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与气脉明点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769

禅修与气脉明点

------山人桂林对话

问:中脉怎么快一点打通?

答:第一觉性的源头明朗,无分别地在照,这是根本,如果没有这个根本,他会有妄想的执着,他就不彻底的,他本身就是一个业,那么你的体性不是业,在这个体性当中他有来自两方面力量,一个是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的加持力,那么就是要显观它,显观它的光明,融入你的脉,化作光明。譬如观想莲花生大师,观想观世音菩萨,你会有一种觉受,一种光明的能量来了,来到头顶上,融入你的中脉,化掉,来自于佛祖的加持,也是本尊法的精神所在,然后自己在光当中,化作本尊。

第二点,一个人他如果经常在觉性当中,如果他没有世俗的欲望,里面的种子翻出来的时候化掉,外面又没有境界对他影响,渐渐他会发现自己的能量,这个里面能量会变化,当能量变化的时候,他不能表现在生理上的一种欲望的源头,比如说,照海底轮,它是大乐轮就产生了乐,这个亦不是坏事,只要不住在上面,这个乐能量充足的时候,它会往上走,往中脉走,这是摄入能量的源头,是海底轮。

这个和人的生理,人的欲有关系的,凡夫浪费了,他起了男女的欲望,浪费掉,那么修道的人正是利用这个能量,然后引入中脉,产生大乐。所以绝不能浪费,,这也是一种习气,如果起欲望的思想,他会顺着习气走,如果有觉性在,把它摄受到正道上来,那另外的人身体特别好,你老是找人讲话,到外面去玩,他讲多了,他会漏掉,那么你不去讲,这个能量化作觉性的中脉里面,他里面就放光。有时你觉得自己特别有精神,特别有力量,这个时候不要讲,就是养着它,在定当中,觉性看着它,光明就来了,转化了,这就是一念之差,这个是我们自体当中的力量,这两者力量一结合,变化就很多快。

那么有的密宗里借助呼吸的,譬如说,吸进去是佛祖清净的光明,呼出去,开始是不好的气,后来呼进去和出气都是清净的光,它身体就溶化了,但在这中间,你首先要对身体不执着,而且没有很大的业障,不然的话,身体会变得沉重,反而变得不舒服了,这也有很大关系,而且你没有欲望,就是说世俗的欲望要没有,身体的欲望也没有,但生理上会有反映,但这个反映就用这个反映就转过来了,妙就妙在这里,一念之差,西藏有些方面就是利用人的能量,利用人的生理来修行的。

虽然你明白觉性,但是为什么你不成道?因为你有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身体要化掉,身体所有的能量要化作光明,然后和宇宙这个觉性的光明,佛祖的光明,相融为一体,这就是成道,这叫子母光明相会,子母光明相会就成道了。它是全体的合一,全体的不二,它有个条件,你身体能不能化,不能化,你只能证法身,不能化报身。禅宗一般的讲,只讲到法身为主,但是后面报身是圆满的,只是不公开不讲的,它在法身的觉性当中,会化掉,化作光明,六祖那个故事片里面就是说他融化在光明当中,他被沙泥土整个盖住了,他师父突然出现了,一拉着他,就上去了,就是化掉,他被打得很利害,他当下一觉,哗,伤就没有了,这就是化,这就是圣人。但是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力量,不是圣人,。密宗讲怎么修炼,禅宗很少讲到,它一般不讲修炼,一念无分别光是报身佛,是没有分别的朗照,它只讲到这一点,不多讲具体的。

