有,所以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没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也。在在,无论在哪里出现,在哪里活动, 在哪里度众生,都不会受爱见的束缚,也就是说你永远没有烦恼的,你是清清爽爽的, 自自在在的,要走就走, 要来就来,是不受任何众生束缚的。不因为众生的烦恼而你生烦恼的,你没有这个事,你没有亲情的执着, 没有男女感情的执着,你也没有被众生的烦恼所动摇, 所影响,或者你救人救不起来了,有的人会伤心: 啊呀, 我这么帮你也救不起来,终于没有办法了,这个心会动。那么你这个时候要体会到,不要动这些心,都是因缘,你不要受染污,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你要做当中不执着,这就没有爱见大悲,就没有得和失, 没有好和坏, 没有一种众生得力了。你要得不到我真难受,总要帮助你怎么样,就是染污了。

所生的地方你都没有束缚,你才能够真正为众生说法,解脱他的束缚,不然的话你和他有同样的束缚。所以正如佛所说的:如果自己有束缚,能够解别人的束缚,那么无有是处,没有道理的。如果自已没有束缚,能解他缚才有是处, 才是正确的。

所以菩萨不应该起束缚。什么叫束缚? 什么叫解脱? 贪着禅味是菩萨束缚, 打座舒服了, 禅味我天天打座离不开, 打座就舒服, 菩萨就束缚了嘛.

以方便生是菩萨解脱。方便生, 方便应物, 方便起作用而受生、处事为人,是菩萨解脱。因为菩萨不受限制。如果你没有方便的智慧就是束缚,你有方便的智慧就是解脱。你没有智慧的方便,你没有智慧观察根机, 观察因缘,但是你有很多方便,懂了很多法门去做, 你就是束缚, 就不对机。你有智慧又有方便就是解脱。就是菩萨用爱见去庄严佛土, 去戍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就是没有方便的慧, 束缚了, 是落在空上, 无相上, 无作上,只是调伏自己,不能利益众生。何谓有方便慧解?就是说他两边都不住,在生死当中不疲厌。何谓无慧方便缚?就是菩萨自己还有贪心, 还有欲望,而去培养功德,那么他就受到束缚了,就是没有智慧的方便缚,培养功德就叫方便嘛,但是你有烦恼啊!你有烦恼心去培养功德反而不得解脱,被功德束缚了,整天在烦恼当中,所以说无方便慧缚。何渭有慧方便解?你自己没有欲望,没有烦恼,能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是有智慧的方便是解脱。所以说我们供佛,印经弘法,不能有一点烦恼的, 不能有贪心的, 不能有自私的欲望,不然的话你做功德会有染污的,会带来烦恼是不解脱的,你自己很清净, 没有欲望, 没有执着,然后又去做功德,才是有方便的慧解脱,有方便才有慧解脱,有慧方便解脱。

就是说能够观透身以及无常苦空等等无我,超越一切相对的世界,这就是叫智慧,智慧就是空、就是超越、就是化解, 一切无我的精神,那么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 自己身体有病有不足的地方,但一直在生死里面不讨厌他,饶益一切众生不厌倦,这叫方便。不要说啊呀我要做到很圆满, 什么病都没有, 身体很健康, 一点缺点却没有,我才去帮助大家,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习气缺点疾病,还有不够的地方,不要认为我这点不够,我就不能帮助大家,不要这样想。但要做到没有我、没有自私、没有自己的欲望,要超越这些,然后帮助大家, 在帮助中自己园满, 自己改正自己, 自己更加殊胜,应该这样叫方便。

又复观身,身不离病, 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放,是名为慧。这个身体这个病,不是新的,也不是过去的,没有过去的,也没有说现在的,不要想到时间相和病和身的连续关系,这叫智慧。超越身和病, 过去和现在。

即使身体有病,想到有一天我所有的病都除掉,不生病才好,如果这样想就束缚了。如果不求永灭,以后要是生病也可以,让他生病,这叫方便。需要生病就生病,需要背众生的业, 就背众生的业,这叫方便。

有疾病的菩萨应该这样调伏他的心:不住其中,亦复不住不调伏心,也不是说让他去吧,我不要调伏他,也不对。既然不住在病,也不要不住在不调伏上,我知道空的,我还要适当的吃药啊,或者去锻炼身体,还是需要。这就是要调伏他,还是需要。所以者何? 若住不调伏心是愚人法,愚痴啊,有病了也不吃药,那不是愚痴了吗? 也要吃药的。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如果执着他要吃药,一定要怎么调伏他,那是住声闻法。是故苦菩萨不当住于调伏不调伏心,两边都不住。离开这两边的法叫菩萨行。在生死里面不受染污, 没有染污的行为;在涅槃清净当中, 不永远灭度,不住在空寂当中,这叫菩萨行。不是凡夫行、不是圣贤行. 就是没有凡夫的欲望和情感,表现在凡夫的世界当中,没有圣人的一种境界执着,空寂执着、清净执着,又能够体现为清净,那么叫作菩萨行。

不是污垢柒污, 也不是清净, 这叫菩萨行。虽然超过魔行,又能够显现为调伏众魔, 调伏它, 这叫菩萨行。求一切智慧, 不是非时求, 该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在什么时候体现, 在什么时候运用,这是苦萨行。虽然观诸法不生,但是不落正位,不住在上面,不取于它,叫作菩萨行。虽观十二因缘,但是能入于众生的邪见当中,你要知道如果没有众生的邪见,你的十二因缘有什么用? 你怎么去化解他?所以我们碰到很多很多人,他有很多观点,如果我们不能进入他们的观点,你怎么跟他说法, 怎么讲种种的智慧方便见? 所以说你如果老是守在十二因缘,我不能和你们一样,你们是染污, 你们是邪见,那么你就是执着十二因缘,不能起作用了嘛。你的作用就是因为他们有邪见嘛,十二因缘才有用啊,才能引导他,这才叫活的智慧啊!