在这个上上智它体现两方面,一个是五个智慧,(法界体性智、大圆境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五智全开显出来,还有一个叫五大种的光明,地、水、火、风、空这是能量,这个能够化一切的,化身体、化境界、,身体和物质的本源,它是法性当中,本具有的法尔的能量,法尔的宇宙光明,宇宙的一切东西、一切万法,都是它显现的,是它的作用,就是报身,五大种光明可以变很多的光明相,净土、报身都可以变化出来,是这样的。但是这儿已不是名相的问题了,是觉性起来的,是觉性一种虚朗的照,很多人明白觉性,但不会照,照到哪里就化到哪里,(也可以变现到哪里)主要是这个问题。但是有的人他也懂得照,但是他从前能量损失很多,他一下子起不来,他有一个过程,养道的过程,所以古人讲,长养圣胎十年、二十年,才圆满,这有个养道的过程,不要太累,注意身体的调节,注意自然的生活,该吃的吃,该睡的睡,也没有什么境界的耽搁和影响。这样子慢慢地化掉,身体就溶化在光当中,它中脉自然就开显出来,有这么一个过程,开始要得到一个平衡,像睡眠、吃东西,都要得到一个平衡的时候,就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之后,人的能量开始往里而化,往细的地方化。

如果一个人有病,睡眠不足,很累,他就到不了那个平衡的地方;到不了平衡的地方,他就化不了。先找到一个平衡的地方,这一片很轻松,没有什么障碍,这样的话,他逐渐明朗起来了,他这个觉性明朗照就很明朗,身体存在好像不存在一样,他自然自然就到这里了,睡觉不睡觉有点无所谓,吃和不吃也有点无所谓,他开始朗照,力量就出来了。如果很在意这些,很疲倦,只想休息只想睡觉,那还不行,要一个平衡过程,有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境界出来,有和没有对他来讲无所谓,有钱没钱,吃得好,吃得不好,睡了还没有睡,这些存在对他来讲无可无不可,他朗照才虚明起来,如果你那个地方还很重视,还有固定的要求在,你就朗照不起来,就被这个事情挡住了,被这个事情障碍住了,无论是世俗的还是修道的都是一样的。

修道方面,如果一个法没修,今天不安的,或执着某个概念,我要了生死,证菩提,那么他就朗照不起来。朗照是在万事无为当中起来的,所以照到哪里哪里就有变化,照到海底轮,就产生乐,乐就渗透出来,照到那个脐轮,就开始变化 ,一个修道的人懂得起变化 ,他就会起妙用,他就知道怎么样是对的,怎么样是有偏差的,他知道怎么转,是对的,怎么转是不对的,禅宗就叫转,若于转处不留情,他就亲见六祖大师,就这样。有感应,有觉受,有体会,怎么转才是对的,他自己知道,照到哪里转到哪里,如果照错了、执着了,他就执着在哪里,不舒服了,有障碍,他就知道了,我落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不对的,就化掉了。

六祖大师讲,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在热闹、很繁华当中,如大定一样,这是明白人,他知道怎么样去照去化。那么照不是照别人,是照自己,自己心中刚才有什么执着,有什么习气,一照就了,化得越快的人成就也越快。

有的人十天没什么变化,有的人半年也没什么样变化,他修行就慢,有的人一天一个变化 ,一天一种境界,转得很快,那么他成就快了。

关键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执和法执,关键在这两点上。这不仅是理论上的一种明白,实际当中要照破人相,人的执着,法的执着,都照破,照破了还不算,还要再现起它的作用,现起它的能量,现起它的智慧,它的光明,要现起,这个就是道用,。不现起还是死的,是落在空上,我空、法空了,他还落在空上。禅宗参学,它是寻求一种活的机缘,如果一个固定的生活环境和固定的人生活在一起,他就没有活的机缘,他转变的因素就少了,如果周围的人比你差,可能你就受他们影响,你的力量很难体现,如果你接触不同的因缘,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那么启发的机就很多,突然一个说法,一个境界把你的心轮打开了,产生了一种力量,密宗就是借用这些。禅宗去参学,一遇成就者,他都有加持力,可以通过这样的机缘来显示他的作用,他的作用还是在觉性当中,不离觉性,处处不离觉性。但是觉性中有大用,有大智慧、大能量,但首先得面对的是自己的当下,这些心灵上的变化,这些包括种种思想和种子,还有身体上的变化,善用身体,对身体的一点变化都要了然。有的人身体化不掉,他对身体的变化比较麻木,不太知道,他就慢一些,如对身体的一点变化他都知道,那他的觉性,渗透到里面去了,觉性渗透到神经、气脉里去了,他能把握这个,但有的人把握不了它,为什么?他这里面有个执着在,就是他神经里面有一种坚固的东西挡住他,所以楞严经里面说根身了。根是什么?是神经和气脉,一个是粗的身体,是一种肉的东西,一个是细的,细根,就神经和气脉,它是另一个通道,我们的觉性就和它直接相应的,和肉远一点,和神经是直接相接的,但有的人神经他因过去做什么事都执着,神经都是紧张的,结果他和觉性不融合了,他和觉性有距离,他里面附着执着性,他的神经不虚通,不灵妙,他做什么事都要执着、认真,都盯在上面,神经久而久之,里面就是紧紧的,执着的很。这个松开,要一段时间,他为什么不空,就是这个不松,这个神经紧张惯了,它已经束缚住了你,它紧紧地抓住你的肉体,抓得很紧,抓住自己的感觉,抓得很紧。有的人很散漫的,很自然,他的神经很松,像小孩子一样,他要睡就睡,睡得很舒服,根基的好坏在作用处会体现出来;有的人他神经是松驰的,他做什么事都不紧张的,不执着的,他也不会太兴奋,也不会太悲哀,他也不会太疲倦,他是很自然性,这和道很相应。

我们常对人说,做什么事不要太疲倦,不要太紧张,念咒的时候不要盯得太紧,要自然,想睡就睡个够,让他睡,但当你不想睡的时候,不要勉强,。做什么事也一样,要顺其自然,不要一定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但是要恰到好处地用,这个就是艺术了。既要恰到好处,又要不执着,这很难做到的事情,非常难做的,修道上的一个艺术,道人的艺术,当你不紧张的时候,根呢,它里面虚通了,人整个就变成一个整体,叫全体。你作用的时候,全体在作用,再一步,到一定的时候,整个身体融化在光里面,就起变化,或者身体飞升啊,相貌随意地变化,或者发生了一种力量,他都有可能。在这里变化出来,你看一个人修得殊胜不殊胜,就看他的身体,看他的作用处,是不是灵妙虚通,是不是有落处,有执着,是不是坐在那里一块,或者紧张,或者沉重一堆,就看得出来。他坐在那里,好像没坐一样,轻飘飘的,空灵的很,他就修得好,就修得殊胜。我们往往有这种比喻,像溪水,他透明、清彻活泼,鱼在里面游动,虚通自然,他能够隐现虚空的境界,这是形容它,。

一个人离开肉体,有的修行人意生身什么的,他没有把身体化掉,那么也在于他作用处不究竟,他借用了一个另一种能量,变一个身体出来,但不一定是究竟的,印度外道都有,能够从头顶上飞一个身体出来,但是禅和密就是要把身体化掉,把你的思想执着化掉,化得和觉性的虚空光明完全不二,而且不仅是化自己,和你接触的人都化掉,而且这里面,具备一切智慧、福德、慈悲、愿力、庄严、妙用,都能变化,没有光的光,没有用的用,一切平等,就是这样,没有道可成,没有众生可度,证到最后就是这样,就是成就。没有成就相,成就也不居,就是这样用,一切众生都是你的化身,因为当一个众生想念你的时候,你的作用就在他里面出现,宇宙的万法都是你的作用,因为你是平等一片,因为灵妙的觉性遍一切处,任何地方都是你的作用,就是千百亿化身,虽说修到后来,修道的人怎么会相似,这说明一体的体现,觉性当中当你证的,这个时候都是一样的,这种很相似的,好像佛佛道同,祖师和祖师都是这个口气,都是一样说话,这就是道同,道是不二的,当你融入到的时候,好像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就是很亲切,很自然,就这个样子。当你没有融入的时候,你是你,我是我,执着重的人他有个东西在那里,执着轻的,他这个东西融化了,就是这样子。

所以说,众生世界因为执着不同,所以显出差别,当你没有执着的时候,他显出平等不二,首先你要悟到不二,证到不二,再去消融不二中的差别境界,当你消融了没有什么可消融了,就会发现众生本来成就,发现了众生本来成就,诸佛菩萨的成就也是我的成就,本来没有另外成就,这是最后的发心,最后的明白,一切的差别本来就是差别,本来就存在差别,不要有意去改变它的差别,一切众生的轮回,就是涅槃中的轮回,没有必要去改变他们的轮回,才达到涅槃,不要试图去度众生,这是自然发生,在本位中显现的,你什么也没做过,你什么也没说过。