所以虽然摄受众生不要爱着:这是我的徒弟, 这是我的亲人,爱着他, 喜欢他,唉!这个徒弟特别亲近, 我特别开心,他一来我特别开心,不能爱着。但是又要摄受,大家在你这边很舒服, 得到智慧, 得到亲切,愿意和你在一起,这样子做得到,就是菩萨行。这也是很难做得到的,有的弟子对你好, 特别开心,有的弟子毁谤你, 特别烦恼,那么就不是苦萨行了。

菩萨虽乐远离尘劳烦恼,但是不依身心尽,不要想, 我这一世做了,我再也不做人了,再也不要入世界了,你还是要转世,但是远离烦恼,还要出世为人,行菩萨行。

虽然献身于三界, 但是不坏法性。比如说显现大乐境界, 大光明境界, 无念空境界都可以显现,但是不坏法性,还是平等无住的法性。

虽然行于空,但是能够种下一切功德的根本,显现功德的事业,是菩萨行。虽然是无相, 但是能够度众生,是菩萨行。虽然行于无作,无作意, 但是身体能够显现受用身,是菩萨行。虽然行于无起无灭,也无有作用,无念, 无分别,但是又能够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

虽然行于六波罗密,但是又能够遍知众生心和心数法,都通达遍知,是菩萨行. 虽行六通,而不尽漏。和众生同样在有漏的烦恼中,自己不染污,以六通方便来度化他们,是菩萨行。

虽然行四无量,四无量的福报是很大的, 一般的人都要升到梵天,但是菩萨不贪着生于梵世,这叫菩萨行。虽然行于禅定解脱三昧,但不随着禅定的福报升到天上去,还在染污的世界里度化众生,是菩萨行。

虽然行四念处,不毕竟永离身受心法,体现他的作用.虽然行于四正勤,但是不舍身心的精进,是菩萨行.虽行四如意足, 而得自在神通, 是菩萨行.虽行五根而分别众生诸根的利钝, 是菩萨行. 虽然行五根, 但是能分别众生诸根的利钝, 五根: 信根, 进根, 念根、定根、慧根。虽行五力,而乐求佛的十力功德,是菩萨行。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佛的智慧是菩萨行。因为七觉分重点是在抉择,抉择法的平衡面, 平等的作用,而能分别佛的智慧,是菩萨行.虽行八正道,而乐行无量佛道,是菩萨行。就是说虽然行八正道,而乐于行无量佛道,就是广大圆明,这是菩萨行。

虽然行于止观助道的方法,而不毕竟堕于寂灭,叫菩萨行. 虽然知道通达于菩萨的不生不灭的法性境界, 但是以相好庄严,显现于众生界,不妨这样显现,那么是菩萨行。虽现声闻辟支佛威仪,而不舍佛法,是菩萨行。这就是应化了,应现在法身大士,应现为声闻身,但是他没有舍离佛法,是菩萨行。

虽随法的究竟境相------究竟境相就是说是无相的觉性,但是没有形象的但是又能够随所应的所应,就是因缘法, 随应的因缘法而现起身相,那么叫菩萨行。就是象观音菩萨,以三十二应, 入诸国土,遍现其身一样。虽然观察知道,在觉性当中,诸佛国土永寂如空,是空寂无相的, 遍一切处的法身光明,但是又不妨显现种种的清净佛土,来接引众生,这叫菩萨行。

虽然巳经证得圆满的佛道,能够转大****, 象八相示现, 住佛道场说法, 安住佛的净土,但是也能够入于涅槃,但是又不舍于菩萨之道、以菩萨的身份在示现,象观音菩萨,就是古佛再来,不妨示现。

维摩居士说法时,文殊师利所带领的大众,其中八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第五品就这些内容, 非常的精要。第五品通达了,菩萨的道就通达了。知道怎么样以觉性无相的体,在世界的因缘当中起大悲之行,不作于相,能够承当众生的苦难,而不被苦难所影响,不落在这个苦难当中,疾病当中, 烦恼当中,自己能够有大力的承当。所以说他的心地是空灵一片, 显现大悲, 具足方便, 出入无碍, 通达一切诸法,能够和众生相应, 能够和众生机缘相和,在众生一片当中,不出不入,圆融不二的和光同尘, 获得大自在!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与打坐
下一篇:维摩禅说(上)
 禅悟的直指 禅悟的要义
 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
 空谷的回音 短文七篇 七、大手印直指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极乐愿文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
 垟山禅悟录 为《指月录》指月
 垟山禅悟录 大日西落的畅想——温洲熬江大日寺法会感言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净土宗白毫观修法述要..
 垟山禅悟录 就路还家录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极乐依正第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梵我一如”的演绎及其意义[栏目:达照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八(二二七)[栏目:杂阿含经]
 十二、益世诗偈[栏目:诗偈法语]
 浅说心经[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佛法概论 第十一章 缘起法[栏目:佛法概论]
 五百罗汉 075、见人飞腾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杂阿含经卷第八(二二二)[栏目:杂阿含经]
 殊胜的忏罪法---三十五佛礼忏法教授[栏目:其它善知识]
 九 摩迦王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弘扬台宗,必须走台净结合之道路[栏目:张秉全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