一个人最珍惜,最珍贵的就真正的明白,明白地很透彻,禅宗讲彻悟了,好了你没事,就这样过去,它自然会虚朗而照,自然会融化一切,但也有差别,有的人融化得快一点,有的人融化得慢一点,这不要紧,你是彻底明白了,自然会起大机大用,一个彻底的人,他不会故意标榜自己,显示自己,我成就很高,我有神通,我有什么奇特。他没有,他是非常平常而自然,他觉性里面是空灵无碍的,没有东西的,这才是道。

如果一个人他故意体现自己,我怎么样,就和觉性不相应,当我们在觉性平等当中,显现众生的时候,或者佛祖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分别,直接显现的,明明白白,但他知道差别,我们没有差别,又知道这一切有差别,因为差别,我们有差别的用,我们可以应这个差别起用,但是体性没有差别,用的时候没有差别,这就是机用了,就是大起大用。就是能量有大小,毕竟有身体,毕竟在生活当中,那么用多了会累,也会有一些影响,在这个时候,要适当地用,毕竟带着肉体的,虽然能化作光明,但这种光明在与众生接触当中,是有业力的,业力也是虚通的,他也到你光明里来,(过来在觉性当中化掉)所以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一个道上的适当的问题,他这里要显现机缘,摄受和不摄受,怎么转,用到什么程度,他都有个机缘。这机缘也是自己明白的,自己有个度,你过头了,觉性当中就有障碍,受不了的,你恰到好处,对自己也没影响,对众生正好化掉。

有些法王,他做得太多,所以他生病了,要住院开刀了,有个度没有把握好,就是做了太多了一点,太过了一点,太慈悲,过了以后,他的事业到顶峰,会产生逆反的东西,因为众生也不需要,也不可能承受你那么多的慈悲,他没有这么一个福报和根机,那么你要用到适当就可以了。

比如这个人这一生只能修到一级二级,结果你太慈悲了,希望你能够修上三级四级,这里就会出现逆反的东西,你自己承受下来,你适当地在作用处做到极好的一个度,就可以,就不要做了,众生接受你的因缘,他自然慢慢上来,不能快,快了他会激动,兴奋,结果他出问题,弟子出问题,就是师父有问题,太快了,本来有的人修三十年成就,结果你说修十年成就,太快了,这就不好,有时逼得太紧,太快,对后面的人会有影响,产生一种对道上的惧怕,或产生一种执着,追求,很多东西产生,这中间有的人修得的确是很好,但是不是普遍的现象?像一个修道的人,他对众生的慈悲不能过于流露,过于流露会生情,自己没有情,别人会对你生情,你对他太关心了,太慈悲了,太爱护了,别人就说师父呀,师父对我这么好,看到他就流泪,就想念师父,这个有落处,师父有落处,这些都要化掉,不能过分。

所以觉性当中有具有智慧,要智慧而用,当你真正明白的时候,知道没有众生可度,你不要勉强,在机缘当中,你要用,你是活的,不同的人来了,你讲不同的话,平等无差别的起用就是了,也不能说别人问你问题,你不回答,这就是你没有机了。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的功夫与证量
下一篇:禅修与密宗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宗的几个关键问题
 禅与打坐
 佛教净土法要 目次 自序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一章 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归
 空谷的回音 目录 序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浅谈生净土八法
 如何安住本体用功
 禅观入门 九、禅的诗偈与要诀 悟
 禅修的功夫与证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么样才知道自己的智慧眼已打开?[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栏目:法律]
 禅修开示(道智法师)[栏目:禅定]
 福德日记10月8日─罪业清净的相状[栏目:福德日记]
 曹洞立宗论(何云)[栏目:禅宗·曹洞宗]
 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狗子佛性[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西方极乐世界也会乐极生悲吗?[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五章 证道 8 曹洞五君臣[栏目:元音老人]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他生的因、缘、果元素总表[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